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文教学早就应该用诗意的课堂去点燃孩子的感情。因为语文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负载着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和人类绵绵不绝的文明。然而放眼我们的语文课堂却是如此的不尽如人意,现代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端消磨掉了教师们的诗意。  相似文献   

2.
王喜岩 《科技信息》2010,(18):I0271-I0271
教师应该意识到学生是有思想情感的人,当他们的思想情感得不到教师的尊重时,他在内心深处会产生对学习的抵触情绪;只有当他的思想情感受到尊重的时候,他才会去努力地学习。尤其我们高年班主任都会有这种感触:高年级的学生个性及逆反心理都较强,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所以,我们应该在适当的时候放下自己的架子,做他们的知心朋友。  相似文献   

3.
一、热爱是前提 记得有一位教育学家曾经说过:"没有哪一个职业像教师那样,需要倾注那么多的爱心".是啊,教师是一个充满爱心的职业,"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面对每一个天真活泼的孩子,我们应该用心地去呵护每一颗幼小的心灵,去关注每一个孩子的欢乐与苦恼.有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他,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孩子."班主任接近孩子时,应该和孩子们进行亲密的交流,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亲近和"爱".  相似文献   

4.
赏识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包容每一个学生的错误与不足,让学生在宽容中成长、在鼓励中进步,让这最真诚的爱,去温暖每一颗幼小的心灵.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教师对学生充满爱心,这是教师的基本素养;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崇高和理想的情感.这是班主任顺利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础.“十个手指伸出来都不一样长”更何况是这些来自不同地方、不同家庭的孩子们呢?一些孩子可能在学习上不怎么优秀,但是在体育方面或者艺术方面略有优势.此时,作为班主任应积极地去发现他们的优点,公平地对待他们和理解他们,关注他们整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关注他们的基本品质的培养,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一个班级里有优等生、后进生、中等生,中等生既没有优等生那样出类拔萃,也没有后进生那样引人注目.而对于这样的群体,他们同样需要老师的关爱.作为班主任的我们更应该睁大我们的眼睛,用心去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使之增强信心,努力向前.  相似文献   

5.
熊玉芝 《龙岩学院学报》2005,23(Z1):148-149
情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英语课程标准>中的教学目标之一.作为英语教师,应该用情感教育的雨露滋润学生的心灵,陶冶他们的性情,运用各种策略不断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情感素质,从生命的内部去点燃学生对英语的求知欲望.  相似文献   

6.
王妍 《科技信息》2013,(4):372-372
让语文教学成为一种惬意的享受,让学生在享受中理解文本、丰富文本并超越文本,同时激起他们的情感体验,点燃他们的心灵火花,让我们的课堂教学闪现出生命的活力!创设情景,想其画,悟其情;找准思想教育的切入点,问题会迎刃而解;让学生触摸生活,关注生活,拓宽语文的时空领地。让我们迎着课改的春风,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实现语文教学的绿意盎然!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强调"以人为本",强调在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觉地形成积极参与、主动探索的学习态度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教学应该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充满灵性和理性,充满人文情怀的教书育人的工作.我们语文教师应如何以人性化的方式去构筑通向学生心灵的桥呢?  相似文献   

8.
现代教学论认为:“情感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同时它更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所以,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现行的中学语文教材“文质兼美”,形神俱佳,贮藏着大量的情感因素,这为语文教师进行情感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所以,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通过生动而形象的讲解,把文章中这些优美的感情移植到学生的心灵中去,使之产生共鸣,心灵得到净化和升华,从而使道德情操变得高尚,审美趣味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9.
夏瑜  胡宁霞 《科技信息》2010,(17):I0327-I0327
自开展《小学生创新能力的保护与培养策略研究》课题实验来,我们课题组创新研究,大胆实践,在作文教学中做了大胆尝试。近日看了赵谦翔老师的论文《为作文呼唤绿色》,我震动很大,它写出了当今语文教师的心里话。现在的孩子写的作文就缺少"绿色",也就是缺少真实,缺少追求情感的真诚、思想的真实、个性的真切。孩子的习作缺少真,那老师的作文评语又缺少什么呢?对于孩子的绿色作文我们应该怎样写评语呢?  相似文献   

10.
在语文情感教学中,学生获得的情感体验不尽相同,这个过程在他们的生命中会留下长久的痕迹,甚至影响他们一生的做人理念。如果在语文教材的选择上,教师拥有更多的话语权,选择大量的体现人文精神的文章进行教学会更受学生欢迎。语文教师的情感体验应该在不断提高自身素养的同时力求完善,所以说对语文情感体验的研究具有比较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11.
语文味是读出来的,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对课文反复地读、带着问题去读、融入情感去读、细细地读、美美地读.  相似文献   

12.
说话的艺术     
柏宇光 《青年科学》2009,(12):12-13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仅担负着给孩子提供衣食的责任,更要让他们的心灵获得享受,这就需要父母们付出时间和精力去教育他们,去与他们沟通。当孩子与父母或老师出现矛盾时,家长要出面帮助孩子分析解决这些问题,争取让孩子在和风细雨般的语言环境中茁壮地成长。  相似文献   

13.
付出自己的爱去感知学生,走近学生,走进孩子们的内心世界,感受他们的快乐与幸福,感受他们的悲伤与失落,真正了解这些孩子,真正体会他们的内心独白,把教师最真挚的东西放在孩子的心灵里,那么你就是孩子最好的引路者。  相似文献   

14.
当今社会,以独生子女居多,一家人总是围绕着孩子一个人转,把他们-个个都宠成小皇帝、小公主.长期以来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以至于他们一直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做什么事情只知道自己高兴,从来不会去关注别人的想法,更别说去顾及别人的感受、去关爱别人了.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如何来帮助幼儿学会来关爱别人呢?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强调“以人为本”,强调在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觉地形成积极参与、主动探索的学习态度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教学应该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充满灵性和理性,充满人文情怀的教书育人的工作。我们语文教师应如何以人性化的方式去构筑通向学生心灵的桥呢?  相似文献   

16.
想象蕴藏着我们人类最原始的智慧、激情和思想。想象是孩子的天性,美好的想象能让孩子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更好地表达自己的童真童趣,能让孩子的心灵自由的成长,生活的更加健康快乐。  相似文献   

17.
赵秀萍 《科技信息》2009,(22):I0219-I0220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音乐在我们生活中起的作用越来越大,他们都把音乐视为开启心灵智慧宝库的钥匙,音乐似乎与神秘的心灵相通。既然音乐有着如此重要的作用,那么,培养对音乐的兴趣便是一个越来越值得探讨的问题。首先我们应该从小培养,具体应该怎么去做呢?本文通过学校和家庭两个方面对问题进行分析和阐述,并且根据孩子在校时间比较长的情况,着重分析学校方面所应该做的,并且细述了几个方面,在家庭方面也做了大体的分析。从而得出了,只要学校和家长共同努力,为孩子创造条件和环境,才能让他们爱上音乐,并在音乐的陪伴中取得好成绩,愉快地成长。  相似文献   

18.
通过从家庭文化背景、执业舞台、建筑设计思想和教学理念4个方面入手,对两位同时代的建筑大师杨廷宝与路易斯·康(Luis Kang)进行对比分析.从他们身上我们不仅可以学习到一个卓越的建筑师所应该具有的能力以及特质,更能让我们很好地去理解他们的建筑理念与思想,使两位大师的形象更加清晰明朗,为每一个追逐在建筑道路上的学子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9.
美是人类精神需求永恒的主题,人们在美的情感体验中自觉不自觉地进行着心灵的洗涤和灵魂的净化。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可谓集各种美之大成:有清新怡人、赏心悦目的自然美;有尽善尽美、催人奋进的人物形象美;有优美质朴、生动形象的语言美……因此,语文教学应该是美的教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一改过去那种枯燥的分析、单调的说教,充分挖掘阅读教学中的美育因素,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感悟美、体验美,从而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达到净化心灵和健全人格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杨晓菲 《科技资讯》2014,12(17):197-197
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当前农村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首先,要通过榜样的力量等各种有效方式,激发、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变教师"要你读"为学生"我想读",养成"好读书"的习惯;其次,要帮助学生选择好课外读物,引导学生阅读一些思想健康、与生活联系密切、与孩子心灵世界想通的读物,确保孩子"读的是好书";最后,教师要注意多开展一些让孩子充分参与,展示读书成果的活动,给他们表现的舞台,进一步激发其阅读兴趣,逐步提高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