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习惯在皮尔士关于概念的实践效果分析法,以及关于符号的最终逻辑解释项中都起着重要作用。习惯作为思想和行动的结合点,体现了皮尔士实用主义意义理论的真谛,即思想的意义不在纯粹的思辨中,而在可能的实践效果。就是说,要把思想的推理看作是某种睁着眼睛去做的事情,所要操作的是真实的事物,而不是纯粹的词语和想象。  相似文献   

2.
作为实用主义的鼻祖,皮尔士首先和主要是一位逻辑学家.他的实用主义从根本上讲是一种逻辑学说,要求从逻辑学理论上对其进行解读.审视科学实用主义同逻辑学的内在的、历史的联系及其形而上的蕴含,可以更清晰地认识实用主义理论的本真意义.  相似文献   

3.
皮尔士的科学哲学──反基础主义和可误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代西方科学哲学从逻辑实证主义到后实证主义的发展也是从基础主义到反基础主义的发展,是可误论不断加强的过程。而早在逻辑实证主义之前,美国科学家和实用主义哲学家皮尔士就比较充分地论述了反基础主义和可误论的科学知识理论。虽然皮尔士仍然把真理看做是科学研究的最终目的、绝对正确的知道,但他认为没有任何基础保证我们现有的信念是真理,我们的一切信念都可以受到批判或反驳。皮尔士彻底批判了以笛卡尔为代表的基础主义,提出了反基础主义的科学知识理论。这种知识理论经过20世纪的发展,成为当代科学哲学和整个认识论的主流。  相似文献   

4.
皮尔士的科学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西方科学哲学从逻辑实证主义到后实证主义的发展也是从基础主义到反基础主义的发展,是可误论不断加强的过程。而上在逻辑实证主义之前,美国科学家和实用主义哲学家皮尔士就比较充分地论述了反基础主义和可误论的科学知识理论。虽然皮尔干仍然把真理,我们的一切信念都可以受到批判或反驳。皮尔士彻底批判了以笛卡尔为代表的基础主义,提出了反基础主义的科学知识理论。这种知识理论经过20世纪的发展,成为当代科学哲学和整个  相似文献   

5.
做出一个推定意味着将被推定的东西暂时接受为真,直到它被证明为假。因此,推定允许我们在缺乏充分认知保障的情况下进行试探性的认知实践。然而,推定的认识论基础并不牢靠,在包含推定的推理中,我们得到的既非传统意义的知识,也非确然的事实,究竟是什么为推定的合理使用提供了依据?我们又如何做出一个合理有效的推定?这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一个成功的解释既要符合推定的三个基本特征,同时又要能够阐明其认识论基础,从这个角度来看,目前流行几种解释理论并不成功。雷谢尔关于推定的论述揭示出一种实用主义解释的可能,本文将表明实用主义解释更具合理性,它包含以下三个方面:通过似真性概念建立推定的基本原则,通过融贯论建立似真性的认识论辩护,通过实用主义的效验原则建立其使用的合理性基础。  相似文献   

6.
达米特认为形而上学陈述是关于实在图像刻画的"争论的陈述类"(Disputed class of statements),所以提供一种支配这些陈述的逻辑规律的意义理论就成为必要;而选择合适的语义理论作为基础,乃是构建这种意义理论的第一步.他在<形而上学的逻辑基础>中,提出了一种辩护主义的意义理论.文章通过指称和涵义来论证达米特在对弗雷格一塔斯基经典语义理论的批判并提出"直觉主义的内在解释"时,已经开始拒斥实在论,所以达米特作为意义理论基础的"语义理论"需要在反实在论的前提下来理解;这和"真"的直觉主义理解以及直觉主义逻辑规律的自我辩护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7.
布兰顿以一种特殊的认知能力对语言主体进行了全新的界定,"我们"是拥有"智识"能力的语言共同体,语言的思考及表达是一种推论性的实践活动。布兰顿重新划分了语言主体认知能力的运用:"概念的恰当使用"归属于理性能力,并且在语言实践中具有优先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将"使其明确的能力"从理性能力中区分出来,归属于逻辑能力。布兰顿对智识、理性、逻辑能力的介绍与区分向我们展示出他语言哲学中的理性实用主义特点,是对传统理性主义同实用主义认识论的结合及发展。  相似文献   

8.
哈克在继承皮尔士、蒯因、普特南等人的思想基础之上,主张更加彻底的实用主义逻辑观,先后至少提出了五个主要论证:实用主义论证、演绎问题论证、发生学论证、认识论论证和历史学论证,分别给出了经验决定的不充分性、演绎的不可绝对证成性、形式化方法的固有局限性、认知主体理性的有限性和逻辑历史的曲折多样性等五个基本理由,从不同角度捍卫了逻辑的可修正性。  相似文献   

9.
意义概念和合理性概念是逻辑实证主义学派的核心概念。逻辑实证主义者提出了意义的证实理论,并且试图将这样的理论运用于心灵哲学之中,他们还试图将合理性概念做理论化的处理。普特南指出逻辑实证主义者误用了意义的概念,没有认真地考察、研究语义学,忽略了意义概念的日常习惯用法。普特南认为逻辑实证主义重新解释科学的倾向恰恰是逻辑实证主义运动出现失误的根源。他们对于合理性概念的处理也陷入了形而上学的泥沼之中,是一种自相反驳的方法。这样的分析是一种深刻的洞见。  相似文献   

10.
语境论的实用主义采纳了一种功能的进路来解决问题。在这种功能论的实用主义看来,检验任何以目标为导向的手段恰当性的试金石,是它促进实际效果并有效实现手头上的目的的能力。无论一种手段要达到的是物理的目标还是思想的目标,物质的目标还是精神的目标,要知道该手段的恰当性,就得亲自去尝试——也就是说,它是否有助于目标的实现。(无可否认,存在着好的目标与坏的目标,恰当的目标与不恰当的目标。此处的关键是要为人们在恰当有利的公共环境中度过一种令人满意而又具有建设性的个人生活提供机会。)这种关于实用主义的全景式的视角清楚地表明了这个纲领的深刻的建设性本质。多年以来,许多不明智的实用主义之友将之视为一种从根本上具有否定意义的冒险事业,它服从于要抛弃理论或贬低理论作用的想法。在他们看来,实用主义表达的是如下命令:"不要为理论问题烦恼;不要管理论,而是应当专注于实践问题。"但是,将理论与关注领域割裂的想法背离了这个纲领在历史上倡导的完整性。因为实用主义并非以抛弃理论,而是以确证理论的方式出场的。那种传统的功能论的实用主义将理论适用的功效视为检验与确证理论恰当性的手段。这种实用主义并非将实用的功效呈现为理论研究的替代者,而是将之呈现为理论研究恰当性的裁决者,从而将之呈现为确证理论研究的一种手段。正如皮尔斯已经领会到的,实用主义的使命并非抛弃客观性与实在论,而是为它们提供一个合理的根据。  相似文献   

11.
由于信息概念在众多学科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不同学科根据其不同的目标和不同的历史背景,分别采取了不同的方式来处理信息概念。根据研究进路的不同,西方信息研究可分为九类:数学进路目的在于为信息的测量提供精确的数学方法,主要有通信的数学理论、计算理论和组合理论;语义进路研究被数学进路所忽视的语义信息,目的在于提出信息的语义内容的测量;逻辑进路则将信息概念应用于逻辑之中,为逻辑研究带来了新的启示;动力学理论则关注信息的因果动力学过程,力图厘清信息与因果过程的关系,为信息研究提供科学基础;信号博弈论则运用合作博弈论的成果,以自然主义的精神来解决信号是如何自发地涌现出来的问题;泛信息主义则将信息视为像物质、能量一样的宇宙的基本性质——信息不是被解释的对象,而是解释其他现象的出发点。符号学进路则跟随皮尔斯符号学的脚步,提出了富有洞见的符号学信息理论;哲学进路则研究信息概念或信息现象的哲学意蕴,主要包含信息的哲学反思和信息哲学作为第一哲学两种观点;跨学科进路认为信息是多层次涌现的复杂现象,应该以跨学科的角度进行研究。虽然不同研究进路中信息概念的涵义不尽相同,但却可以相互借鉴,为信息研究的未来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陈亚军 《自然辩证法通讯》1997,19(5):22-28,,21,
普特南的“实用主义实在论”是他的新实用主义理论的核心内容。普特南在此详细剖析了形而上学实在论的重大缺陷,重新以他的内部主义理论理论为出发点,为人们描绘出一幅以“人”为底色的知识图景。在这样一幅图景中,实用主义概念框架相对性的主张占据了中心位置;事实与价值不可分以及科学没有本质意义上的特权成了理所当然的结论。本文分析了普特南这一主张的运思逻辑,对他的实用主义实在论的理论内涵作了初步的澄清。  相似文献   

13.
"直接实在论"是一种由美国著名哲学家约翰·波洛克对辩护进行了自然主义的解释之后提出的辩护理论。按照这种理论,知觉印象本身直接就可以作为我们的信念的理由,为我们的信念提供辩护,无需先将知觉印象变成知觉信念,然后才能为我们的其他信念提供辩护。然而,"辩护"这个概念在知识论中有两种不同的含义:一、作为知识的一个必要条件,它是使真信念成为知识的东西;二、作为一种"程序辩护",它是决定着我们是否应当持有一个信念的东西。而感觉印象能否成为我们辩护信念的理由,完全取决于在何种意义上理解"辩护"这个概念。  相似文献   

14.
亨普尔科学解释模式的核心问题及其解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解释就是论证"为思想核心的亨普尔模式,是科学哲学中第一个系统的关于解释问题的形式理论。它存在一系列尚未解决的问题,其中最本质的是难于阻止无关项进入解释的问题。本文指出,此一问题产生之根由在于严格的逻辑重建纲领,将解释与由普遍律导出被解释项等同。本文概括了亨普尔模式中这一难题的三种解决方案,并分析了各方案本身所遇到的关键难题。  相似文献   

15.
技术的实在性首先是技术人工物的实在性,技术人工物相对于自然物只是物理之物,但相应于艺术品则有着待解释的广泛意义。诉诸符号学,把技术人工物作为符号或符号过程加以解释具有较大弹性。它表明,技术人工物作为话语构制是一种语用关系,功能意义和非功能意义共处于语用关系形成过程;作为文本是一种脚本或代码的铭刻或表达,其物理结构包含着社会意义和文化视域;作为语义化生成物或被赋意物是一种文本间性构成,它呈现出多重意义混合或杂合的不对称性和相对性。技术符号学,采取的方法无疑是一种隐喻方法。这种方法有助于我们从技术人工物意义解释中发现技术生成的人和非人因素及其各种复杂关联,由此也有助于我们表明,技术人工物绝不只是符合目的或功能承担的工具,而是能够展示出它在设计、生产、使用和背景方面的深度实在性。  相似文献   

16.
机遇作为进化理论中的特殊概念,因其语境依赖性导致其存在多元的理论内涵,并且,关于其概念的定义以及不同语境中的区分长期以来存在诸多争论。尽管有学者主张通过引入概率解释来消解机遇难题,但概率解释无法满足对于进化细节的解释需求,促使我们要正视作为进化过程中重要因素的机遇现象,继而提供一种更好的关于进化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皮尔士的溯因之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皮尔士将推理与本能看成是溯因同时具有的两个基本特征,但不少科学哲学家认为如果溯因是推理的,那么它就不会是本能的;如果溯因是本能的,那么它就不会是推理的。溯因到底是推理的,还是本能的呢?作为逻辑学家的皮尔士从来就没有放弃对溯因的逻辑追求,溯因是推理的这一点在皮尔士心里始终没有改变。皮尔士溯因中本能概念与推理概念具有一些交互的、相融的性质,本能分享推理的部分性质,不是纯粹心理的,推理与本能的不一致仅仅存在于那些在心理学框架里理解本能的人。  相似文献   

18.
胡适对先秦名辩学的研究表明,中国逻辑学界所说的"中国逻辑"理论实际上是一种归纳论辩理论,它包括"辟""侔""援""推"和"擢"。以往的研究把"推"和"擢"混同,即认为西方逻辑的枚举(放大性)归纳法与中国名辩学中的类比归纳法是同一种归纳方法。胡适的研究提示我们,"推"是西方逻辑中的枚举归纳法,而"擢"既不同于西方逻辑中的枚举归纳法,也不同于西方逻辑中的类比方法,它是中国古代特有的"类比归纳法",通常称之为"推类"。其特点是:第一,先秦后期墨家的名辩学主要是一种关涉政治伦理的归纳论辩理论。第二,这种论辩理论是依赖语境的,是一种语用论辩理论;是实质论辩而不是形式论辩。第三,这种论辩理论是基于因果关系而不是属种关系,它不是必然推出的演绎理论,而是一种非演绎的或然性归纳论辩。  相似文献   

19.
皮尔士对于科学的逻辑学有着集中思考,并将科学逻辑作为其全部哲学的基础。在他看来,科学不是知识的系统化;科学方法是惟一能最终获致自然真相的探究方法;作为科学人,我们必须以真诚而热情的态度对待科学探究活动。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一种以"预测加工"为核心的社会认知观备受学术界的关注。其基本主张为:社会认知过程就是两个大脑之间持续进行双向预测,实现错误预测最小化并最终达致某种动态耦合的过程。一方面,这种新兴的预测理论在脑与神经科学层面澄清了关于社会感知的机制问题;但另一方面,它还不能构成对社会认知的完备解释,因为社会认知作为一个异常复杂的社会性理解过程,不仅仅是两个大脑之间的双向神经建构的结果,还需要通过主体间动力交互的意义-建构过程来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