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人性是一个系统,人性结构是人的属性结构和人性的样态结构的统一。从人的属性的内容来看,人性是由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构成的整体;从人性的样态来看,人性是个体人性、群体人性和类人性的现实统一。  相似文献   

2.
法治作为一种法律主治的理念和精神,必然有其内在的文化基础。对人性来源和本质的不同认识,使得东西方走上了“人治”和“法治”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在西方,从古希腊开始,就认为人性来源于人的自然本能,因此,对人性的预设就是恶的;而在东方,由于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长期以来都代代相传着“人之初,性本善”这样的思维观念,从而导致了对完美人性的极端推崇。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对人性本质的重新认识也开始让我们思考“法治”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公、私法的划分首见于古罗马,学者对其划分依据及标准,众说纷纭。本文对公私法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发展的梳理,从最根本的人性角度,阐述了公法与私法皆源于人性,在人性的层面上形成不同的稳定关系,形成不同的自然法.表现为实在法上不同的分类。并指出了公私法划分的意义及其对当下中国法治建设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人性是文学表现的对象,离开了对具体人性的反映,文学就没有生命。因为文学反映社会生活,重点反映人的精神活动;文学是作家情感的表现;从欣赏角度说,没有情感的共鸣就没有文学欣赏。而人的情感和人的精神活动是人特有的本质,是人性的表现。人性是个具有多层次的,多因素的,具体的发展变化的概念。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是它的基本层次,在这个层次上,人性又表现为"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性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而发展变化,反映各种社会关系的社会意识则处于最高层次。人性中有"共同人性"和"差异性",这是由于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共同性和差异性带来的。在人的社会生活中,人性的表现是和他在社会中的地位相联系的。要真实地、准确地表现人性,必须深入生活,把握社会生活中各种人的特点,塑造出栩栩如生、感人的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5.
古典公民是追求"公共善"、富于美德的政治公民,现代公民则是追求个人自由的"法人化公民",两者的根本分歧在于"公共性"与"私人性"的对立.这一古今价值的冲突,表征着人类社会结构的分化,以及人性的分裂及其内在的冲突.只有在扬弃了私有制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条件下,才能促进人性的全面发展,使个人和社会趋向和谐与统一.  相似文献   

6.
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经济条件下,对人和人性会产生不同的理解.“性善论“强调道德而漠视法治,容易导致人治、专制;“性恶论“强调法律而忽视道德,也容易产生消极影响.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治与德治共存并重的今天,我们必须重新反思传统文化,在新的条件下重新认识人、定位人.我们只有在正确把握人及人性的基础上,及时进行治国方略的制度创新,才能制定出符合人性发展、社会发展的社会制度.  相似文献   

7.
自然人与社会人的矛盾冲突一直是人类共同面对和探讨的问题.这种冲突总会以某种默契的方式结束。从海丝特人性冲突的演变来看,她一生是在自然人与社会人之间挣扎,最终选择将自我融入他者。由此可见具有自然属性的自然人会逐渐被社会所同化,成为具有社会属性的社会人。社会力量是强大的。在现实中自然力量无法战胜社会力量。  相似文献   

8.
人性文化是对人性的反映和认识,是以某种观点、意愿、意识等社会思想形态表现出来的一种文化现象;人性文化是人性需要、情感、意愿和意志的张扬和外化,是以某种风尚、习俗、制度等社会规范形态表现出来的一种文化现象;人性文化是人性思想和人性价值的重塑和升华,是以人性理想和人性价值的再生文化为载体而表现出来的文化现象。人性文化是人类理想人格的追求,是实现社会人性化和文明化的重要保证,是其他一切人类文化产生和发展的根基。  相似文献   

9.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背景下,重新探究政治、法治与人治之间的关系十分必要。对其研究,首先要重新梳理政治、法治与人治的概念及其制度性价值与限度。政治是通过获取和运用权力,对公共事务和利益进行分配的决策并使之实现的活动。法治和人治是当代政治统治和治理的两种核心方式。其中,现代政治是法治政治,需要进一步在法治的框架下合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限制人性缺陷。  相似文献   

10.
从“两性爱情道德观的尖锐冲突”和“在爱情的困境中探求人性的复杂与深邃”两个方面来分析盛可以的情爱力作《道德颂》,尤其注重对作品中两性爱情道德的冲突、爱情与自由的矛盾、嫉妒心理的刻画、两性的相处方式等问题的分析,认为《道德颂》中爱情与道德的冲突由外在的显露转向内在的思考,以此展示两性爱情道德观念的矛盾冲突,表现人性的复杂性。在婚外情的题材中作品显示出向新的领域与更深的精神向度挖掘和探索的努力以及盛可以在当下文化语境中对爱情与人性的独特思考。  相似文献   

11.
德治与法治历来是一个国家进行政治统治必然要进行选择的治理方式,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多以"人性善"为哲学依据,由此衍生出德治的传统理念,即使在"人性恶"的理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法治,亦包含了西方法治思想所不具备的德治内容。人性论哲学与社会治理思路密切相关,挖掘其间所存在的逻辑演进关系,是当代中国确立合理的治国方针所必须的理论根源。  相似文献   

12.
人性化内涵有着深层的逻辑根据.人性化是人的属性结构的优化和人的各种属性的全面生成与和谐发展,是人性样态结构的优化和人性各样态的全面实现与和谐发展.只有揭示人性化内涵的逻辑根据,领悟人性化概念从何提出和人性化的内涵从何得出的问题,才能准确地把握和运用人性化概念.  相似文献   

13.
屠鲁英  司敬国 《科技信息》2007,(18):204-204,71
《牛虻》是一部充满强烈情感冲突和震撼力的悲剧小说。本文集中围绕主人公牛虻与蒙太里尼、与琼玛之间的感情纠葛,揭示了隐藏在人伦冲突背后的无可逃脱的人性的两难,正是这绝望的两难构成了小说持久的艺术张力。  相似文献   

14.
人性是人的自然属性,自然属性无所谓善恶;善恶是人的社会属性,社会属性呈现出优劣.正是有了社会,人性才有善恶之分.人性善恶论是伦理学最基本问题之一,是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根源之一.要正视人性弱点,善待人性,给予人性正常自然的发展空间,使人类社会自然和谐地发展.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侦检关系是在分工负责、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基础上的侦检关系模式,这种模式会引发侦检之间的冲突,没有实现侦查与起诉机关的有机配合,检察监督形同虚设,对侦查机关缺乏有效的控制。针对这些缺陷提出重构侦检关系,让侦查机关和检察机关之间形成适宜于现代法治发展的良性结构。  相似文献   

16.
人性是一个熟悉又陌生的研究课题,古往今来,专家、学者关于人性的研究可谓数不胜数。但是人性是善、是恶,定论不明确,不同的学派有不同的看法,即使是同一学派的学者也可能会出现不同甚至是相对的言论。笔者对中国与西方关于人性的认识进行了大致的梳理,梳理中国关于人性的认识主要采用的是分类法,而西方关于人性的认识主要以时间发展为线索进行了梳理。  相似文献   

17.
《白豆》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对人性的书写。作品从两个方面展现了下野地人的传统道德观念:一方面接受和认可强制性的婚姻方式,另一方面又极力挤压被伤害的弱小者。作品对人性冲突的思考极为深刻。  相似文献   

18.
腐败问题是当前中国普遍存在的客观现实。为此,不少政府官员和学者都提出了许多见解。对于这个有争议的问题,可谓见智见仁。该文基于人性弱点和制度缺陷的视角分析当前我国的腐败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在人类社会和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中有一条主线贯穿始终,那就是人的解放、人性的满足;在中国共产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也有一条主线贯穿始终,那就是坚持和实践党性。人性的主线和党性的主线不是对立的,二者存在契合点。党性主线的发展滞后于人性主线的发展,这是造成目前中国共产党内一系列问题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20.
在人类社会和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中有一条主线贯穿始终,那就是人的解放、人性的满足;在中国共产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也有一条主线贯穿始终,那就是坚持和实践党性。人性的主线和党性的主线不是对立的,二者存在契合点。党性主线的发展滞后于人性主线的发展,这是造成目前中国共产党内一系列问题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