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生命系统的种系演化是主体性不断增长的过程,身体意识、无意识和意识分别在系统的不同层次上影响着心智活动。陈巍博士新著的《神经现象学:整合脑与意识经验的认知科学哲学进路》将意识视为生命-心智连续体中最为重要的研究对象,试图通过整合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方法,联姻现象学与认知神经科学。该项工作对于主体性研究具有丰富的系统科学启示,但其还需加强对无意识和身体意识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复杂性视阈下的缘身认知动力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认知主义(符号主义)和联结主义研究范式是认知科学中非交互的表征式建构模式。它们具有自身的特征和局限性。缘身认知"动力系统理论"(DST)是认知科学的一种复杂性视阈中的新进路和方法。缘身—嵌入式认知"动力系统"是由认知者的大脑、身体和周围环境构成的自组织认知系统。这些构成要素共同生成认知耦合机制。这种缘身-嵌入式认知动力系统理论对揭示认知者的认知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但是,由于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则其理论的研究仍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3.
依据红壤小流域生态农业建设的特征与任务,综合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管理信息系统(MIS)、系统动力学和计算机技术,对红壤小流域生态农业建设规划的理论与方法进行创新研究,建立了基于GIS和红壤小流域自然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能量转化与物质循环分析研究综合集成系统和系统动力学(SD)模型。实践证明这些理论与技术方法先进、科学、实用性强。  相似文献   

4.
意识是自然界中最神秘的现象之一。几个世纪以来,各个领域的研究人员花费了大量的精力试图弄清人类意识的奥秘。由于技术条件、研究方法和知识水平的限制,直到本世纪80年代,有关的研究大多数局限在单学科、纯理论探讨的范围内。因此,有关的结果往往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和片面性。至于以这些结果为基础的实验或模拟研究的报导,则更属凤毛麟角。本文首先讨论了意识的内涵,然后讨论了有关意识行为(如语言习得与理解、图像模式识别和理解、条件反射、联想、想象和梦幻)的神经计算机理及模拟方法和结果。接着文章介绍了我们开发的一个自适应意识系统──CONSCITRON及有关的模拟结果,并对自适应意识系统开发中的有关问题作了进一步讨论。  相似文献   

5.
首先对并联DC-DCbuck变换器建立了一个8维分段线性的状态方程,然后用各种数值方法研究了它的非线性动力学性质。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参数和外部激励条件下,该系统出现各种分岔、超混沌运动及混沌同步、相位同步等复杂动力学行为。而且发现,负载电容和输入电压对这种高维系统的动力学性质的影响不同于对低维系统的动力学性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生产能力扩大的系统动态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张力菠  韩玉启  陈杰  余哲  马义中 《系统仿真学报》2006,18(5):1327-1330,1378
利用系统动力学的原理和建模方法描述了企业生产能力与企业物流、信息流与资金流所涉及的各种计划、生产、采购、仓储、销售及财务等职能的关系,利用因果环路图研究分析了生产能力与库存水平、交货期、市场份额、产品价格、成本、利润率、人力等多种因素的因果反馈关系,并构建了生产能力扩大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来刻画其变化的复杂性与动态性,在两种市场需求(阶跃需求和泊松流随机需求)下模型的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能较好的反应生产能力扩大的动态行为。  相似文献   

7.
作为意识的困难问题,主观感质是物理主义还原论所无法解释的,二元论以其为依据意图东山再起,但终因其本体论上的错误定位而无法对感受性质问题给出具有发展性和建设性的回答。实际上,主观感质以生物个体的自创生、需求系统和神经系统的表征为发生学前提,经由生活在现象世界中的人的现象学直观呈现出来。从认识论而言,主观感质乃至意识是有机生命个体内在地形成和把握到的关于自身的存在属性,就其实在论性质而言,它既是心的也是物的,但归根结底它是主体通过现象学直观的体察呈现出来的,因此只有以现象学体察的观照和路径才能真正把握其本质内涵,而无法用观察法来证实,这正是主观感质之所以不同于神经活动的重要根源。  相似文献   

8.
首先对青藏高原岩石圈动力学和全球构造研究现状进行了概述,并以此为目标提出了新思维。本文提出的系统构造统一理论从科学系统观出发,改善其研究思维方法。主要是:(1)研究思路的层次性、整体性和统一性;(2)以地球系统科学为指南的理论基础;(3)更高层次上进行综合和交叉学科研究的特点;(4)时空有序多层结构的研究领域;(5)系统学、非线性科学从定性到定量的方法学和方法论。研究的主要内容是:(1)地球系统构造与成矿作用;(2)地球系统构造与环境、灾害及全球变化;(3)地球系统构造的实验研究;(4)地球系统构造动力学研究;(5)地球系统构造的探测.  相似文献   

9.
杜兆才  余跃庆  张绪平 《系统仿真学报》2008,20(5):1094-1098,1117
利用运动弹性动力学理论和有限元方法研究了平面柔性并联机器人的动力学建模方法。分析了各运动支链的弹性位移及其耦合关系,提出了柔性并联机器人系统的运动学约束条件和动力学约束条件,综合考虑了构件的分布质量、集中质量、集中转动惯量以及杆件的各种弹性变形的影响,建立了平面柔性并联机器人的动力学模型。以平面3-RRR柔性并联机器人为例,用MATLAB语言编程进行了仿真计算,并用SAMCEF软件的计算结果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仿真结果表明该动力学模型能正确地反映柔性并联机器人的弹性振动特性,杆件的弹性变形对机器人动平台的位置误差和方向误差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利用运动弹性动力学理论和有限元方法研究了平面柔性并联机器人的动力学建模方法.分析了各运动支链的弹性位移及其耦合关系,提出了柔性并联机器人系统的运动学约束条件和动力学约束条件,综合考虑了构件的分布质量、集中质量、集中转动惯量以及杆件的各种弹性变形的影响,建立了平面柔性并联机器人的动力学模型.以平面3-RRR柔性并联机器人为例,用MAlLAB语言编程进行了仿真计算,并用SAMCEF软件的计算结果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仿真结果表明该动力学模型能正确地反映柔性并联机器人的弹性振动特性,杆件的弹性变形对机器人动平台的位置误差和方向误差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复杂性技术系统的类型:一、构成复杂性:1.组分复杂性2.类别复杂性;二、结构复杂性:1.组织复杂性2.层次复杂性;三、功能复杂性:1.操作复杂性2.规则复杂性。基于以上认识,探索减少技术复杂性的设计方法进而降低伴生复杂性的可能风险。  相似文献   

12.
复杂系统层次的内涵及相互关系原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从常用含义、自然辩证法、系统科学三个视角对层次所做的不同的定义进行了论述,并将系统科学中层次概念的含义归纳为八个方面。接着,在简评前人对系统层次关系原理研究的基础上,从以下三个视角对层次关系进行了分析:①系统内部某一层次的熵值变化以及该层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时的熵值变化规律,②系统内各层次之间的相互关系,③系统和外界相应层次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3.
基于模糊语言值逻辑的近似推理评价方法能够在一定意义上克服可持续发展概念本身所具有的深刻模糊性及其实现的难度自增值性。该评价模型包括六个步骤:(1)确定系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2)评价指标测量值的归一化处理;(3)语言变量及其语言值的选取;(4)模糊推理规则库的建立;(5)模糊推理过程;(6)逆模糊化过程。  相似文献   

14.
列车运行动态仿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列车在轨道线路上运行是一个动力学过程,本文研究了列车动力学的计算机仿真。扩展过去的数值仿真模式,从集成综合仿真的角度,建立了数值、几何简化模型和运动模拟相结合的直观仿真方法,给出了数学、列车几何模型和线路等相关模型的建立方法和相互之间的数据协调方式,并对列车的基于图象帧的动态仿真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形成了列车动力学综合仿真集成软件,在使用过程中得到了良好的评价。  相似文献   

15.
吉林省伊通县农田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伊通县耕层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为研究对象。利用地统计与GIS技术相结合的方法。研究4种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各变量均服从正态分布,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的最佳半方差函数理论模型为指数模型,有效磷和速效钾的最佳模型为孔穴效应模型。有机质具有较强的空间相关性,碱解氮具有中度的空间相关性,有效磷和速效钾具有较弱的空间相关性,各变量的空间自相关距离分别为822.4km、977.6km、194.2km和116.4km。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的空间变异主要受结构性因素(土壤类型、地形地貌和水文条件等)的影响,并且它们的空间分布格局具有相似性;有效磷和速效钾主要受随机性因素(如施肥、土地利用)的影响,其分布表现出较强的空闻异质性。研究结果可为土壤取样间距设计、定位施肥和农田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图4,表3,参16。  相似文献   

16.
将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引入企业能力的研究领域,通过对企业能力与企业能力系统概念的界定,提出当前复杂动态环境下的企业能力系统在本质上属于复杂适应系统,并对其复杂适应性特征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遵循"环境—规则—主体"(ERA)的体系架构,给出企业能力系统分析的基本框架,为构建企业能力系统基于主体的仿真模型提供理论上的依据。文末,结合JES仿真平台对该分析框架的应用研究作了简要探讨,为借助于计算机工具对复杂动态环境下的企业能力进行仿真分析和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大量的计算机模拟案例表明,英国早期突现主义者所主张的“突现是不可解释的”这个观点是不对的。系统的突现是可以通过模拟推出的,其性质是:(1)它不是分析地或解析地被演绎推出的,而是综合地或基于主体地被模拟推出的;(2)它是一种部分还原的推出,而不是全还原的推出。一种突现性质是能够模拟地被导出的,它至少需要具备下列三个条件:(1)它必须是可模拟的;(2)它必须是可计算的;(3)它必须给出必要的高层次观察函数。  相似文献   

18.
组织核心竞争力演化过程是一个复杂适应性系统(CAS),该系统有三个序参量:创新能力、免疫能力和盈利能力,同时也有两类一般参量:结构类参量和文化类参量。在混沌状态下这三个序参量通过相互“竞争”,交替由隐性序参量转化显性序参量。  相似文献   

19.
以耗散结构理论和熵值原理为基础,对且末县耕地系统生产能力进行评价。利用现有的相关数据,建立且末县耕地系统生产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指标体系的熵值进行计算。通过观察耕地生产熵、外界投入熵和生产能力总熵的发展变化,分析该县耕地系统在1985—2005年间的发展状态演化;计算各指标的权重值,分析耕地系统内部各要素与系统生产能力发展之间的关系,并确定影响耕地系统生产能力发展的序参量。结果表明:①且末县耕地系统21a间的总熵呈现出下降趋势。说明该县耕地生产能力不断提升,耕地系统远离平衡态,并向更加稳定的、繁荣的方向发展;②通过计算生产能力评价指标的权重,得出的序参量对生产能力提高具有更重要的作用;③实例证明,耗散结构理论与熵值原理用于耕地系统生产能力评价是可行的,得到的结果表明选取的各指标能够反映且末县耕地系统的整体发展状况,与实际情况较为吻合。图1,表2,参1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