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过去科学家们一直认为,为达到成功生育之目的,动物之间的婚配一直遵循着这样一条原则:雌性专一,雄性乱交。其实,许多关于单配偶动物尤其是雌性对爱情忠贞不二的说法源于达尔文时代,当时达尔文和其他自然学家在野外对单配偶动物进行观察时,对它们的交配行为做了许多假设性推测。近年来对动物DNA的研究表明,这一假说是错误的,实际上雌性乱交现象往往更为普遍。  相似文献   

2.
动物中有一种奇特的现象:雄性动物常常为雌性配偶自杀。它们或者为了圆满完成性行为而在交配后立即死去;或者在交配后心甘情愿,也可能是无可奈何地让雌性配偶吃掉,充当雌性配偶养儿育女的营养食品;或者为了保护雌性顺利逃亡或保证家族繁衍而在“监狱”中自毁。这一场场悲壮而残忍的爱情故事,使我们情不自禁地要将一句古谚改为:“一生中只要爱过一次,即便死去,也比一辈子没有爱过好”。动物行为学家饶有兴趣地研究了这~类可怜而又可敬的雄性动物,企图揭开雄性动物自杀性性行为的谜底。一澳大利亚有一种绰号叫“黑寡妇”的雌性蜘蛛…  相似文献   

3.
传统观点认为,雄性动物相互竞争主要是为了获得与雌性动物交配的权力,而在这一过程中雌性是无能为力的被动的一方。现在这种观点面临挑战。越来越多的生物学家认为, 生物并非我们原先想象的那么简单,比如雌性动物实际上利用更多的技巧和圈套来主动选择自己的配偶。  相似文献   

4.
从达尔文时代开始,解释动物选择配偶的说法千篇一律,没有变化。繁殖期间,雄性动物之间会激烈竞争以吸引异性。雄性动物倾其所能,比如炫耀它们的犄角、亮丽的羽毛等装饰物。与之相反,雌性动物会采取一种居高临下、冷漠而又挑剔的态度。它们会站在一旁悠闲地审视雄性动物之间的激烈竞争,如同富有的资助者坐在T形台两侧欣赏最新的时装秀一般。只有那些符合雌性动物审美标准的胜利者,才能博得它们的芳心,进  相似文献   

5.
正动物为了寻找到配偶、达到繁殖后代的目的,往往会在心仪对象面前展示自己曼妙的舞姿。动物的这种求偶展示是雄性向雌性炫耀的大好时机。当然,也不排除少数雌性"女汉子"对雄性"美男"青睐有加,穷追不已。除了舞蹈,雌雄之间的其他活动,包括配对、筑巢和相迎等,也都是求偶展示的一部分。求偶展示对动物提高繁殖成功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尚玉昌 《自然杂志》2012,34(1):29-38
近年来动物行为学家从神经生物学的角度研究了普通田鼠的空间学习能力和定向能力,发现雄性田鼠的巢域比雌鼠大,因而比雌鼠有更强的空间定向和导航能力,而且发现多配偶制田鼠雄性个体的脑海马比雌性个体大,而单配偶制田鼠两性个体的脑海马大小没有差异。此外,大脑的颅内皮质和前额皮质对田鼠的空间学习过程也起着重要作用。 睡眠是动物行为的一种表现,绿头鸭在睡眠时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实际上是半个脑在睡眠,半个脑保持清醒状态。这种单半球的睡眠方式能使动物在睡眠中对捕食者作出快速反应。对于一些海洋哺乳动物来说,这种睡眠方式则能使动物在睡眠时游到水面进行呼吸换气。动物行为学家已经能够利用脑电图和测脑温技术对动物在睡眠期间的脑动态进行分析,这不仅对动物行为本身的研究开辟了新的前景,而且也揭示了前所未知的大脑活动。  相似文献   

7.
正从生物学上讲,不同性别的最重要差异是:雌性产生的卵子比雄性产生的精子个头大得多。卵子大是一个优势,因为它们为发育中的受精卵(接合子)提供更多资源。但卵子的个头大也意味着产生的数量少。因此另一个合理的进化策略是:制造大量个头较小和成本较低的精子。这些策略看来都比产生中等数量、中等大小的配子这一折中策略更有效。于是,进化过程推动卵子和精子朝不同方向发展。当不同性  相似文献   

8.
墨鱼及其近亲--章鱼都很善于伪装自己,能在几秒钟之内改变自己无骨之身的形状和皮肤的颜色。科学家最近发现,对许多渴望当"爸爸"的雄性墨鱼来说,这一伪装技巧十分重要。雄性澳大利亚大墨鱼常常会为争夺雌性配偶而打得不可开交,然后还会满怀戒心地守护配偶,直到后者产卵。那些体型瘦小的雄性墨鱼为避免"打光棍",竟然通过隐藏自己的一些"胳膊",或者改变一些"胳膊"的形状,以及改变身上的斑点来将自己伪装成雌性,然后偷偷潜近雌  相似文献   

9.
正求偶,用人类的语言表述就是"找男/女朋友",是动物"结婚生子"的前提。如果找不到"男/女朋友",不能传宗接代,雄性/雌性的DNA就无法传递下去,因此求偶行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吸引配偶。"帅"是找女友的第一法则对于人类而言,颜值常常是吸引异性的重要指标之一,动物也不例外。雄性动物如果体形魁伟,色彩鲜艳,就能轻易吸引到雌性的关注。有些鸟、兽有着漂亮的羽毛或冠、角等,它们竭力炫耀这些漂亮的饰物来吸引对方。以孔雀为例,雄孔雀的尾巴越来越长,以至于天敌来了也无法躲避。看似不可思议的抉择,究其内在的缘由,那些尾巴长的孔雀们,往往身体的免  相似文献   

10.
《大自然探索》2005,(4):6-6
墨鱼及其近亲——章鱼都很善于伪装自己,能在几秒钟之内改变自己无骨之身的形状和皮肤的颜色。科学家最近发现,对许多渴望当“爸爸”的雄性墨鱼来说,这一伪装技巧十分重要。雄性澳大利亚大墨鱼常常会为争夺雌性配偶而打得不可开交,然后还会满怀戒心地守护配偶,直到后者产卵。  相似文献   

11.
人世间之所以有男女之分,动物界有雌雄之别,大多是由于在生命开始的瞬间——一精子与卵子所带的染色体之间的不同组合而形成的。但是有少数动物,如美洲鳄、蜥蜴和乌龟等却是例外.科学家通过实验证明,美洲鳄和蜥蜴的受精卵,在温度高时多数孵出雄性,温度低时则孵出雌性。但乌龟却恰恰相反。这一现象,业已被一位对汤姆森·考思韦岛上的乌龟进行了长达6年之久的观察的科学家所证实。如在整窝为雌性龟的1988年,该岛7月份的平均温度为25℃;在整窝为雄性的1992年,7月份的平均温度则为21℃。按现在气候学家的说法,受大气温室效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正>很多雄性动物在求偶时都会给雌性送礼物。这听起来似乎太过简单,不过事实就是这样,比如雄性翠鸟在求偶时会捕鱼送给雌鸟。然而,这种送礼行为中却不乏有一些耍小聪明的动物。如果能找到一份廉价的山寨货骗雌性交配,那为什么还要费心找一份真正的礼物呢?的确,很多雄性动物都选择送没有什么价值的礼物。一些狡猾的雄性还会重复利用它们已经送出去的礼物,甚至还有些雄性会用不能吃的东西冒充食物送给雌性。  相似文献   

13.
土拨鼠奇观     
土拨鼠是一种体形娇小、皮毛松软漂亮、既调皮又可爱的高山动物,它们通常以家族为单位,聚居在高原、草原和草甸等地区。由于环境严酷和生存艰难,每个土拨鼠家族内只能允许一只雌鼠产下2~3胎幼鼠,否则雄鼠们无法供养后代。因此,土拨鼠家族内部的主要争斗不是雄性土拨鼠争夺配偶的决斗,而是雌性之间为取得繁殖权进行的"浴血奋战"。  相似文献   

14.
尚玉昌 《自然杂志》2013,35(5):355-358
以粪蝇、黑翅豆娘、岩鹨、鲨鱼和海胆等各种动物为实例介绍了动物行为学中比较新的概念,即精子竞争理论。在某些混交制的交配体制中,雄性个体不仅要竞争与雌性个体的交配权,而且还要竞争其精子使卵受精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自然选择就会直接对动物的行为、精子的形态和大小等各种特征发挥作用,使精子处于强大的自然选择压力下。为了获得精子竞争的胜利,黑翅豆娘进化出了极其特殊的形态结构,一只正在交配的雄豆娘的交接器会像一把丛刷一样把雌豆娘贮精囊中90%~100%的精子抽吸出来,然后才把自己的精子释放到雌豆娘体内。这些精子将会贮存在此前已被彻底腾空了的贮精囊内,供雌豆娘为其卵受精之用。在精子竞争中,雌性个体不只是简单地扮演一个只能接受雄性个体精子的不重要的角色,实际上,它通过配偶选择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这是目前动物行为学中一个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5.
龟的性别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哺乳类、鸟类的性别是在受精时,由来自雌雄配子核内的染色体配对而决定的。这种所谓的“基因型性决定”,在哺乳类为雄性异配型(雄性:XY,雌性:XX),在鸟类则为雌性异配型(雌性:ZW,雄性:ZZ)。在爬行类和两栖类,可能存在这两种机制中的一种。然而,除此以外,许多爬行类、两栖类性腺的性别分化还受一个环境的后成因素的影响,即:卵孵化的温度。这种现象在龟类尤为明显、广泛。12年前,  相似文献   

16.
一只雌性家燕在空中飞来飞去寻找配偶,它很挑剔,不想凑合。突然,一抹亮色在它眼前闪过,是一只雄武的追求者,它马上就被吸引住了。雄性家燕那鲜红的喉囊太迷人了,它实在无法抗拒……  相似文献   

17.
决定情缘的基因 科学家新近提出了"基因决定你与谁情投意合"的观点,"缘分"之说似有了科学根据. 科学家在研究中发现,老鼠在选择配偶时受到一种称为HHC基因的制约,雌性鼠总是挑选与自身HHC基因不同的雄性鼠为"丈夫".那么雌性鼠是凭借什么来识别对方基因的异同呢?是气味.HHC基因不同,则身上发出的气味便不一样.  相似文献   

18.
对于集群繁殖的独栖型动物而言,使用能够传播较长距离的通讯信号,例如声音或者气味,对动物的配偶选择及其同步发情等具有重要作用.近期对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发情期发出的咩叫声(bleat)和鸟叫声(chirp)的研究结果发现,在该物种的社群生活中,其使用听觉通讯的方式及其变化比以往人们想象的要复杂许多.然而,过去利用这些声音信号进行的回放实验研究仅记录了有限时间内的几种行为,因而有关这些声音信号对接受者的行为尤其是通讯行为的影响了解甚少.本文的实验通过录音回放方法,给圈养成年大熊猫播放发情期异性同伴的咩叫声,然后观察并记录声音接受者的行为反应.结果发现,在听到发情期异性大熊猫的咩叫声时,处于发情期的雌雄大熊猫的嗅味标记行为频率均显著增加(雄性:P=0.001,df=7;雌性:P=0.01,df=9),而咩叫频率并无显著改变(雄性:P=0.300,df=7;雌性:P=0.293,df=9).这是首次在大熊猫中发现交互模态信号通讯现象,即借助化学通讯信号,做出对异性声音信号刺激的行为反应.该研究结果揭示了大熊猫中声音信号与化学信号的关系,并显示上述两种方式的信号在维持大熊猫社群关系中可...  相似文献   

19.
一只雌性家燕在空中飞来飞去寻找配偶,它很挑剔,不想凑合.突然,一抹亮色在它眼前闪过,是一只雄武的追求者,它马上就被吸引住了.雄性家燕那鲜红的喉囊太迷人了,它实在无法抗拒……  相似文献   

20.
异育银鲫人工繁育群体中复合四倍体的发现及其育种潜力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桂建芳 《科学通报》1992,37(7):646-646
雌核发育在鱼类中是一种罕见的生殖方式,而在雌核发育生殖的几种鱼类中,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尤为特殊。其特殊性主要表现为:(1) 既采用雌核发育方式生殖,又具有一定比例的雄性个体,是进行天然雌核发育的两性型种群;(2) 用异源精子受精,不仅能激发卵子进行雌核发育,其子代全为雌性,而且具有明显的生物学效应,由兴国红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