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塑料品种很多,一般可分为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两大类。同种塑料的粘接方法有热熔、溶剂、粘合剂三种;异种塑料的粘接、塑料与金属及塑料与其它非金属的粘接一般采用粘合剂粘接。一、热熔法热塑性塑料具有熔融性。利用这一特性可以将同种或性能相似的塑料粘接在一起,也可以将试件加热至适当温度,趁热压入热塑性塑料,冷却后即可牢固地粘接在一起。聚氯乙烯板、管的焊接及食品袋的加热封口就是热塑性塑料热熔粘接的典型例子。  相似文献   

2.
新型建材塑料的特性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塑料的特性,论述了塑料管、塑料门窗、塑料地板、塑料墙纸、塑料住房、塑料屋顶、工程塑料等方面的应用前景,并给建筑行业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
塑料是当今世界上使用最多最广的材料。但是,目前在世界各国,无论是农业用塑料还是生活用塑料、工业用塑料、军事用塑料,都存在着一个难分解、难回收而造成环境污染的问题。“塑料垃圾”、“白色污染”已经成为全球性公害。科学家为此绞尽脑汁。于是,一种可以分解的塑料—降解淀粉塑料,应运而生。这种被称为新世纪高技术产品的新一代塑料,在露天环境中,在微生物、雨水或者光照的作用下,能  相似文献   

4.
作为三大合成材料之一的塑料,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用途越来越广泛。生产建设、国防建设、交通运输、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无不同塑料有关,所以现代可称为塑料的时代。 塑料的种类很多,按加工过程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热塑性塑料,一类是热固性塑料。热固性塑料  相似文献   

5.
覃慧敏 《广东科技》2009,(22):46-48
本文从塑料齿轮模具的设计、塑料齿轮模具的加工、塑料齿轮成型条件的管理及塑料齿轮的测量技术四个方面,浅述了制造高精度塑料齿轮模具的要点.  相似文献   

6.
塑料具有质地轻、能绝缘、耐腐蚀、易加工等优点。近年来世界各国研制成的新型塑料名目繁多,美不胜收。不脆塑料:塑料的致命弱点是老化后变脆。美国迈阿密州的一家塑料厂使用苯乙烯基聚合物制成了永不变脆的塑料,它是制造计算机及其附属设备的理想材料。生物降解塑料:美国一家塑料公司最近研制出一种多羟基  相似文献   

7.
袁毅  崔爽  徐绍虎 《科技资讯》2012,(25):190-190
本文分析了理论教学过程中穿插实践教学环节在《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教学中的作用,详述了其在塑料成型设备、塑料成型模具、塑料成型过程、塑料原材料、塑料成型的辅助设备及辅助工艺和塑料制件的后处理加工工艺等方面对学生理解相应成型加工过程的有益影响。建议在条件许可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在《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的理论教学中穿插入其相应的实践教学环节,以使学生真正掌握《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这门课程的内容。  相似文献   

8.
《科技知识动漫》2008,(12):32-33
塑料被发明后,已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材料。经过科学家的研究,现在又出现了许多超级塑料。如能导电的塑料;比钢的强度高5倍的塑料;耐高温的塑料;既可挡光、隔氧,又可保味,具有多种性能的塑料……超级塑料是飞机部件的天然材料。  相似文献   

9.
塑料因其质轻、便携、廉价而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被广泛应用.然而,塑料被废弃后,因其化学性质稳定,很难在自然环境中降解,这使得塑料污染已成为新的全球性环境问题.近年来,关于塑料降解的研究与日俱增.为了推进塑料垃圾的处理与环境保护工作,文章论述了塑料污染的现状,系统地阐述了塑料降解的研究方向,并提出了未来有关光催化及生物基塑料的发展前景,以期能为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0.
微塑料和纳米塑料逐渐成为人们研究探讨的热点.在自然条件下,直径小于5 mm的塑料碎片(微塑料)可以进一步被降解为纳米级别(纳米塑料).微塑料和纳米塑料的粒径较小,很容易随着食物链富集,从而进入生物体内,甚至存在于人体内.微(纳米)塑料的化学性质稳定,可以在环境中长期存在,对环境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本文主要综述了微(纳米)塑料对淡水环境的影响,包括微(纳米)塑料的来源和分布情况,微(纳米)塑料对淡水生物生长发育、繁殖、行为以及进入淡水生物体内或进一步进入生物体内各组织中对机体产生的毒性效应.  相似文献   

11.
由宁波塑料研究所试制成动的中空异型材塑料建筑构件——内门、扶手已于去年12月通过技术鉴定。塑料内门、塑料扶手是宁波市的一项新兴工业。在宁波住宅建设公司配合下,去年10月在县学街127号3号庄宅楼安装了塑料门  相似文献   

12.
液体木材     
木材、钢铁、玻璃和塑料是现在广泛使用的材料。尤其是塑料,已经成为现代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材料。塑料是20世纪最重要的技术发明之一,在现代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因为用塑料制作用具十分方便,成本较低。目前,塑料作为一种材料,需求量可谓居各种材料之首。然而,今天塑料的许多弊端逐渐显现出来,塑料逐渐从时代的宠儿交得有些讨人嫌了。  相似文献   

13.
抗菌塑料的发展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抗菌塑料中抗菌剂种类及其作用机理.概述了国内外抗菌塑料的发展及应用概况、抗菌塑料的制备、抗菌剂的选择原则及抗菌性能测试方法,探讨了抗菌塑料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以细条状废弃热塑性塑料和甘蔗渣为原料,制备甘蔗渣/塑料复合刨花板,研究板材密度、甘蔗皮含量、塑料形态、甘蔗渣/塑料质量比对复合刨花板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投料量与复合刨花板密度及其力学性能存在正相关;甘蔗皮对复合刨花板的力学性能有不良影响;当蔗渣/塑料质量比为90∶10时,用合适投料量和长度的塑料细条可以制备出静曲强度和弯曲弹性模量均达到GB/T 4897.3-2003要求的甘蔗渣/塑料复合刨花板;当甘蔗渣/塑料质量比为80∶20时,复合刨花板的力学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5.
科技信息     
令人惊奇的纳米塑料  我国科学家最近研制出一系列令人惊奇的纳米塑料 ,不仅为塑料家族增添了新成员 ,而且使纳米产业化在中国成为可能。纳米塑料中所添加的“纳米” ,是中国丰产的一种天然纳米材料———蒙脱土。中国科学院化学所工程塑料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究小组 ,利用插层复合技术 ,将中国丰产的这类天然粘土矿物均匀分散到聚合物中 ,从而形成纳米塑料。经过摸索 ,科研人员开发出以聚酰胺、聚乙烯、聚苯乙烯、环氧树脂、硅橡胶等为基材的一系列纳米塑料 ,并实现部分纳米塑料的工业化生产 ,并获 5项发明专利。检测结果表明 ,纳米塑料呈…  相似文献   

16.
自本世纪三十年代塑料首次问世以来,由于它具有良好的成型、成膜性、绝缘性、耐酸碱耐腐蚀性,低透气透水性以及易于着色、外观鲜艳等特点,随着石油化工的发展得到了迅速发展,成为一类不可代替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材料,被誉为“万能材料”.塑料在合成材料生产中占70%,世界塑料工业年总产值高达2000亿美元,仅八九年全世界就消耗掉1.2亿吨塑料.我国每年产量也超过500万吨.然而随着塑料产量增大、成本降低,大量的商品包装袋、液体容器以及农膜等,人们已经不再重复使用,作为垃圾的废弃塑料日益增多.仅美国、欧共体和日本每年倾倒的塑料垃圾就达2400万吨.我国仅北京市日产塑料垃圾也超过200吨.塑料最大弱点是难以降解,塑料垃圾污染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回收利用困难很大,埋掉不行,燃烧掉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塑料垃圾正在严重  相似文献   

17.
针对当前对一次性塑料用品的盲目排斥,本文对一次性塑料用品给以了客观的评价,并从化学角度说明一次性塑料用品的生产、使用、回收、再利用以及未来新型塑料的发展都不会带来大的危害和恶性的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8.
聚氨酯塑料是主链中含有氨基甲酸酯特征单元结构的一类高分子材料。聚氨酯塑料按照制备原料比例的不同可以制成各种软硬塑料泡沫材料,广泛用于制作黏合剂、鞋、家具、汽车和建筑等领域。聚氨酯塑料及其制品废弃后会形成大量垃圾造成环境污染。英国的科学家将聚氨酯塑料埋入含有某些真菌的土壤中,  相似文献   

19.
浙江省的化学建材起步不晚,六十年代中期就能生产一些工业用塑料管材。进入七十年代后,特别是经过近年的发展,目前已能生产装饰方面的内外墙与地面涂料、塑料地板、化纤地毯、塑料墙纸、墙布、泡沫塑料天花板、装饰板、挂镜线、护墙板;代钢代木方面的塑料门窗、异型材隔墙板、楼梯扶手、壁橱、各种硬质钙塑板、塑料建筑模板、塑料排水管、电线套管、塑料活动房、卫生浴具(包括浴缸、便具、洗脸盆三大件)、玻璃钢波形瓦、塑料家具;保温隔热方面的各种硬质泡沫塑料板材;防水方面的橡胶沥青卷材、聚氯乙烯片材、建筑防水涂料、各种防水剂、聚氯乙烯嵌缝密封材料等  相似文献   

20.
微塑料能在海洋生物体内富集,对海洋生物和环境的污染日益严重。为检测南海乌贼体内微塑料富集情况,以虎斑乌贼为对象,分析其组织中微塑料的富集情况。采用HNO_3/H_2O_2组合液、75℃磁力搅拌消解乌贼鳃、胃及其内容物、肌肉组织,消解液进行氯化钠密度分离,上清经玻璃纤维滤膜抽滤,烘干滤膜,体式显微镜检测。结果表明:HNO_3/H_2O_2消解液、75℃消解条件,使微塑料回收率高于96.29%,对塑料腐蚀性小,为有效消解方法,采用该种方法,在乌贼鳃、胃及其内容物、肌肉组织中检测到红色、蓝色、黑色纤维状微塑料,长条形黄色片状微塑料,块状微塑料。乌贼组织内检测到微塑料,水体中微塑料可能富集在生物体内,通过食物链传递,对其它营养级生物健康存在未知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