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徐青 《世界知识》2010,(4):48-50
<正>救助海地是"活路外交"的一次具体亮相;"活路外交"奠定在大陆的善意基础之上,"玩小动作"的空间不多。马英九执政后,台湾当局提出"活路外交"政策,其中一项重要内涵,就是寄希望以非传统外交方式(不以建交为目的),为台湾对外关系和国际空间找活路。对外援助是非传统外交方式  相似文献   

2.
台湾当局统独政策的国家认同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国家认同观的视角看待台湾当局两岸统独政策是研究台湾政治发展和两岸政治关系的一个重要课题;在"中国"国家认同观下,蒋介石、蒋经国时期形成了"两岸统一"政策;在"台湾定位"国家认同观下,李登辉时期制定了"两岸分治"政策;在"台湾"国家认同观下,陈水扁时期推行了"台湾独立"政策;在走向"一个中国"国家认同观下,马英九时期确立了"两岸终极统一"政策.  相似文献   

3.
1971年10月,联合国第26届“联大”通过了驱蒋的决议后,次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共同发表了“中美上海联合公报”;9月,中日宣布建交;其他一些与台湾有“外交”关系的国家也纷纷宣布与台湾断交,同我建交。至1973年,与台湾有“外交”关系的国家或地区已由1971年的66个遽减至39个。台湾当局传统的“外交”阵线处于全面崩溃的局面,其在国际上的处境日趋尴尬和困窘。为挽救“外交”颓势,蒋经国在1972年6月出任“行政院长”后,公开提出了“总体外交”的构想(即运用总体的力量来经营“外交”,如“政党外交”,“经贸外交”、“民间外交”等均为此服务),强调要采取“变”与“不变”的原则来“开创外交新局”,即在“反共复国基本国策”不变  相似文献   

4.
中美两国政府于8月17日就分步骤直到最后彻底解决美国向台湾出售武器问题发表了联合公报。这是中美关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国际上的一个重要事件。美国向台湾出售武器问题,是1978年中美建交谈判时未曾解决的问题。中国方面曾声明在两国关系正常化以后将继续解决这个问题,因为这是严重妨碍中美关系发展的关键问题。但是,在两国建交之后,美国不顾中国方面的强烈反对,制订了一个所谓《与台湾关系法》,并继续向台湾出售武器,严重损害了中美两国关系,使两国邦交出现了重大的危机。现在,  相似文献   

5.
曹廷 《世界知识》2020,(1):64-65
2019年12月3日,中美洲国家萨尔瓦多总统布克尔携带妻子和刚出生不久的女儿对中国进行了国事访问,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举行了会晤。这是布克尔上台后的首次对华访问,也是2018年中萨建交后第二位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的萨尔瓦多国家元首。布克尔的访问使一度处于迷雾中的中萨关系拨云见日,为中萨关系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相似文献   

6.
正8月21日,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与萨尔瓦多共和国外长卡斯塔内达正式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萨尔瓦多共和国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此前,萨方已宣布与台湾当局"断交"。这是继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巴拿马、多米尼加、布基纳法索后,第五个与蔡当局"断交"的国家,台"邦交国"降至17个。中萨建交不但再次重挫蔡当局的"台独"气焰,也是"一带一路"倡议在国际上不断拓展、深化的体现,是一中原则  相似文献   

7.
王建民 《世界知识》2010,(21):50-52
台湾当局没有对两岸关系的长远发展及两岸经济与政治关系发展调整做出准备,反而进一步强调与强化台湾的主体性,企图将两岸"只谈经济,不碰政治"长期化与固定化,封堵两岸进行政治对话与协商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8.
徐青  张华 《世界知识》2012,(16):23-24
一直以来,台湾当局在钓鱼岛问题上的政策是"不与大陆联手",自行维护钓鱼岛主权,但随着马英九上台以来两岸关系的改善,在两岸执政当局之间,对于联手保钓也存在一定的默契。两岸官方存在一定默契两岸执政当局之间虽无公开的合作保钓行动,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却存在着某种程度的默契。一是钓鱼岛主权归属"中国"的政策默契。目前,两岸仍未就台湾的政治定位等问题达成一致意见,双方存有一定的分歧。日本  相似文献   

9.
正10月28日至11月4日,蔡英文展开了其任内的第三次出访,"过境"美国夏威夷和关岛,对马绍尔群岛共和国(简称马绍尔群岛)、图瓦卢及所罗门群岛等三个太平洋岛国进行访问。蔡英文此次出访旨在巩固与相关国家的"邦交"关系,并借机提升台美实质关系。蔡英文能够达到预期的目的吗?在国际社会"一个中国框架"日益稳固的情况下,蔡当局如何才能确保台湾的"国际活动空间"不会日益缩小?出访南太三国的两大考虑  相似文献   

10.
1979年1月1日中美建交,符合两国人民的愿望,有利于亚太地区的稳定与世界和平。建交以来,两国关系总的来说是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一项美国国会通过的、随即由美国总统签署的1979年4月10日《与台湾关系法》,就对中美关系的顺利发展起着干扰和破坏的作用。在中美建交之时,作为中国一部分的台湾尚未与大陆实现统一,回到祖国怀抱。美国人民要同台湾人民继续保持文化、商务和其他非官方关系,美国国会为此要制定某种合理的有关法律,本来是可以考虑和得到理解的。但是,这一切都必须符合双方建交达成的谅解、符合中美建交公报的原则,而《与台湾关系法》恰恰在很多方面违反了中美建交公报的原则。干涉中国内政该法第二条(乙)款(四)项载道,美国认为,“以非和平方式包括抵制或禁运来决定台湾前途的任何努力,是对西太平洋地区的和平和安全的威胁,并为美  相似文献   

11.
高山 《世界知识》2010,(19):54-56
<正>9月2日星期四阴有阵雨从陌生到亲切今年是中国和越南建交60周年,今天是越南国庆65周年纪念日,同时,上海世博会迎来越南国家馆日。越方出席馆日仪式活动的是越南文化、体育和旅游部部长黄俊英。今天是我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接触越南人。首先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上午官方仪式上的文艺演出。演出"简短"却不"简单",越南最顶级的艺术团体——越南国家艺术团,派来了50  相似文献   

12.
<正>当地时间9月16日,所罗门群岛政府召开内阁会议,投票决定承认一个中国原则,同台湾"断交"并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所罗门群岛是南太平洋地区第三大岛国,身处第二岛链战略要冲位置,所罗门群岛"弃台"的政治决断恰逢蔡英文争取连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半月新闻     
1日中国和东加勒比海岛国圣卢西亚建交。2日中美洲国家领导人在尼加拉瓜首都马那瓜举行特别首脑会议,讨论进一步加强地区一体化问题。签署了《尼加拉瓜声明》,并决定组建“中美洲联盟”。3日中国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上月23日至本月3日访问俄罗斯。科摩罗政府派军赴昂儒昂岛对分裂势力进行镇压,但被击溃。9日科总  相似文献   

14.
王勇 《厦门科技》2011,(3):8-12
2010年11月27日台湾即将进行的包括"直辖市"市长、市议员暨里长选举在内的"五都选举"是台湾2012年"大选"的预演和前哨战,也是台湾政局的一次重新角力和洗牌,同时将对未来台湾当局  相似文献   

15.
<正>我于1993~1997年在中国驻新加坡使馆工作。新加坡是一个年轻的城市国家,1965年自马来西亚联邦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国家。我在任时,其国家人口才300多万,面积只有600多平方公里。经过独立后近三十的励精图治,新加坡成为当时亚洲"四小龙"之一,其成功模式为世界所承认,名望也如日中天。建交晚、发展快的中新关系中新建交很晚。在东南亚十国当中,新加坡是第九个同中国建交的,时间是1990年10月3日。  相似文献   

16.
胡欣 《世界知识》2020,(7):74-74
在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的艰难时刻,美国再次落井下石。3月4日,美国国会众议院一致通过所谓"2019年台湾友邦国际保护及加强倡议法"(简称"台北法案"),要求政府协助台湾巩固"邦交"和参与国际组织。该法案是对中国内政的又一次粗暴干涉。台湾问题一直是美国制衡中国的工具,也是美国国内友华与制华、立法与行政、外交与安全、政治与商业等利益诉求长期纠缠的一个关键点。  相似文献   

17.
时事概览     
中国撤侨所罗门,尽显同胞关爱情所罗门群岛因议会选举引发的骚乱和暴力排华事件牵动着中国人的心。所罗门群岛地处偏远的南太平洋,与台湾有“邦交”关系。据悉,在野的劳工党领袖图哈努库指控台湾当局在选举中资助属意的候选人,是引起选举暴力排华的原因之一。暴力排华事件发生后,正在国外进行国事访问的胡锦涛主席与温家宝总理,均对维护我在所罗门群岛侨胞的安全做出了重要批示。外交部启动了应急机制,通过我驻巴新等国使领馆向受困侨民提供了及时和大量的救助,中央政府先租用外国商业飞机将侨胞分批撤至巴新,然后派出南航包机飞赴巴新接回…  相似文献   

18.
通过两岸共同市场的构建现状分析,提出两岸共同市场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台湾当局以两岸经济规模不对称为借口,宣称开放台湾对大陆的进口会给台湾经济造成严重冲击,对大陆长期实施限制性的经贸政策。本文运用1980~2011年的数据对两岸经贸与台湾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台湾对大陆进口的增长对台湾GDP的影响不显著,台湾对大陆出口的增长对台湾GDP的影响显著,即台湾对大陆进口增加并不会严重冲击台湾GDP增长,相反大陆如果禁止从台湾进口会严重打击台湾经济。因此台湾当局不应该对两岸经贸实施限制,两岸共同市场是海峡两岸经贸合作深化发展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9.
运用相关法理理论阐述台湾当局"公投"的本质,揭示台湾当局企图通过推动"公投"实现"法理台独"的政治野心,分析"公投"对台湾社会和经济发展所造成的严重影响以及中美对"台独"所将采取的立场.  相似文献   

20.
2012年对于中日印之间的三组双边关系而言是个特殊的年份.1952年,日印建交,为纪念建交60周年,印度总理辛格今年底将访日;1962年,中印发生边界冲突,50年过去了,这场战争留下的阴影还在;1972年,中日实现邦交正常化,但今年本应"四十不惑"的中日关系却因钓鱼岛问题降至历史最低点;1992年,印度拉奥政府正式实施"东向"政策,印度以东南亚为跳板在20年的时间里成功跻身东亚权力舞台.在这些历史记忆的背后,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日本、印度三国之间存在清晰而又微妙的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