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中世纪的科学及其与基督教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代科学诞生于基督教欧洲不是突发的或偶然的,资本主义的兴起对近代科学的出现固然起决定性作用,但更有其深厚的传统文化基础作先导。无疑,基督教文化充当了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它上承希腊哲学,下启近代科学,它作为中间环节,在诞生时吸收和同化了希腊哲学,在中世纪启蒙了西方的理性,孕育了近代科学的胚胎。本文将对此论点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2.
自有大学以来,大学就闪烁着人文精神的光芒。尽管欧洲早期著名的大学都诞生于“黑暗的中世纪”后期,但传统的大学精神毕竟包含了“自治”与“学术自由”两层意思,即使在当时不能全部实现其理念,但一直是大学人的理想。随着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大学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步渗入了科学精神,科学文化在大学文化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在当代中国大学文化的嬗变革新中,作为倡导科学精神与弘扬人文精神的阵地,《自然辩证法通讯》推动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为新的大学文化理念的形成发挥了积极作用,为大学文化步入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并重的时代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自有大学以来,大学就闪烁着人文精神的光芒.尽管欧洲早期著名的大学都诞生于"黑暗的中世纪"后期,但传统的大学精神毕竟包含了"自治"与"学术自由"两层意思,即使在当时不能全部实现其理念,但一直是大学人的理想.随着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大学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步渗入了科学精神,科学文化在大学文化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在当代中国大学文化的嬗变革新中,作为倡导科学精神与弘扬人文精神的阵地,<自然辩证法通讯>推动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为新的大学文化理念的形成发挥了积极作用,为大学文化步入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并重的时代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中西学术差异:一个比较文化史研究的尝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试图以文化史比较的方法,对中西学术的源流——主要是对作为中国文化起源的先秦学术,与作为欧洲文化起源的古典希腊学术,作一比较,从而探讨东方与西方这两大文化学术和文化类型的一系列重大差异;找出在中国传统学术和文化的基础上,之所以必然不能孕育出近代欧洲那种新形态的科学技术体系的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5.
对近代科学何以未在中国产生之若干原因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我们探讨中国科学技术在近代落后的各种原因时,首先应当讨论的是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产生的问题。这是因为,当欧洲在十六、七世纪(约当我国明代中后期至清代初期)产生出具有深远影响的近代科学以后,欧洲的科学技术便以一种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迅速地发展着。而中国科学在当时则没有象欧洲那样出现革命性的变化,没有产生出近代科学;中国科学仍然是以传统的方式和按原来的速度缓慢地行进着。这样一来,中国科学技术同欧洲科学技术相比,便开始出现了显著的差距。因此,中国当时没有产生近代科学是中国科学技术在近代由先进转向落后的起点。那么中国为什么没有产生近代科学?这是一个牵涉到好多方面的问题,既有中国科学本身的弱点,也有当时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等消极  相似文献   

6.
八十年代西方科学哲学的传播是20世纪中国学术发展史上引人注目的一幕,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科学哲学在中国传播的历史及其所起的作用的所致。研究是传播的一种方式,八十年代的科学哲学研究基于时代环境和学术演进呈现出三个特征,即学术引进中的两种范式之争,历时与共时交织的立体研究景观,从人物到问题的展开路径。深入探究八十年代中国科学哲学的研究的展开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7.
科学功利主义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科学在近代中国传播和发展的社会逻辑前提引起的,这个逻辑前提包括:为什么要在中国传播科学,科学的基本功能是什么,怎样才能更好地在中国传播科学,科学与中国传统文化比较有什么不同特点等内容。科学功利主义从科学在中国传播的一开始就已经出现,到目前为止,虽然有许多学者反对科学功利主义,但是,由于没有完全改变科学在中国存在和发展的社会逻辑前提,所以不可能取得成功。消解科学功利主义的根本方法有三条:重新解释科学的功能,建立科学的理论标准和发展中国社会的民间力量。  相似文献   

8.
发生在法国大革命时期的米制的建立,对法国科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回顾米制建立的背景和过程,指出米制的建立受到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的影响,而为建立米制所进行的大地测量等研究活动的展开,对保存和发展法国的科学研究队伍,重新确立法国科学家在社会中的角色,回答地球形状问题的争论和促进牛顿力学体系在欧洲大陆的传播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信息技术和社会化媒介的发展,对面向公众的科学传播产生巨大影响,国外的学者在公众理解科学和参与科学传播领域做了大量实证研究,这些研究从科学家新媒介素养、公众社会特质和个体特质以及科学信息的媒介框架等多个方面探讨了影响公众参与和理解科学的影响因素,这些探讨和研究成果可以清晰地建构出科学主体、媒介主体和公众主体三位一体的科学传播理论研究框架和范式,该框架范式和现有研究的不足也为未来的研究指出了方向。  相似文献   

10.
中世纪希腊科学的传播及其与宗教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力图在西方学者的研究基础上,对希腊科学在中世纪漫长岁月中的传播历程及其与宗教的关系,勾画出一个基本的历史轮廓。为了叙述的完整性,笔者在文章的首尾两部分对希腊科学的衰微和复兴的背景作了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论述分子生物学在欧洲各国发展的同时,探讨了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成立的艰难过程,借以展现分子生物学在"国家科学"与"超国家科学"这两个层面交织发展的制度化进程。区别于欧洲核子研究组织(CERN),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EMBL)的建立是以各国研究充分发展为基础的,并构成了对国家科学的一种必要补充,而各国学术纲领的融合统一是超国家层面的科学制度化得以推进的前提。  相似文献   

12.
从文明史中最令人困惑的问题-关于人类认知能力是否存在内存统一性及人类文明多样性的原因-入手,演讲者通过古代巴比伦、中国和希腊人关于天空的认识和研究,试图对科学的“起源”这一不可能有确定答案的历史命题展开理论叙述。演讲者认为,复杂的经济、技术和政治结构对人类认知自然的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巴比伦、中国和希腊,无论就所从事的研究的本质,还是就研究者所在的的社会与文化制度,科学的发展是很不相同的,在有些情况下在研究与制度之间显露出一定的关联。同时,那些行千差万别但都可能被认为对研究发展起到一定作用的因素之间的张力是十分重要的,其后果是没有一个因素是全然有助于发展的;每个体系的先进与落后以一种惊人的方式成为另一个的镜象。从一方面讲,国家的支持和制度的建立为研究带来了巨大的好处,为特殊专业训练的研究者组成的可观队伍提供了稳定的职位,然而这样的制度也可能抑制创新。另一方面,没有这些制度,个人可以远为自由地选择自己的研究项目,当然没有稳定的职业。在希腊与这种不稳定的竞争导致对假设的根本审查,但就像肯定要抑制一致意见的形成一样,一个由个人努力联合起来表现出的优势,同一个本来就是统一的研究纲领还是不能相比的。希腊智慧的光辉给人以深刻印象,在天文观测上持久不断的努力则使中国赢得易如反掌。  相似文献   

13.
1986年8月18至22日,我应邀参加了在希腊萨洛尼卡举行的、主题为“《批判与知识的增长》:20年以后”的一次纪念伊姆雷·拉卡托斯(Imre La-katos,1922—1974)的国际科学哲学会议。这次会议由希腊萨洛尼卡的亚里士多德大学、雅典国立技术大学等单位联合主办,并得到希腊北方部、萨洛尼卡市政委员会、亚里士多德大学、卡拉马里亚市政委员会、马其顿-色雷斯银行、拉特西斯基金会的赞助。 1965年7月,英国科学哲学学会与伦敦经济和政治科学学院在伦敦贝德福德学院联合召开了国际科学哲学讨论会。关于那次讨论会一共出了四部会议论文集。头两部是拉卡托斯编的《数学哲学问题》(1967)、《归纳逻辑问题》(1968)。后两  相似文献   

14.
<正>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传播与科学教育专业委员会主办、吉首大学软件服务外包学院承办的"第五届全国科学传播学学术会议"拟于2015年8月24日至8月27日在湖南省张家界市召开,诚邀广大从事科学传播理论研究和实务工作的专家学者,对科学传播理论和实务感兴趣的政府、产业和媒体等部门的人员,探讨大数据时代的科学传播及其伦理问题。  相似文献   

15.
有关科学发现的产生问题(generation)的大量研究成果中,大部分是侧重于一个科学发现在思维方面构思成形和产生的过程。人们的注意力往往集中于考察发现活动的主体——科学家的智力、心理、能力等特点;科学家经历了怎样的思维、心理或情感的实际过程而导致了一个科学发现的诞生,以及这些过程的实质、规律等等。按照这种考察角度我们可以说,科学发现是由科学家作出来的,是在科学家的头脑中诞生的。本文则试图从另一个角度来考察导致科学发现产生的某种客观必然性,探讨的重心不在科学发现活动的主体方面而在发现赖以产生的客观理论背景方面,即要解剖某些“伟大的发现”的理论内核及其结构,分析当时成熟的理论之间存在着的内在关系网络以及“发现”客观上在其中孕育的程度,和它不可避免将要产生的客观必然性。  相似文献   

16.
为纪念数学大师、弘扬数学精神、传播数学文化,“数学史国际学术研讨会——纪念欧拉诞生300周年暨《几何原本》中译400周年”即将在成都召开。会议议题包括:1、欧拉生平,贡献及影响;2、欧拉  相似文献   

17.
传播什么是科学传播的首要问题。结合两阶科学传播理论,对中美六家有影响的科技类博物馆网站进行内容调查,量化分析其科学知识、科学理论、科学研究过程、科学工作心得、科学研究之社会意义五种类型内容。统计结果显示,中美科技类博物馆网站在内容的丰富程度和科学传播内容类型上差异较大。美国科技类博物馆网站在实践上较好地达到了两阶科学传播观念层面的传播,对我国科学传播内容构建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文章考察了库恩教科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此理论的影响和学界对它的批评。库恩试图揭示科学发展的真实形象,而对于科学教科书本质的认识,是实现这一目的的关键。库恩认为,科学教科书对于科学共同体来说是不可或缺的,是培养新生代的重要工具。每当常规科学发生转变之时,或者说在科学革命发生之后,教科书就得全部或部分重写。一旦重写,这些书又不可避免地隐瞒革命的存在。库恩对科学教科书的关注,与其刚刚步入科学史研究时其所处学术氛围,以及当时美国教科书改革这一历史背景有一定关系,他对教科书的认识也随着对科学革命认识的发展而逐渐成熟。库恩的教科书理论对科学史界产生了一定影响,也引发学界的批判,主要集中在其理论所适用的范围之上。当前科学史界对科学教科书的考察,早已超越了革命史观的束缚,更多地从科学知识的建构和书籍的社会史等角度而进行。  相似文献   

19.
正2016年11月24—28日,以"中国古代科技及文明进程"为主题的第十四届国际中国科学史会议暨首届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和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主办,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院承办。来自希腊、苏里南、德国、秘鲁、中国香港、澳门、台湾和中国大陆的160余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古希腊独特的社会文化形态作为切入点 ,探索求解了数学思想史上著名的“克莱因问题” ,从而破解了希腊证明几何学的成因之谜。古希腊社会在从氏族社会向民族社会转轨变形的过程中 ,爆发了一场绵延数世纪的思想启蒙运动。希腊人从宗教神学中解放了出来 ,开始了对世界的理性思考 ,他们为了解决社会秩序的重组问题 ,提出了以法治国的政治主张。从此希腊社会走上了法制的轨道。在古典的民主政治和商品经济形成的同时 ,古希腊民族也孕育出了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古典的理性文化或科学文化。希腊几何学正是在这种以法律文化为核心、以语言文化为生长点的理性文化中诞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希腊哲学文化则是使公理几何学最终定型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