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5年5月,《中国制造2025》正式发布,在此战略规划中,把"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作为九大战略任务和重点之一,提出要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的融合发展,把智能制造作为两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推进制造过程智能化,在重点领域试点建设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本文结合汾西重工"十二五"两化融合建设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中国制造2025"为核心思想的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建设目标和思路,为高端装备制造业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智能制造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发展。全国上下也纷纷聚焦智能制造,在国家层面,先后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和《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等相关文件,做好顶层设计;在地方层面,北上广深等主要城市先后提出智能制造的建设目标,出台智能制造规划、实施方案、支持政策等。在此背景下,市委市政府提出高水平规划建设城东智  相似文献   

3.
上海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态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随着"工业4.0"、"中国制造2025"等战略的实施,各国、各地区对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及其细分领域的发展越发重视。本文基于上海图书馆(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的有关成果,介绍了国外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的发展情况和布局,研究分析了上海相关产业发展现状及薄弱环节,提出了有关对策建议。"智能制造(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是未来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一般认为,智能制造装备主要涵盖的细分领域为:数控机床、智能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和以3D打印为  相似文献   

4.
正在三月刚刚闭幕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的工作报告深入民心、也振奋人心。其中,针对中国智能制造,总理指出"要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加快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应用,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传统产业生产、管理和营销模式变革。"同时,还提出"把发展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推进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区、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深入实施工业强基、重大装备专项工程,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中国制造向中高端迈进。"  相似文献   

5.
新政策     
<正>五项重大工程推动"中国制造2025"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苏波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说,我国将实施五项重大工程: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智能制造、工业强基、绿色制造和高端装备创新,推进《中国制造2025》的落实。苏波指出,智能制造是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核心,要通过智能制造带动我国各个产业的数字化水平和智能化水平的提高;中国  相似文献   

6.
<正>7月16日,《上海市智能制造行动计划(2019—2021年)》正式发布。该"行动计划"提出打造以临港为核心,浦东、闵行、嘉定、宝山、松江等区域构成的近郊产业带,形成"一核一带"智能制造产业集群。同时,加强上海智能制造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国家机器人"两个中心"等平台建设,为上海智能制造发展提供平台载体支撑。该"行动计划"指出,打造"一核一带"智能制造产业集群,综合考虑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区域定位等因素,在全市形成"一核一带"智能制造发展空间布局。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广东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先后出台了《广东省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5-2025年)》和创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群等多项政策文件,全面对接《中国制造2025》发展规划,提出未来10年将完成智能制造六大主要任务,不断加快制造业在创新能力、产品质量和品牌、产业结构等方面看齐甚至超越世界先进水平的脚步。截至2016年,广州市制造业已  相似文献   

8.
《创新科技》2020,(2):61-71
发展智能制造,关乎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成效。基于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年报,通过文本数据挖掘,提取关键词反映企业对智能制造的关切焦点,进而运用词频及共词网络分析,洞察中国智能制造的发展态势。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企业对智能制造的关切焦点涵盖政府政策、发展范式、使能技术、关键装备和辐射领域,特别从2014年起空前活跃;中国智能制造目前仍以自动化、信息化范式为主,但数据、互联等网络化倾向已然涌现;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地区是中国智能制造的区域高地,装备制造业是智能转型的领头行业;中国智能制造衍生出互联共生的"智能+"生态网络,以发展范式、特定技术与装备为中心。  相似文献   

9.
为了响应“中国制造2025”国家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国内领先、有国际影响力的制造强市,大连市企业应刻不容缓地加快脚步发展企业智能化。大连市制造企业按企业性质可分为国企军工企业、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三类,在对各类型生产企业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各类企业智能制造实施状况及面临的问题。结合各类企业智能制造发展现状和遇到的问题,提出了对接“中国制造2025”大连市政府方面应该实施的八点建议。最后阐述了企业引入智能化需要具备的条件。  相似文献   

10.
《广东科技》2016,(1):8-13
正《广东省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5-2025年)》:推进广东实现"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转变2015年,已正式发布的《广东省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5-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广东将抓住全球新一轮制造业变革和我国实施《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的机遇,以国际智能制造先进水平为标杆,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智能制造核心技术攻关和关键零部件研发,推进我省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全面提升智  相似文献   

11.
正2018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峰会日前在临港举行。会上,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信息与创新中心举行了揭牌仪式,又一个国家级人工智能功能平台正式落户临港。临港是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主体承载区,正在全力推进国际智能制造中心建设。根据临港地区推进科创中心主体承载区行动方案,未来3年,聚焦"高端制造、智能制造、低碳制造"领域,临港地区将加强自主创新和技术突破,重点培育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两大先导产业,大力发展高端智能装备、海洋装备、  相似文献   

12.
<正>无论是德国版的工业4.0,还是中国版的制造2025,其核心就是"人、机、物"的智能信息化融合。回顾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印象最为深刻的便是李克强总理提出的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同时针对制造业发展提出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可以看到的是,如何以"互联网+制造业"来实现"中国制造2025"战略,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是未来发展的重点工作。深耕企业管理软件领域三十年有余的鼎捷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鼎捷")目前累积服务  相似文献   

13.
《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建设智能制造工程。本文分析了无锡智能制造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具有区位优势,拥有一批实力雄厚的制造企业,物联网产业发展抢得先机,军民融合蕴藏巨大机会。同时指出近几年大批制造企业搬离导致工业增长乏力的事实,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随着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德国"工业4.0"在制造业掀起新的制高点,海峡两岸智能制造的主体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通过研究两岸智能制造发展现状和政策支持,对两岸智能制造发展进行比较,分析两岸合作创新支持智能制造发展的优势和阻碍因素。为促进两岸创新发展智能制造,提出了打造智能制造平台、建立共同标准和创新合作模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王慧颖  徐国庆 《科技促进发展》2018,14(12):1135-1144
随着"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中国制造业向智能制造转型升级,第三方物流企业面临如何将业务与互联网等先进技术融合以创新商业模式的挑战。本文借助商业模式六要素模型,以供应链一体化的视角,对第三方物流典型企业——飞力达公司商业模式创新路径进行分析,之后从建设智能物流系统和供应链协同平台以形成关键资源能力等方面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第三方物流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赵博 《华东科技》2023,(7):138-140
<正>智能制造是我国制造强国建设的主攻方向,人才是智能制造发展的第一资源。高职院校肩负着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任,而智能制造高素质人才必然要在实践中锻炼。具有理论和实践教学双功能的实训基地在智能制造领域专业人才培养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当前智能制造实训基地存在的若干问题,结合高职院校实际建设经验,提出了产教融合下校企协同共建智能制造实训基地具体路径。实践证明,  相似文献   

17.
<正>推进"机器换人"战略主攻智能制造当前,作为制造业大省的广东,正面临着加快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艰巨任务,而智能制造被选为广东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令人振奋的是,去年,广东制造业喜迎发展新机遇,工信部支持将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建设工作纳入国家"十三五"规划。广东省主动承担起建设装备制造强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智能制造"十三五"规划》正式发布为贯彻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国制造2025》和《国务院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12月7日上午,在工业和信息化部与江苏省政府主办的世界智能制造合作发展高峰论坛上,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司长李东发布  相似文献   

19.
正人类社会已经进入第四次工业革命,自动化、数字化、信息化精彩纷呈,智能化扑面而来。2015年5月,国务院颁布了《中国制造2025》,制定了三步走发展战略,描绘了中国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宏伟蓝图,创新引领,两化融通;五大工程,绿色智能;十大领域,追赶并领;中国智造,强国美梦。被誉为"工业的粮食"和"黑色的金子"的煤炭,是中国最为重要的战略资源,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坚实基础,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随着全球新一轮工业革命的兴起和我国"中国制造2025"发展规划的提出与实施,我国制造业将加快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转变,因此如何培养出能适应新时期智能化制造的智造类人才是当前高校和企业亟待探索的课题。本文立足笔者所在城市,对国内外及浙江省智能制造和智造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以高职院校和制造型企业为研究对象,探索如何培养智造类人才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