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针对可替代性产品的市场扩散过程, 研究多区域市场情形下产品扩散的机制与规律, 对于企业营销战略的制定和资源调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 分析了两区域市场情形下的可替代性产品扩散规律, 建立了具有普遍意义的基于抽象接受函数的可替代性产品扩散模型; 然后, 分别讨论了所有产品均有正广告效用和产品有非负广告效用时, 模型正平衡点和非负平衡点局部渐近稳定的条件, 分析了区际间人口流动率对不同条件下广告效用和口碑效应的影响, 获得了没有广告宣传的产品占有市场或被淘汰的阈值; 最后, 通过数值模拟验证了研究结论的有效性, 揭示了人口流动率、口碑效应、广告效用等因素对产品扩散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从消费者采用产品过程的生命周期(PLC)视角出发,运用微观扩散模型仿真分析消费者交互作用对网络效应产品扩散的影响.研究表明:消费者交互作用所产生的局部网络效应能够加快产品扩散早期和中期速度,而聚集效应则会降低产品扩散中期速度; 消费者之间交互强度越强,产品扩散中期速度越快; 全局交互型消费者则会降低产品扩散早期速度,但能提高产品扩散中期速度;且上述因素对网络效应产品PLC不同阶段扩散速度的影响还会由于消费者交互作用所形成的复杂社会网络结构差异而呈现不同模式.这些研究结论能够为网络外部性市场中企业的营销策略提供一定新启示.  相似文献   

3.
基于异质阈值模型和平均场理论刻画了社会网络扩散,分析了邻居效应、阈值分布和网络度分布对扩散的影响。结果表明:邻居效应或阈值分布均值的减小将加速扩散及增大均衡状态值,阈值分布方差的减小将减缓初始扩散,且满足一定条件下,将加速扩散收尾过程;邻居效应较弱时,度分布异质性的增加将加速初始扩散,反之亦然;邻居效应和阈值分布满足一定条件时,扩散初始速度将呈现出超指数增长;邻居效应、阈值分布或度分布的变化均可使扩散均衡状态值发生跳跃式增长。  相似文献   

4.
研究异质消费者的社会学习效应和创新扩散模型对于创新企业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社会学习的主体认知过程和消费者网络结构的线上线下差异性, 构建两阶段社会学习(TSSL)模型和线上线下(O2O)学习模型, 探索多层次网络叠加条件下的扩散规律, 弥补传统扩散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的仿真方法缺陷. 针对我国图书发行扩散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 基于消费者网络的创新扩散模型较好地拟合样本数据; 在图书发行扩散中消费者的社会学习效应发挥重要作用; 基于消费者网络的创新扩散模型表明, 各图书产品面对消费者网络拓扑结构的非一致性, 揭示各产品消费者群体创新采纳的学习影响机制差异性, 研究结果有益于深入了解创新产品扩散的内部规律及制定针对性的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5.
基于主体认知渠道和多维消费者网络结构的线下线上异构性,构建多阶段时间序列学习(MSTSL)模型和多维网络学习(MNL)模型,探索多维网络融合的服务扩散规律;基于真实的扩散数据,改进消费者网络的服务扩散模型,并克服社会网络分析的仿真方法缺陷. 以图书服务数据样本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本文提出服务扩散模型能够较好地拟合现实数据;服务扩散中消费者的多维学习效应可以发挥重要作用;揭示消费者群体服务采纳服务产品的不同学习影响机制,研究结果有益于深入描述服务产品扩散的内在规律及制定恰当的服务策略.  相似文献   

6.
通过识别复杂产品研发项目中任务间功能关联和组织任务间执行关联,建立基于技术关联的研发项目组织-任务相依网络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技术风险事件发生时组织任务间相互作用机理,构建复杂产品研发项目技术风险扩散动力学模型,并针对由少数任务引发的技术风险扩散进行仿真.结果表明:少数任务引发的技术风险扩散会在短时间内造成较大影响,扩散过程经历缓慢扩散,失控扩散,最终达到相对稳定状态;扩散范围与组织网络规模呈近似"倒U"型关系;组织网络规模一定时,组织任务间执行关联越均匀,相依网络鲁棒性越差;存在最佳风险资源投入量使得技术风险的影响范围保持在最低水平;不同袭击策略对技术风险扩散的影响没有明显差异.研究成果丰富了风险扩散动力学理论,对提高复杂产品研发项目抗风险能力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7.
基于系统动力学模型和数值模拟仿真的方法,将外部作用强度、网络规模演化等因素纳入传统技术扩散模型中,构建了动态演化的创新网络技术扩散模型,分析外部影响和网络规模的变化对技术扩散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外部作用强度、内部作用强度与技术扩散速率呈正相关关系;创新网络规模增长率也与技术扩散速率呈正相关关系;企业技术放弃率和创新网络企业退出率则与技术扩散速率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Agent的网络效应异质性和预期异质性对网络效应下标准竞争和扩散的影响.采用复杂网络"小世界效应"模型和基于Agent的计算机建模技术,并结合行为博弈学习理论EWA算法,由此对复杂网络下标准竞争过程中的主体异质性对标准扩散的影响进行计算机建模研究.基于异质性个体在局部网络中的交互作用和Agent行为的学习演化与预期调整,通过计算机仿真,发现网络效应异质性对标准扩散有正面促进作用.本文研究也发现预期的强度和预期调整因子的取值大小对标准竞争扩散的速度和结果有非常明显的影响.在一定情况下,异质性的预期能够克服先发优势;Agent的异质性预期也能帮助实现新旧技术的转换.  相似文献   

9.
网上购物扩散对于开展电子商务的企业来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结合网上购物历史扩散数据和消费者采纳网络结构特征,建立网上购物的扩散模型,弥补了以Bass模型或其扩展模型研究网上购物扩散而忽略消费者内部影响程度变化的缺陷。通过对中国网上购物扩散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基于消费者采纳网络的网上购物扩散模型较好地拟合了样本数据;网上购物扩散主要依赖于消费者之间的口碑传播;基于消费者采纳网络的网上购物扩散模型揭示了消费者群体采纳网上购物的内部影响机制,研究结果有助于企业深入了解网上购物的扩散规律并制定有针对性的网络营销策略。将研究结果与Bass模型进行对比,发现模型的拟合度和预测精度都优于Bass模型。  相似文献   

10.
运用复杂网络方法研究网络效应新产品扩散中采用网络结构和初始条件对扩散模式的作用.所有潜在采用主体位于一个复杂网络上,每个主体综合自己对新产品的偏好和邻居的决策决定是采用新产品还是继续等待,所有主体的决策共同决定新产品扩散模式.结果表明,网络结构的作用依赖于主体决策机制:对于创新市场,网络异质性阻碍了新产品扩散;对于替代市场,网络结构对扩散模式没有影响.初始采用比例增大导致稳态扩散比例增加,但边际作用单调下降.研究结果对管理采用网络和开发有效的新产品扩散战略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Diffusion theory, which deals with the market growth rule governing new products, is an important research method in the field of marketing. This study deals with the two subjects as follows: One is the competition-complementarity effect on products of different categories in the process of diffusion, and the other is the competition-substitution effect on products of different generations. With Kim's model, this study indicates that the potential adopters of one product is influenced both by the adopters of different categories, and by the relative product price of different generations of the same category as well. Furthermore, in this article, a multi-generation products model is proposed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above and an empirical study is taken on the telecommunication product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model has a perfect fitness by using the limited historical data, and the parameter estimation results provide complete understanding of telecommunication products diffusion. Moreover, multi-generation products diffusion model is better than other models in terms of forecast accuracy. So, we conclude that the multi-generation products diffusion model based on competition is effective.  相似文献   

12.
建立了信息差异化竞争的扩展模型,综合考虑了信息差异化形成的品牌忠诚效应与消费者的信息搜寻,研究企业基于长期战略的理性竞争策略问题.结果表明,理性的企业从长远角度考虑交换成本的作用,将会把注意力从产品的实际差异转移到如何确立消费者的品牌忠诚,以及对市场份额的争夺之上.  相似文献   

13.
利用博弈论的相关知识,研究两个竞争供应链的产品差异性与信息共享问题。信息共享要求销售商将所掌握的市场需求信息与生产商共享。根据是否实现供应链内部信息共享,在分析三种情况下竞争均衡问题的基础上,研究了产品差异性对信息共享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产品差异程度会影响不同信息共享模式下供应链整体利润的大小关系,从而影响信息共享的价值。随着产品差异程度的增加,信息共享所产生的效果趋于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不完全信息动态二维Cournot博弈模型及均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文献[1]和[5]的基础上,讨论两个企业关于具有一定替代性的两种产品的不完全信息动态二维Cournot博弈模型及其精练贝叶斯Nash均衡.进一步分析当两种产品不存在替代关系时,这个二维Cournot博弈的精练贝叶斯Nash均衡与对这两种产品单独博弈的精练贝叶斯Nash均衡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一维博弈及均衡是多维博弈及均衡的特殊情况。  相似文献   

15.
从价值共创共享的视角,构建具有跨界创新风险和协同合作创新效应的基于跨界协同合作创新利益分配模型,并划分为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两种情景展开分析。基于所构建的跨界协同合作创新利益分享模型推演,构建了跨界协同合作创新利益分配的3个推论和3个命题。基于这些推论和命题,获得有关协同、跨界创新风险和分享系数等结论并揭示:跨界创新风险对于创新各方的努力程度和创新整体净收益存在负面的影响,有效开展跨界协同创新,①应适度跨界;②应激励各方更大的投入(努力);③加强参与主体之间的协同合作来化解和减弱跨界创新风险。  相似文献   

16.
结合共性技术研发过程及技术链分析,借鉴Stackelberg博弈思想,通过引入纵向扩散难度、技术弹性及后续开发难度等建立主从博弈模型,分析了技术链视角下共性技术供给模式及选择问题.研究发现相对政府主导和政府-市场结合模式言,市场主导模式不可取;随供给成功率增加率增大、纵向扩散难度减少、技术弹性增加(只要纵向扩散难度不太大或供给成功率增加率不太小)及上游企业影响力增加(相应政府-市场结合模式下下游企业预期收益低于政府主导模式),政府-市场结合模式上下游企业努力水平及博弈参与方预期收益均高于政府主导模式,且下游企业努力水平及收益均更晚的超过政府主导模式,反之,政府主导供给模式占优.最后,讨论了研究的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17.
基于多色Petri网的产品开发过程建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更好地描述产品开发过程,支持产品开发过程管理和优化,提出了一种基于多色Petri网(PolyPN)的产品开发过程建模方法.将多色图理论的着色思想融入Petri网中,形成了多色Petri网;结合产品开发ProA递阶分解,给出了构建产品开发多色Petri网过程模型的层次化方法;在此基础上,以汽车油泵单项阀测试器的开发为例进行了建模和仿真分析.  相似文献   

18.
将用于人流疏散的主要模拟方法进行整理,归纳为三大类:①微观模型,如元胞自动机模型、格子气模型、社会力模型、基于Agent模型及基于博弈论模型;②宏观模型,例如流体动力学模型;③基于生物实验视角.通过比较分析这些模拟方法各自的独特性和适用性,认为:对于微观模型,多种模拟方法组合来研究人流疏散;宏观模型适合于个体无差异的大规模行人流动模拟;生物实验可以作为一种验证微观模型及宏观模型模拟结果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9.
假设文献[1]中的各个企业之间除了在库存管理方面进行合作外,还没有意识到在市场广告和供应链生产方面的合作,企业处于分别决策状态,每一个企业最大化其自身的利润。在给出考虑广告和产品结构的供应商管理库存系统的Nash非合作博弈模型,分析博弈结果和一些性质。最后给出一个算例说明本文的理论。  相似文献   

20.
运用演化博弈理论建立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疫情传播方程, 将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的策略互动和行为演化分析融入到传染病自然传播的SI模型. 根据卫生部公布甲型H1N1流感疫情每日新增确诊病例数, 在三种演化情景下(即疫情大规模扩散、疫情迅速得到控制、当前的政府积极防控策略), 对疫情传播初期阶段进行了Logistic方程拟合和疫情传播峰值点的预测分析. 最后, 提出了重大疫情初期阶段"谨慎性"防控原则、随着疫情进展及时调整防控策略的"灵活性"原则、选择调整时机的主要考虑因素. 根据疫情传播方程, 讨论了政府调整甲型H1N1疫情控策略对疫情传播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