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证据选择与归纳确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确证假说的证据是归纳确证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证据的选择具有归纳逻辑视野的程序与规则。证据具有特定的经验内容,但在表达形式上又是一种语句,某语句被确认为相关假说的证据,既取决于个人对该语句及其竞争语句的主观概率评价,还取决于证据语句集的逻辑一致性,证据选择与证据的效用密不可分,而证据效用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主观期望效用的测度,因此,何种语句可选作证据,何种语句优先选作证据,均需要确证活动的操作者依据一定的规则和程序来确认。  相似文献   

2.
马理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5,21(8):97-101,112
历境主义是科技史研究领域中后起的一种研究模式,源自西方的科学知识社会学和历史社会学,由于西方的历境主义论域主要集中在19、20世纪的科技史,故而其既有的经验可能不完全适合于中国史境中的中国问题.这就首先需要我们在哲学认识论层面上对历境主义展开必要的反思性分析.中国历境主义也是一种经验研究模式.这个模式可能的理论资源有二:马克斯·韦伯的"理想类型"和罗伯特·默顿的"中层理论",以及可以分解为可操作的经验变量,它们来自基础性的社会学范畴,但切合中国史境.  相似文献   

3.
民间心理学是普通大众解释、预测行为的心理资源,代表着一种常识心理观。本文在考察取消主义和工具主义挑战民间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和主要论证的基础上,对它们各自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进而提出了重构心理概念图式的基本设想。  相似文献   

4.
本文旨在反驳知识论析取主义根据难题的几种主流解决方案。知识论析取主义主张,人们可借由"看到p"来获取对命题p的知觉知识,因为"看到p"可充当一种同时具有事实性与反思可及性的认知根据。根据难题是对知识论析取主义的知名反驳,它建立在蕴涵论题的基础之上:即"看到p"蕴涵"知道p"。由此,根据难题主张前者只是后者的一种特殊方式,前者预设了后者,故而无法充当后者的认知根据,否则将陷入循环。目前对根据难题的几种主流解法都试图通过拒斥蕴涵论题来捍卫析取主义。本文将梳理这些主流解法,并证明它们都无法在知识论析取主义的主要论域,即,普里查德所谓的"典型情况"下成功反驳蕴涵论题。并且,哪怕蕴涵论题在典型情况下真的被推翻了,这也只会反噬知识论析取主义。因此对根据难题的现有解决方案均不成功。  相似文献   

5.
中国进行深入的制度改革必须考虑既有制度体系的影响。制度不是孤立的存在,其发生效用和发展变化均是在既有的制度体系下互动完成的。通过对"拜杜规则"的历史沿革和跨区域变迁的考察发现:"拜杜规则"的诞生是制度演化的结果,而不是所谓的建构理性可以直接达致的,"拜杜规则"发生效用离不开其他配套制度的契合;制度变迁明显地受到制度体系的强制作用,在不同制度背景下,"拜杜规则"变迁的特点具有明显差异。据此,本文提出制度变迁中的制度体系强制理论,丰富了制度变迁理论的内涵,对变革型国家的制度建设具有重大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物理主义作为自然主义的一种典型形态,它断言一切事物都是物理事物,或者都随附于物理事物.对这一断言的理解涉及关系问题、完全性问题和条件问题,而且面临“磨坊论证”的严峻挑战.尽管当今学界普遍认为物理主义是一种形而上学,但本文作者认为物理主义没有资格被称为形而上学.  相似文献   

7.
功利主义与"平等"之间的传统联系主要是平等待人,即在计算整体效用时,每一个体只被视为一个单位而得到考虑。如今分配正义问题的研究扩展了传统平等待人理念的内涵,使其逐渐包含一种平等份额要求。因此,功利主义的分配方式被批评为没有能够实现人与人之间在结果上的平等分配。在本文中,笔者打算放弃功利主义传统上所强调的"(整体)效用"概念,转而从"边际效用"概念入手建立功利主义与"平等"之间两种新的联系:首先,所有人的边际效用相等是整体效用最大化的必要条件,这说明功利主义的分配方式平等对待了每个人对物品的珍视态度;其次,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与"无知之幕"结合后可借助理性选择理论为传统功利主义提供一种平等份额主张。  相似文献   

8.
有不少的科学哲学家支持基础主义、实在论和本质主义 ,上个世纪盛行一时的分析哲学为这几个学说提出了新的论据 ,强化了科学家本有的认识 ,相信科学以独立而零碎的经验充当证据 ,借此揭示存于心外之各种现象的本质。后现代主义者反对这种认识 ,于是向上述三个学说发动总攻击。面对这个情况 ,作者提出了三个论点 :(一 )认识科学主要在于认识科学方法 ,归纳法是主要的科学方法 ,没有一个较好的认识 ,就难以正确地认识科学。 (二 )一些典型的分析哲学家支持基础主义、实在论和本质主义 ,遭到后现代主义者的批判 ;然而 ,彼此之间的论争纵使决出胜负 ,也动摇不了归纳法。 (三 )说明归纳法与说明其他的科学理论一样 ,都以经验为据 ,没有经验以外的哲学论据可与媲美 ,这正是自然主义的立场。本文集中讨论了第二点。  相似文献   

9.
工程规则是工程实践活动中一种重要的客观知识。在客观知识视角下,工程规则是工程活动主体在工程建造过程中为实现工程目标而运用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显性知识体系;工程操作指南、手册、规范、标准等是工程规则主要的具体形态;"如何去做"的知识和"做的尺度"的知识共同构成工程规则的知识体系;工程规则具有客观性、自主性、进化性、工具性、层次性、社会性等基本特性。  相似文献   

10.
数学虚构主义在当代数学哲学中是一支影响很大的反实在论。这篇文章讨论的虚构主义主要是启发性的虚构主义、算子(或元)-虚构主义、对象-虚构主义和比喻性的-虚构主义。这几种虚构主义都面临着不完全性的问题,虚构主义者对此提出了不同的回应。这篇文章在指出这些回应不成功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解决不完全性问题策略:释义性办法,就不完全问题,对各种形式的虚构主义提出一个统一的辩护。  相似文献   

11.
算法伦理问题直接产生于算法设计实践,而算法设计的伦理问题源自不同算法设计者的伦理立场,是现实世界与技术界互动交融的结果。根据算法设计主体的差异化价值取向,可将相关伦理立场分为功利论、契约论、义务论、德性论等四大类型。算法设计的四种伦理立场在治理中极易导致四种特性鲜明的伦理倾向,即功利论下技治主义的弱正义性、契约论下规则主义的强形式公正性、义务论下规范主义的弱目的性以及德性论下自律主义的不可控性。算法设计的伦理治理应以构建负责人的多元主体参与的治理网络为指引,在实践中要遵守算法向善的基本价值立场,坚持公共善的核心伦理导向和负责人的可持续发展观,实现算法设计道德化的全流程覆盖并完善相关伦理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2.
论西方心理学量化研究的方法学困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科学哲学方法论的视角分析了西方心理学量化研究的发展轨迹,认为西方心理学量化研究在为心理学的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也显露出方法学的困境,这主要表现为:①原子主义的还原论;②操作主义的客观假象;③客观主义的价值中立;④简约化中的意义缺失。  相似文献   

13.
非还原的物理主义者一直坚守着对心理因果性的辩护,近年来,一种新的辩护策略是从因果关系切入此问题的研究,主要表现为两大研究趋势:第一,对原因和结果之间必须存在符合法则学特征的规律要求逐渐被弱化;第二,因果关系在本体论上的实在性要求逐步被弱化甚至消解。干预主义因果理论同时符合这两大趋势,根据这一因果理论,心理因果性是能够成立的。本文以干预主义因果论为基础,分析了因果排他性论证从前提到结论的多个不合理之处,为非还原的物理主义立场做辩护。  相似文献   

14.
超人类主义的“未来学”思想根植于启蒙人文主义,但又在人类增强与技术想象的不同层面实现了对它的超越。从理论生成与发展的角度看,超人类主义的“未来学”思想包含着批判与建构两个主要的维度。这意味着超人类主义的“未来学”思想首先是在对生物保守主义有关思想、观点以及随之而来的各种误解的批判基础上得以澄清和呈现的;其次,超人类主义在建构其“未来学”思想的过程中,有着它自身独特的底层运作逻辑,而这种具有哲学未来学意义的逻辑被我们恰当地总结为对人类自由可能性条件的反思。最后,这一逻辑也是深刻把握和洞悉超人类主义“未来学”思想其当代价值的内在依据和标准。事实上,超人类主义的这种未来学反思是一种行动性反思,或者从权力诉求的意义上而言的一种政治性反思。  相似文献   

15.
在弗雷格的表述中,弗雷格之谜与语言形式有一定的关系。一个自然的想法是对弗雷格之谜的解决——涵义理论——能够合理地说明该谜题所具有的特殊语言形式。从而,涵义相同能够有效地解释按规则同指现象。然而,这一论断会导致弗雷格主义陷入两难困境中:一方面,不可区分情景要求对涵义极端精细的刻画,否则即使是涵义相同的名字出现也不一定是按规则同指的;另一方面,极端精细的涵义反过来会错误地过滤掉一些直觉上可以算作按规则同指的出现。这一困境有着重要的哲学后果,即按规则同指并不能单纯由语义事实来解释,弗雷格主义可以有条件地接受这一后果。  相似文献   

16.
在自然定律研究中,长期存在休谟主义和反休谟主义两大对立阵营。前者否认必然性,主张定律是规则或满足某些条件的规则。后者承认必然性,主张定律是共相间的必然关系。两派共同承认的是,一个恰当的定律学说要满足两个基本条件:一,回应直觉;二,为科学定律提供恰当的形而上学基础。反休谟主义认为休谟主义不能很好地满足这两个基本条件,休谟主义则指责反休谟主义将诸如律则必然性、共相间的概率关系等当作初始概念是莫名其妙的。分析表明,虽然两派都面临严重的批评,但是通过引入共相和必然性,反休谟主义为定律学说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更有吸引力的研究进路。  相似文献   

17.
略论制度经济学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地回顾了制度经济学派大约一个世纪以来的发展中经历的四个阶段,分析了它作为一个“异端学派”在西方和在中国的命运与遭遇。本文指出:制度经济学派是值得从科学社会学角度进行多方面研究的一个典型案例。文中简要地介绍了新制度主义同老制度主义之间的五点重大分歧,指出制度经济学派是一个在其内部存在着相互冲突而又互补的研究纲领的学派,并对经济学中出现这种奇特的“学派现象”的原因进行了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18.
联结主义、排除主义和思想的构成性徐向东在认知科学中,经典的符号主义模型和新近兴起的联结主义(Connectionism)模型在认知结构上的争论目前愈演愈烈。按照经典主义,认知是在符号表达式(例如语言表达式)上进行的受规则制约的变换,而对这些符号表达式...  相似文献   

19.
语言意义的规范性问题是当代语言哲学领域的一个典型论题,但如何解释这种规范性引发了大量争论.布兰顿、佩雷格林等人的推论主义理论支持了规范性主张.本文试图表明,这种推论主义进路有助于澄清语义规范性的具体问题.首先,通过阐明推论性规则的主要特征和作用可知,语言不仅通过传统意义上的构成性规则、调节性规则、指示性规则在联结与表征...  相似文献   

20.
Jerzy Giedymin, Science and Convention, Pergamon Press, 1982, pp. 229. 这是一本关于昂利·彭加勒的科学哲学和约定主义传统的论文集。科学、数学和语言学的约定主义哲学是在它的主要阐释者彭加勒(Poincare),迪昂(Duhem)、勒卢阿(LeRoy)和阿杜基耶维兹(Ajdukiewicz)的著作中出现的,在这本书中,以科学、数学和二十世纪的科学哲学的有关发展为背景,对它作了描述。约定主义在过去往往被误解和被轻视,但是作者从新的角度作了介绍,把它看作一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