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复合型人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和科学发展之需要,在国内首先提出了培养合理人才知识结构的“知识龛”(1987)概念,进一步研究探讨形成培养合理知识结构的“T”型人才理论思想体系——复合型人才理论(1989)。依据“T”型人才理论及对调研资料的论证,制定科学、合理、实用的教学计划。新教学计划突出重视生物学科基本理论的系统性、综合性和新知识、新成果的应用,突出实用性技能、创造思维和素质培养,探索出了一条促进高师院校生物教学改革和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新路子,积累了许多有实用价值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王程  宋岩 《科技信息》2011,(18):I0346-I0346
新现代主义是影响90年代世界建筑发展的主流建筑思潮,同样对正逐步融入世界建筑发展潮流的中国建筑界产生了影响,但中国的新现代主义思潮不仅仅受西方新现代主义的影响,在中国现代主义建筑“无限广阔的创造范围里”,还包括了世界上其它建筑思潮以及中国国内所固有的建筑传统思想的制约,因而表现出更具中国的味道。  相似文献   

3.
计算机网络环境下高校保卫工作的应对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给高校广大师生带来了丰富的信息,但是也给境外敌对势力和非法组织对我国进行渗透、破坏和反动宣传开创了新渠道,面对网络信息存在的新问题,高校保卫工作应对计算机网络安全加强“人防”,“物防”和“技防”对策。  相似文献   

4.
这是一篇宣传科技创新的优秀报道。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变”,是贯穿通篇文章的主题。在这些“变”中,产品拓展了市场,企业赢得了活力,科技创造了财富。遂昌是我国竹炭生产企业最为密集的地方,也是国内最大的竹炭生产基地。记者通过深入采访,惊喜地发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遂昌整个竹炭行业已经充满了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产品结构日益完善,环保节能产品层次不穷,专利产品的队伍不断扩大,由此形成企业更加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  相似文献   

5.
0引言 培养创新人才是我国21世纪教育的主要目标,也是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点。陶行知先生说过:“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出能思考会创造的人。”“创造”,《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想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论、做出新的成绩或东西。”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首先应准确理解“创造”的内涵,一个字从不会到会,一个词从不懂到理解、应用,朗读时能根据具体情况恰如其分地演绎感情,都应该承认其中已做出了新的成绩,就是某种程度上的创造。  相似文献   

6.
2007中国常州先进制造技术成果展示洽谈会不仅给常州市千余家企业创造了一次与国内知名大院大所大学“零距离”交流的机会,更点燃了他们对科技创新的满腔热情。一场“智本”与“资本”的直宴之后,常州企业家“求技若渴”的炽热激情再度被充分释放,进发出的活力与动力使人们愈发清晰地看到了一幅以科技创新为主色调的财富新版图。[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21世纪图书馆员工作的新思考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从促进高校图书馆建设与发展出发,论述了新世纪图书馆员工作的新思考:构建图书馆员工作的新观念;实现图书馆员工作的“三个转变”;提出用“以人为本,务实创新”新理念指导工作。着重强调图书馆员工作应当把传播“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作为新时期的历史使命,努力成为“服务读者、宣传读者、教育读者”全方位的实践者。  相似文献   

8.
怀苗  黄朝华 《科技潮》2006,(8):42-42
近日,宣武区2006年节能宣传周主题活动拉开序幕,以“推进节能环保,构建和谐宣武”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在庄胜崇光百货门前广场举行。现场悬挂宣传横幅、设置展板60余块,宣传节约资源、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组织企业展示节能及新能源产品,激发公众对节能新手段、新办法的兴趣;开展节能知识有奖问答并发放节能宣传周宣传册,增强公众节能意识。  相似文献   

9.
《广东科技》2010,(24):1-2
为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宣传推广广东自主创新的先进典型,在全社会推动形成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实现"广东制造"向"广东创造"的转变,兴起广东自主创新高潮,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以“科学发展、创新广东”为主题,在全省组织开展了“广东十大创新人物”和“广东十大创新企业”评选活动。  相似文献   

10.
《合肥科技》2008,(2):1-1
为认真贯彻落实孙金龙书记提出的“一岗双责”要求,在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工作和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建设的同时,把科技宣传工作作为一项重要职责,形成“人人关心宣传、人人支持宣传、人人参与宣传”的良好氛围,市科技局在全局实行“一岗双责”制度。  相似文献   

11.
科技资源、基础条件,作为中部内陆省份的湖南,均不占优,却在科技创新上创造了多个国际国内第一,这种“湖南现象”引起了多方关注和解读。5月3日,致公党中央常务副主席王钦敏一行来到湖南,进行为期4天的“湖南长株潭自主创新”调研。  相似文献   

12.
在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新形势下,我们应以人为本,抓“两堂”,促“三化”,用新思维、新模式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走出一条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3.
“创造”在现代思想中上升为价值,其文学诉求形成了中国现代文学“创造”话语。中国现代文学“创造”话语主要有两方面内涵:一是“创造”与古今中外的文学、文化传统及当下性指向的关系问题;二是作家个体的精神自由和人格独立与创造的关系问题。20世纪40年代,在西方新思想的影响下,“创造”问题得到了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14.
《今日科技》2004,(5):50-50
“科教兴国”、“科技强省”、“科技兴企”、“科技创新提升产品”,这一系列的口号显示着科技在社会企业中的作用是如此的重大。企业尤其是传统企业要走出国门,通过科技提升产品质量和形象是必须之道。在国门敞开之际,国内的传统产业是否已经将自己的产品做到国际品位的富含科技内质的品质与形象结合体?是否真正意识到产品科技创新在国际竞争中的利弊得失、机遇及危机?在举国的沸沸洋洋的“注重科技”的宣传中,企业和企业家们是否真正将“科技”放在心里,思在脑里,落到实处,将“科技”二字真正融入到“产品”,使自己的产品成为无论在国内国际的任何同类产品面前都可以站得直立而无畏?  相似文献   

15.
本文指出,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国际国内竞争日趋激烈的大环境下,企业职业道德建设含有巨大的“含金量”,它创造着机遇与成功,创造着市场与效益。在新形势下,企业应从提高认识,实现“三个根本性转变”,改进和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以及建立健全科学的运作机制方面入手,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推动企业改革与发展的步伐。  相似文献   

16.
《辽宁科技参考》2005,(5):37-37
阜新市细河区全面实施“外向牵动.科教兴区,城乡一体,可持续发展”四大战略.加快了“明确新目标,树立新形象,实现新跨越,建设新细河”的步伐。2004年,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2100万元,地方财政收入266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190元。通过广泛开展科技创新、科技培训、科普宣传等活动,充分发挥科技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人类“灵妙化”进步历程中不断造就的文明结晶是最值得珍惜和传承的,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为后人创造传承具有“普世价值”的“遗产”成为人类的共同理想和基本责任。作为“人类最杰出的创造物”和“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世界遗产概念及其评价体系对新遗产研制具有特殊的启迪价值。“符合世界遗产标准的‘新城市’是可以有意识创造的”。革新性的创造是否有方法可依?笔者引入新艺术设计模式、全价值观念模式和跨专业规划模式等曼陀罗思维模式,探索从综合价值及跨专业要素等多维度解读世界遗产,提出以新艺术设计模式等系统逻辑为基础,探索新遗产城市  相似文献   

18.
8月12日,合肥市高新区一家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高精度总线压力变送器填补了国内空白,再次为“合肥创造”增色。  相似文献   

19.
朱艳梅  郭顺峰 《咸宁学院学报》2013,33(2):161-162,166
以“旅游传播”带动“旅游宣传”是当代旅游宣传的新趋势,是整个旅游宣传态势的良性发展的必经之路,是旅游宣传的理性回归,是旅游业发展相对成熟阶段的标志。它给旅游宣传带来五个方面的变化趋势,即理念上从“宣传”到“传播”;主体上从“以我为主”到“以人为本”;载体上从“传统媒体”到“新兴媒体”;方法上从“下定义”到“摆事实”;内容上从“点”到“面”。  相似文献   

20.
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理论与现实意义。基于产业经济学基本理论,探究“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中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逻辑、动力与路径。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构建完善的体育产业内需体系,畅通国内大循环;构建完善的体育产业链供应链,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是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当前,体育“放管服”改革不断推进、体育产业政策不断向好、体育产业规模不断提升、体育市场不断扩大、体育企业不断壮大,形成了“政府—政策—产业—市场—企业”五位一体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双循环”支撑动力。鉴于此,通过紧扣更高水平供需平衡,围绕供给侧改革与需求侧改革,抓住以扩大体育内需、促进城乡区域体育产业协调发展、推进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为重点,构建体育产业政策体系、现代体育产业体系、现代体育市场体系、新型体育消费体系,提出“一个”主线、“两个”改革、“三个”重点、“四个”体系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中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