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伴随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成功召开,"一带一路"建设进入了深耕细作、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美国战略界对"一带一路"的关注和讨论也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六年前"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际,奥巴马政府并未将其视为美亚太政策乃至对华关系的关键议题,也没有出台针锋相对的政策主张。无论是2011年发起的"新丝绸之路"倡  相似文献   

2.
正2018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五周年。李克强总理3月5日在向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继续推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随着"一带一路"建设进入稳步发展、精耕细作新阶段,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一带一路"的关注显著上升。近几个月来,在特朗普政府正式提出"印太战略"并将中国定性为"战略竞争对手"的背景下,美国国内智库对"一带一路"的讨论进一步升温。  相似文献   

3.
<正>4月25~27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土耳其派代表参加了此次论坛。两年前,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出席了第一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并在开幕式上致辞。在共建"一带一路"的进程中,土耳其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合作伙伴。  相似文献   

4.
正10月10日—11日,由中国社科院国家全球战略智库、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联合举办的"全球视角下的‘一带一路’国际研讨会"在京召开。来自俄罗斯、埃及、巴基斯坦、美国、马来西亚、土耳其、新加坡、印度等22个国家的31位外国专家和39位国内专家就"一带一路"建设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挑战、"一带一路"建设与多领域合作、推进"一带一路"的对策建议等内容展开了研讨。开幕式上,中国社科院副院长、国家全球战略智库  相似文献   

5.
正今年是中国正式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五周年。经过几年的努力,"一带一路"倡议逐步发展成为统筹中国内外发展的重大举措,在各个方向上都取得积极进展。印度对"一带一路"建设比较消极,这在莫迪政府上台后表现尤为明显。印度外交部在2017年5月举行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前夕发表声明,表达了印方对"一带一路"的质疑。印度也多次试图阻止南亚其他国家加入"一带一路"倡议。据报道,印度还在与美国、日本、澳大利亚  相似文献   

6.
<正>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正式提出以来,中国本着"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积极推进与沿线国家的发展战略对接,"一带一路"渐成中国促进双边、次区域和跨地区合作的主要抓手,以及参与、引导经济全球化进程的重要平台。"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成功举办进一步凝聚了国际共识,明晰了"一带一路"未来合作方向,为"一带一路"建设描  相似文献   

7.
正"一带一路"合作前景光明,但也面临不容忽视的阻力,一些西方国家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负面认知根深蒂固,尤其是近年来美国全面加大对华战略竞争,给"一带一路"合作带来压力。拜登政府在很大程度上延续了特朗普时期的对华政策,明确将中国视为"最严峻的竞争者",强调战略竞争是美中关系的"本质"。今年3月,拜登在与英国首相约翰逊通电话时特别提出,  相似文献   

8.
<正>"一带一路"是中国适应自身快速崛起和应对美国"亚太再平衡"需求的国家大战略。随着中国迅速崛起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新兴大国与霸权大国的结构性矛盾难以避免。中美关系呈现竞争、摩擦、冲突加协调、磋商、合作的复合态势。美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美强中弱是目前的基本态势,也是中国决策的出发点。中美之间已经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紧密关系。中国不是美国的盟国,但美国不能不视中国为其重要的合作对象国家。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周边安全形势评估:"一带一路"与周边战略》(2015)报告2015年1月1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举行《中国周边安全形势评估:"一带一路"与周边战略》(2015)新书发布会,并举办"周边安全形势与中国的战略构建"学术讨论会。该书主要由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亚太安全与外交研究室人员完成,同时邀请来自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东欧中亚研究所,内蒙古社科院以及  相似文献   

10.
正4月下旬,应哈萨克斯坦总统战略研究所的邀请,我前往该国首都阿斯塔纳,参加"欧亚交通走廊:合作新途径"国际研讨会。会上,深深感受到当地学者和官员对中国的重视。会议不仅专设"中国分论坛",而且在全会讨论中,中国话题也是一直是焦点。持续关注"一带一路"对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来说,哈萨克斯坦具有特殊意义,因为这个倡议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013年9月7日在访问该国期间首次正式提出的。那一天,习主席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时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从此以后,哈国持续关  相似文献   

11.
<正>4月,第八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将在克罗地亚举行;同样在4月,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在北京举行。中东欧地区是"一带一路"沿线重要区域,"16+1合作"正在成为"一带一路"倡议对接欧洲经济圈的重要"接口"。不过,中东欧是一个极其特殊的地区,中东欧16国更是千姿百态、个性迥异。今年2月,美国国务卿蓬佩奥高调访问中东欧三国,显示出美国强力"重返"中东欧的姿态和  相似文献   

12.
翟崑 《世界知识》2014,(23):24-25
<正>印尼新总统佐科·维多多在就职演说中誓言,要把印尼建成海洋强国。仅半个月后,佐科就赶上11月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G20峰会接踵而来。会议期间的一些关键词屡屡与其发展印尼海洋强国的战略碰撞并产生共鸣,那就是被中国领导人多次提及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从亚太到东亚的互联互通、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等。这意味着,印尼极有可能成为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及全球互  相似文献   

13.
<正>"一带一路"的背景与意图研究"一带一路",首先要弄清这一倡议提出的背景,即中国的意图和目的是什么。国际上也不断有人提出问题:中国提出"一带一路",想干什么?我认为,这个问题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来认识。第一,"一带一路"有利于我国深入融入经济全球化与加强区域经济合作的进程。这几年来,特别在金融危机后,欧美等发达国家掀起了新一轮区域经济合作浪潮。仅从与我国相关联的周边国家来看,它们在区域经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在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合作中,有一对关系引人注目——"16+1"和"一带一路"。它代表着国家间的新型合作关系,也是应对世界经济面临的问题与挑战的重要举措。"16+1合作"是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务实合作的重要平台,"一带一路"则是中国在新形势下提出的超越地缘政治博弈的合作理念。"16+1"和"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务实合作就是要在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基础上探索新的合作模式和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5.
<正>前不久第二届"一带一路"峰会在北京举行,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东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地区,为了更深入了解中国与东盟国家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合作情况,比如五年来的合作成效、存在哪些问题和挑战、未来建设的方向与重点是什么、如何  相似文献   

16.
正美国总统特朗普11月3日开启了对日本、韩国、中国、越南、菲律宾的访问,这是他就任总统以来的首次亚洲之行,备受外界关注。观察家们期待的是,他如何在首次亚洲之行中阐明本届白宫的亚洲战略。5月初,美国五角大楼就曾透露,美国政府将支持一项在5年内向亚太地区投入近80亿美元的"亚太稳定计划"(Asia-Pacific Stability Initiative)。显然,奥巴马总统的"重返亚太"和"亚太再平衡"战略肯定会被特朗普抛弃,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与东盟关系正由"成长期"转入"成熟期"。东盟所有国家都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国与东盟及其成员国的很多合作属于"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合作。双方合作存在诸多发展机遇,并已经在多领域取得初步成效。澜湄流域各国在推进"一带一路"合作方面取得多项共识,双边和次区域合作取得务实而可喜的进展。南海局势暂时总体降温,"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迎来难得的机  相似文献   

18.
<正>5月14日至15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本次,高峰论坛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3年多年最高规格的论坛活动。那么,"一带一路"究竟有哪些值得关注呢?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2013年9月7日,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耶夫大学发表演讲首次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  相似文献   

19.
正2 0 1 6年3月1 4日,应哈萨克斯坦总统战略研究所(Kaz ISS)的邀请,我参加了其主办的"欧亚交通走廊:合作新路径"国际会议,与来自中亚各国的学者共同探讨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与欧亚交通走廊建设问题。随后,3月底赴新德里参加了印度辨喜国际基金会(VIF)和英国皇家联合军种国防研究所(RUSI)联合举办的"丝路连接"国际研讨会,讨论中印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合作。两次国际  相似文献   

20.
正韩国总统文在寅非常重视韩国与北方国家的经济合作:上任不久就决定成立总统北方经济合作委员会(PCNEC,经合会);2017年8月底任命资深议员宋永吉为副总理级的经合会委员长;9月初在符拉迪沃斯托克东方经济论坛上公布"新北方政策";12月初经合会召开第一次会议并公布"九桥战略规划";2018年4月10日经合会公布中文版"新北方政策"与"一带一路"对接的政策文件。那么,"新北方政策"在本届韩国政府的外交中处于什么位置?与"一带一路"对接是其首要目标吗?中国又该如何回应?笔者有如下几点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