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以人生长激素受体(human growth hormone receptor, hGHR)胞外区配基结合功能域(K52-L251)的晶体结构为模板,同源模建了可信度较高的人白介素-6受体(human interleukin-6receptor,hIL-6R)胞外区配基结合功能域(V106-P322)的三维空间结构.通过观察该功能域中影响受体与配基结合的一些重要氨基酸残基的空间定位和分析4个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定点突变对该功能域三维空间结构产生的影响,发现在IL-6受体双桶结构中305位谷氨酸残基的羧基侧链的空间构象对整个IL-6R的配基结合活性的改变起着关键作用.进一步借助于IL-6R和配基(IL-6)分子对接,确认了活性部位中305位谷氨酸残基的羧基侧链的空间构象对受体和配基对接时的静电势互补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以人生长激素受体胞外区配基结合功能域(K52-L25)的晶体结构为模板,同源模建了可信度较高的人白介素-6受体胞外区配基结合功能域(V106-P322)的三维空间结构,通过 功能域中影响 体与配基结合的一些重要氨基酸残基的空间定位和分析4个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定点突变对该功能域三维空间结构产生的影响,发现在IL-6受体双桶结构中305位谷氨酸残基的羧基侧链的空间构象对整个IL-6R的配基结合活性的改  相似文献   

3.
于勇  於新建  叶济宇  徐春和  Govindjee 《科学通报》2000,45(14):1510-1515
植物光系统Ⅱ反应中心D2多肽第160位酪氨酸残基(Y_D)氧化可以产生电子顺磁共振(EPR)信号 Signal Ⅱ_(slow.)高浓度的三氯乙酸盐(TCA)短时间处理莱因衣藻(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类囊体可以直接促使氧化态的 Y_D(Y_D)迅速还原,淬灭 Signal Ⅱ_(slow·)这种作用具有浓度和时间效应.TCA处理引起类囊体膜上包括3个放氧外周多肽在内的部分多肽脱落.在衣藻光系统Ⅱ反应中心三维分子模型的基础上对Y_D周围的氨基酸微环境进行了分析,认为Y_D周围相对较强的疏水性微环境可能是 TCA影响 Y_D氧化还原状态的前提.同时, TCA处理还能稳定源于光系统 Ⅰ中氧化态的反应中心色素双分子 P_(700)~+的 EPR信号 Signal Ⅰ,抑制其衰减.  相似文献   

4.
对去甲肾上腺素转动蛋白(NET)第7跨膜区的Ser^354和Ser^375进行了突变研究。结果表明,上述2个位点双突变后,NET的底物转运活力下降到本底水平。考虑到这2个氨基酸残基在同一转运蛋白家族中的保守性以及和β-肾上腺素受体中的相似性,推测它们在NET中的作用与底物的识别与转运有关。  相似文献   

5.
报道了具有菱形隧道的配位聚合物:[Nd2(C8H5NO4)3·4H2O]∞的单晶结构.它有两个晶体学独立的金属Nd(Ⅲ)离子中心,每个金属Nd(Ⅲ)离子处于8配位的环境中.8个配位的氧原子中7个氧原子来源于6个5-氨基间苯二甲酸有机配体,另一个氧原子由配位水提供.羧基通过η1,1和η1,3方式连接两个Nd3+.晶体数据:三斜晶系,空间群P1,a=1.03680(5)nm,b=1.66934(15)nm,c=0.88221(14)nm,α=99.754(2)℃,β=111.169(4)°,γ=85.400(4)°.一部分配体在平行于ab面连接金属Nd(Ⅲ)形成分子梯,另一部分配体沿着c轴分子梯构成菱形隧道,同时配位水分子和氨基悬挂在隧道中.  相似文献   

6.
周俊  谭宁华 《科学通报》2000,45(10):1047-1051
报道了一种专一的植物环肽的薄层化学识别新方法,该法是一种应用茚三酮试剂显色的薄层原位化学反应方法,应用该法从5个科14个属的17种植物中共分离鉴定了73个环肽化合物,其中包括68个新环肽,在这些植物环肽结构鉴定中应用了各种波谱、化学、产学方法(特别是各种2D-NMR和FAB-MS)确定其分子中的氨基酸残基及其序列,只介绍该识别方法,并列出了目前应用本法发现并鉴定的所有环肽的来源和结构,同时在双向薄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纳米颗粒已广泛应用于生物体系的研究,利用双硫醇分子作为连接剂,将纳米金颗粒固定于金片上,利用石英晶体微天平(QCM)技术研究了DNA探针在金片上的固定,并对DNA的识别能力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在实验条件下,经过纳米颗粒修饰的金片对HS-DNA探针的吸附量比未经修饰的金片可提高3-5倍,并将传感器的灵敏度提高约3倍至0.35μg/mL。  相似文献   

8.
12sRNA基因序列变异与六足总纲高级单元系统分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六足总纲的系统发生关系长期悬而未决,这一关系的解决主要依赖于原尾目、弹尾目和双尾目的单系性、分类级别和亲缘关系的解决。采用DNA测序技术测定了一种原尾虫、两种跳虫、两种双尾虫和一种甲螨的线粒体12sRNA基因约355bp的序列,计算了Kimura双因子遗传距离,用N-J法构建了六足总纲的分子系统树,从分子系统树得出了如下结论:(1)原尾目和弹尾目构成一单系群,代表无尾须的类群;(2)双尾目不是一自  相似文献   

9.
蛋白质结构中某些氨基酸的氧化和还原是生物体内对蛋白功能的一种调控方式.甲硫氨酸(Met)被氧化则变为甲硫氨酸亚砜(Met(O)),它可导致所在蛋白质的生物学活性降低或丧失,但肽-甲硫氨酸亚砚还原酶(Peptide methionine sulfoxide reductase, msrA)则可使甲硫氨酸亚砜还原为甲硫氨酸,使其所在蛋白质重新恢复活性.为了研究人体中Met氧化还原的机制,以牛msrA cDNA序列为信息探针,筛选人EST数据库,依据若干同源EST的信息从人cDNA分子库中克隆到一个长1255hp的人MSRA cDNA.该CDNA包含一个长705 bp的可读框,它编码了 235个氨基酸残基.同源性比较表明,该基因与牛和大肠杆菌的msrA基因的氨基酸一致性分别为88%和61%.表达谱分析发现,该基因在人体大多数组织中均有一条长约1.6kb的转录本,并在肾中呈高表达.应用辐射杂种细胞株定位系统(radiation hybrid mapping panel, RH mapping)将该基因精确定位在人染色体8p22~23区带的DSS518和D85550位标之间,由于此前已有Keratolyticwintereryth  相似文献   

10.
麻疹病毒绒猴细胞受体基因的克隆及功能鉴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凌云  刘鑫  张鹏  齐义鹏  程明 《科学通报》2002,47(16):1217-1225
血凝素基因(ha)突变的麻疹病毒株失去了感染其敏感宿主Vero细胞的能力,但可以感染绒猴-B类淋巴母细胞系B95a,推测在B95a细胞上有这类麻疹病毒毒株的新的受体分子,为此,采用酵母双杂交系统,从B95a细胞cDNA文库中筛选,克隆了一个上述麻疹病毒血凝素蛋白(Ha蛋白)的相互作用蛋白基因-bip(b-lymphoblastoid interaction protein of marmoset),该基因cDNA全长1540个碱基对,包含1101个碱基对的可读框,推测编码337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Bip),推导的氨基酸一级结构表明;Bip蛋白含有一个疏水跨膜区和一个疏水引导压,缺失突变体研究表明,Bip蛋白跨膜区缺失不影响Bip蛋白与Ha蛋白的相互作用,在麻疹病毒非允许细胞CHO(中国仓鼠卵巢细胞)中表达 bip基因,结果证明CHO/Bip 由非允许细胞变成了对上述麻疹病毒敏感的允许细胞,即表达有Bip蛋白的CHO细胞可以被麻疹病毒吸附,感染,证明bip是位于绒猴-B类淋巴母细胞中的麻疹病毒新的细胞受体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