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0 毫秒
1.
以PSI为原料合成了含羟基聚天冬氨酸接枝共聚物,研究了接枝不同比例的共聚物对碳酸钙的阻垢性能及与磁场的协同阻垢作用。结果表明,含羟基聚天冬氨酸接枝共聚物对碳酸钙的阻垢性能有所下降,但其与磁场具有很好的协同作用。其中,接枝比例为1.0的共聚物与磁场的协同作用最明显,在药剂用量为8mg/L时,阻垢率提高了22.9%。  相似文献   

2.
用简单方法合成了含吡啶羧酸基团的聚天冬氨酸接枝共聚物,并对产物进行红外表征.采用阻垢实验、分散实验和旋转挂片腐蚀实验对该共聚物进行了性能评定.结果表明,该接枝共聚物具有优异的阻碳酸钙垢性能和分散氧化铁性能,并具有明显的阻磷酸钙性能和缓蚀性能.  相似文献   

3.
聚天冬氨酸接枝共聚物的合成及其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成了含不同比例羟基基团的聚天冬氨酸接枝共聚物,对其阻碳酸钙、磷酸钙和分散氧化铁的性能进行了评定,并与聚天冬氨酸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当羟基与聚琥珀酰亚胺的摩尔比为0.2,药剂质量浓度为8mg/L时,对碳酸钙的阻垢率为100%;当羟基与聚琥珀酰亚胺的摩尔比为0.8,质量浓度为8mg/L时,对磷酸钙的阻垢率为98.2%;当羟基与聚琥珀酰亚胺的摩尔比为0.8,质量浓度为30mg/L时,分散氧化铁的性能最好.当羟基与聚琥珀酰亚胺的摩尔比为0.8时,聚天冬氨酸接枝共聚物的综合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4.
用溶液聚合法合成了丙烯酸-丙烯酰胺共聚物,经化学改性在聚合物分子链上引入磺酸基,制得含磺酸基的共聚物。用IR、1 H-NMR和热分析方法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和测定,并研究了其阻垢性能。结果表明:合成产物是一种性能优良的阻垢分散剂。  相似文献   

5.
利用聚天冬氨酸(PASP)、聚环氧琥珀酸(PESA)、丙烯酸-丙烯酸酯共聚物(AA-AE)和2-膦酸基丁烷-1,2,4-三羧酸(PBTCA)制备了一种环保型反渗透阻垢剂.通过静态及动态阻垢实验对阻垢剂的阻垢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此反渗透阻垢剂具有优异的阻垢分散性能和生物降解性能.  相似文献   

6.
聚天冬氨酸对硫酸钙的阻垢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可生物降解的新型聚合物阻垢剂聚天冬氨酸对硫酸钙的阻垢性能,探讨了共聚物质量浓度、钙离子质量浓度、硫酸根质量浓度、温度、pH值等因素对聚天冬氨酸阻硫酸钙垢性能的影响,并用扫描电镜研究了聚天冬氨酸对硫酸钙的结晶形态的影响,在聚天冬氨酸质量浓度为2 mg/L时,硫酸钙晶体产生了严重的变形.结果表明聚天冬氨酸对硫酸钙具有优异的阻垢性能.  相似文献   

7.
聚天冬氨酸的阻垢缓蚀性能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介绍了聚天冬氨酸的合成工艺,并以L-天冬氨酸为单体采用热缩聚合法合成了聚天冬氨酸,并对其阻垢分散性能和缓性能做了研究。结果表明,聚天冬氨酸是一种性能优良的水处理药剂。在5.0mg/L的添加量下,其阻垢率已接近100%。  相似文献   

8.
含磺酸基共聚物水处理剂的合成工艺及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水为溶剂,次亚磷酸钠-过硫酸钠为引发剂,丙烯酸(AA)和1-烯丙氧基-2-羟丙基磺酸钠(COPS-1)为单体合成了含磺酸基的水溶性缓蚀阻垢剂。在装有机械搅拌、回流冷凝管、恒压漏斗和温度计的四口烧瓶中,按一定配比加入次亚磷酸钠、少量助剂和蒸馏水,在一定温度和搅拌条件下,分别同时滴加过硫酸钠水溶液和COPS-1/AA(AA恒为0.4mol)混合水溶液,进行共聚反应。该文实验通过优选法,考察了该共聚物阻垢性能与单体配比、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之间的关系,寻出了最佳合成工艺条件,研究结果表明,该共聚物的阻垢分散性能明显。  相似文献   

9.
以马来酸酐(MA)、丙烯酸(AA)、丙烯酰胺(AM)、甲代烯丙基磺酸钠(SMAS)等为原料,以过氧化氢为引发剂,通过水溶液聚合反应和膦酰化反应合成出含膦酰基、羧基和磺酸基的四元共聚物阻垢剂MA AA AMSMAS(PMAAS)。探讨了共聚物的投加量、钙离子质量浓度、溶液的pH值和温度等因素与共聚物阻垢率的关系,并用环境扫描电镜观测了碳酸钙与硫酸钙晶形的变化。经国标法测得,当pH=7,PMAAS用量为7mg/L时,其对CaCO3阻垢率可达99%,对CaSO4阻垢率达88.5%,与同类的产品相比,在碳酸钙垢和硫酸钙垢的阻垢性能上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天冬氨酸/谷氨酸共聚物的阻垢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改善聚天冬氨酸(PASP)的阻垢性能,对其进行了共聚改性研究.制得了天冬氨酸/谷氨酸的共聚物(PAG).采用SY/T5673-93方法研究了不同水质条件下PAG对硫酸钙和碳酸钙的阻垢效果,并与商品聚天冬氨酸PASP及含磷阻垢剂(EDTMPS和ATMP)进行对比.结果表明,PAG的阻垢性能与含磷阻垢剂相差不多,PAG明显优于商品PASP的阻垢性能.与商品PASP相比,共聚物更适用于高钙、高温、高pH值以及水力停留时间较长的用水系统.  相似文献   

11.
新型反渗透阻垢剂的合成及阻垢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水做溶剂,采用过氧化物类引发剂合成了丙烯酸(AA)和丙烯酰胺(AM)共聚物(AA/AM)。探讨了共聚物作为反渗透水处理药剂,对CaSO4的阻垢率与引发剂用量,合成温度,单体配比,共聚物黏度以及投加量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合成共聚物时的引发剂用量,合成温度,单体配比均对共聚物的阻垢率有较大影响,三者均存在最佳值。合成的共聚物在反渗透水处理系统中对CaSO4垢有优异的阻垢性能,在高钙离子浓度下,药剂用量仅为8mg/L时,对CaSO4的阻垢率达91%。此共聚物有优异的阻垢性能,能够广泛应用于反渗透水处理系统。  相似文献   

12.
以MA和AMPS为原料,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合成了ESA/AMPS共聚物.通过静态阻垢实验,考察了各实验条件对ESA/AMPS共聚物阻碳酸钙垢、磷酸钙垢的阻垢率的影响.得出最佳合成工艺条件为单体配比m(MA)∶m(AMPS)=3∶1,引发剂用量质量分数4%,聚合时间3h,聚合反应温度85~90℃.阻垢剂投药量约5mg/L时,阻垢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3.
采用自由基溶液聚合法 ,以硝酸铈铵 (CAN) 酸为引发体系 ,在淀粉与二甲基丙烯酸酯乙基季铵丙磺酸内盐 (DMAPS)的二元接枝共聚反应的基础上 ,研究了淀粉与丙烯酰胺AM和DMAPS的三元接枝共聚反应 ,并着重比较了丙烯酰胺的加入对接枝反应条件以及接枝产物结构性能的影响。应用了红外光谱及元素分析对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 ,并考察了接枝物的抗粘土水合性能  相似文献   

14.
利用大分子单体技术通过自由基溶液聚合合成了不同组成的接枝共聚物聚(甲基丙烯酸-g-N-异丙基丙烯酰胺)(P(MAA-g-NIPAM)),通过UV透光率的测定和荧光探针技术对接枝共聚物在稀水溶液中的相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接枝共聚物P(MAA-g-NIPAM)具有温度和pH值的双重敏感性,不同组成的P(MAA-g-NIPAM)具有基本相同的低临界溶解温度(LCST).当溶液的pH<6时,随着pH值的降低P(MAA-g-NIPAM)的主链从较为松散的线团构象变为较为压缩的线团构象.  相似文献   

15.
乙醇/水介质中制备两亲性接枝共聚物PMMA-g-PEO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乙醇/水介质中,以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通过聚氧乙烯大分子单体(PEO-MA)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进行自由基共聚,制备了两亲性接枝共聚物PMMA-g-PEO.研究了醇/水比、大单体含量、引发剂用量、反应时间及反应温度对大单体和小单体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共聚开始大单体的转化率大于小单体的,后期则相反;介质中乙醇的含量对反应有较大的影响.产物提纯后用FT-IR1、H-NMR对两亲性接枝共聚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6.
淀粉与丙烯酸/丙烯酰胺共聚物的合成及表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淀粉(St)、丙烯酸(AA)和丙烯酰胺(AM)为原料,采用过硫酸钾一亚硫酸氢钠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合成了二元接枝共聚物St-g-pAA和三元接枝共聚物St-g-p(AA-co-AM).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单体浓度、引发剂用量等因素对接枝共聚物吸水率的影响,得到了优化反应条件.红外光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接枝共聚物的表征结果证实了接枝共聚物的存在.  相似文献   

17.
利用溶液聚合法制备了水溶性淀粉接枝丙烯酸(AA)/醋酸乙烯酯(VAc)固沙剂乳液,考察了单体质量比、AA中和度、引发剂用量、聚合温度对乳液性能的影响,采用FT-IR、TG对乳液进行了表征,并初步研究了固沙剂的表面固化效果、抗压强度等固沙性能。结果表明单体质量比(mAA∶mVAc)为2∶1、AA中和度为25%、引发剂质量为单体质量的0.8%、聚合温度为80℃时,固沙剂乳液外观、黏度及放置稳定性等均较优;固沙剂在200℃下热稳定性良好,固化作用及抗压强度能够满足实际固沙应用中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阻垢剂马来酸酐-丙烯酰胺共聚物的合成及其阻垢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水为溶剂,质量分数为30%的过氧化氢为引发剂,合成了阻垢剂马来酸酐-丙烯酰胺共聚物.研究了单体配比、水的用量、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等条件对聚合反应及其阻垢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产品对CaCO3的阻垢效果好,可用作工业循环冷却水的阻垢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