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吉林省西部地区盐碱地面积较大,分布广泛,普遍存在土地退化的现象,潜在的盐碱化问题严重,因此,盐碱地改良技术研究也成为普遍关注的问题。介绍了吉林省西部地区的自然条件概况,针对土地盐碱化现状提出了多种改良盐碱地的治理措施,同时为吉林省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吉林省西部地区盐碱地面积较大,分布广泛,普遍存在土地退化的现象,潜在的盐碱化问题严重,因此,盐碱地改良技术研究也成为普遍关注的问题.介绍了吉林省西部地区的自然条件概况,针对土地盐碱化现状提出了多种改良盐碱地的治理措施,同时为吉林省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松嫩平原碱化土地面积23,925.97km_2,是我国土地盐碱化面积最大、集中连片分布的地区之一,大部分盐碱地没有开发利用.“八五”国家科技攻关大安试验区对松嫩平原低洼易涝盐碱地农业综合发展研究,已全面完成任务.经国家验收、鉴定认为:对盐碱地的治理与开发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研究成功的模式  相似文献   

4.
土壤盐碱化问题制约着河套灌区绿色农业发展和生产力的可持续发展,为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土地资源的平衡协调,采取行之有效的治理方案改良盐碱荒地,使其能被有效利用,是当前河套灌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工程项目为依托,对河套灌区盐碱地改良行之有效的改良方案进行了总结和探索,为河套灌区相近盐碱化土壤的改良提供有力的改良方案参考。  相似文献   

5.
盐碱地改良利用技术的发展,对我国尤其是内陆干旱农业灌区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国土治理、生态环境保护等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展望土壤盐碱化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全世界盐渍土面积约10亿公顷;我国盐渍土面积约3460万公顷,耕地盐碱化760万公顷,近1/5耕地发生盐碱化,其中原生盐化型、次生盐化型和各种碱化型分布分别占总面积的52%、40%和8%。新疆盐碱化耕地约133.33万公顷,近1/3耕地盐碱化,其中80%以上为土壤次生盐碱化。新疆除伊犁河谷、阿勒泰地区和塔城部分地区土壤盐碱化较轻之外,其他地区土壤均有不同程度盐碱化,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西部各灌区最为严重,一些耕地由于次生盐碱化加重而被迫成为弃耕地。盐碱危害造成大量中、低产田和农民贫困,使大面积土壤资源难以利用。  相似文献   

6.
大庆市盐碱化土地治理对策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土地的盐碱化是大庆市土地退化的一种主要形式,也是生态环境恶化的一种表现,严重地制约大庆市的农业发展.本文简要地介绍了大庆市盐碱地的分布以及利用现状,对大庆市土地盐碱化的危害及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有效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大部分的草地存在不同程度的退化现象,其根本原因是忽视了对草地资源的合理经营和永续利用,忽视了草地生态经济系统是具有一定结构和特定功能的总体.而生态绿色经济是以系统观来治理盐碱化草地,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草业和畜牧业的有机结合,从而充分发挥草地资源的多种效益.提出了在设立新的经营目标、建立最佳的产业结构、树立新的经营观念、实行新的经营管理模式等方面应彻底转变建设思路,在盐碱地改良及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可以选择盐碱地改良利用模式、盐碱化草地优化利用模式、综合开发利用模式等3种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8.
 盐碱化土壤是指含有钾、钠、钙、镁的氯化物、硫酸盐、重碳酸盐等的土壤,不能作为正常的耕种土壤。土壤盐碱化问题是目前全球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而我国耕地盐碱化面积为760万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1/5。盐碱化土壤的治理工程对于我国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国土治理、生态环境保护等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对于盐碱土的治理主要有物理改良、水利改良、化学改良、生物改良几种技术方法,均以单一或复合的方式用于盐碱化土壤的治理。  相似文献   

9.
黄河三角洲地区土壤盐碱化程度高,引进耐盐植物改良该地区盐碱地是一种"治标又治本"的办法.但耐盐植物种类繁多,耐盐机制复杂,盲目引种只能加重生态破坏,因此,加强黄河三角洲地区盐碱地现状调查研究,改良培育适宜的耐盐植物是目前研究的重点.本文综述了黄河三角洲地区现状、耐盐植物种类特点、耐盐机制以及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为黄河三角洲地区耐盐植物的研发及盐碱地植物改良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0.
土壤盐碱化是制约农作物增产增收的重要因素 ,用常规农业水土开发技术改良盐碱地 ,脱盐困难 ,周期长 ,需水量大 ,投入资金多 ,而且易造成次生盐渍化等问题。为探索更快更新的方法治理盐碱地 ,2003年我们选用北京飞鹰绿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研制生产的“禾康盐碱清除剂”进行试验 ,为大面积开发和改良我区盐碱地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决我国盐碱地对农业土地资源和农业生产发展的危害,采用理论分析与物理及生物治理并开发利用盐碱地的方法,揭示出盐碱地的一般成因以及盐碱土对绿色植物乃至农业生产的危害。通过对盐碱地的治理与利用,可以逐渐地使土壤盐碱得到控制和改良,从而使我国农业土地利用率得到提高。合理地改良和利用盐碱化土壤,因地制宜,采取切实可行的改良措施,就可以将这部分可观的后备资源,转变为宝贵的土地资源,提高耕地面积,扩大农业生产,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绿洲盐碱化威胁着生态环境.随着空间信息技术的发展,遥感已被广泛应用于土壤盐碱化监测与制图.当前基于遥感技术的盐碱化信息提取方法主要归为基于图像光谱的直接提取方法和基于辅助数据的间接提取方法两大类.间接提取方法精度相对较高,但在缺乏辅助信息时并不可行,此时提高基于图像光谱特征的直接提取精度就尤为重要.本研究提出了一种优化波段组合的盐碱地提取方法,并引入了热红外波段,提高了直接提取方法的精度.以敦煌绿洲为研究区域,基于Landsat TM遥感图像中盐碱地的光谱特征,采用最佳指数因子确定盐碱化信息提取的最佳波段,结合图像变换及数据融合等图像处理方法,利用最大似然分类器进行了图像分类,提取出了敦煌绿洲盐碱地的分布区域.将不同波段组合、不同图像处理方法的分类精度检验结果进行比较得知,陆地卫星TM3,5,6和7波段组合的总体分类精度和盐碱地提取精度最高,增加热红外波段可使总体分类精度提高9%,盐碱地提取用户精度改善最高可达18%.  相似文献   

13.
平原地区水动力条件微弱,河网自我调节能力差,水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治理平原河流水环境问题主要是依靠有效的行政手段以及合理的工程治污技术。本文详细阐述了苏州城市中心区河流水环境的多种治理方案以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黄河三角洲是我国三大三角洲之一,总面积达5.4×105 hm2,其中盐碱地面积达70%以上,并且仍在以每年1.3×105 hm2的速度增加.黄河三角洲地区土地盐碱化程度高,夏季降雨集中,春秋季较干旱,这些不利的环境因素导致该地区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绿化造林难度大,植被覆盖面积小,当地的景观生态系统比较单一.因此,筛选优质抗盐碱树种并建立一套完整的绿化栽培体系,以提高黄河三角洲地区的绿化面积是现在所面临的严峻问题.沙枣由于抗旱耐盐碱成为改良黄河三角洲地区的绿化树种,本文综述了沙枣作为黄河三角洲地区盐碱地绿化树种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浅谈盐碱地园林绿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生柏 《科技资讯》2009,(5):166-167
本文阐述了土壤盐碱化的形成原因及危害,提出了通过水利措施、物理措施,化学措施、生物措施改良盐碱地,并论述了盐碱地绿化材料的选择及其栽培技术问题,最后还进行了一些展望。  相似文献   

16.
盐碱地是人工造林的重要潜在资源,而土壤盐胁迫危害是制约林木健康生长的突出问题。揭示林木盐胁迫调控机制,开发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是实现盐碱地资源化和生态保护的关键。笔者从林木生长发育、光合效率、生理代谢调控及矿质营养等角度,论述了制约盐碱地人工林生产力低下、土壤资源利用效率不足的盐胁迫主要过程。利用林木逆境下进化出的一套以自身生化调控和菌群互作消减为核心的综合耐盐机制,是研发盐碱地造林关键技术的方向,有助于我国盐碱地区人工林高效培育和多目标经营。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盐碱化的成因着手,根据宁夏银北灌区降雨稀少,蒸发强烈,局部地区浅层地下水埋深不足1m的情况,提出脱硫副产物和"上农下渔"模式改良宁夏引黄灌区的盐碱地。又在遏制脆弱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等方面提出土地盐碱化治理和预防对农业生态系统退化防治、生态环境保护和未来食物安全性,以及达到人与盐碱的和谐共存,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山西省盐碱地资源调查研究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概述山西省盐碱地资源情况的基础上,介绍了山西省治理盐碱地的主要工程,提出了推进盐碱地治理的相关政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9.
生态环境建设是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点工程。内蒙古自治区作为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防线,开展生态治理科技攻关是科技工作的重中之重。生态问题大致可分为四个方面:草地退化与戈壁化问题、沙漠与沙地治理问题、水土流失问题和土壤盐碱化问题。围绕这些问题,内蒙古自治区几十年来经过坚持不懈地开展生态环境建设,已累计治理荒漠化土地21万平方公里,其中治理小流域面积5.2万平方公里,造林5.3万平方公里,综合治理沙地1.7万平方公里,保存建设人工草场8.8万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4.19%,荒漠化土地治理率…  相似文献   

20.
郝俊国 《科技信息》2009,(4):292-292
本文从盐碱化的成因着手,根据宁夏银北灌区降雨稀少,蒸发强烈,局部地区浅层地下水埋深不足1m的情况,提出脱硫副产物和“上农下渔”模式改良宁夏引黄灌区的盐碱地。又在遏制脆弱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等方面提出土地盐碱化治理和预防对农业生态系统退化防治、生态环境保护和未来食物安全性,以及达到人与盐碱的和谐共存,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