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明清时期徽商是一支具有较高文化修养的商人集团,"贾而好儒"是其重要特色。徽商的生存方式主要表现为先儒后贾,或先贾后儒,或贾儒结合。而翰林院编修程晋芳则被学界认为是一位"由贾入儒"的文人代表。该文从程晋芳的家世、生平、藏书、著述以及文人交游方面着手,对程晋芳做了较为详细的学术史梳理,并提出了已有研究的存疑商榷之处,如关于程晋芳的从商经历、朴学思想以及其与《儒林外史》关系研究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深入考证。  相似文献   

2.
白族地域道教藏书源于两晋,盛于明清时期,在对中原道教典籍的收藏活动中,产生了大量具有本地特色的道经,研究白族地域古代的道教藏书是研究白族文化史的一个重要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周盈 《科技信息》2011,(12):I0371-I0372
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自最早的甲骨文字记录开始,中国的藏书已有近四千年的历史。即使以孔子所说的"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起算,也已经三千多年。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士"阶层的出现和壮大,倡导思想和言论自由,讲学之风盛行,出现了历史上第一个文化大发展、学术大繁荣的时期,图书收藏由官府著述、垄断藏书发展到官府与知识分子俱藏的局面,出现了最早的私人藏书家。  相似文献   

4.
从芜湖官牢到模范监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芜湖市圈存明清城廓内的徽派古民居,恢复历史遗迹,建设芜湖古城。在古城的东北角完整保留着一座古监狱,为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芜湖关道童德璋在原芜湖官牢上扩建为模范监狱,保存至今是芜湖市域规模最为宏大、形貌最为完整、特色最为鲜明的历史建筑。  相似文献   

5.
关于芜湖古城内文物资源保护开发利用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调查,芜湖古城始建於明代万历三年(公元1575年),费时六年完成的明代芜湖城。城区内现保存的各类文物资源近30余处(有些资源与我国历史上名人有关联)。主要有古代、近代建筑、古碑刻以及由南门湾、花街、南正街、儒林街和肖家巷组成的明清传统街道网。2000年,市政府决定恢复建设“芜湖古城”,力争做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地开发利用。建设好芜湖古城,打响“全国优秀旅游城市”这块牌子。  相似文献   

6.
明清时期古籍文献整理兴盛,私家藏书刻书发达,鲍廷博是清代著名的皖籍古籍文献收藏与整理大家,在古籍版本整理与鉴别方面具有重要的贡献,反映皖籍文献史家与地方文化发展的关系。通过对鲍廷博古籍版本成就的研究,折射出地方历史文献与文化研究的价值,对于保护地方文献,挖掘地方文化的价值,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近代著名藏书家甘鹏云藏书丰富,辽宁大学图书馆收藏其旧藏八部,均为明清善本,递藏有序. 按四部分类排序,阐述了甘氏藏书之版本源流和学术价值,并对其藏书进行了相关的考证.  相似文献   

8.
1876年芜湖开埠通商后,西方人来芜通商传教并在沿江一带建起了多座楼阁。这些近代建筑和旧城中的明清古建筑,加上中山路的现代商业建筑群,贯穿了芜湖古今的建筑文化,体现出“皖古遗韵”的建筑特色。  相似文献   

9.
举例说明了辽金时期山西佛寺藏书的成就,探讨了辽金时期山西佛寺藏书繁荣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地方文献的入藏是省级公共图书馆藏书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要实现全部入藏存在一定难度。以黑龙江省图书馆为例,通过对地方文献书目数据库、地方人士著述书目数据库和版本图书馆书目数据库中地方文献的分析,提出了年鉴和方志、地方人士著述、多卷书和丛书的补藏方法,探讨了补藏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编辑传播历史上,编辑家编辑创构了一部部经得起历史考验的编辑名作和名著,借鉴书目文献编辑解题、提要的编辑方法,突破过去大事年表简单罗列的成规,对这些中国编辑传播历史上重要编辑作品的主要内容和特色进行解题和提要式的分析与介绍,形成的中国编辑出版史大事年表,既是一种对编辑出版文化史研究的创新,同时也是推进编辑出版史研究深入发展的基础性工程.明清时期编辑出版事业成果丰硕,在中国编辑传播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和历史作用.文章对明清时期(1368-1911年)的编辑传播著作作了梳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有关古宣州窑的文献记载及古宣州境内已发现的瓷窑遗址的分析,认为宣州窑为五代北宋时期窑址,明代《宁国府志》中记载生产"官瓶"的窑场和芜湖县东门渡的"宣州官窑"都是曾为官府生产粗糙酒器的地方窑场,与文献记载中生产颇为精美瓷器的宣州窑具有不同的性质.而繁昌窑可能就是文献中记载的宣州窑.  相似文献   

13.
明清之际思想家王夫之,一生编著作品100余种,形成了自己的编辑思想,主要表现为:经世致用的编辑意图、求实创新的编辑原则、灵活多样的编辑方法和严谨执著的编辑品格。系统地梳理和合理地评析这些编辑思想,对当下的文化传播活动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4.
番禺人屈大均,是明末清初的著名诗人,又是一位著作等身的学者,在岭南文化思想史上占重要的地位。他对佛山的历史、地理及人文情况十分熟悉,在他很多的诗篇和著作中均有记述和评论,为佛山人留下一份丰厚的、珍贵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5.
文章对明清写本小说《唐三藏出身全传》中的难解字进行释读,参照已有字书并结合其他的一些文字书写现象,试图对近代的汉字俗化规律进行总结。这对还原近代文献的真实面貌和近代汉语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渼陂位于西安户县境内。汉代时为上林苑十池之一,又称西陂。唐宋时期渼陂集游览、农田灌溉、发展碾硙、鱼类养殖于一体,负有盛名。从诗文及其他古籍记载来看,元代以前渼陂的面积相当可观。至元末遭游兵决堤,逐渐缩小,沦为稻垅。明清两代又得以重建,但面积仍然有限。元末以降,渼陂衰落的主要原因来自于游兵的破坏,但渼陂水源的枯竭也不失为其衰微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17.
明清很多文人都涉足小说评点,他们是著名的小说评点家,也是小说理论家,他们在评点小说时,从评点方式、内容到评点语言、体式,都不约而同地借鉴了八股文理论,其中八股文的死法理论在小说评点中表现得比较明显。八股文死法指文章的基本法则,小说评点者对它们的借用,意在说明小说具备文章特性。  相似文献   

18.
明清时期的分家阄书是研究社会生活的重要史料,同时对经济生活研究也有不可或缺的价值。《乾隆黟县胡氏阄书汇录》记载了从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至清乾隆九年(1744)共计180年胡氏家族八代人的财产阄分情况。胡氏家庭经济在明清两代呈现上下波动状况,这与家族经营管理,命运坎坷,人员兴寡有着较大的关系。此份材料向我们展示了明清徽州社会基层家庭生活基本状态,有起有落,影响因素多,使人们得以进一步地了解徽州当时的社会经济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