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春花 《太原科技》2011,(11):79-81
山西省临县杨家岩井田位于河东煤田临县杨家岩一带,井田含煤地层为石炭系上统太原组和二叠系下统山西组.可采煤层为山西组4号、5号煤层和太原组10号煤层,均为气煤。对临县杨家岩井田地质特征及煤层水地质条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自治区桌子山煤田属华北型石炭二叠纪含煤沉积,四道泉勘查区位于桌子山煤田西南部,太原组下段为本区的主要含煤地层。根据本区已有地质资料最新的勘探成果,认为勘查区构造主要由一个不对称宽缓向斜和一宽缓背斜组成,发育断层2条(落差100m),地层倾角一般为4~15°,构造复杂程度中等;根据岩性特征将太原组下段分为上、中、下三个含煤岩性段,中段为主要含煤层段,含可采煤层6层,其中461煤层为本区主采煤层,煤层厚度较大,全区稳定可采;通过岩性特征、岩煤层组合关系、动植物化石、沉积构造的研究分析,确认太原组下段沉积环境属滨海、泻湖-潮坪(含泥炭沼泽)—水上三角洲沉积,对主要可采煤层的聚煤环境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永城市城郊矿区属永夏煤田,在豫东煤田中具有代表性,区域地层属华北地层区鲁西分区徐州小区.矿区内主要发育有屈桥断层、顺和断层、顺和—徐庄断层等,控制二2煤层的整体展布特征,对将来井田的划分起决定性作用.二叠系为矿区的主要含煤地层,二叠系下统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两组赋存有工业价值的煤层.全区可采煤层为山西组二2煤层和下石盒子组三2煤层,三4煤层为局部可采,其余煤层均属不可采或偶尔可采煤层.该文通过对永城市城郊矿区西煤煤层地质特征的分析,从地层、构造、煤层等方面进行探讨,归纳豫东煤层地质特征,对今后该区开展找煤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高占斌  张万 《甘肃科技》2014,30(20):32-33
吐鲁-驼马滩矿区位于吐鲁-驼马滩盆地南部,区内中新生代地层分布广泛,矿区四周均以基底花岗岩和志留系地层露头为界,区内含煤地层主要为白垩系下统老树窝群中岩组,含可采煤层一层,也是本区惟一一层可采煤层,根据区内主要地质构造,浅析区内主要构造特征及煤炭资源赋存状况。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自治区西乌珠穆沁旗吉林高勒浩沁勘查区独立编号的煤层有26层,其中主要可采煤层为7、8、9、10、18层。10、18层为本区最主要可采层。本区含煤地层为白垩系下统白音花组上段,为一套陆相碎屑沉积岩系,共含2个含煤段。煤层对比主要采用标志层法、层间距法及测井曲线形态组合等为依据进行对比。本勘查区内的煤层沉积不稳定,煤层层数多,而且煤层结构复杂,各分煤层层位对比困难,但主煤层10煤和18煤全区比较发育,在测井曲线上反映的物性特征明显。因此以10煤和18煤层作为全区煤层对比的标志层,对比较为可靠。  相似文献   

6.
榆神矿区郭家滩井田含煤地层主要为侏罗系延安组,富县组为局部含煤地层。延安组含煤7-25层,平均15层;富县组含煤1-2层;含煤地层具有对比意义的煤层共14层(富县组1层),可采煤层12层。其中主要可采煤层5层,分别为2^-2、3^-1、4^-3、5^-2和5^-3。本文论述了延安组煤层赋存的空间特征,分析了可采煤层赋存范围,对于区域性煤炭工业规划、郭家滩煤矿设计及开采,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蒙阳竹川煤位于华北板块板内区嵩箕构造区之嵩箕断隆内,属嵩山背斜的北翼.构造形迹以断层为主,按其展布方向,大致可分为近东西向、北东向和北西向三组,其中近东西向断层最为发育,构成煤田的基本构造格架.矿区含煤地层为上石碳统太原组、二叠系山西组和石盒子组,分为九个含煤组段,太原组一1煤为大部分可采煤层,山西组二1煤为全区可采煤层,石盒子组四2、五2、六2、七2煤为局部可采煤层,三、八、九煤层不合可采煤层.  相似文献   

8.
赵旭平 《科技资讯》2011,(15):106-106
葛泉井田内主要含煤地层为石炭系上统太原组、二叠系下统山西组,次为石炭系中统本溪组,通过含煤地层特征研究及标志层研究,有助于矿井的生产,给矿井生产提供可靠的煤层对比信息,达到连续稳定生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大方在拱煤矿位于扬子准地台黔北台隆遵义断拱毕节北东向构造变形区内。含煤地层为上二叠统龙潭组(P3l),厚146.69~185.91m,平均厚166.3m,含煤层(线)21~32层。可采煤层4~8层,全区可采煤层二层(KC1、KC4),大部可采煤层二层(KC2、KC3)。主要可采煤层具有低中灰-中灰、低硫-中高硫、二级含砷、低磷、特低氯、中高热值-高热值的特点。本区以含煤岩系厚,煤层层数多,厚度变化大为其特征。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贵州平塘县克度煤矿的含煤地层特征、可采煤层的煤层特征及其沉积环境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含煤地层为二叠系上统吴家坪组,岩性主要由泥质灰岩、粉砂质粘土岩及薄煤层组成,含可采煤层1层(M5)。可采煤层的厚度稳定,煤类单一,主要为贫煤。通过钻孔资料分析,吴家坪组主要为一套碳酸盐岩和碎屑岩混合沉积,主要沉积相为浅海相、分流间湾相和泥炭沼泽相的沉积环境,沉积环境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11.
水磨河东井田位于准葛尔盆地南缘的天山支脉博格多山北簏。井田主要含煤地层为侏罗系下统八道湾组上段,含煤25层,其中可采煤层10层。本文主要通过煤层组合与特征、标志层、古生物、测井曲线特征、岩性及岩相等方面的对比分析,对井田八道湾组可采煤层对比的可靠性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2.
临沂煤田晚古生代煤系最大厚度>400米,本溪组不含可采煤层,太原组及山西组为主要可采层段,尤以山西组可采性更普遍。本区煤系岩石组合为一广海型碳酸盐沉积为主的组合向近海型河流、三角洲环境碎屑沉积为为主的组合过渡为特征,砂泥岩组合多以陆源沉积为主,本溪组中并发现火山碎屑产物。本溪组以海洋环境为主的广海至局限台地碳酸盐岩与泻湖、海湾沙泥质沉积及流水成因的碎屑岩系交互。太原组为局限海碳酸盐沉积与流水成因的碎屑岩系及泻湖潮坪砂泥质组合频繁交互,普遍含可采煤层。山西组以大陆环境为主的河流、三角洲体系沉积产物,普遍含可采煤层。整个晚古生代煤系表现为一海退过程,煤层的形成与泻湖、潮坪及河流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3.
一、龙口矿区的地质概况龙口矿区位于山东半岛,黄县及蓬莱县境内,煤田东西长28公里,南北宽12—15公里,面积为350平方公里,其中含煤面积300平方公里。本区含煤地层为下第三系,含可采煤层6层,可采油页岩二层,可采煤层总厚度1.1—15.6米,可采油页岩总厚度1.1—5.39米。煤层分布沿走向和倾斜方向变化都较大。煤层走向近东西,向南倾斜的单边断陷盆地,其倾角2°  相似文献   

14.
<正>坦家冲煤矿含煤地层为上二叠系龙潭组上部含煤段(P2L2),含煤7层,3煤层局部可采,6煤层全井可采,为本矿井的主要可采煤层。6煤层底板褶曲发育,煤层厚度变化大,煤厚0.52-17.7米,可采指数97.6%,变异系数84.2%,属于不稳定煤层。  相似文献   

15.
卡达希井田位于新疆轮胎县阳霞煤矿区的东段,本区含煤地层为上侏罗统克孜努尔组(J2k^2),为滨湖相-泥炭沼泽相沉积,含煤13-15层,自上而下编号为1-15号。区内煤层平均总厚度23.55米,上侏罗统克孜努尔组地层总厚度145米-180米,平均厚度为165米,下侏罗统八道湾组地层含煤系数为14.27%。  相似文献   

16.
新安煤田中部煤岩层对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主要含煤层段二叠系山西组和上、下石盒子组的岩性组合特征及主要可采煤层二 1 煤对比标志和局部可采煤层 ,二 2 煤、七 2 煤的对比标志 ,确定了煤层对比的主要方法为标志层法 ,层间距法 ,煤质特征分析法和物性法。  相似文献   

17.
竹园—芝麻勘查区含煤地层为龙潭组,本区内可采煤层有4层,编号为7上、10、12、15。煤层厚度变化趋势明显,其中7上煤层勘查区总体南东可采,北西不可采。10、12煤层勘查区南西可采、北东不可采,15煤层西部局部不可采,东部可采。勘查区煤层对比方法主要依据岩性、测井曲线、层间距及煤层自身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对今后煤矿开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白石湖勘查区位于新疆伊吾县淖毛湖煤田西段,本区含煤地层为下侏罗统八道湾组(J1b),滨湖相-泥炭沼泽相沉积,含煤7层,自上而下编号为0~6号。其中1号煤层为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铁新矿太原组煤系地层硫化氢成因,探讨从井田地质特征和地层沉积历史方面进行分析,根据地层沉积环境及典型矿物质研究硫化氢成因.铁新井田位于山西中隆起、沁水拗陷霍西向斜北部,灵石-富家滩复背斜北西翼,井田地层包括奥陶系、石炭系、上第三系上新统和第四系,海陆交替沉积.主采煤层为石炭系上统太原组,顶板海相灰岩沉积.10号煤富含黄铁矿结核,成煤过程中在硫酸盐还原菌作用下生成大量硫化氢.煤层底板奥陶系中统峰峰组富含石膏矿,裂隙水发育,地层沉积期硫酸盐热化学还原生成大量硫化氢,通过地层岩体裂隙侵入煤系地层中,使煤层硫化氢含量增大.研究表明:铁新矿太原组煤层硫化氢成因主要为微生物硫酸盐还原作用和硫酸盐热化学还原作用.  相似文献   

20.
对贵州省赫章县罗洲勘查区龙潭组含煤层的含煤性及可采煤层进行了分析总结,结论显示,赫章县罗洲煤炭勘查区含煤岩系(龙潭组)属海陆交互相及陆相沉积,地层平均厚度218.63 m,含煤6~22层,一般为15层,煤层总厚度5.18 m~13.94 m,平均9.90 m,含煤系数4.52%;含可采煤层5层,可采总厚度2.76 m~12.36 m,平均6.23 m,可采系数2.85%。该结论对该区今后的勘查工作具有借鉴、参考作用,可达到以最少的勘查投入获得最大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