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与"普特南善变"的标准看法恰恰相反,普特南的实在论是连续的、整体的、一以贯之的。"语言如何连接世界"是贯穿普特南实在论哲学的核心问题:科学实在论初步确立了"语言"对"世界"的指称关系,在这个问题上树立起实在论的大旗;内在实在论不是科学实在论的反动,而是在科学实在论的前提下进一步具体描述"语言"与"世界"的基于经验的指称关系,强调实在论内在于科学;自然实在论或实用主义实在论则把"语言如何连接世界"的问题追溯回"心灵如何连接世界",进而打破了笛卡尔心灵图画对现代哲学的钳制,肯定了"知觉"和"心灵"具有指称"世界"的能力,因而是比科学实在论和内在实在论更加"实在论的"主张。  相似文献   

2.
在科学实在论和反实在论的长期的反复的哲学争论中,二十世纪初创建的结构实在论(Structur-alrealism)的学说,最近已成为"科学实在论最有辩护力的形式"(〔1〕,p.1),且"近年来重新进入科学哲学的主流"(〔2〕,p.151)。结构实在论被公认的创始人是著名哲学家罗素。他认为客观事物,特别是不可观察的客体的内部性质是不可认识的,但它的结构可以通过同构关系被人们的感性经验和科学模型认识。本文作者对事物的内部性质不可知持一种保留态度,但对他的通过同构关系认识物质世界的结构持一种赞成的态度,并依罗素的主张将这个观点称为同构实在论,从现象世界与客观世界的同构关系,同态对应在科学理论的模型中的作用和通过建模认识世界的模型这三个方面为罗素的同构实在论和由此决定的认识论辩护,并将它改进为同态实在论,以便更好地说明模型的认识论。  相似文献   

3.
科学实在论有如下两个核心命题,即认为:(1)自然科学理论中的专名是有指称的;(2)自然科学理论中的定律是近似真理的。命题(1)涉及到“指称理论”,命题(2)涉及到“真理论”,而指称理论又是真理论的基础,因此,指称在自然科学研究中有一种认识论上的奠基作用。指称理论一直是当代科学哲学家和语言哲学家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从弗雷格、罗素……,直到克里普克和普特南(H.Putnam),都对这个领域作出了自己的贡献。本文试图对普特南的“内部因果指称理论”作一点粗浅的述评。  相似文献   

4.
“飞向指称”是当代哲学家解决科学哲学问题的一种常见策略,即将哲学问题转换为指称问题。本文所要捍卫的论题是:不管什么时候只要引入了“飞向指称”的策略,其论证中就存在着一个未经辩护的关键步骤;而这一步骤若未加以辩护,对于解决哲学问题来说,飞向指称便是一个有致命缺陷的策略。这一致命缺陷动摇了许多在科学哲学和其它哲学领域中具有影响的论证。本文将讨论有关排除式唯物主义和科学实在论两个领域的论证。  相似文献   

5.
在科学哲学中,实在论与工具主义争论的焦点集中在科学理论是否的确指称与描述实际存在的对象还是仅需要具有经验恰当性这个核心问题之上。问题的根源在于将理论视为一种以逻辑映射方式对应描述世界的语言结构。因此,提出一种新型的语言与世界的关系,将语言与世界视为借助仪器因果机制的相互实现就可以解决实在论与工具主义的争论,使实在论构筑在更坚实的基础上。同时,这种语言与世界的新型关系将引导建立起对科学理论的新的理解方式。  相似文献   

6.
科学进步的合理性问题是近四十年来西方科学哲学界议论最多的问题,也仍然是当前科学哲学关注的重点。逻辑实证主义者、证伪主义者和某些科学实在论者坚持科学进步的逻辑合理性,他们把真理或逼近真理作为科学的目标,通过理论之间的逻辑联系比较不同理论趋向...  相似文献   

7.
论经济学中的实在论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实在论是当代科学哲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方法论立场,其中的某些分支已经在经济学方法论文献中占有一定地位。梅基和劳森是经济学方法论中的两位主要的实在论者。科斯始终把经济现象看作独立的真实存在物,始终坚持理论的要素应该有所指,他的著作是经济学中的科学实在论的代表作。由于科学实在论是经济学方法论中的少数派观点,因而科斯的经济探究与主流经济学大异其趣。  相似文献   

8.
无奇迹论证作为科学实在论的主要论证包含了一个潜在的推理:如果一个理论做出了成功的预测,那么这足以说明该理论的真理性。然而,历史上无数的例子表明,基于理论的预测成功而被当作真理性的东西,在后来证明是错误的。为了应对这一历史性的挑战,实在论者对这一推理形式进行了诸多修改。目前有可能的辩护形式包括结构实在论的观点和强调证实的理论。但是结构实在论在一些关键的概念上还存在争议,同时由于是一种很强的选择性实在论立场而让许多实在论者难以接受。证实的方法虽然能够解决历史的反例带来的问题,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非历史的难题。  相似文献   

9.
罗素终其一生将实在论的形而上学作为所有哲学中最重要的主题。他以极为细致的论证,驳斥以指谓为意义的理论,导致了这种形而上学的危机。这让维特根斯坦放弃了所有形而上学的表述。它让波普尔采纳了弗雷格以真值为意义的观点及爱因斯坦关于科学为精密的日常思维,科学理论是可检验、暂定的真理,总是可以供人们改进的观点。以此,罗素让自己置身于分析哲学的中心,对立于该思想流派的公认主张:该主张将常识作为世界观的基础并选择了经验主义某种语言的变体,目的是期望在没有陷入形而上学泥潭的条件下既保留逻辑又支持实在论。这种期望的可能性正在衰减,而波普尔提供的实在论以及波普尔与其门徒提出的种种哲学问题的解决方案则正在获得公众的注意。波普尔传世之作的特殊魅力在于,它理所当然地肯定实在论的形而上学,并根据科学的议程对它的多种版本进行争辩。1  相似文献   

10.
卡尔·R·波普尔的全部科学哲学,归根到底是要回答这样一个基本问题:科学知识是怎样增长的? 在波普尔看来,科学的本质就在于永无止境的探索。犹如“探照灯”([1],第346页),它总是把探索的光柱投向遥远的未知国土。它总是在追求着,尝试着,寻觅着。科学从来不是、也永远不可能是完备的知识系统,它总是有待于改进、有待于完善的活的机体。探索的道路漫长而崎岖。人类的理性不能保证每一认识都正确可靠。“科学是人类心灵的壮丽的探险。”([1],第361页) 因此,科学要求思想自由翱翔的广阔天地。在历史  相似文献   

11.
雅斯贝尔斯的“科学哲学”李章印“科学哲学”作为哲学的派别,有其特定的含义。我们一般把实证主义、马赫主义、逻辑实证主义、证伪主义、历史主义、科学实在论以及“后现代科学哲学”统称为“科学哲学”。但是本文所讨论的雅斯贝尔斯的“科学哲学”并不属于作为派别的“...  相似文献   

12.
试谈库恩的 不可通约性 论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论间的不可通约性(incommensurability of theories)论点,自从库恩和费耶阿本德于1962年提出以后,受到了科学哲学界的广泛关注,因为它涉及到科学进步的本质,涉及到理论选择问题,尤其涉及到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的冲突和争论,所以,有必要作深入的探讨。我们知道,库恩强调科学的发展是常规科学与科学革命的交替出现。他的《科学革命的结构》,使他闻名遐迩。他的理论被称为科学革命的理论,他被称为“革命论者”(Revolutionism)。标志着这种革命变化的,则是新旧范式之间的不可通约性。库恩说:“从科学革命中实现出来的常规科学传统,与先前的传统不仅逻辑上互不相容,而且两者经常在实际  相似文献   

13.
罗素终其一生将实在论的形而上学作为所有哲学中最重要的主题.他以极为细致的论证,驳斥以指谓为意义的理论,导致了这种形而上学的危机.这让维特根斯坦放弃了所有形而上学的表述.它让波普尔采纳了弗雷格以真值为意义的观点及爱因斯坦关于科学为精密的日常思维,科学理论是可检验、暂定的真理,总是可以供人们改进的观点.以此,罗素让自己置身于分析哲学的中心,对立于该思想流派的公认主张:该主张将常识作为世界观的基础并选择了经验主义某种语言的变体,目的是期望在没有陷入形而上学泥潭的条件下既保留逻辑又支持实在论.这种期望的可能性正在衰减,而波普尔提供的实在论以及波普尔与其门徒提出的种种哲学问题的解决方案则正在获得公众的注意.波普尔传世之作的特殊魅力在于,它理所当然地肯定实在论的形而上学,并根据科学的议程对它的多种版本进行争辩.  相似文献   

14.
多世界解释理论作为量子测量解释的一种,已经存在了半个多世纪。它从相关态解释开始,经过漫长的沉默期、发展期逐渐成为主流物理学家和哲学家关注的热点。该理论的确立为量子测量问题提出了一致的解释,更为量子理论谋求到坚实的、另类的实在论基础。它捍卫了科学理论的真理性,并揭示了现代量子理论的发展趋势。本文分析多世界理论的哲学根源,概述其在量子测量中的研究路径,探讨其哲学意义,期望有助于人们全面了解多世界理论。  相似文献   

15.
当代西方科学哲学在讨论科学发展和进步的合理性、科学理论的实在论解释与理论的成功之间的关系等等问题时,都反复涉及到真理、似真性与实在的关系问题。当代科学实在论者在深入考虑传统的真理符合论、实用主义真理观和其他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内部主义真理观和似真性理论。这些理论发展了传统的实在论,提出了新的研究视角和新的真理(似真性)检验标准,为我们发展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6.
指称问题涉及语言、思维与实在之间的关系,在当代科学哲学和语言哲学中处于基础性地位.科学隐喻语言的双重指称现象,需要现有的指称理论对其做出合理的阐释.本文在回顾指称理论演变和发展的同时,以塞尔的意向指称论为基本视角,通过意指关系分析,来阐释科学隐喻语言在指称关系上所具有的动态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17.
不可或缺性论证是数学实在论者用来支持数学实体存在的一个重要论证,数学非实在论者通常也把不可或缺性论证作为反驳数学实在论者的一个重点。本文站在数学非实在论者的立场对数学实在论者的观点进行回应,通过论证物理理论和数学理论在科学理论中发挥了不同的解释作用来说明不可或缺性论证是不成功的。因此,本篇文章最终说明了不可或缺性论证无法按照数学实在论者认为的那样得出数学实体存在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空名所承诺的指称对象事实上不存在,有些科学上的理论字词也是空名。空名既无所指,又可如何解释其语意?本文以科学名词为例,论证两种常见空名理论假装论与创造论皆有困难,提出全新语意函数「反事实指称」,作为第三种理论进路,务求在不增加本体承诺的情况下适切地限制语意,克服语意与本体的两难局面。前两种理论皆导向科学非实在论,新理论却与科学实在论相容,故为语言与实在关系提供更多可能之讨论方向,是其另一吸引之处。  相似文献   

19.
科学进步的合理性问题是近四十年来西方科学哲学界议论最多的问题,也仍然是当前科学哲学关注的重点。逻辑实证主义者、证伪主义者和某些科学实在论者坚持科学进步的逻辑合理性,他们把真理或逼近真理作为科学的目标,通过理论之间的逻辑联系比较不同理论趋向真理而进步的程度,他们不仅要求新理论能充分解释!日理论在经验上的成功,而且还要求新理论比旧理论解释和预见更多的经验事实。逻辑主义者严格区分理论名词与观察名词,理论陈述与观察陈述,把观察名词、观察陈述看成是自明的和可靠的,通过逻辑和方法的不变性为理论提供唯一的辩护…  相似文献   

20.
由北京大学“科学与社会”中心、复旦大学哲学系、江苏省社会科学院、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所、中国科学院《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和中山大学哲学系共同发起的第六届全国科学哲学学术讨论会,初定于1988年10月中旬在江苏省无锡市委党校召开。这次会议将主要研讨以下三个主题:1.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2.价值在科学中的作用;3.科学与非科学的分界:科学的合理性。拟参加会议的同志请于1989年6月底以前将论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