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一、第一台分子机器诞生 分子机器是近年纳米研究领域的重点,法国与德国科学家合作,首次成功研制出可旋转的“分子轮”,并组装出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台分子机器——生物纳米机器,这个非常奇特的有机分子包括2个直径为0.7纳米,由三苯甲基分子组成的“车轮”,所有分子机器的化学结构均被固定在铜基上,“分子轮”将在复杂的纳米机器如分子卡车和分子纳米机器人制造中占有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2.
纳米技术简称为“NT 技术”,纳米工艺技术则简称为”TN 技术”。“NT 技术”与纳米科学有关,表示的是科学的最尖端成果,研究的是纳米机器和纳米自动机。这些在原子和分子水平上组合起来的机器将帮助人制造合成材料或在人体内输送药品。但是,要制造出这些纳米机器人,首先需要“纳米工艺技术”(TN 技术),而纳米工艺技术指的是在原子和分子水平上进行操作的包罗万象的技术。作为纳米技术(NT)先导的纳米工艺技术(TN)主  相似文献   

3.
美国研究人员新设计出一种“纳米机器”,它可以储藏、输送抗癌药物并在光的作用下释放药物攻击癌细胞。研究人员说,这是利用“纳米机器”治疗癌症迈出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4.
《广西科学》2005,12(3):226-226
最近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杰弗里·青克等人制造出世界第一个纳米阀门。这个阀门可以控制分子的进出,科学家设想将来用它向细胞内输送单个药物分子。这个纳米阀门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人工设计的轮烷分子,是阀门的活动开关“芯”;另一部分是500纳米见方的多孔硅物质,是阀门的固定部分,其小孔尺寸只有几个纳米。作为阀门“芯”的轮烷,包括一个哑铃状的长链和一个能在“哑铃”两头之间来回直线移动的分子环,分子之间的电性力就可以驱动这个分子环。研究人员将轮烷附着在多孔硅的孔口上就构成了阀门。多孔硅物质的小孔尺寸很巧妙,既能够…  相似文献   

5.
徐阳 《今日科技》2001,(2):35-35
利用纳米技术,或叫做分子制造技术,人们可以一个原子一个原子地以任何结构制造出任何物体。这将是一种根本性的变革,是一种“自下而上”而非传统的“自上而下”的变革。 实际上,大自然为我们提供了蓝图,DNA就是管理各种生命自我复制的生物“纳米软件”,核糖体便是大型的分子构造器,酶即是分子大小的组装器。简言之,大自然已经存在纳米计算机。要想真正实现,还需要人类继续努力和开发。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利用纳米科学已经研制出各种纳米技术新产品。纳米交换机、纳米发动机、纳米电路、纳米齿轮甚至纳米吉他都已问…  相似文献   

6.
 天然分子机器是细胞正常功能(包括DNA复制、细胞内物质运输、离子平衡和细胞运动等)的重要执行者。受天然分子机器的启发,人工分子机器的概念被提出并逐步实践。DNA分子独特的理化性质使得其可作为自组装基元用于构建分子机器类纳米结构。DNA纳米结构具有形状可设计性、精确的可寻址性、结构动态响应性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以作为一种良好的药物递送载体材料。通过可寻址的负载特定功能元件从而构建DNA纳米载体和治疗型DNA纳米机器,可以靶向性地将药物传递到病变组织和细胞,响应性地释放药物,提高药物的细胞摄取率并降低其毒副作用,有望成为优秀的药物递送系统。基于DNA纳米结构的药物载体已经被用于递送小分子药物、寡核苷酸类药物和蛋白药物。以每类药物分子中的典型药物为例,介绍了DNA纳米载体和DNA纳米机器药物递送系统的研究进展,并讨论了其所面临的挑战及可能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马杰 《科学世界》2006,(6):58-62
在我们身边有各种各样的工具或机器。从轻便的钳子到传送带或起重机等庞然大物,真是不胜枚举。现在人们尝试用微小的分子组装成这些重要的机器,制造出称为“分子机器人”、“分子机器”的微细装置。使用这种装置可以随意控制其他分子。下面就来看分子机器人的最新研究情况。[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据英《新科学家》1999年6月26日报道:美国密执安大学州立大学和多伦多大学的研究人员设计出一种纳米“自来水笔”。1纳米只有1米的10亿分之一,你想这种“自来水笔”写出的“字”会有多么小。研究人员说,他们用一种称为“原子打气筒”的东西可以把一个个原子喷射(书写)到表面上。这样,小型打印器不久可能变得更加小巧玲珑得多。如果设计和制造成功,这种能书写原子的“笔”就可以在显微芯片制造中用来取代细线平板印刷术,使书写的精细度在现在的微米级极限下进一步发展,即可使晶体管、接触点及连接线一类的器件更小,并用…  相似文献   

9.
世纪之交,在人们关注信息革命的发展时,又一项高科技纳米技术异军突起。纳米技术(Nanotechnology),也有人译为那诺技术。纳米是长度单位,1纳米是1米的十亿分之一(10~(-9)米),约为10个中等原子的尺度。现在我们所讲的“制造”通常是用一些肉眼可见的、甚至十分庞大的零部件由人工或自动装配成具有一定用途的机器。小到钟表的齿轮,大到航天飞机、巨型发电机,这些装置的尺寸再小也是以厘米、毫米为单位。1纳米仅是1毫米的百万分之一,那么可以想象,一台以纳米计算的机  相似文献   

10.
 纳米机器人(nanorobot)是根据分子水平的生物学原理为设计原型,设计制造可对纳米空间进行操作的“功能分子器件”;其研制属于分子仿生学的范畴,所以纳米机器人也称分子机器人(molecular robot)。  相似文献   

11.
四十年前,诺贝尔奖获得者、量子物理学家费曼做过一次题为《底部还有很大空间》的演讲,被公认为纳米技术思想的来源。他当时问道,为什么我们不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出发,从单个分子甚至原子开始组装,以达到我们的要求呢?“至少依我看来,物理学的规律不排除一个原子、一个原子地制造物品的可能性。”费曼假定,一旦原子的语言被简洁地编码后,就可以对分子进行精确的工程加工,把一个原子放到另一个原子上,制造出最小的人工机器来。  相似文献   

12.
近日,捷克科学家们研制出一种“纳米纤维”绷带,并已经投入工业生产。用于制造绷带的材料是一种被称作“纳米纤维”的材料,这是一种极其细小的合成纤维。这种纤维本身具有消毒杀菌的功效,其形状只能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被观察到。有关专家称,利用“纳米纤维”制成的绷带之所以有如此功效,是因为它可以吸附细菌和一些个体稍大的病毒分子。[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纳米器件主要包括基于量子效应的纳米电子器件、纳米光电器件和纳米传感器等。当前信息技术的趋势要求器件和系统更小、速度更快、能耗更低。“更小”是指器件和电路的尺寸更小,对集成电路来说集成度更高。“更快”是指响应速度要快。“更低”是指单个器件的功耗要小。但是当硅集成电路的最小线宽为小到一定的程度时,如小于100纳米,研究表明量子效应  相似文献   

14.
纳米器件主要包括基于量子效应的纳米电子器件、纳米光电器件和纳米传感器等。当前信息技术的趋势要求器件和系统更小、速度更快、能耗更低。“更小”是指器件和电路的尺寸更小,对集成电路来说集成度更高。“更快”是指响应速度要快。“更低”是指单个器件的功耗要小。但是当硅集成电路的最小线宽为小到一定的程度时,如小于100纳米,研究表明量子效应  相似文献   

15.
《天津科技》2005,32(4):55-55
由德国马谱学会胶体与界面研究所的科学家和其它8个分别属于德国、法国、荷兰以及意大利的科学研究所的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近日得到欧盟200万欧元研究基金的支持,用于“活性生物模拟系统”研究。“活性生物系统”涉及到两类能够在纳米领域产生动力的生物分子纳米机器——生长纤维和步进电动机。该研究小组将致力于阐释以上两种纳米机器动力生成基础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6.
过滤是固液分离的组成部分。过滤的目的一般是从悬浮液中分离出固体和液体。膜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过滤技术具有其代表意义。它可以截留小到几个纳米的细微颗粒,多用于制造纯净水或化学工业上的某些分子提纯浓缩。  相似文献   

17.
张钹 《科技潮》2005,(3):20-22
有专家预测,大约20年后传统计算机将达到它的“物理极限”。人们自然提出如下问题:能不能按照量子力学的原理在原子的尺度上制造一种全新的量子计算机?这种机器的性能是否能够超越传统的计算机?  相似文献   

18.
龙夫 《今日科技》2002,(10):45-46
纳米技术与分子生物学的结合将开创分子仿生学新领域。分子仿生学模仿细胞生命过程的各个环节,以分子水平上的生物学原理为参照原型,设计制造各种各样的可对纳米空间进行操作的“功能分子器件”———纳米机器人。纳米机器人的研制和开发将成为21世纪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对医学和农业产生巨大影响。仿生学是生物物理学的一个支学科,仿生学是以生物学原理为照原型设计制造用于特殊目的“功能器件”。20世纪仿生学的突成就就是计算机技术发展推动下现的各种各样机器人的设计制造应用,这是宏观仿生学概念指导下得的成果。细胞本身…  相似文献   

19.
科技资讯     
美国赖斯大学教授詹姆斯·托尔等人耗费8 年时间,用有机分子和球形笼状分子首次制成了“纳米车”。科学家说,未来这种车辆可以用来运输分子,成为“纳米生产”中的有用工具。据报道,美国制成的这种“纳米车”只有3 至4纳米见方,不到人头发丝直径的2万分之一, 却拥有完整的底盘、轮轴和车轮。(纳米是一种尺度单位,1纳米为10亿分之一米。) 美国范德比尔特大学的研究生迈克尔·鲍尔斯在一次实验中偶然发现了一种混合“涂料”。涂在  相似文献   

20.
被称为“指纹谱”的分子拉曼谱及拉曼散射成像在生物及化学单分子识别领域具有重要应用。问题的关键是分子的拉曼散射截面小,利用金属纳米颗粒(LSP)局域场增强特性及其与金属膜(SPP)相互作用可产生比 LSP ( SPP)更强的局域场及尖角结构金属纳米颗粒的“热点天线”效应,可实现单分子拉曼信号的激发与辐射双共振增强效应。本文综述有关金属纳米颗粒和微纳结构金属膜相耦合增强分子拉曼信号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