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简析量子力学的对应原理白彤东对应原理从被提出至今虽已七十余年,但对它的理解与讨论仍未间断。在物理学内部,它的正确性近来受到了挑战。一、历史的回顾及对应原理的表述对应原理最早由杰出的丹麦物理学家N.玻尔提出,萌芽见于1913年12月20日玻尔的一篇《论...  相似文献   

2.
20世纪70年代初期,利用超导体的体宏观量子效应研制出一种灵敏度非常高的电子学元件——SQUID(超导量子干涉器)。90年代后,用高温超导材料和自有技术制成的HTc SQUID传感器的磁场检测灵敏也能达到5×10^-14T/Hz^1/2。目前,许多试验都已证实,HTc SQUID传感器不但能大幅度提高传统电子学仪器、装备和系统的性能和技术指标,还可能形成许多全新的应用。本文简单介绍了超导量子干涉器以及它在我国心磁图仪研制、大地电磁测量中的应用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3.
在20世纪,世界上有两大举世瞩目的科学研究中心,吸引了全球最杰出的科学家在一起探索自然界的奥秘:一个是成立于上世纪20年代的丹麦玻尔研究所,另一个是成立于上世纪30年代的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技成果》2013,(4):25-25,29
超导技术是一项综合性的前沿技术,在电力、能源、医学成像、军工和科学仪器等诸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将会对国民经济和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基于稀土氧化物高温超导材料的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具有优越的超导性能和低廉成本,适合于大规模商业化应用,被喻为21世纪最具潜力的电工技术。在新型高温超导材料研究领域,世界各国均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并展开激烈的竞争,以期在短期内将高温超导材料大规模应用于实际应用中。  相似文献   

5.
玻尔互补原理引起了极大争议。爱因斯坦抱怨花了很大力气:“还是不能得到它的明确表述”,([1],p.471)冯·威扎克甚至认为“玻尔的互补概念从来就没有被人理解过”。([2],p.131)这种状况表明从不同的侧面去真正掌握玻尔思想的精神实质仍然是极其必要的。人们对玻尔互补原理的认识存在大量分歧,理解的层次不同或许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有人认为互补原理是本体论;也有人把它视为与海森伯测不准关系等价的物理学命题,主张“不能给它以高于其余物理描述的任何特殊地位”。([1],p.471)但就玻尔本人来说,他是把互补原理作为一种认识论思想提出并阐释的。在1927年9月16日互补性观念问世的“科  相似文献   

6.
张宗燧在欧洲的学术活动(1936-1939)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尼尔斯.玻尔档案馆等馆藏玻尔、福勒、张宗燧、莫勒间的通信等一手资料,具体细致地厘清了物理学家张宗燧在1936-1939年留学欧洲期间在英国、丹麦等地的学术活动,梳理其研究方向的发展脉络,从中说明留学欧洲对张宗燧影响与意义。  相似文献   

7.
哥本哈根精神是丹麦大科学家玻尔留下的“物理学界最可宝贵的财富”。著名物理学家罗森菲耳德对哥本哈根精神所下的定义是:完全自由的判断与讨论的美德。作家穆尔则认为,哥本哈根精神是“高度的智力活动、大胆的涉险精神、深奥的研究内容与快活的乐天注意的混合物”。哥本哈根精神是怎样产生的呢?为了回答这一问题,还有必要回顾一下尼耳斯·玻尔是怎样创建玻尔研究所的。  相似文献   

8.
20世纪生物学最激动人心的大事就是50年前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作为纪念,本文从历史的角度阐明这场分子生物学革命的方法论动因:物理化学技术在分子生物学中的运用。化学在生物学中的运用随着有机化学的发展自然而然地进行,然而,物理学方法在生物学中的运用却需要理论的勇气和胆量。玻尔、薛定谔等对物理化学方法的倡导,洛克菲勒基金会对应用物理学方法研究分子生物学问题的资助等促使大批物理学家向生物学转移。同位素示踪方法、X射线衍射分析、超速离心技术等的应用推动着分子生物学的革命性发展。20世纪末和新的世纪,计算技术、应用数学和信息科学方法代替物理学方法成为推动分子生物学发展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科学大观园》2012,(11):7-7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应用物理学实验室科学家近日设计了一种名为"星际列车"发射系统,该系统利用一条长约1609公里的真空管道和一条超导电缆将磁悬浮列车送往低地轨道。研究人员认为,这种技术不仅仅可  相似文献   

10.
尼耳斯·玻尔的科学哲学思想并不仅仅局限于物理学哲学.本文在对玻尔的互补性思想认识的基础上,考察了玻尔本人在生物学哲学中有关目的论与机械论和自主论与分支论之争的互补性观念.最后,我们用玻尔的互补性思想分析了生物学哲学中的其他几对相互竞争的研究纲领.  相似文献   

11.
爱因斯坦与玻尔之间关于量子力学解释的争论,已经成为20世纪物理学历史中的一个经典案例。通过对爱因斯坦-玻尔关于测不准原理的两次论战以及有关EPR论文所引发的第三次论战的讨论,我们可以发现,涉及重大科学革命的科学争论,背后必定是最根本的哲学问题的争论。而在这种争论中,逻辑推理就成为极为有效的论证方式,它们成为科学家赢得争论的有力武器。尽管科学家在争论中要运用各种修辞论证,但修辞论证必须建立在逻辑推理的基础之上。因此,在逻辑推理与修辞论证之间存在一种必要的张力。  相似文献   

12.
This article offers a contribution to the history of scientific ideas by proposing an epistemological argument supporting the assumption made by Miller whereby Niels Bohr has been influenced by cubism (Jean Metzinger) when he developed his non-intuitive complementarity principle. More specifically, this essay will identify the Bergsonian durée as the conceptual bridge between Metzinger and Bohr. Beyond this conceptual link between the painter and the physicist, this paper aims to emphasize the key role played by art in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knowledge.  相似文献   

13.
闻海虎 《中国基础科学》2009,11(6):20-21,19
本研究在制备出系列掺杂的高质量氧化物超导体单晶Bi2Sr2-xLaxCuO6的基础上,开展了系统的比热测量工作,发现欠掺杂的高温超导体的比热跳变高度很矮,远远低于BCS理论预言的值,而且越到欠掺杂,比热跳变高度越矮。有趣的是,在转变温度以上很高的温区仍然有一个长长的尾巴,所计算的熵在超导转变温度处不守恒。此外,当把超导转变以上的部分均考虑在内时,熵会自动守恒。联想到从过掺杂到欠掺杂的连续过渡规律,可以认定,欠掺杂的样品在远远高于超导转变温度的区域已经存在电子库珀对。  相似文献   

14.
技术压力是以计算机为标志的新技术给现代人们带来的不良影响或适应性疾病。该现象已引起国外学者较多的关注和研究。研究内容涉及到技术压力的内涵界定、类型和结构、形成原因、解决策略以及研究方法等。综观国外技术压力研究,在理论探讨、文化背景、信息通讯技术外的其它技术压力、技术压力的作用和落后国家的技术压力研究等方面存在着不足,应当成为今后技术压力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This article analyses an episode in the earlyhistory of quantum theory: the controversy betweenPauli and Heisenberg about the anomalous Zeemaneffect, which was a main stumbling block for the oldquantum theory of Bohr. It is argued that theindividual philosophical views of both Pauli andHeisenberg directed their attempts to solve theanomaly and decisively influenced the solutions theyproposed. The results of this case study arecompared with the assertions of four theories ofscientific change, namely those of Kuhn, Lakatos,Laudan and Giere.  相似文献   

16.
以李约瑟的工作对中国科学史研究的贡献和意义的讨论作为出发点,进而在一些国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在目前国际上对中国科学史研究的背景下,对李约瑟的工作中的若干概念、假定与存在问题进行了科学编史学的分析,尝试发现一些国际上中国科学史研究在观念与方法上的新的动向,并就有关问题提出了一些初步总结。  相似文献   

17.
李约瑟为什么会研究中国科技史,一直以来国内外学界流行的解读为:鲁桂珍是直接的诱因。笔者通过对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英国科学的社会研究兴起的考察,认为,李约瑟之研究中国科技史,有深刻的时代背景。自1931年以后英国科学界开展的科学的社会关系的调查和研究,应该是主要动因之一,而四十年代李约瑟来到中国主持中英科学合作馆,则最终促成了他转向中国科技史研究。李约瑟难题第一部分是李约瑟站在西方科学立场上提出的,它极有可能形成于1937年科学及其社会关系委员会初成期间,难题本身推动了他对中国的追踪;第二部分则是他站在中国古代科技的立场,在二战期间深入了解中国的科学与社会后提出。至迟在1945年,他已对难题的答案进行了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利用低温扫描隧道显微镜研究了吸附在超导体表面上的磁性杂质诱导的束缚态。通过提高扫描隧道谱的能量分辨率,可以观察到对应于不同角动量散射通道的多重束缚态。该工作提供了一种探测单个自旋态以及研究磁性与超导相互竞争等的灵敏实验手段。  相似文献   

19.
“开放的世界”思想是尼耳斯.玻尔国际科学合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握尼耳斯.玻尔“开放的世界”思想的渊源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和深入分析读尼耳斯.玻尔“开放的世界”思想,从而使我们从理论上全面准确把握尼耳斯.玻尔“开放的世界”思想的范畴。充分认识“开放的世界”在当今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这是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新疆近年来取得的代表性基础研究成果,展示了新疆在这些领域的基础研究实力和水平,体现了新疆基础研究所拥有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原始创新优势,并提出应对新疆基础研究的深入发展给予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