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雩”字甲骨文已见,但不用为虚词。两周金文中用为虚词,有介词、连词、语气词三种词性。用为介词时,可以引进动作行为涉及的方面,与古文中常见的介词“于”相同,但出现频率和用法的复杂性皆不如“于”;用为连词时表示并列关系,与后世常见的“与”同;用为语气词时主要位于语句之首,具体有出现于时间词语前和主谓句之首两种。  相似文献   

2.
"以"字是用法较复杂的文言虚词.本文归纳、总结了<孟子>中"以"的用法,"以"用法中的重点和难点,如介宾词组,做连词与"而"字的区别与联系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张漫 《咸宁学院学报》2014,(1):51-52,56
现代汉语中的虚词“以”常用作介词和连词,作介词时主要作用是引介谓语动词的方式、手段、工具、对象以及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等;做连词时主要作用是引出动作行为的目的。此外,“以”字还可作词缀。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讲如何有效地掌握辨析虚词兼属连词、介词、副词时的意义和用法,本文拟从句位和语境的角度提供一个思路,以期抛砖引玉,求正方家。  相似文献   

5.
“以”字是用法较复杂的文言虚词。本文归纳、总结了《孟子》中“以”的用法,“以”用法中的重点和难点,如介宾词组。做连词与“而”字的区别与联系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于"字的本体极有可能是一个表吹奏乐器之类的象形文字.但在我们能够见到的早期材料中,其本义由于受到记词表义的限制,却很少在语言中使用.在古代文献里,"于"字一般都被用作借字记词的符号,除被用作国名和姓氏之外,多具有虚词中连词与介词的表达功能,有时也可与其他词共同构成复式虚词.  相似文献   

7.
"合"字不仅具备动词的语法功能,而且在历史演变过程中产生了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等用法。"合"的语法化大致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由不及物动词转变为及物动词,再由及物动词向副词和形容词演变,介词的用法当衍生于副词性的"合",连词的"合"当是由介词性质的"合"演变而来。  相似文献   

8.
"所以"说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名词"所"和动词"以"演变虚化、凝结成固定结构"所以",在先秦作品中的类型、意义和用法;先秦时期的介词结构"所以"发展到现代汉语里用作连词的演变原因和过程,以及"所以"用作介词结构和用作连词的区别.  相似文献   

9.
“与”类词都是由动词虚化而来,但“与、从、以、会”是先由动词虚化为介词,再虚化为连词,“及”是先由动词虚化为连词再虚化为介词.词汇在虚化的过程中,它们所处的语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虚词的系统性影响着虚词的数量和虚化程度.  相似文献   

10.
对《歧路灯》中表示协同类的介词结构进行考察,从中选取了"和"字结构、"同"字结构、"并"字结构以及"连"字结构进行讨论。这几个介词结构基本上都形成于唐代,有新产生的,如介词"和";也有从动词转化而来的,如介词"同""并""连"。这四个表示协同的介词结构的用法较多,有些用法一直延续到现代汉语中,至今仍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1.
对《歧路灯》中表示协同类的介词结构进行考察, 从中选取了"和"字结构、 "同"字结构、 "并"字结构以及"连"字结构进行讨论.这几个介词结构基本上都形成于唐代, 有新产生的, 如介词"和";也有从动词转化而来的, 如介词"同" "并" "连".这四个表示协同的介词结构的用法较多, 有些用法一直延续到现代汉语中, 至今仍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2.
0 引言 0·1 在及物动词前加“被”字“见”字是古代汉语中常见的两种被动表示法。对于这种用法的“被”字和“见”字的词性,《马氏文通》只说它们是加于外动前之字,后来的语法虚词著作及古代汉语教材有的避而不谈,有些谈了,但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现在选几种有代表性的说法列表如下: ⅠⅡⅢⅣⅤⅥ“被”动词助动词介词介词助词介词“见”副词助动词词头介词副词助动词 0·2 面对这种分歧局面,我们考虑,如  相似文献   

13.
郭锡良先生《介词“于”的起源和发展》是对古汉语虚词进行个案研究的一篇力作,但中对甲骨,金中“于”字用法的归纳还有可补之处,喻遂生师据此作《甲骨介词“于”用法补议》,对甲骨“于”字的用法做了详细的补充。此对西周金“于”的用法做以下补充;于带谓词宾语;于引进时间;于字结构的状语用法;于字结构的连用,另附于的动词用法。  相似文献   

14.
<孟子>中的"之"字可以记录不同的语法单位:1、能够独立运用的词;2、用于人名的结构单位."之"记录的词可以是实词也可以是虚词:实词"之"包括名词和动词;虚词"之"包括连词、代词和助词,其中以助词的用法较为复杂.用于人名中的"之"可以作为构成语素的音节、语素、名词和助词;不用于人名中的"之"可以是实词,也可以是虚词.本文着重于对<孟子>中"之"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试图展示出<孟子>中"之"的语法体系及其语法功能的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15.
《经传释词》中有相当一部分虚词冠以专门的词类术语,但这些术语含义并不清晰。本文试图通过逐个分析词例,来归纳连词类术语的用法和意义,以及其与现代汉语虚词的对应关系,从而更好地理解《释词》以及王引之的虚词观念。  相似文献   

16.
"以"字本来就是一个动词.从早期的字形特征来看,"以"字的主体结构是一个侧立的人形,在手臂下部勾勒有一个圆团,像手执物状.甲骨文中的"以"字表"贡纳","进献"之意,也表较抽象的行为动作,相当于"用"、"做".后来,"以"多充当介词或连词使用.  相似文献   

17.
"所以"说略     
由名词“所”和动词“以”演变虚化、凝结成固定结构“所以”,在先秦作品中的类型、意义和用法;先秦时期的介词结构“所以”发展到现代汉主语里用作连词的演变原因和过程,以及“所以”用作介词结构和作连词的区别。  相似文献   

18.
在英语中but是最常用的词之一,but的用法极其广泛,它可以用作连词、介词、副词和关系代词,本文以大量的例子来说明but的这几种用法.  相似文献   

19.
李永佶 《科技信息》2007,(22):241-241
"其"在文言文中是最常见的虚词之一,也是《考试说明》规定的高考考查的重点虚词之一。在王安石的佳作名篇《游褒禅山记》一文中,"其"字出现了20多次,较全面地体现了虚词"其"的用法。通过本文,我们对虚词"其"进行归纳,以便更好地掌握"其"的用法规律。  相似文献   

20.
until和till的意思完全一样,都可用作连词或介词,用法略有不同。下面我们就深入内部,探索其用法的奥秘。一、till在口语中用得较多,until在口语和正式文体中都可以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