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正>5月5日公布的英国地方议会选举初步结果表明,执政党保守党取得了40多年来的最大胜利。5月4日举行的地方选举共决定英格兰、苏格兰和威尔士的4851个地方议会议席。截至5日晚,保守党赢得近1900席,较上次选举增加约560席;工党拿下约1150席,较上次选举减少380席;而以"脱欧"为目标的英国独立党仅赢得一个席位。一些英国媒体将此次地方选举结果视为下个月英国大选的"风向标"。英国将于6月8日举行大选。多数党派已公布了各自的竞选宣  相似文献   

2.
形势貌似有利于保守党,实际有许多隐患,因此不提前大选并非梅杰的缓兵之计。正当英国舆论界纷纷猜测保守党可能在今秋11月提前大选时,梅杰首相干9月9日表示,他并不急于举行大选。这一下把人们打入了闷葫芦。有关提前大选的议论并非空穴来风。9月1日《星期日泰晤士报》公布莫里民意测验结果,保守党在工党后面紧追慢赶5个月之后,首次领先两个百分点。9月5日《每日电讯报》刊登的盖洛普民意测验又将两者距离拉大到4.5%。民意测验一直被视为英国政府能否举行大选的晴雨表,于是有关提前大选的“风”便吹了起来。无独有偶,政府紧接着又于9月4日宣布今年以来第八次削减利率,将基本利率从  相似文献   

3.
张蓓 《世界知识》2022,(2):46-47
<正>近段时间以来,英国政坛丑闻频出,首相约翰逊地位不稳的传言甚嚣尘上,甚至有消息称保守党议员已有意挑战约翰逊的党内地位,谋划取而代之。那么,约翰逊及其政府执政前景将如何?丑闻和负面消息频出2019年12月约翰逊带领保守党在大选中取得决定性胜利后,将履行脱欧承诺作为执政重点之一。约翰逊宣称要开启英国脱欧后的全新时代,被一些英国民众称为"脱欧英雄"。但是,近期约翰逊政府丑闻和负面消息频出,涉及多位高官和议员,使其形象严重受损。2021年11月,保守党议员欧文·帕特森被曝"有偿游说",引发舆论轩然大波,最终帕特森辞去议员职务,  相似文献   

4.
时事概览     
正英国公投决定脱离欧盟欧盟领导人敦促其尽快有序"脱欧"6月23日,英国就脱离欧盟举行全民公投。6月24日,综合全部计票结果显示,"脱欧"一方支持率为51.89%,而赞成"留欧"的投票者占48.11%,英国确定脱离欧盟。英国首相卡梅伦随后在演讲中宣布将在10月前引咎辞职。脱欧结果凸显英国深存的"分裂"问题。从地理上看,伦敦、苏格兰与北爱兰希望留欧,而威尔士以及伦敦以外的其它英国地区更支持脱欧。从政党上看,执政党和在野党均因公投而分裂成"留欧"与"脱欧"  相似文献   

5.
正6月23日,英国全民公投计票结果显示,多数投票者赞成"脱欧"。这一结果颇为意外,引发全球资产价格显著波动。英国"脱欧"会对英国、欧盟乃至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带来怎样的影响?中国经济和金融会否受到波及?多数人赞成英国脱离欧盟多数选票支持"脱欧",首相宣布辞职6月24日,英国选举委员会首席计票官珍坭·沃森在曼彻斯特市政厅宣布,多数投票者支持英国"脱欧"。英国  相似文献   

6.
以撒切尔夫人为首的保守党在6月9日举行的英国战后第12届大选中以压倒优势再次获胜。在650议席中,保守党获397席,是1945年二次大战后不久工党取得压倒优势以来保守党取得的最大胜利;工党获209席,是1945年以来工党获得的最少席位;自由党和社会民主党联盟获23席,其他小党派获21席。 6月11日,撒切尔夫人改组了内阁,免除了保守党温和派的代表人物外交大臣皮姆和运输大臣豪厄尔等的职务。外国观察家认为,这一切将表明:以撒切尔夫人为首的保守党右翼将牢牢地控制着英国政局,  相似文献   

7.
梅杰在外交、内政、经济方面的建树,确立了保守党在大选中的优势。优势能变成胜势吗? 梅杰出任英国首相已经半年。在此期间,他由于在海湾战争中的突出表现赢得了“战后英国最受欢迎的首相”之美称。一时间,英国上下普遍认为,梅杰很可能趁此良机提前举行大选,实现保守党的四连冠。然而,政坛风云变幻无常。海湾战后在英国举行  相似文献   

8.
工党志在问鼎,保守党力图坪联。鹿死谁手取决于经济能否迅速回升。英国两大党工党和保守党先后于9月29日和10月8日举行年会。这是在英国大选临近(一般估计在明年春天举行)的背景下召开的年会,因此既反映了两党竞选趋向,又反映出今后一段时间的英国政局动向。工党背水一战,政策右转。工党已经历三次大选失败,饱尝长达12年之久在野的清苦。近一个时  相似文献   

9.
进入了决斗阶段英国女王于9月25日宣布解散议会,于10月15日举行大选。随着选举命合的发布,保守党和工党的竞选运动进入了高潮。这是战后以来英国的第六次选举,也是十多年来保守党和工党之间最激烈的一次斗争。保守党和工党都是英国垄断资本集团的代理人,多年来它们在议会内外进行着无休止的争吵,作为英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点辍,这是英国选民们早已司空见惯了的。这次两党之间的激烈斗争,主要反映了英国国内政治经济情况的恶化和英国国际地位的下降,而不是因为两党的方针政策有什么重大的差异。自1951年以来英国举行的三次大选中,保守党都处于优势。这是由于工党右翼领导集团在外交和  相似文献   

10.
今年是英国政治上的右倾年:6月大选,以右翼领袖撒切尔夫人为首的保守党大获全胜,以左翼代表人迈克尔·富特为首的工党惨遭败北;9月,英国职工会举行第115届年会,近十多年来日趋激进的职工会在这次年会上开始向右摆动;10月,工党举行年会,检讨在大选中遭到“耻辱性败北”的教训,选举新的领袖,并试图改弦更张,振兴工党。今年6月,笔者在伦敦就地考察了英国大选,觉得工会和工党政治上的遭遇反映出英国经济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很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1.
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于5月9日宣布提前举行大选,5月13日解散议会,6月9日进行投票,6月15日新议会召开。在此宣布之前,英国各界对于大选日期进行了近2个月的猜测和争论。这次大选的竞选期除周末以外,实际工作日只有19天,在历届大选中属较短的一次,似又带有某种“突击性”。然而,撒切尔夫人选择6月大选实属一般意料之中。首先,英国法定的政府任期最长不得超过5年;在任期内,首相可选择其认为有利的任何时间提前举行大选,或反对党在议会用不信任票迫使政府提前大选。本届政府在议会拥有绝对多数,不存在被迫提前大选的问题,但到今年5月已进入第5个年头,选择大选的日期只有三种可能性,即今年6月间,10月问,迫不得已拖到明年3、5月间。其他月份因有重要节假日,一般不宜大选。这样,大选的可能性基本  相似文献   

12.
正今年6月24日,英国人举行了"脱欧"公投,公投结果令人瞠目结舌:"脱欧"派以5 1.9%的得票率获得胜利,一手促成这次公投,信心满满可以让"脱欧"派从此"死了这条心"的时任首相卡梅伦不得不认赌服输,提前引咎辞职。对于这一结果,英吉利海峡两岸的欧洲人,竟有许多人感到如释重负——总算折腾到头了。在许多人看来,骄傲而另类的英国人,本就有一颗若即若离的"欧洲心"从代议制到"光荣孤立"曾几何时,英伦三岛是罗马人的边疆所在,  相似文献   

13.
英国大选     
假民主的把戏10月8日英国举行了战后第五次大选。结果保守党获得多数,继续执政,工党惨败。在英国议会六百三十个议席中,保守党获得三百六十六席,工党获得二百五十八席,自由党获得六席。保守党席位较工党多一百零八席。而在上届议会中保守党仅较工党多六十八席。由于英国选举制度的不民主和英国统治阶级对共产党竞选活动的重重限制,大选结果是不能完全反映英国五千余万人民的愿望的。尽管英国选举制度规定凡年满二十一岁的公民,只要有十人提名,即可当候选人。但事实上由于每个候选人必须事先付出一百五十英镑押金,而当所获选票不到该区选民数的八分之一时,押金就要被没收,因此普通劳动人民的代表是很难被提名作候选人的。  相似文献   

14.
微弱的多数,不稳的地位英国大选已于10月15日举行。工党以四个议席的微弱多数上台。10月16日,英女王任命工党领袖威尔逊为新政府首相。这是英国战后的第六届大选。在竞选运动期间和选举日里,工党和保守党的一千七百多名候选人进行了一场势均力敌的混战。最后选举的结果是:在下议院六百三十个议席中,工党获得三百一十七席,保守党三百零四席,自由党九席。工党所获得的多数,甚至于比上届工党政府在1950年大选中所获得的五个议席的多数还要少,是英国历史上一个执政党所获得的最微弱的多数。本届英国大选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的:英国国际地位迅速衰落,英国经济严重恶化,英国统治阶级与人民群众的矛盾愈来愈尖锐。由于在外交政策方面唯美国是从以及国内无力摆脱经济上通货膨胀和衰退之间根深蒂固的恶性循环,保守党十三年  相似文献   

15.
正2016年6月23日举行的英国"脱欧公投"震惊世界,脱欧派以微弱的优势胜出,但此事的余震想必将更深远地影响日后世界的局势。在公投结果出炉前,日本各界舆论几乎一面倒地支持英国的留欧派。在上月日本举行的G7峰会中,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特意与西方发达国家领导人一道呼吁支持国际自由贸易秩序,实质上等于间接声援英国的"留欧派"。因此英国脱欧的结果甫经出炉,日本上下便陷入一阵恐慌和不知所措的茫然之中。经济界对此最为敏感。英国脱欧公投开票当日,日股日经指数相较前日暴跌7.92%,单日跌  相似文献   

16.
工党政策向保守党靠拢促生新的『共识政治』,反映了英国社会的变化和选民的求变心理。 5月1日是全世界劳动者的节日。同时,今年的5月1日对英国劳动者来说又别有一番意味,因为这天打着民主社会主义旗号的、属于左翼政治力量的英国工党在大选中以绝对优势获胜,执掌了英国政权;它的领袖、年仅44岁的托尼·布莱尔入主唐宁街10号,成了英国185年来最年轻的首相。而立志要使保守党实现“五连冠”的前任首相约翰·梅杰则在大选后辞去了保守党领袖职务。  相似文献   

17.
时事概览     
《世界知识》2022,(14):8-9
<正>英国首相约翰逊将辞去保守党领导人职务7月7日,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表示将辞去保守党领导人的职务,但将继续担任首相直到今年秋季。据报道,今年夏季将举行保守党领导人竞选,新首相将在10月举行的保守党大会上就职。6月6日,约翰逊在保守党党内针对他举行的不信任投票中涉险过关,保住首相和保守党领袖职位。但“聚会门”事件不断发酵引发英国舆论对约翰逊的广泛质疑,反对党和保守党党内要求约翰逊辞职的压力与日俱增。  相似文献   

18.
提前大选和英国經濟 四月五日,邱吉爾辭去首相職位。艾登在繼任首相之後,不到十天,就宣佈要在五月二十六日舉行大选。在新首相就職後这樣短促的時間內舉行大选,这在英國的歷史上是空前未有的。英國下議院每五年改选一次。已經在五月六日解散了的上届議会,是在一九五一年十月二十五日选出的。保守党在当政三年又六個月後,急忙宣佈提前舉行选  相似文献   

19.
湘溪 《世界知识》2013,(4):68-68
“英国人民作决定的时候到了,我们解决英国和欧洲问题的时候到了!”1月23日,英国首相卡梅伦以这样高调的语言宣布要与欧盟重谈英国“留欧”的条件,承诺如果他所在的保守党在2015年大选中胜出,将积极争取重订英国与欧盟的协议,减少欧盟对英国的约束,谈判完成后将在2017年至2018年问让英国民众公投决定是否接受新协议。对此,除了英国之外的整个欧盟都有一丝冷眼旁观的味道,主流媒体特别是德法两个欧盟“发动机”的主要报纸几乎都用“豪赌”来形容卡首相的决定,第一是赌园内政治,第二才是赌与欧洲关系,两者之间又有千丝万缕的关系。赌周内政治,盘算的当然是两年后的大选。保守党在上世纪80年代撒切尔夫人时代可谓风光一时,但到T90年代却丢掉了政权,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在欧洲政策上的失误。自打工党在前苗‘相布莱尔带领下崛起后,保守党一在野就是十多年,直到两年半前卡悔伦在大选中杀人唐宁街十号。不过卡氏上台后英国经济表现欠佳,大幅削减公共预算开支更是弄得怨声载道,最近的民调显示,在野的工党支持率已经领先。自欧债危机以来,向来对欧盟没有多大好感的英国人的“脱欧”情节就更为严重,去年11月《观察家报》网站的调查显示,超过半数的英国人货成“脱欧”,而在十年前,这个数字是19%。卡悔伦瞅准机会打“脱欧牌”,并把“脱欧”与大选捆绑,确是煞费苦心。  相似文献   

20.
经过三次大选组成了较为稳定的政府。新民主党政府将对内外政策作重大调整,表现出右翼保守政府色彩。但它在议会只有一席多数,行动将受掣肘。希腊右翼保守党新民主党在4月8日举行的大选中得到议会300个议席的半数,加上中间派议员、民主复兴党一席的支持,共得151席,从而组成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