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徐秋敏 《科技信息》2011,(19):I0080-I0080
利用钢铁厂高炉冲渣水余热可以节约大量能源,介绍了几种高炉冲渣水余热利用的方法,以达到节约能源,减少余热浪费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钢铁企业经营利润率已降到2.5%左右,出现一批企业亏损,迫使钢铁企业要在节能降耗上下功夫。纵观整个钢铁生产工艺流程,炼铁系统能耗及生产成本分别占全流程的70%和73%,污染物排放占75%以上,所以炼铁系统要承担钢铁联合企业节能减排、降低成本、实现生产过程环境友好的重任。为此,干熄焦技术(CDQ)、高炉炉顶煤气发电技术(TRT)、高炉炉渣显热回收技术、高炉低热值煤气燃烧技术、高炉煤气脱除CO2循环利用技术等先进的节能技术应运而生。通过应用各类节能技术,国内钢铁企业对高炉区域的高品位余热资源的回收,已取得了一批可喜的成绩。即便如此,对水质波动较大、余热资源品位低的高炉冲渣水余热的回收还需要做大量创新性的摸索,尤其是应用这部分余热发电的技术,近年来已成为全行业急需解决的难题。本文将综合分析高炉INBA废水节能技术的现状,结合国内多家钢铁企业已有之经验,探讨高炉冲渣水余热回收技术的发展趋势,以期为钢铁企业在开展该项工作时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3.
进行了高炉水渣用于无土栽培基质的物理化学性质测定和番茄、花卉无土栽培实验。结果显示,高炉水渣的各项物理化学性质能够满足作为无土栽培基质的要求。用高炉水渣与草炭制成的混合基质,栽培的番茄植株长势良好,果实整齐肥大,色泽鲜艳,结果优于纯草炭(CK);高炉水渣与草炭体积比为1:1时,栽培的各种观赏性花卉长势良好。  相似文献   

4.
高炉热风炉 水热煤余热 回收装置 热风炉燃烧后排放的烟气通过烟气换热器,用水做传热介质,经过管路将高温水通入热风炉燃烧用的高炉煤气和助燃空气管道中的换热器,使上述二种介质的温度升高。低温水再进入烟气换热器形成封闭的循环系统,达到回收热能的目的。已用于宝钢1号高炉上。 主要用途: 1.可以降低吨铁能耗指标。2.提高热风炉的热效率,节约煤气消耗量。3.提高热风炉的送风温度,节约焦比。 主要优点: 1.所需3台换热器布置灵活;不受现场条件限制。2.输送水热媒的管径较小,电耗低。3.不需消防设施,安全可靠。 本技术可转让。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一种用于烟气脱硫除尘系统的烟气再热装置,该装置利用烟气余热加热低温烟气,载热体循环无需动力,管道联接简洁,烟气流动阻力小,在大型工业锅炉和小型电厂锅炉脱硫除尘系统中极具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烟气脱硫再热装置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用于烟气脱硫除尘系统的烟气再热装置,该装置利用烟气余热加热低温烟气,载热体循环无需动力,管道联接简洁,烟气流动阻力小,在大型工业锅炉和小型电厂锅炉脱硫除尘系统中板具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烟气余热利用的方式,通过分析比较,推荐烟气回热加热器布置在脱硫塔入口的一级回热利用方案,并根据本工程的负荷运行模式,对设置烟气余热利用后的热经济性进行计算分析,提出烟气余热利用系统的选择设计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含钛高炉渣是含钛冶金渣中难以处理的一类硅铝酸盐固体废弃物,大量堆积的含钛高炉渣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因此,开发绿色、高效的含钛高炉渣利用途径是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关键需求。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多种途径被用于含钛高炉渣高效利用的研究,并在研究含钛高炉渣的基本特征和开发高效方法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本文回顾了近年来高效利用含钛高炉渣的各类方法,从用作建筑材料的原料、碳化氯化法提钛、钛合金的制备、酸法、碱熔煅烧法和高温重结晶–富集等角度全面地介绍了高效利用含钛高炉渣的研究进展。重点讨论了各类方法的反应机制和目前的现状。然而,目前的利用方法在效率和成本上仍与实际应用相差很远。因此,开发清洁、高效、大规模利用含钛高炉渣的新方法仍然是一个重要的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重点研究以下三个方面:(1) 发展新兴的理论方法;(2) 开发全面可靠的热力学性质数据库;(3) 开发先进的表征方法。这一系统和全面的回顾将有利于设计高效和低成本的利用路线。  相似文献   

9.
提高燃气锅炉烟气冷凝余热回收效率和降低烟气氮氧化物排放浓度研究工作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提出了一种喷淋式助燃空气加湿型烟气冷凝余热回收方式。实验研究了助燃空气含湿量变化对燃气锅炉的烟气露点温度、系统热回收效率、氮氧化物排放浓度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当助燃空气的含湿量从3 g/kg增加到60 g/kg时,对应的烟气露点温度可提高8. 0℃;在维持喷淋水温度45℃、喷淋水质量流量0. 075 kg/s的工况下,烟气余热回收效率可达到8. 4%;排放烟气中的氮氧化物平均浓度可从101. 6 mg/m~3降低到53. 3 mg/m~3。当助燃空气含湿量处于40 g/kg时,燃气锅炉运行比较稳定,排放烟气中的氮氧化物平均浓度为70. 1 mg/m~3。  相似文献   

10.
面向电站锅炉及工业锅炉烟气余热深度利用重大节能减排需求,开展低温(300℃)烟气余热深度利用重大基础理论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对于节省化石能源消耗,提高燃料综合利用效率,减少CO2及有害气体SOx和NOx排放,节省水资源等极为重要。烟气余热深度利用是化石能源绿色利用的重要途径。针对我国现有低温烟气余热利用效率低,成本高,缺乏有效评价方法,深度利用存在露点腐蚀等技术难题,融合能源、经济、材料等多学科交叉,从系统和部件层面凝练2个关键科学问题:(1)能量利用效率-投资成本-运行经济性热经济学理论建立新型热力学循环,发展逆向计算机辅助分子设计新方法,结合多目标最优控制理论,定量表征新的循环工质应具有的综合优良性能。建立热力学不可逆性在部件间的优化匹配原则,获得利用效率和投资成本间的最佳平衡。拓展热经济学理论,建立低品位余热直接和间接利用系统的评价和热学优化的理论体系,建立全面考虑大规模烟气余热利用效率、投资成本和运行经济性等多准则的节能设计评价理论。(2)多相流动结构与能量传递及转换的协同机理与调控原理揭示多组分多相流动结构与能量传递及转换的协同机制,建立数学模型。创新非能动结构设计,改善和控制流动结构,提高有利于能量传递与转换所对应流动结构的时空发生概率,提高部件性能。建立烟气冷凝式换热器、有机工质液体分离式冷凝器、化学热泵等设计理论和方法,建立并完善单螺杆膨胀机设计理论。该项目将突破烟气余热深度利用中的露点腐蚀等技术瓶颈,提出大型燃煤锅炉烟气余热深度利用总体解决方案,发展新一代冷凝式省煤器等关键技术,在较低成本下使电站锅炉效率提高1%~2%。发展新一代低温烟气余热有机朗肯循环热功转换系统,在较低成本下效率比国际现有技术提高20%,工业锅炉燃料综合利用效率提高5%~10%。围绕2个关键科学问题,设置6个课题:(1)低品位能源利用热力学基础及评价;(2)烟气介质复杂热质传递与露点腐蚀机理及防治;(3)多组分有机工质相变传热机理及设计优化;(4)膨胀机中多组分多相流动与全流膨胀机理;(5)低温余热品位提升及能量储存;(6)余热利用系统集成、控制及运行。  相似文献   

11.
针对空气回收高温冶金渣粒余热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了采用自流床余热锅炉直接回收高温颗粒余热,用以生产蒸汽的技术路线.搭建了自流床余热锅炉换热实验平台,研究了换热管内水的雷诺数Re、渣粒流速和渣粒初始温度对余热锅炉换热特性的影响规律.通过实验发现:渣粒侧的换热热阻值为水侧换热热阻值的55~100倍,综合换热热阻的大小取决于渣粒侧换热热阻的大小,换热管内水的雷诺数Re对综合换热系数和热回收效率几乎没有影响;随着渣粒流速和渣粒初始温度的提高,渣粒换热系数和热回收效率均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2.
针对空气回收高温冶金渣粒余热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了采用自流床余热锅炉直接回收高温颗粒余热,用以生产蒸汽的技术路线.搭建了自流床余热锅炉换热实验平台,研究了换热管内水的雷诺数Re、渣粒流速和渣粒初始温度对余热锅炉换热特性的影响规律.通过实验发现:渣粒侧的换热热阻值为水侧换热热阻值的55~100倍,综合换热热阻的大小取决于渣粒侧换热热阻的大小,换热管内水的雷诺数Re对综合换热系数和热回收效率几乎没有影响;随着渣粒流速和渣粒初始温度的提高,渣粒换热系数和热回收效率均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3.
随着能源价格日益高涨,空气污染日渐严重,降低能耗,减少污染物排放已成为重要议题。本文讨论了余热回收利用的难点及解决方法,介绍了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及回收方式,探讨了烟气余热回收利用技术的应用、经济效益估算及节能意义。  相似文献   

14.
烧结余热发电系统的火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某厂烧结余热利用系统为例,建立整个热力系统的一般性效率数学模型,根据现场测试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系统的实际运行效率只有4.6%左右;提出了烧结系统的余热分级回收和阶梯利用原则,通过对烧结烟气的火用分析,采用双压余热发电系统对余热进行动力回收,使效率达到原来的2~4倍,极大地提高了余热利用率,研究结果可为整个烧结系统的设计与改造提供较为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该文介绍了火力发电厂烟气余热回收系统的原理和现状,着重讨论了某火力发电厂的烟气余热回收系统.通过对系统安装位置、温度控制和经济性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指出当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在系统不同安装位置时,对系统设备安全和经济运行的影响;通过对换热装置出口水温控制策略的阐述,指出在防止系统低温腐蚀的同时,最大程度提高烟气余热装置换热效率的措施;同时得出结论:在湿法脱硫系统的机组中,设置烟气余热回收系统能够有效的提升机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为协同处理好燃气锅炉的烟气冷凝余热回收与低氮排放问题,提出喷淋塔式烟气冷凝余热回收与低氮排放协同处理技术方式,并搭建了该协同处理技术的实验台.该方式将烟气冷凝余热回收段和助燃空气加湿段进行集成设计.实验研究了热网回水温度、喷淋水流量、空气加湿段液气比和助燃空气含湿量等因素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规律,发现助燃空气含湿量是影响烟气冷凝余热回收与低氮排放协同处理效果的关键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当维持热网回水温度为45.0℃,喷淋水流量为0.83 m3/h工况时,该系统的烟气余热回收效率可达12.2%,热网余热利用效率为6.9%;排放烟气的氮氧化物浓度可降至50.0 mg/m3,氮氧化物减排效率为61.4%.该喷淋塔式烟气冷凝余热回收与低氮排放协同处理技术方式不仅可以高效回收烟气冷凝余热,还可以有效降低氮氧化物排放浓度,具有很大的节能、环保与经济效益和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通过调研国内炼铁系统余热余能资源量及回收利用现状,对高炉炼铁系统进行了热量和质量平衡分析,并分析了烧结、焦化、炼铁工序的节能潜力.介绍了CMC、CDQ、TRT、CCPP等炼铁系统的主要节能技术及应用现状,最后对烧结余热的回收原则及发电技术的研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沈东  张继洲 《科技资讯》2009,(11):238-239
本文主要论述低温余热发电机组系统设计的特点,在同等余热烟气条件下,利用thermoflow软件对余热发电单压系统、双压系统进行计算。同时,本文还综合比较了单压系统、双压系统的使用条件及各个系统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9.
通过调研国内炼铁系统余热余能资源量及回收利用现状,对高炉炼铁系统进行了热量和质量平衡分析,并分析了烧结、焦化、炼铁工序的节能潜力。介绍了CMC、CDQ、TRT、CCPP等炼铁系统的主要节能技术及应用现状,最后对烧结余热的回收原则及发电技术的研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我国石油焦煅烧目前仍然以罐式煅烧炉为主,罐式炉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烟气,温度一般为850℃~900℃左右,其烟气余热仍有很大的回收利用价值。该文着重介绍了罐式煅烧炉烟气余热回收及利用的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