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7 毫秒
1.
目的:探讨在创伤患者早期行PICC置管术,保护患者的血管,提高输液治疗满意度。为创伤患者的药物、血液和营养制品建立良好的静脉通道,避免高渗液及刺激性药物对外周静脉的破坏,维持衡定状态下的正常补液,同时减轻护士工作量,提高病人满意度。方法:回顾性分析108例创伤患者经外周静脉将PICC导管置入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静脉输液资料。结果:108例患者1次成功进行PICC置管术达105例,置管期间无1例出现药物外渗及导管并发症,病人对输液满意度提高至100%。结论:创伤患者早期行PICC置管,可以更好的保护血管,减少患者发生反复穿刺的痛苦,从而提高护理效率和治疗质量。  相似文献   

2.
静脉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给药途径之一。为了有效控制肿瘤,常规采用反复多次大剂量静脉化疗,而许多化疗药物为化学及生物碱制剂,加上反复穿刺造成的机械刺激及局部药物高浓度的刺激,导致给药静脉及邻近组织坏死。为了避免中心静脉穿刺所带来的危险及并发症,邵逸夫医院肿瘤科对70例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注入化疗药物,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一、护理要点⒈插管前的宣教对第一次接受化疗的病人,介绍PICC,宣教PICC的优点,带PICC不影响病人带管肢体的活动,可以带管回家。PICC一次性置管,…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重症病人建立良好的静脉通道,探讨行之有效的静脉输液方法.方法分析对32例重症患者进行的输液方法及效果.结果32例中仅2例留置2d,其余均达到预期的目的.结论PICC是临床护理重症病人值得推广应用的一种输液好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重症病人建立良好的静脉通道,探讨行之有效的静脉输液方法.方法分析对32例重症患者进行的输液方法及效果.结果32例中仅2例留置2d,其余均达到预期的目的.结论PICC是临床护理重症病人值得推广应用的一种输液好方法.  相似文献   

5.
佘小丽 《科技信息》2010,(8):I0181-I0181
目的探讨早产儿PICC置管术的应用及术后护理。方法总结和分析我科23例早产儿在PICC置管术后的效果及护理经验。结果23例均成功建立PICC,留置时间平均为46天,80.1%完成输液任务,出现脱管1例,堵管3例(其中2例尿激酶溶栓后通畅,1例未通后拔管),机械性静脉炎2例。结论在我院,PICC置管术很好的解决了早产儿长期静脉输液和静脉高营养的护理难题,提高了早产儿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重症病人建立良好的静脉通道,探讨行之有效的静脉输液方法。方法分析对32例重症患者进行的输液方法及效果。结果32例中仅2例留置2d,其余均达到预期的目的。结论PICC是临床护理重症病人值得推广应用的一种输液好方法。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安全静脉留置针的结构特点,采用安全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方法,针对高血压患者、心律失常患者、心力衰竭患者、急性心梗患者、介入治疗患者等不同患者进行了临床应用及护理;进行了静脉采血、特殊药物的输注等临床应用的调查,进行了心理护理、置管期间不同阶段的护理要点等调查.调查结果表明采用安全静脉留置针有效地减少了反复穿刺带给病人的痛苦,保证临床用药和抢救效率,提高了护理质量,可有效杜绝医护人员发生针刺伤及血液污染的发生,增加了护士职业安全性,降低了职业暴露风险系数.  相似文献   

8.
海向莲 《甘肃科技》2010,26(3):151-152,119
探讨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使用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有:皮下血肿、液体渗漏、导管堵塞、局部感染、静脉炎及静脉血栓形成。静脉留置针的护理:做好健康教育、观察局部反应、置管期间护理、输液前后护理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肿瘤科患者留置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后,透明敷料不同更换频率对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的影响,为选择合适的透明敷料更换频率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选择2018年11月至2019年1月在本院肿瘤科留置PICC导管的120例患者,其中男76例,女44例,随机分为4组:透明敷料7、8、9、10 d组,每组患者30例,比较4组患者PICC导管相关感染发生情况.结果:120例肿瘤患者中有3例发生过敏性皮炎,其中9 d组1例、10 d组2例;16例发生导管口感染,7 d组、8 d组、9 d组、10 d组的导管口感染率分别为16.67%、13.33%、13.33%、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77,P0.05),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结论:PICC透明敷料更换频率可适当延长,但不超过10 d更换一次.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放松训练在结直肠癌术后PICC留置困难患者中的应用.方法结直肠癌术后225例患者置入PICC,其中出现留置困难的患者有50例,对其进行放松训练.结果应用放松训练后,成功置入PICC患者45例,成功率为90%,效果显著.结论对结直肠癌术后PICC操作过程中因紧张致留置困难患者进行放松训练,可帮助其缓解紧张心理,提高PICC置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经外周静脉置入腔静脉导管(PICC)可为病人提供中期到长期的静脉输液及化疗药物等,为患者开辟了一条方便,安全.有效的无痛性输液通道,减少了刺激性药物及药物外渗引起的静脉炎与组织坏死.深静脉置管术以其明显的优势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2.
比较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静脉留置针在肿瘤患者静脉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将九四O医院2018年9月~2019年8月行静脉化疗治疗的104例肿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划分成A组与B组,每组各52例。A组采取静脉留置针穿刺置管方式,B组则实施PICC方式。比较两组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带管舒适度及活动受限情况。A组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92.31%与B组的96.15%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B组置管时间(156.74±16.59)d较A组的(3.68±1.83)d的长(P0.05),局部渗血及渗液、导管堵塞、导管脱落、静脉炎、疼痛等并发症发生率均较A组低(P0.05),活动受限比例亦较A组低(P0.05),其带管舒适度较A组高(P0.05)。PICC应用于肿瘤患者静脉治疗中,与静脉留置针相比可明显延长置管时间,显著减少静脉炎、疼痛等并发症的发生,有效增加带管舒适度,且其对患者日常活动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3.
探讨PICC在乳腺癌患者化疗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30例乳腺癌患者使用PICC进行静脉化疗的临床资料,并总结护理体会。对上述所有患者进行PICC置管,其中一次穿刺成功25例,二次穿刺成功4例,三次穿刺成功1例;共发生相关并发症5例。其中静脉炎3例,发生感染1例,穿刺周围皮肤过敏1例,其他并发症未发生。PICC留置时间长,消除输液安全隐患,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乳腺癌患者化疗中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化疗药物对置管静脉的损伤及病理变化,为化疗性静脉损伤发病机制研究和有效的防护方案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方法 将48只实验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第1天组(对照),实验组分为:第2、3、7、14、21、23天和24天,成功建立PICC实验兔模型;于置管后第2天和第23天各注射1次酒石...  相似文献   

15.
邱玉梅 《甘肃科技》2000,16(1):43-43
静脉输注化疗药物是恶性肿瘤的重要治疗方法 ,但是由于大部分化疗药物对静脉血管壁及局部组织具有较强的毒性和刺激性 ,因而经常出现输注静脉的静脉炎和局部组织的肿胀、坏死等一系列反应及合并症 ,这给临床继续输注化疗药物造成困难。对肿瘤患者来说的确是个急待解决的问题。笔者在多年的肿瘤临床护理中 ,积累了一些经验 ,现就这一问题作一初步讨论。肿瘤患者 ,尤其是晚期癌症患者 ,因长期大量的输液 ,全身营养不良 ,血管壁变厚 ,管腔变狭 ,如果在末稍小血管输入化疗药物 ,就特别容易出现局部组织的肿胀 ,输液时间稍一长 ,便出现沿血管走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有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前景.方法对2160例手术病人按随机分组法,分成静脉留置针组(观察组)和普通静脉钢针静脉输液组(对照组)分析方法的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留置针技术成熟、效果肯定,适合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PICC)是一项方便、有效、创伤小、安全性、并发症少的置管技术。常规的静脉穿刺输注化疗药物对血管损伤大,易致静脉炎。我科于2010年1月~2011年12月通过行PICC而输注化疗药物273例,取得良好效果,现将相关护理资料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老年恶性肿瘤病人化疗中的静脉保护289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289例老年恶性肿瘤病人化疗中的静脉保护,化疗前的准备工作对静脉保护极为重要.同时,掌握好给药顺序,选择好静脉,加强巡视,及时排除输液中的故障,严格无菌操作,对化疗中的静脉炎及药物外漏起到了预防作用.并对3例静脉炎及5例药物外漏给予相应的对症处理,无局部组织溃疡、坏死等并发症,从而顺利完成了老年恶性肿瘤病人的全程静脉化疗,延长了病人的生存期,提高了治愈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有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前景.方法对2160例手术病人按随机分组法,分成静脉留置针组(观察组)和普通静脉钢针静脉输液组(对照组)分析方法的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留置针技术成熟、效果肯定,适合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分别在新生儿上肢静脉和下肢静脉留置PICC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选取我院收住630例住院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上肢静脉组和下肢静脉组,记录并分析两组患儿的置管耗时、出血量及一次穿刺成功率等指标。结果:下肢静脉组置管耗时为56.66±37.26,静脉炎发生率5.5%、发热发生率2.7%,明显低于上肢静脉组(65.43±41.61,12.2%,8.6%);下肢静脉组一次穿刺成功率(77.8%)高于上肢静脉组(60.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71,χ2=8.564、9.786、21.72;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经下肢静脉留置PICC一次性置管成功率较高、并发症较少,建议新生儿留置PICC可优先考虑经下肢静脉途径,并将超声技术应用于PICC置管操作及临床使用过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