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瑞,又名聂贡·关却才旦,藏族当代著名学者,长期从事高校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先后发表《桑叶寺碑文考释》、《敦煌古藏文吐蕃法制初探》及《甥舅会盟碑新探》等多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出版《长庆会盟碑与蕃唐关系的演变》、《唐蕃古藏文文献诠释》等学术著作,在藏学界享有颇高的声望和影响。他曾先后担任西北民族大学校长和中南民族大学校长之职,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现任西北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古藏文文献研究方向的博士生导师。文章主要围绕“唐蕃甥舅会盟碑”的碑文内容、年代、历史背景及其作用等学界争议较大的疑难问题,向高瑞教授进行采访。  相似文献   

2.
吐蕃时期翻译的印度英雄史诗《罗摩衍那》在藏族传统文献中频繁出现.文章搜集了藏族传统文献中有关罗摩故事的记载,对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整理评析,并阐释史诗的藏文文献价值和题材的典型效果,以及该命题在藏族传统文学研究和印藏文化史研究中的学术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最近,我校文学院东嘎·洛桑赤列教授的《东嘎藏学大辞典》荣获基础资料成果类一等奖,学报编辑部拉巴次仁同志的《藏族苯教与纳西族东巴教之特征比较研究》一文获藏文类专著类二等奖,文学院拉先同志的《藏文虚词研究》一文获藏文类学术论文类三等奖,另我校图书馆西绕桑布同志参与编写的《哲蚌寺所藏古籍目录》荣获基础资料成果类二等奖。中国藏学研究珠峰奖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我国藏学研究领域的国家级奖项。我校东嘎·洛桑赤列教授等4名同志的学术成果获首届中国藏学研究珠峰奖  相似文献   

4.
古藏文字符统计研究能够对机器翻译以及从海量文本中快速定位核心内容、情报收集工作等有着重要意义.目前,藏文字符统计研究主要依据现代藏文语料库.文章以敦煌藏文文献为主,构建了古藏文文献标注语料库.在此基础上,应用python语言设计出古藏文频率统计软件,对古藏文和现代藏文的元音、辅音、藏文数字频次等进行对比分析,归纳出古藏文字符的分布特征,以期为古藏文标注语料库的构建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我国著名藏学家王尧先生,现为中央民族大学藏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联合大学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西北民族大学兼职教授,敦煌研究院兼职研究员,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特邀研究员,曾任奥地利维也那大学、德国波恩大学、美国西来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日本京都佛教大学客座教授。著有《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吐蕃金石录》、《吐蕃简牍综录》、《吐蕃敦煌文献选》、《西藏文史考信集》、《宗喀巴评传》、《水晶宝矍》、《藏戏故事集》、《西藏萨迦格言译注》、《藏学概论》等多部学术著作,发表历史文献类、语言类、宗教类、文化艺术类等藏学专题论文数百篇并主编相关学术出版物。主要研究方向为藏族史(吐蕃)、藏传佛教及敦煌古藏文。文章围绕王尧先生主要藏学学术生涯,概览其主要学术研究成果及学术思想,意欲管窥新中国藏学的发展,展现以王尧先生为代表的老一辈藏学专家,对于中国藏学研究所做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著名学者巴採·巴桑旺堆先生是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现任中国民族历史研究会副会长、国际藏学研究会理事.多年来从事藏族古代史、吐蕃墓葬、古代石碑、古藏文写本等方面的研究,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通过对巴採·巴桑旺堆先生的采访,我们对古代藏文石碑或石刻文字的相关问题有了进一步了解.  相似文献   

7.
在考察、借鉴上百年来国内外对德、英、汉、蒙、藏等语种所作的文字计量研究,特别是各种汉文字词频度统计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论述了基于大型藏文语料库的藏文字符、部件、音节、词汇频度与通用度统计、分析的理论与方法及其实现过程 该项研究是一项基础性研究,首次实现了大规模藏文词汇频度与通用度统计,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其成果有助于藏族基础教育和扫盲教育的语言文字教学,对藏语语言学研究和藏文信息处理领域的许多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土登彭措教授是研究藏族历史、藏医以及藏族天文历算等方面的当代藏族著名学者,特别对于古象雄文化有着颇为独到的见解与研究。文章主要围绕土登彭措先生的学术成果,对藏族历史与宗教文化等方面的疑难问题进行了采访。  相似文献   

9.
陈庆英研究员陈庆英男,汉族,1941年10月生于四川省南充市,祖籍广东省台山县,1964年毕业于青海师范学院,曾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中学和民族师范学校任教员,1978年至1981年在中央民族学院古藏文专业攻读硕士学位,毕业后在中央民族学院、青海社会科学院、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做研究工作,现任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历史宗教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主要学术成果有(包含合著):《元朝帝师八思巴》、《中国藏族部落)}、《藏族部落制度研究人《塔尔寺概况》、《蒙藏关系史略》、《吐着货普赤德松赞传略》、《西藏历史文化辞典》等,…  相似文献   

10.
强俄巴·次央,女,藏族,西藏拉萨市人,藏史学教授。1975年毕业于中央民族院民语系翻译专业,1979年被中央民族学院古藏文班录取。1999年7月初至9月底在伦敦DavidGameCollege和牛津TheSwanSchoolofEnglishOxford强化班学习英语。1998年被聘为少数民族历史专业硕士生导师。强俄巴·次央从中央民族学院毕业后一直在西藏师院和西藏大学任教,除了用双语讲授藏族历史外,先后开设过翻译论,藏语文、蒙藏关系史等基础课和专业课。2000年起担任“吐蕃史”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她热爱教育事业,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她以广博厚实的专业知识…  相似文献   

11.
P.T.1047号写卷是国内外所藏敦煌古藏文文献中,篇幅最长、内容极其丰富且苦涩难懂又涉及吐蕃早期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占卜类文书。文章认为该卜法属于中古苯教卜法,其产生年代很早,是藏族先民创造的非常古老的卜法之一,也是吐蕃王室或上层集团独享的一种占卜术。在其占卜的方式上,学界有木板上掷骰子法、羊胛骨卜法、象雄绳占法等三种不同的观点。但是通过文本研读发现,上述观点均经不起科学的检验,多为猜测或推断。另外,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补偏救弊,翻译P.T.1047号全文的同时,做了必要的注解。  相似文献   

12.
著名学者巴揉·巴桑旺堆先生是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现任中国民族历史研究会副会长、国际藏学研究会理事。多年来从事藏族古代史、吐蕃墓葬、古代石碑、古藏文写本等方面的研究,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通过对巴探·巴桑旺堆先生的采访,我们对古代藏文石碑或石刻文字的相关问题有了进一步了解。  相似文献   

13.
藏族著名学者杨嘉铭先生是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县人,现为西南民族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他长期从事藏族历史文化的教学与研究,在藏族建筑、古碉、格萨尔造像艺术及藏族面具文化等领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著有10余部藏学专著,发表多篇学术论文。文章主要对杨嘉铭教授的成长经历、藏族建筑及古碉文化方面进行了采访,并对有关藏学的热点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弟吴宗教源流》是一部研究吐蕃历史文化方面比较重要的藏文史籍,深得当今藏学界的青睐,已成为研究藏族古代历史文化的重要参考资料之一。文章在前贤研究的基础上,就《弟吴宗教源流》对吐蕃远古史、吐蕃史、史学史及分裂割据时期历史文化研究方面的史料价值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正> 藏族自公元7世纪创造文字以来,就重视吸收外来文化为己所用。不但将汉族的不少作品译成藏文,而且还将印度的不少佛教经典和文学作品也译为藏文,从而为丰富、发展藏族的文化起到了一定的推进作用。据说,第一个把印度的驰名于世界的抒情诗《云使》翻译成外国语译本的就是我们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藏族。阅读、欣赏这部藏译文,既可以提高我们在文学艺  相似文献   

16.
自古以来,藏语言文字在藏族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广泛使用,成为必不少的交际工具。然而,当今高科技电子时代藏文信息化处理技术的研发也势在必行。文章认为,经过几年的努力,藏文信息处理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其中藏文输入法对藏文信息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译者整理藏兽医方剂48个,这些方剂是以藏文写成,译者在整理时译成汉文,其中大部分取材于已故著名藏兽医专家若尔盖·尼玛生前所著的《藏族民间常见畜病诊治》一书,某些方剂经著者临床验证确有疗效,可供进一步发掘,整理和研究藏兽医药学遗产参考。  相似文献   

18.
《西藏大学学报》2014,(6):203-204
古代藏族氏族部落的迁徙、内部整合与分化是古藏文吐蕃地名产生的主要原因。从民族史视野审视古藏文吐蕃地名、部落名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同时与唐朝及其他周边民族政权的关系和政治地理格局演变有密切的关联。吐蕃地名是吐蕃时期遗留下来的重要文化符号,对以后藏族地名文化产生了比任何时期都更为重要和直接的影响,要了解吐蕃时期地理历史语言,可从地名入手从事论证研究。同时,想考证近代藏族各类地名的来源含义,也可以从吐蕃地名查找其根源。  相似文献   

19.
《藏文白话报》作为蒙藏事务局主办的三种白话报之一,宣扬“五族共和”理念;以多种形式发布国家的大政方针及中央政府的对藏政策;关注涉藏机构的变革,及时传达涉藏信息。研究《藏文白话报》与中国西藏的关系,可以更全面、更透彻地了解民国时期西藏社会的变迁,也可为批驳“西藏独立”论提供有力的佐证。  相似文献   

20.
白龙江流域藏族包括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的迭部、舟曲两县及甘肃陇南地区的文县及宕昌等地的藏族.由于所处的自然环境、经济生活类型不同,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地带的白龙江流域藏族,有自己独特的节日民俗文化.文章以岁时节日为研究主题,从节日的形成渊源、性质和类型以及对社会的影响及功能等方面进行分析,认为藏族节日文化凸显了其心理特点,构成民族精神的表象世界.这种民族精神是藏民族受到高原自然生态和文化心态的熏陶、感染,经过长期的文化积累,形成的一种强大的民族精神,它支撑着藏文化的发展与创新,具有巨大的内聚亲和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