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峡成库后,有必要对新三峡和新三峡旅游的形象进行重新定位,即新三峡应该是大三峡,新三峡旅游应该是大旅游。同时应将市场原则和政府主导原则相结合,以新思路进行投融资,用经营产业的方式来经营三峡。  相似文献   

2.
三峡石刻作为一种古老的文化遗迹,是三峡审美不可或缺的方面.有着深厚的文化蕴涵,是三峡自然审美超越与升华的纽带,是三峡自然审美的盎然情趣。在三峡审美中,每一个用心审美的人都会关注三峡石刻,都会从中感受到中国悠久文化的灿烂与珍奇。  相似文献   

3.
三峡石文化是三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峡石写下的历史,也是一部独立的三峡石文化史。三峡石文化的艺术魅力,吸引了不少文人学者的关注和研究,但他们都是从各自研究领域所涉及的局部三峡石文化予以评价或关照,没有把三峡石文化作为整体来考查,对三峡石文化的概念也缺乏统一的界定。有必要从宏观的角度,把三峡石文化作为一个完整体系予以研究,对三峡石文化的概念予以新的界定,对三峡石文化的主要内容和演变历程予以梳理。  相似文献   

4.
三峡区域持续两千多年连绵不断的战争历史,并且其战争地方特点鲜明。研究三峡军事史,对我国国防战略转型有着典型的战略意义;研究三峡军事史,利用其天然的军事地理条件和高山激流作战的经验教训为现实服务;研究三峡军事史,发扬其民众传统的战斗精神,为当今军事防御战略服务;研究三峡军事史,是构架当今三峡人文工程、让三峡走向世界的重要环节。三峡军事史的研究成果将直接服务于三峡旅游的开发、三峡区域精神文明的建设、三峡水电工程人文环境的建没和国防研究。  相似文献   

5.
“三峡伦理文化”是受到三峡区域特定经济条件、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影响的,以三峡人为主体的,以三峡人伦为基础的,反映三峡人道德生活和价值取向的,以三峡人的道德规范为核心的伦理文化。三峡伦理文化研究的目的不仅在于三峡文化研究的体系性,也在于区域伦理研究的紧迫性,更在于区域文明建设的现实性。  相似文献   

6.
(中心论点:“三峡情结”是李白思想感情和诗文创作的重要情结之一,它对李白的思想和创作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巨大影响。论证:首先着眼于事实,叙述李白自志学之年开始直到暮年,在漫长的生活、创作历程中与三峡结下的不解之缘,尤其是李白三经三峡的独特经历,从而证明其“三峡情结”乃事由天成。接着从宏观上剖析李白三峡情结构成的主要因素,从客观与主体的辩证统一方面阐明:三峡的自然美和三峡民情风俗与文化积淀,形成了李白独特感悟的三峡情结和三峡精神。论证的主体是第三部分,以李白的大量诗文(25)篇分七个方面证明三峡情结对…  相似文献   

7.
刊首语     
在阳春月的明媚春光中,本刊2000年第3期和读者见面了。紧追我国西部大开发宏伟战略的阵阵号角,本刊也进一步加大了服务库区,服务三峡的力度。“移民专题”,“西部大开发”,“三峡文化”,“三峡诗歌”与“三峡生态与环保”都是直接研究三峡的栏目。其中一些文章或者将国家的宏观发展战略与三峡腹地的实际结合起来,构建出三峡区域的具体发展思路,如“西部大开发”的两篇文章;或者力图突破一般现象的简单分析,而达3某种深度思考,如《重庆市。峡库区农村开发性移民项目难题解析入实际上,就是一些学科性文章也力求达到学科理论与三峡…  相似文献   

8.
三峡文化论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章着重论述什么是三峡化以及三峡化的多层化蕴含,即:人与奇山秀水的和谐;泛自然神论的浪漫精神;兼收并蓄的化因子。最后论述了三峡化的心理结构及其未来的走向,指出来的三峡化在革新创造的同时,应当留住它的根。  相似文献   

9.
三峡是南北文化的结合部,是巴楚文化的交结带,三峡民歌则是两种文化撞击的结晶。三峡民歌渊源焰火,并具有浓烈的地域特色,其爱情歌谣感情真挚,热烈奔放,泼辣大胆,而其劳动歌谣悲苦辛酸,怆楚悠长,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0.
论三峡文化的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峡文化是土家先民巴人和其他各族人民一道,在其历史进程中,以长期三峡及其周边地区为地理背景而创立的一种独立的区域文化形态,三峡文化具有自身的生成机制,结构形态,基本精神和历史演进规律,具有厚实的巴文化底蕴,它应该是中华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随着当今三峡工程的兴建,三峡文化又必须具有很多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长江三峡地区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地域特色鲜明。三峡大学既定的办学特色之一是“三峡文化及旅游”。2003年8月,学校在湖北省三峡文化研究会会长陈少岚教授主持下,隆重推出《三峡文化研究丛书》第1辑共10种,由武汉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现刊发部分专家学者有关此丛书的笔谈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三峡茶诗是中国茶诗的一部分,体现茶与文人的一种情结,在三峡茶、茶文化传播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从三峡茶诗角度分析茶与文化名人的情结现象:一是三峡茶作为文化载体,其沃土之深厚,给人以强烈的感受;二是文人善于捕捉茶中信息,以致触茶生情,以茶说事;三是茶诗多有寄托,故文人常知茶性通人性,以此抒发其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之情绪。  相似文献   

13.
三峡把歇后语叫“谈局”。谈局的名称从不见经传,却比歇后语更恰当,谈局把三峡方言方音利用到极致,达到了诙谐风趣的喜剧效果,它是民间作家公开进行的妙趣横生的口头文学创作,是有特色的三峡文化,它是野性的,也是文明的,是原始的,也是现代的,还将继续发展下去。  相似文献   

14.
三峡旅游文化研究的地域范围与三峡旅游区的范围具有同一性。附会是旅游文化的传统和特色,三峡旅游文化中的附会现象表现为:因相似而附会;因名句、名篇而附会;因民俗而附会等九大类别,附会形成三峡旅游文化的错状结构、多重性和系列性等五大特征。  相似文献   

15.
三峡文化是荆楚文化与巴人文化相互碰撞、融合,并在三峡地带土著居民原始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多元的、具有自己个性特色的独特的文化形态。从文化建设与发展的角度看,荆楚文化与三峡文化的开发具有突出的价值,值得深入研究,着力进行。  相似文献   

16.
《大巫山文化》是重庆三峡学院三峡文化研究所任桂园先生在研究长江三峡文化的基础上撰写的一部地域文化研究专著,全书共25.5万字,目前已作为重庆市新闻出版局重点书目由重庆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  相似文献   

17.
转型期三峡旅游核心竞争力分析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转型期三峡旅游走势、特点及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规划布局三峡旅游核心竞争力体系,提出实现从“泛三峡”到“品牌三峡”转型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三峡旅游市场开拓的文化传播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研究旅游市场开拓与化传播关系的基础上,着重对三峡旅游发展阶段和三峡旅游市场开拓进行了化传播分析,探求开拓三峡旅游市场的良策,促进三峡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刊首语     
在习习的秋风中,本刊2001年第5期与大家见面了。随着三峡大坝二期工程截流时间的临近,三峡百万大移民也进入了攻坚阶段。对于广大库区来说,如何确保这一史无前例的历史任务的顺利完成呢?《万州用“一包两挂”破解世界级移民难题》给予了创造性的回答。《历史时期长江三峡粮食作物嬗替的特征、成固及其影响》则从粮食作物的角度探索了三峡“结构性贫困”的历史原因。《试论土家文化对语言的影响》也从语言的角度追溯了古老三峡的历史遗存。这些对于我们理解三峡、认识三峡和建设三峡都是不无裨益的。其他一些文章,如《凌叔华:对儒…  相似文献   

20.
长江三峡地区古石刻,作为一种古老的文化遗迹,与长江三峡水相亲相融、相依相生、相映成趣、相得益彰,为长江三峡水增添了厚重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蕴。具体表现为三峡地区古石刻与水相依,水因石刻而幽,凸现出三峡水文化的古老、悠远之品格;石刻与水相融,水因石刻而神,诠释着三峡水文化的神奇、深邃之品格;石刻与水相映,水因石刻而壮,浓缩了三峡水文化的宏博、包容之品格;石刻因水而生,水因石刻而傲,演绎着三峡水文化的沧桑、知性之品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