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浅埋土质隧道塌方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锋 《甘肃科技》2009,25(5):107-108
河南济邵高速公路柳庄隧道由于地质条件差,覆盖层薄,围岩松软、节理发育,施工中发生塌方,塌方规模大,塌方量大,通过对该隧道塌方原因进行了分析,对以后类似地质的隧道施工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2.
黄土隧道施工难度大,围岩几乎无自稳能力,施工中极易造成塌方,文章根据青兰高速直罗隧道黄土段的塌方处理施工经验,总结出了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取得了良好效果,对类似工程的处理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3.
邢东泉 《甘肃科技》2007,23(7):147-149
隧道施工中的塌方能否避免是隧道设计及施工人员值得深思的问题,在我国的隧道施工中频繁发生塌方,给国家和施工人员造成生命和财产损失,教训是非常深刻的。大跨度黄土隧道施工中的塌方病害规模一般较大,具突发性,影响施工安全和施工的正常进行。结合施工经验,分析了大跨度黄土隧道塌方原因及防治技术,希望本文能对该类隧道的设计及施工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4.
张铂 《甘肃科技》2014,(3):97-99,83
软弱围岩大变形是隧道塌方的重要因素。通过对软弱围岩隧道大变形及塌方机理的分析,总结研究了软弱围岩隧道施工防坍塌技术措施及隧道塌方处理技术措施,为以后软弱围岩隧道施工防坍塌以及坍塌处理提供了技术支持和经验支持。  相似文献   

5.
李娟 《甘肃科技》2011,27(10):108-110
以平定高速公路太平隧道为例,简要介绍了地质因素、开挖方法、衬砌设置时间等对黄土地区隧道围岩压力的影响,并给出了黄土地区隧道围岩压力计算的弹性及弹塑性解,对黄土地区隧道施工技术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6.
张钢 《科技资讯》2011,(1):24-24
碎裂结构围岩在隧道施工中经常发生塌方及掌子面涌出、坍塌事故。通过对现场隧道围岩塌方特征进行分析,提出了碎裂结构隧道塌方的控制因素是围岩的结构强度,指出改善围岩的物理力学特性,增加围岩的自承能力及其整体性是控制碎裂结构隧道塌方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超大断面浅埋黄土隧道大变形控制技术及效果,依托隧道大变形事故案例,对隧道围岩变形破坏特征及原因进行分析,结合隧道地质条件及围岩特性,提出了合理有效的围岩变形控制技术及施工工艺,并应用数值模拟和现场测试对3种加固措施工况下的变形及应力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超大断面浅埋黄土隧道围岩变形主要表现为前期变形速率大,变形持续时间长,累计变形量大,拱顶最大累计沉降为124.3 cm,围岩变形受开挖扰动和持续降雨影响显著;采取临时套拱加固有效抑制变形的持续发展,避免塌方事故的发生,而径向注浆加固和强化支护参数为后续顺利完成大变形段换拱施工提供安全保障;浅埋偏压地段采用地表超前预注浆技术,有效地改善上覆围岩特性,后续施工累计变形均在预留变形量范围内,确保了施工安全和进度。  相似文献   

8.
长大隧道地质条件复杂,软弱围岩段的塌方问题是施工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结合某长大实体工程对软弱围岩的塌方处理问题进行了探讨,详细阐述了坍方处理过程,并给出解决该问题的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9.
隧道工程中的Ⅰ类围岩通常指稳定性极差、开挖后变形较大、施工中容易发展塌方的软弱围岩。介绍了在堰岭隧道Ⅰ类围岩中采用新奥法施工技术取得的良好效果,指经类地质条件,正确运用的新奥法原理组织施工是确定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赵朋宪 《山西科技》2011,(2):86-87,93
介绍了神朔、宝中、神延等线黄土隧道塌方情况并对塌方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为避免黄土隧道塌方,设计及施工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1.
许立春  洪伟国 《科技信息》2010,(27):324-324,334
通过黄土隧道的施工管理,总结得出黄土隧道施工控制从以下方面进行控制:一、开挖及初期支护,二、防排水和二次衬砌,三、原材料的控制,四、地质超前预报及围岩量测。  相似文献   

12.
中缅油气管道工程穿越60余座隧道,隧道位于云南、贵州两省复杂多变的地质条件下隧道的开挖、超前地质预报、超前支护是保证作为控制性工程如期完成贯通目标的核心,也是保证中缅油气管道顺利接通的重要环节。提高软弱围岩隧道施工水平,预防变形和塌方,确保施工安全成为隧道群工程的首要任务,如期、安全、保质完成此目标的核心是判别软弱围岩隧道工程特点,落实好"三超前、四到位、一强化"相应措施及技术关键环节要求。  相似文献   

13.
山岭隧道塌方风险评价的属性识别模型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塌方是山岭隧道施工中最为常见的事故之一,为确保隧道施工安全,本文基于属性数学理论建立了隧道塌方风险分级的属性识别模型.在综合分析塌方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选取围岩级别、隧道埋深、偏压角度、岩体完整情况、地下水影响和施工因素6个主要因素作为评价指标,结合超前地质预报方法对指标进行定量描述,确定各评价指标的分级标准;对评价指标进行属性测度分析,通过构造属性测度函数计算样本的单指标属性测度和综合属性测度;应用置信度准则对隧道样本的塌方风险进行属性识别.在工程应用中,通过属性识别模型并结合超前地质预报数据,对郑家垭隧道进行塌方风险评估,结果与实际施工情况一致;并且与模糊层次分析法和可拓综合评估法的结果吻合性较好,说明建立的属性识别模型对有无地质预报数据的样本都能得出准确的风险评估结果,有更好的适用性,为山岭隧道塌方的风险评估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隧道在开挖掘进过程中,由于掌子面前方岩体地质变化情况的不确定性,致使在破碎软弱围岩开挖时极易发生掌子面塌方现象,本文通过阐述隧道掌子面塌方事故的原因分析,和处治步骤及方案,对一座公路V级软弱破碎围岩隧道的塌方进行有效的处治,使塌方后的隧道围岩和支护结构趋于稳定,达到了预期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5.
黄跃 《科技资讯》2006,(9):51-52
葵岗隧道地质状况复杂,围岩岩体软弱破碎,存在有煤系地层.人工堆积层等不良地质,隧道掉块,塌方现象多次出现。该文针对隧道掉块.塌方情况,简要介绍了塌方原因及塌方发生后相应的加固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为确保隧道施工安全,基于突变理论建立隧道塌方风险评价的突变理论模型。基于我国近300例隧道塌方资料的分析,结合隧道的地质因素、勘察设计因素以及施工因素,选取围岩级别、地下水、偏压、埋深、地质勘查、开挖跨度、施工技术水平和施工管理水平这8个主要因素作为山岭隧道塌方风险评价指标,并对这8个评价指标分别进行定量描述;在对红岩寺隧道孕险环境及风险诱因分析基础之上,运用突变理论模型对红岩寺隧道进行塌方风险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结果与实际施工情况一致;但由于施工单位未采取积极的风险规避及控制措施,且连续强降雨,导致发生"关门"式塌方灾害;针对发生的"关门"式塌方采用超前小导管与管棚相结合的注浆法处治方案,施工中遵循了"先加固、防扩展、后处理、稳通过"的处理原则,成功完成塌方段治理,且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介武建 《科技资讯》2011,(8):117-117
结合金竹山隧道隧道软弱围岩涌水段的塌方处理,详细阐述了塌方发生过程、塌方原因和塌方处治措施,采用本文措施,最终成功的渡过了坍方段,为该类隧道施工积累了新的技术资料,同时该隧道发生了多次坍方,为软弱围岩涌水段塌方处治提供了可以借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文中结合铜黄高速公路大堆尖隧道塌方段的治理,阐述了隧道塌方的经过和治理过程,提出采取控制爆破减少围岩的扰动、超前支护、作好洞内水的排治和超前地质预测等预防隧道塌方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9.
肖旭 《科技信息》2007,(22):83-83,141
由于软岩自身的一些特性,隧道施工时将对稳定和安全产生影响,造成工程成本的增加等,因此软弱围岩隧道开挖支护具有不同的特点。软弱围岩隧道由于自身的地质原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自身稳定性很差。若选择不好开挖支护方式或开挖后支护不足,支护质量达不到要求,忽视重点薄弱部位的加固,都会影响隧道围岩稳定,造成塌方。因此,合理的施工过程对维护围岩稳定、支护结构安全、保证施工顺利进行以及缩短工期和节约投资等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理论联系实际,结合龙池隧道工程实际,对软弱围岩公路隧道失稳变形特征及其施工技术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20.
王明铜 《科技信息》2012,(27):369-369
铁尺梁隧道地处海拔高(3085m左右),地质复杂的岷迭山系地带,地质条件主要为:中厚层状泥岩砂岩夹千枚岩,裂隙水发育,在开挖过程中由于地质条件等原因发生了塌方。通过对塌方体进行临时支护、清渣、重新加强支护、二次衬砌等处理措施,达到了安全、保证质量、经济的目的,现本人就自己的一点施工经验对同类条件围岩隧道的塌方处理浅谈一点意见,愿与同行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