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筛选酸性红壤中适合热研2号柱花草的高效固氮根瘤菌菌株,在土培中将19个根瘤菌菌株分别接种到热研2号柱花草,通过株高、茎叶干重、茎叶氮含量、茎叶磷含量等指标确定酸性红壤中接种不同根瘤菌对柱花草的影响,并通过主成分分析确定酸性红壤中与热研2号柱花草搭配的高效根瘤菌菌株.结果表明:酸性红壤中与热研2号柱花草匹配的高效菌株为RJS9-1、BS2-2、 ZJ2-2、FS3-1-1、RJS9-2及BS1-1;接种后不利于柱花草生长的菌株为LY1、NN1-1-2及SM5-1.本实验结果为实际生产中通过接种氮高效根瘤菌提高柱花草产量提供了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2.
通过接种某污水处理厂循环活性污泥工艺(cyclic sludge system, CASS)反应池出口活性污泥到培养基,经过对污泥驯化从中分离出1株低温好氧反硝化菌IL-2,温度4℃.对IL-2菌进行常规的生理生化鉴定和16S rDNA测序,鉴定出IL-2菌为Pseudomonas属.考察了不同C/N质量浓度比、温度、溶解氧、接种量、处理时间对菌株IL-2反硝化脱氮效果的研究.随着C/N质量浓度比、处理时间、溶解氧的不断增加,菌株IL-2的脱氮效果逐渐增强;随着温度和接种量的不断增加,菌株IL-2的脱氮效果先逐渐增强后减弱.该菌株在初始硝态氮质量浓度为20 mg/L,C/N质量浓度比为10,温度为4℃,溶解氧为3.5 mg/L,接种量所占体积为30%,处理10 h的条件下硝态氮的去除效果最好,为95.95%.该菌株主要适用于冬季温度较低的市政污水的处理.  相似文献   

3.
从转化培养基、接种重、底物添加时间、底物初始浓度和底物添加方式5个方面研究了菌株Streptomyces sp.108转化美伐他汀(底物)的能力,并在2.5L发酵罐上探索了最适的底物运行浓度。结果表明,适量增加底物浓度,尤其是阃歇性添加底物,能够提高普伐他汀产量;当底物运行浓度在4.50mg/L左右时,转化率可达55%,普伐他汀终浓度可达1088mg/L.  相似文献   

4.
高浓度试验区不同注入方式驱油效果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原油采收率,寻找剩余油挖潜的方法,进一步完善聚合物驱油理论体系.通过室内物理模拟实验,研究不同注入方式对高浓度试验区适应性,优选出最佳段塞组合,为试验区注入方案设计提供参考依据.主要开展了(1)相同聚合物、不同浓度、单一段塞驱油效果研究:采用炼化超高分2 500万和再创700万抗盐聚合物,其中炼化超高分2 500万聚合物注入浓度为1 000 mg/L、1 500 mg/L、2 000 mg/L、2 500 mg/L、3 000 mg/L五个浓度点;再创700万抗盐聚合物注入浓度为800 mg/L、1 100 mg/L、1 400 mg/L、1 700 mg/L、2 000 mg/L五个浓度点,开展水驱后聚合物驱油实验研究,得出不同阶段采收率、含水率变化规律.确定注聚的调整时机,优选两种聚合物单独驱油最佳注入浓度、聚合物用量以及最终提高采收率效果; (2)相同聚合物、不同浓度、多段塞组合驱油效果研究:采用超高分2 500万聚合物,注入浓度分别为2 500 mg/L、2 000 mg/L、1 200 mg/L,聚合物总用量2 000mg/L·PV,通过各段塞大小变化,组合成4套方案,最终后续水驱到含水98 %,得出不同流度控制方案对驱油效果的影响,评价确定2 500万聚合物不同浓度梯次段塞组合方式及提高采收率效果;(3)不同聚合物、不同浓度、多段塞组合驱油效果研究:根据第一个实验的结果确定炼化超高分2 500万和再创700万抗盐聚合物合适浓度,总聚合物用量2 000 mg/L·PV,测定3套方案注入压力、综合含水率、吸液指数及采收率等的变化,评价不同聚合物、不同浓度、多段塞组合驱油效果,评价确定两种聚合物不同浓度多段塞组合驱油效果.最后,综合对比三种方案的采出程度、压力和聚合物用量,确定高浓度试验区的最佳注入方案.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莱茵衣藻(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油脂含量的最佳条件,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检测了氮浓度对莱茵衣藻生物量及油脂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氮添加和光照强度增加的梯度上,衣藻的油脂含量逐渐降低;光照强度和氮添加量对衣藻的油脂含量都有显著影响;控制光照强度和氮添加量后发现,当光照强度为30μE·m~(-2)·s~(-1),氮质量浓度为100 mg·mL~(-1)时,衣藻油脂含量的质量分数为39.79%,叶绿素质量浓度为17.08 mg·mL~(-1),最适宜衣藻油脂积累.  相似文献   

6.
从活性污泥中分离出一株好氧耐盐反硝化菌YFX-6,耐盐度10%.经生理生化鉴定和16S rDNA测序,鉴定出菌株YFX-6属于Halomonas sp.考察了不同C/N质量浓度比、溶解氧、接种量、处理时间对菌株YFX-6在粮果实际废水中反硝化脱氮效果的研究.随着C/N质量浓度比的不断增加,菌株YFX-6的反硝化脱氮效果先逐渐增强后又减弱;随着溶解氧、处理时间和接种量的不断增加,菌株YFX-6的脱氮效果逐渐增强后趋于稳定.初始硝态氮质量浓度约为108.5 mg/L,氯化钠质量浓度为10 mg/L,C/N质量浓度比为8,溶解氧为3.5 mg/L,接种量所占体积分数为20%,处理16 h时,硝态氮去除率为98.69%.因此,筛选出的一株好养耐盐的异氧反硝化菌可以在上述条件下表现出良好的脱氮性能.  相似文献   

7.
高效溴氨酸脱色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文章从ABR反应器污泥中筛选到1株对溴氨酸具有较好脱色作用的细菌E2,通过对这株细菌的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鉴定及16S rDNA序列测定,认为菌株E2是Enterobacter ludwigii。菌株E2对溴氨酸脱色的最佳碳、氮源分别为葡萄糖和硫酸铵;最适碳源质量浓度为1 g/L,质量浓度过高,脱色效果反而不显著;最适氮源质量浓度为0.5 g/L,质量浓度增大,脱色率基本不变;磷酸盐对脱色无显著影响;菌株E2对溴氨酸脱色的最佳pH值为7~8,最适温度为30~35℃,最适接种量为5%;随溴氨酸质量浓度的增加,脱色率降低,但对于400 mg/L的溴氨酸,脱色率仍可达80.5%;在所考察盐度范围内,盐度对脱色无显著影响。溴氨酸经生物脱色降解后产生一种新产物,此产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为410 nm。  相似文献   

8.
为获得富硒黑木耳菌丝体,以亚硒酸钠为硒源对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r)高产菌株G6进行富硒发酵条件优化.以菌丝体性状和菌丝体硒含量为指标考查不同硒质量浓度对其生长的影响,并确定最适硒质量浓度;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对G6菌株液体富硒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培养基中硒质量浓度<50 mg/L时,菌丝体的硒含量随硒质量浓度的提高而提高;硒质量浓度为50 mg/L时,菌丝体硒含量最高,为8.5 μg/g;硒质量浓度>50mg/L时,硒含量不升反降.表明适量亚硒酸钠有利于菌丝体对硒的吸收和利用,过量添加时则抑制菌丝体生长,不利于菌丝体对硒的吸收和利用.优化后的富硒黑木耳G6菌株液体发酵培养条件为硒质量浓度50mg/L,玉米粉15 mg/L,豆饼粉20 mg/L,装液量200 mL/500 mL三角瓶,转速160 r/min,25℃发酵培养6d.发酵液中菌丝体硒质量分数达到9.2 μg/g,发酵液多糖质量浓度可达3.7 g/L.  相似文献   

9.
在好氧条件下分离筛选到一株以2-吡啶甲酸为唯一碳、氮、能源的菌株,经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为丛毛单胞菌(Comamonas sp.),并命名为ZD3。分别考察了培养液pH值和2-吡啶甲酸初始质量浓度对ZD3降解性能的影响,发现该菌株可在pH值为5.0~9.0的范围内降解2-吡啶甲酸,其中7.0为其最适pH值;当2-吡啶甲酸初始质量浓度分别为100、200、400、600和800mg·L~(-1)时,ZD3对其完全降解的时间相应为12、17、20、78和114h。零级动力学模型可比一级动力学模型更好地描述ZD3对2-吡啶甲酸的降解特性,当2-吡啶甲酸的初始质量浓度为100~400mg·L~(-1)时,降解速率常数k_0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并在400mg·L~(-1)时达到最大值;当初始质量浓度为600~800mg·L~(-1)时,k_0开始下降,呈现抑制作用。紫外光谱和高效液相色谱-离子阱-飞行时间质谱表明,在2-吡啶甲酸的好氧生物降解过程中,第一步反应为α羟基化反应,产物为6-羟基吡啶甲酸。  相似文献   

10.
采用连续流生物膜反应器,通过控制进水DO浓度在2.0 mg·L-1、2.5 mg·L-1、3.0 mg·L-1、3.5 mg·L-1、4.0 mg·L-1、4.5 mg·L-1左右,考察DO浓度对生物膜SND脱氮效果和N2O产量的影响.结果发现,当DO浓度为3.5 mg·L-1时,NH+4-N去除率在90%以上,TN去除率达到74.32%,生物膜SND效果最佳.DO浓度为3.0 mg·L-1时,系统N2O产量最大,转化率也最高,约为3.40%左右.从SND脱氮效果、节能降耗和控制N2O产量3方面考虑,将进水DO控制在3.5 mg·L-1左右比较合理,既可以达到良好的脱氮效果,又可以减少N2O的产量.  相似文献   

11.
自养氨氧化细菌是污水处理中的重要细菌,但高温和高盐对其氨氧化活性的联合影响研究仍较为匮乏.该文以纯培养的自养氨氧化细菌Nitrosomonas nitrosa WH-1为例,采用响应面法测定了温度与盐浓度对N.nitrosa WH-1亚硝氮积累速率的联合影响,还测定了不同盐浓度条件(3~18 g·L-1)和不同温度条件(36℃~48℃)下的最适温度、半数抑制温度和半数抑制盐度.发现高温与高盐对亚硝氮积累速率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当温度由36℃升至42℃,半数抑制盐浓度由8.84 g·L-1增至10.45 g·L-1,而盐浓度为15~18 g·L-1时的最适温度和半数抑制温度也显著高于盐浓度为3~12 g·L-1时的情况.上述结果说明,高温可以缓解高盐所引起的抑制,且适度的高盐也可以提高自养氨氧化细菌的耐热性.  相似文献   

12.
2006~2008年在广西畜牧研究所内对山毛豆(Tephrosia candida)、圆叶决明(Cassia rof undif olia Pers.)、羽叶决明(Chamaecradta nicitans)、圆叶舞草(Codariocalyx gyrans)、184柱花草(Stylosanthes guianensis cv.ReyanNo.2)5个豆科牧草品种进行生产性能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圆叶舞草鲜草产量最高(5.06kg/m2),其次是山毛豆(4.69kg/m2),分别比对照品种184柱花草的产量(3.08kg/m2)提高64.28%和52.27%。山毛豆和圆叶舞草适合广西种植,其再生性好,鲜草产量高,粗蛋白质含量高,有望成为广西乃至南方地区新的优质豆科牧草新品种。  相似文献   

13.
从生活污水中分离得到了一种自养氨氧化菌富集培养物,其中的唯一的自养氨氧化菌为Nitrosomonas nitrosa SN-6,其16S rDNA序列和amoA基因序列均与N. nitrosa Nm90高度相似(Identity达100%).该文研究了高温对该富集培养物在培养基和垃圾渗滤液中代谢与生长的影响,并测定了游离亚硝酸浓度和盐度对其脱氨效果的影响及该菌对污染地表水的脱氨效果.结果表明:该富集培养物的最高耐受温度不低于43 ℃,最大亚硝氮积累速率可达129 mg·L-1·d-1;在培养基中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7~40 ℃(代时低至6.1 h),在垃圾渗滤液中的最适生长温度为40 ℃(代时低至5.9 h);该富集培养物脱氨活性的半数抑制盐度略高于1%,半数抑制游离亚硝酸浓度约为0.095 mg·L-1;仅需3 d即可使污染地表水中的氨氮从5~23 mg·L-1降至不超过1.5 mg·L-1.结果表明,SN-6不但适于高温高氨水体,也适于中温低氨水体脱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互花米草在不同锌处理条件下(250mg·kg~(-1)和1 000mg·kg~(-1))的生长状况和物理参数的变化.研究结果显示,当锌浓度为250mg·kg~(-1)时,可以提高植物分蘖密度.在锌胁迫条件下,叶绿素含量显著下降.相反,电解质渗透率、丙二醛、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却在增加.当锌浓度为250mg·kg~(-1)时,叶、茎、根状茎和细根的生物量都有所增加,但当锌浓度为1 000mg·kg~(-1)时,其生物量却被抑制.互花米草中总锌、水溶性锌和水溶性锌/总锌都随着锌处理浓度的增大而增大.草酸和枸橼酸是互花米草中含量最多的两种酸,在叶片和细根中,草酸和锌的富集呈正相关.在互花米草的叶片中,有机酸(抗坏血酸和富马酸)和锌的生物富集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因此,有机酸(包括草酸、抗坏血酸、富马酸)可能在互花米草叶片中的锌富集和解毒作用中起到重要作用.而且,草酸可能和细根中锌的固定和锌从互花米草地下部分到地上部分的转移过程有紧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以甘农四号紫花苜蓿的下胚轴、叶柄、子叶、叶片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的2,4-D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外植体的愈伤组织发生能力存在显著差异,外植体愈伤率下胚轴>叶柄>子叶>叶片.下胚轴在接种后16d的愈伤率高达100%,显著高于其他外植体.叶柄、子叶、叶片的愈伤率分别为:95.65%,88.06%,79.37%.其中叶柄的愈伤率显著高于子叶和叶片,子叶和叶片之间差异不显著.在附加3个不同质量浓度2,4-D的MS培养基上外植体的愈伤诱导率差异不显著,愈伤率均达到了90%以上.  相似文献   

16.
应用植物离体快繁培养技术研究凤尾鸡冠瓶苗开花技术,结果表明:凤尾鸡冠的种子用0.1%的HgCl2灭菌8min效果最好,成活率达到90%;最佳的增殖培养基配方为MS+NAA0.1mg·L^-1+6-BA1.0mg·L^-1+蔗糖20g·L^-1+琼脂10g·L^-1;经过壮苗后的植株在MS+PP3330.5mg·L^-1+NAA0.01mg·L^-1+蔗糖20g·L^-1+琼脂10g·L^-1·培养基上培养,开花率最高,为81%;适当减少MS培养基中氮含量,能提高凤尾鸡冠瓶苗开花率;光照强度为3000Lx时,瓶苗开花率最高。  相似文献   

17.
不同氮磷质量浓度对鳗池优势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水华微囊藻(Microcystis flos-aquae)、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四尾栅藻(Scendesmus quadricauda)4种鳗池常见优势藻为实验对象,研究不同N、P质量浓度对4种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铜绿微囊藻和水华微囊藻最适生长的N、P质量浓度范围分别为150~350mg/L和0.005~5mg/L,小球藻的最适N、P质量浓度范围分别为25~250mg/L和75~100mg/L,四尾栅藻的最佳N、P质量浓度范围分别为25~150mg/L和50~100mg/L.从实验结果来看,蓝藻和绿藻对N、P的需求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8.
在不同氮(N)、磷(P)初始浓度的培养液中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进行培养.利用Monod方程分别计算铜绿微囊藻对氮、磷的半饱和常数(Ks).结果表明:以单一元素为限制底物时,满足铜绿微囊藻正常生长的氮浓度大于4.0 mg·L-1,磷浓度大于0.50 mg·L-1;铜绿微囊藻最适生长的氮浓度范围为32.0~64.0 mg·L-1,磷浓度范围为1.0~1.50 mg·L-1;以磷为限制底物时的半饱和常数Ksp远远小于以氮为限制底物时的半饱和常数KsN(KsN>Ksp),说明铜绿微囊藻对磷的亲和性高于氮.与铜绿微囊藻最大现存量(X)呈高度线性相关时的氮浓度范围为0.20~64.0 mg·L-1,磷浓度范围为0.02~1.50 mg·L-1.铜绿微囊藻比增长速率(μ)连续增加的氮浓度范围为0.20~1.60 mg·L-1,磷浓度范围为0.02~0.50 mg·L-1.  相似文献   

19.
不同曝气工况对养殖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了一套优化组合的水处理系统,主要由下行生物膜池、上行生物膜池、下行牡蛎壳滤池和上行牡蛎壳滤池4个单元串联构成,各单元底部均设置了曝气装置.设计了仅其中1个单元或者3个单元曝气的4种工况,来研究不同曝气工况对养殖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系统进水总氨氮质量浓度为0.52~0.72 mg·L-1,亚硝酸盐氮质量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