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正>10月4日至7日,沙特阿拉伯国王萨勒曼访问俄罗斯。这是1932年沙特建国以来,沙特国王首次访问莫斯科。长期以来,沙特与俄罗斯在诸多问题上立场相左,关系不睦。萨勒曼此时访俄具有释放解冻两国关系的标志性意义。访问期间,两国签署了涵盖能源、经贸、安全等多个领域的重磅合作文件。两国还达成至少30亿美元军购协议。新成立的两国军事技术合作委员会也受到两国领导人欢迎。叙利亚局势是两国磋商的重要话题之一。双方就保持对话达成一致,  相似文献   

2.
<正>6月21日,沙特阿拉伯国王萨勒曼颁布敕令,免去侄子穆罕默德·本·纳伊夫王储职务,任命其子副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为王储。30岁出头的本·萨勒曼成为沙特建国以来最年轻的王储。沙特王储无疑是个"高危职业",在过去六年中,共有五人担任该职。其中苏尔坦和纳伊夫(本·纳伊夫的父亲)先于阿卜杜拉国王  相似文献   

3.
<正>2015年1月23日,利雅得。沙特已故国王阿卜杜拉—阿齐兹·沙特的葬礼在一座清真寺举行。阿卜杜拉国王和前国王沙特、费萨尔、哈立德及法赫德一样,遗体被安葬在普通的奥德公墓,墓地没有墓碑,只有一抔薄土和一块没有题字的普通石头。阿卜杜拉曾被英国《观察家》杂志看作是掌控油价这支"阿拉丁神灯"的阿拉伯国王。但他直到去世也没有动用"限产保价"这盏"阿拉丁神灯"。"沙特"一词在阿拉伯语中意为"幸福"。在沙特成为  相似文献   

4.
今年3月23日,沙特阿拉伯国王沙特宣布把制订国家内政、外交、财政政策和监督这些政策执行的全权,授予现任首相兼外交大臣埃米尔·费萨尔·沙特。这是沙特阿拉伯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费萨尔1905年出生在沙特阿拉伯的首都利雅得。他是沙特阿拉伯王国创始人、已故国王伊本·沙特的次子,现国王沙特的弟弟,是沙特阿拉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人物。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沙特阿拉伯的领土分为汉志和内志两个部分,伊本·沙特是内志的酋长。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由于英帝国主义  相似文献   

5.
<正>1月29日晚,继位不到一周的沙特新国王萨勒曼下令改组内阁,农业、教育、文化新闻等九个部都任命了新大臣,而外交、石油和财政部三名"重臣"全部留任。尤其是石油大臣阿里·纳伊米的留任,对于全球的石油市场来说,绝对是一个重大的消息,因为在某种意义上,纳伊米的去留,已经成为全球油价涨跌的一个"风向标"。新国王留任老国王的石油大臣释放出了再清晰不过的信号——沙特未来的石油政策将是"兄规弟随"。外  相似文献   

6.
<正>11月4日晚,沙特国王萨勒曼宣布,成立以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为主席的最高反腐委员会。当晚,11名王子、4名现任大臣、11名前大臣因涉贪被捕。沙特阿拉伯新闻网站"萨巴格"11月5日报道,4日因涉贪被捕的11名王子中,包括沙特已故国王阿卜杜拉的儿子、前国民卫队司令米特阿卜和有"中东首富"之称的瓦利德等重量级王子。被捕王子中还有阿卜杜拉国王的另一个儿子、前利雅得省省长图尔基。此外,被捕的  相似文献   

7.
正【英】《经济学人》2016年5月2016年4月25日,沙特内阁批准了雄心勃勃的未来发展计划"愿景2030",出台多项改革措施,旨在使沙特摆脱对石油的依赖,完成经济转型。这项计划由沙特副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担任主席的经济与发展事务委员会提交并负责实施。1985年出生的穆罕默德·本·萨勒曼是沙特现任国王萨勒曼之子,毕业于沙特  相似文献   

8.
<正>1月24日,习近平主席特别代表、国务委员杨洁篪在利雅得出席了沙特阿拉伯前国王阿卜杜拉吊唁活动,并与沙特国王萨勒曼简短交谈。杨洁篪代表中国领导人、政府和人民对阿卜杜拉国王逝世表示深切哀悼,向萨勒曼国王转达了习近平主席的口信。习近平在口信中表示,阿卜杜拉国王是一位富有战略眼光、深受敬重的政治家,为实现沙特阿拉伯王国长治久安和经济发展、维护国际和地区和  相似文献   

9.
2020年1月14日,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美国负责南亚与中亚事务的副助理国务卿爱丽丝·威尔斯和日本国务大臣山本幸三同时到访斯里兰卡。中美俄日四国高官同时到访在斯里兰卡外交史上实属罕见。虽可能只是"巧合",但也足以反映出近年来斯里兰卡不断凸显的地缘战略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丁隆 《世界知识》2020,(7):48-49
3月6日,沙特政府以涉嫌叛国罪逮捕萨勒曼国王的弟弟艾哈迈德亲王、前王储纳伊夫及其弟纳瓦夫,以及数十名内政部官员、高级军官和其他涉嫌支持政变的人。几乎同时,沙特与俄罗斯在欧佩克+协议框架下的原油减产谈判破裂,沙特发动石油价格战,增产降价抢占市场份额,国际油价应声暴跌。  相似文献   

11.
熊亮 《世界知识》2015,(5):32-33
<正>随着新国王萨勒曼登基、穆格林亲王继任王储,海湾石油大国沙特阿拉伯可以说是比较平稳地实现了权力交接,老国王阿卜杜拉离世对沙特和海湾地区的冲击也渐渐平息。但是,王室权力斗争的戏码远未落幕,关于新君主是否会带来新变化的猜测也延绵不绝。一场"有实无名的宫廷政变"虽然沙特的《基本法》和《效忠委员会章程》对王位继承问题进行了一些说明和约束,但二者并未对权力  相似文献   

12.
资讯     
1.胡锦涛与沙特国王会谈,中沙签署能源等合作文件。2006年1月24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人民大会堂与沙特阿拉伯国王阿卜杜拉举行会谈。两国元首积极评价中沙关系,一致同意,进一步加强两国务实合作, 推动两国战略性友好合作关系深入向前发展。 2.布什提名两位美联储理事会新成员人选。 2006年1月28日美国总统布什提名凯文·沃什和兰德尔·克鲁兹纳担任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理事会成员,填补已经空缺了几  相似文献   

13.
在波斯湾湛蓝的海面上,一条簇新的“缎带”将湾内的岛国巴林同阿拉伯半岛上的沙特阿拉伯系结起来,它就是新近落成的世界第二大桥梁——法赫德国王友谊大桥。沙特和巴林同处阿拉伯半岛,两国在经济、贸易、社会、文化等各方面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横亘其间的25公里宽的海面却成为两国人民合作交往深入发展的一道天然障碍。早在1965年,已故沙特国王费萨尔和巴林埃米尔伊萨·哈利法讨论并正式提出了架设一座连结两国的海上大桥的设想。由于工程耗资巨大,这一设想搁置了11年之久,直到70年代,滚滚而来的石油美元给沙特、巴林两国提供了充裕的资金,这一设想才得以具体实施。1982年11月11日,大桥工程  相似文献   

14.
正今年4月,年事已高的沙特阿拉伯国王萨勒曼对埃及进行了为期五天的国事访问,不仅允诺给予埃及大量援助和投资,还宣布将与埃及在红海上修建一座大桥连接这两个国家。沙特大手笔的对埃及援助换取了实质性收获——埃及宣布将向沙特转移蒂朗岛和塞纳菲尔岛的主权。埃及官方称,埃及1950年应沙特方面的请求"临时保护"这两座岛屿,防止以色列入侵,现在应该把它们归还沙特。而持反对意见的埃及人称,英国和奥斯曼  相似文献   

15.
<正>近日,沙特阿拉伯国王萨勒曼高调的亚洲之行引发全球关注。一来,萨勒曼本次出访阵容庞大,随行人员包括25位王子、十位部长、800余名各界代表等1000多人,仅行李就重达506吨;二来,本次出访历时长达一个月,到访了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日本和中国,原计划还要前往马尔代夫,但因当地猪流感疫情加重而暂时取消访问。  相似文献   

16.
<正>半官方的伊朗学生通讯社8月23日报道,伊朗外长扎里夫表示,伊朗与沙特阿拉伯两国间即将展开外交互访。互访有望在今年麦加朝觐结束后进行。9月3日伊朗外交部发表声明,证实伊沙将分别派遣外交使团互访,但只会到访各自所在对方国家的原使领馆。此消息一出,引发外界浮想联翩:伊朗和沙特即将缓和关系吗?!沙特与伊朗算是公认的地区宿敌。一直以来,沙特对伊朗的政策立场十分坚决,并一直宣称沙伊之间绝  相似文献   

17.
时事概览     
《世界知识》2012,(3):8-9
温家宝访问海湾三国并出席第五届"世界未来能源峰会"1月14日~19日,温家宝总理对沙特阿拉伯、阿联酋、卡塔尔三国进行正式访问并出席在阿联酋阿布扎比召开的第五届"世界未来能源峰会"。访问沙特期间,温家宝与阿拉伯国王兼首相阿卜杜拉、王储兼副首相纳伊夫举行了会谈。两国发表联合声明,强调应防止各类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双方表示支持有关国际决议,在中东地区建立无核武器及其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区。  相似文献   

18.
<正>新年伊始,年届九旬的沙特阿拉伯国王阿卜杜拉因肺炎入院治疗。虽然国王的病情有惊无险,但阿卜杜拉之后谁来主政这个石油王国,已成为沙特无法回避的问题。与此同时,沙特是世界上四分之一石油储量和伊斯兰教圣地之所在,王位能否顺利传承具有深远的地区和国际意涵。开国国王解决继承问题1744年起,沙特家族与瓦哈比派创始人伊本·阿卜杜·瓦哈卜结盟,建立第一沙特王国,直至1818年被埃及军队推翻。第一沙特王国实行长子  相似文献   

19.
3月6日,在维也纳举行的第八届石油输出国组织(简称"欧佩克",OPEC)与非石油输出国组织产油国(OPEC+)部长级会议上,俄罗斯正式拒绝了欧佩克再度深化减产的建议。作为"报复",欧佩克领导国沙特阿拉伯打响全面石油油价战,宣布增产并大幅下调官方原油售价。  相似文献   

20.
时事概览     
正拜登与到访的默克尔举行会晤7月15日,美国总统拜登与到访的德国总理默克尔举行会晤。拜登与默克尔当天下午在白宫举行会晤。在会后举行的联合记者会上,双方表示将在气候变化、新冠疫情问题上加强合作,重申对乌克兰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支持。双方还讨论了"北溪-2"天然气管道项目、反恐和伊朗核问题等议题。拜登说,美德一致认为不允许俄罗斯以能源作为武器威胁邻国,两国将着眼于采取实际措施确保欧洲的能源安全。默克尔表示,德国和美国对"北溪-2"项目存在不同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