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 毫秒
1.
彭桓武,中国著名理论物理学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1938年至1947年,彭桓武先后在英国爱丁堡大学、爱尔兰都柏林研究院理论物理所学习工作。彭桓武回国后曾参与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理论设计工作并注重培养理论物理人才。基于档案、书信以及手稿等资料,介绍彭桓武留欧期间与玻恩、薛定谔、海特勒等物理学家的交往。此外,尝试评述彭桓武早期在固体物理、介子理论和量子场论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从而,有助于理解彭桓武回国后在中国核武器理论设计和理论物理发展方面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正钱学森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硫磺味道的空气中,成为全世界一流的火箭专家。20世纪50年代中美关系紧张,促成了新中国最关键的科学家归国,"让中国的‘两弹一星’提前了20年。"钱学森1911年出生在"学霸"世家,在中国教育体制大变革的年代里,钱学森过完了童年。性格安静、规矩的"学霸"钱学森,没有头脑一热投笔从戎,选择了投身于脚踏实地的  相似文献   

3.
《科学大观园》2011,(11):4-6
百年名校,从当年的京师大学堂到北洋大学、国立武汉大学绝不止一所。清华大学则诞生于辛亥之年。这一年中国命运发生了巨大转折。之后,清华大学经历了艰难的西南联合大学办学阶段、中兴于建国的年月、锻造出两弹一星的精神,造就了中国高等教育中的一个个传奇,一段段佳话。  相似文献   

4.
<正>10月31日,是"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逝世8周年的日子。8年前,这位中国科研界最亮的一颗明星陨落了。钱老等一批老科学家为了"两弹一星",为了中国能够站起来的隐姓埋名投入科研工作的事迹我们很熟悉,但是这些隐姓埋名奉献了一生的老一辈科学家中却有很多人到现在也不为所知,今天我们就要介绍这样一位经历被  相似文献   

5.
<正>钱学森(1911—2009),浙江杭州人,是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和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他曾担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名誉主席,并担任第一届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等重要职务。钱学森对中国自然辩证法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他认为,自然科学、数学以及技术科学、工程技术都必须以自然辩证法为指导,相关学科的学生都应该学习"自然辩证法"课程。钱学森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概括为"一总三  相似文献   

6.
《科学大观园》2011,(15):4-4
何泽慧,我国著名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原籍山西省灵石,1914年出生于江苏苏州。何泽慧院士与我国赫赫有名的核物理学家、新中国“两弹一星”元勋钱三强院士被西方称为“中国的居里夫妇”。钱三强为中国近代著名语言文字学家钱玄同之子、第二代居里夫妇的学生,1992年因病离何泽慧院士而去,终年79岁。  相似文献   

7.
正1956年是中国现代科学技术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这一年,我们在国家层面制定了第一个科学技术发展的十二年规划,科技事业开始进入蓬勃发展的新阶段,我们有了系统的基础科学开发,有了"两弹一星"的伟大成就,有了轰轰烈烈的三线建设,在短短的几十年里,我国科技事业焕发出惊人的活力,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进步。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核司令"程开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开甲院士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的开拓者之一,核武器试验事业的创始人之一。他在国内第一个计算出原子弹爆炸的弹心温度和压力,其内爆机理研究解决了原子弹的关键问题。他设计和主持了首次原子弹、氢弹、导弹核武器和增强型原子弹等不同方式的几十次核试验,推动了核武器设计、改进和试验技术协调发展。他是核试验总体技术的设计者,及时提出了向地下核试验方式转变的建议并在较短的时间里组织实现了大气层试验向平洞与竖井试验的转变。1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称号。  相似文献   

9.
1965年9月17日,中国科学家成功合成了牛结晶胰岛素,这是世界上第一次人工合成多肽类生物活性物质.回眸当初,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渐渐浮出水面. 1965年9月17日,中国科学家成功合成了牛结晶胰岛素,这是世界上第一次人工合成多肽类生物活性物质.这项成果一直是中国科学界的骄傲,它像"两弹一星"一样,证明了中国人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仍可在尖端科研领域与西方发达国家一决高下,甚至做出世界一流的成果.回眸当初,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渐渐浮出水面.  相似文献   

10.
《科学大观园》2006,(19):34-35
1965年9月17日,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研究所等单位经过6年多的艰苦工作,第一次用人工方法合成了一种具有生物活力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蛋白质研究一直被喻为破解生命之谜的关节点。胰岛素是蛋白质的一种。由此,胰岛素的人工合成,标志着人类在揭开生命奥秘的道路上又迈出了一步。和“两弹一星”一样,中国人在世界上第一次人工合成胰岛素被负载了很多意义:科研的,民族荣誉感的。尤其让人们津津乐道的是,这是中国科学家与诺贝尔奖几乎是零距离的接触。直到这么久过去了,这也是对中国在科学领域里做出世界上第一流成绩的一个最好证明。这次…  相似文献   

11.
科学哲学与文化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达到确定性、精确性,获得客观的、与文化价值无涉的纯知识,一直是西方哲学不懈追求的理想。以数理逻辑和现代自然科学的成就为依据而创立的科学哲学似乎使这种理想变成了现实。然而,科学哲学对精确性、客观性的追求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价值,是启蒙时代文化理想的现代形式,它没有也不可能排除文化和价值因素的渗透和影响。任何哲学(包括科学哲学)都是某种文化价值的产物,绝对与价值无关的、中立的所谓“科学的哲学”是没有的。历史主义以后的科学哲学的发展日益表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2.
客观主义是西方主流心理学的典型特征。客观主义导致了心理学中的价值中立论、方法中心论、普适主义和本质主义的观点。社会建构论的兴起挑战了心理学中的客观主义传统,主张实在是建构出来的,不存在超越文化的普遍真理。作者认为,客观主义和建构主义并非非此即彼,应该在科学主义与反科学主义、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经验主义和相对主义三个方面超越心理学中的客观主义和建构主义的对立。  相似文献   

13.
论作为自然与社会的中介与桥梁的科学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技术在一方面作为由自然向社会生成过程的中介和桥梁,另一方面也是社会对自然的超越、改造和协调过程之中介和桥梁.把科学技术放在由自然到社会的生成过程,以及放在社会对自然的超越、改造和协调的过程中考察,有助于揭示科学的两重性和技术的两重性,揭示科学作为要素和技术作为系统的关系,从而对科学和技术的本质以及二者的关系有新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根据《物理学名词》(2019)和国际科技术语委员会(CODATA)推荐的“量表(2018)”以及量纲分析,并且通过中西语言特点对比,由“数”与“量”谈及“数词”与“量词”,论述了区别“常数”与“常量”的原则,表明将“constant”一词译为中文时,如果它所代表的物理量有量纲,则应译为“常量”,反之则译为“常数”。说明在中文科技术语中,常数与常量的区别是明确的、可规范的。  相似文献   

15.
施托伊茨(F.Steurs)教授是国际标准化组织术语委员会(ISO/TC 37)佛兰德斯语和荷兰语术语工作的负责人,肖伯乐(G.Sauberer)教授是国际术语网(TermNet)的主任。她们在2016年合作了这篇国际会议论文,指出术语管理直接影响产品和服务的可靠性,在工业和工程中与安全防护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当前提高科技与社会研究的水平,有两个问题需要予以特别注意;(1)分析框架的多元化。分析框架规定着科技与社会研究的范围,制约着研究者的视野,进而影响到研究的质量。长期以来,我们所使用的分析框架单一,而且,该框架也固有许多缺陷。应当尝试各种可能的框架,在比较和综合的过程中,选择和建立新的更佳分析框架。(2)加强科技社会史的研究。对于科技与社会研究。科技社会史具有激发直觉和灵感、提供历史的检验等作用;此外,科技与社会研究和科技社会史研究以科技社会嫡史学为中介,存在一种互相制约、互为因果的关系。因此,加强科技社会史的研究,是提高科技与社会研究水平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皮尔士对于科学的逻辑学有着集中思考,并将科学逻辑作为其全部哲学的基础。在他看来,科学不是知识的系统化;科学方法是惟一能最终获致自然真相的探究方法;作为科学人,我们必须以真诚而热情的态度对待科学探究活动。  相似文献   

18.
科学与宗教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两种不同形式,社会实践是科学与宗教的本源。科学与宗教具有本质的区别,但是科学理论的基本假设必然包含宗教因素。由于科学和宗教之间存在这样的区别和联系,因此我们应该从一个更广阔的视野来理解二者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9.
当代科技创新的特点与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当代,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实际上是科技实力的竞争,是科技创新的广度和深度的竞争,而科技创新的关键是具备良好素质和高度创新能力的人才。本文首先分析了科技创新的基本涵义,接着重点分析了当代科技创新的主要特点,如高度的探索性、创新性、复杂性或综舍性、交叉性或渗透性、智能性和密集性等,并指出了当代科技创新人才应具备的创造性的素质和修养,最后,论述了加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系统研究过去120—140年信息科学和信息学的起源与发展的相关历史,发现术语“信息”、“信息科学”和“信息学”出现于各种传统学科的信息研究中。并通过分析这些概念的发展趋势使我们提出下面建议:信息科学就是信息学,作为一门统一信息的科学,基于自身统一的信息概念和理论,它正在发展成为一门基础科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