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6 毫秒
1.
系统功能语法中的及物性理论作为一种重要的语言分析工具对从小句角度阐释语言特点有很好的效果。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中属于概念功能的及物性系统,借助于Coder软件对戈尔丁的《继承者》进行数据统计,进一步分析小说的及物性特点,旨在揭示在新旧两个部落语言使用上的不同,进而探索小说更深层次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以系统功能语法为理论基础,尝试从及物性、语气、主位结构等方面对詹姆斯.乔伊斯的短篇小说《死者》进行分析,从而揭示功能语篇分析如何帮助理解小说的主题意义,进一步印证功能语言学在语篇分析中的运用价值。以此验证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理论是一种适用于语篇分析的理论。  相似文献   

3.
以韩礼德的功能语法为基础,以及物性系统为角度对欧·亨利的短篇小说《绿门》进行分析。研究结合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着重对在小说主要发展阶段中选取的主要小句进行了及物性分析,探讨了小说中人物性格塑造和主题意义是如何通过及物系统的选择来体现,为读者了解该小说的艺术魅力和主题提供了新的鉴赏角度。  相似文献   

4.
刘晨 《科技信息》2013,(21):22-22
在韩礼德提出的系统功能语法中,概念功能是非常重要的三大元功能之一。及物性理论作为概念功能的主要体现方式,可以用来进行新闻语篇分析。本文试图运用及物性理论对CNN关于雅安地震的一则新闻报道进行实例分析,旨在进一步了解新闻的语篇结构,探索其语篇类型与过程类型选择之间的关联,从而验证及物性系统在新闻语篇分析中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5.
从系统功能语法中概念功能的重要体现方式——及物性对小说《品彻·马丁》(《Pincher Martin》)中主人公马丁落水之后的经历进行分析,通过语言实据揭示马丁看似英勇的斗争之下挣扎却无法摆脱死亡的小说主题。将马丁的经历分成三大阶段,从中节选部分内容进行过程分析后发现:虽然不同过程类型的参与成分不同,但为斗争的"伪英雄式"提供了鲜明例证。Golding将深层主题巧妙地隐藏在了遣词造句之中,与Halliday提出的"意义潜势"不谋而合。将系统功能语法与文学语篇结合能进一步为读者欣赏语篇时产生的直觉提供客观、科学的语言证据。  相似文献   

6.
梁婷 《科技信息》2011,(22):I0195-I0195
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是近年来国际上最有影响力的语言学流派之一,其中的及物性理论为分析新闻语篇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及物性系统表示的是说话人或听话人选择各种过程组成或揭示语篇的语义系统。本文运用及物性理论从过程类型选择对一则China Daily新闻报道进行了详细分析,旨在揭示新闻语篇在过程类型分布上的规律性及其语类特点。  相似文献   

7.
韩礼德的功能语法为语篇分析提供了一个多层次、多功能的语篇框架。运用韩氏理论中概念功能的主要体现形式——及物性,对玛格丽特.劳伦斯的短篇小说《潜水鸟》的景物描写进行分析,以期体现及物性分析的实用性、可操作性,并从中找到证明景物描写深化小说主题的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8.
系统功能语法的及物性系统在批评性语篇分析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目前鲜有学者将及物性分析应用到庭审语篇当中。以刑事法庭中法庭辩论至被告人最后陈述阶段的10篇文本为语料,从及物性的角度对其进行了相应的分析。结果发现,庭审语篇话语的过程类型是与庭审参与者的角色和作用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9.
易勇 《科技咨询导报》2007,(29):238-239
本文试着从系统功能语法经验功能的及物性特征等方面,对诗歌《再别康桥》的原、译文进行比较分析,探讨诗歌的语言特点,中英文表达差异以及语义语境对词汇语法的要求等。  相似文献   

10.
同韩礼德建构功能语法的目的就是用来语篇分析,功能语法为语篇分析提供了一个多层次、多功能的理论框架。本文通过对《高级英语》中Hiroshima语篇进行及物性分析,以期体现及物性过程的实用性、可操作性及对语篇建构的作用.应用韩氏理论来分析所选语篇,为提高英语语篇分析的水平提供了一种新视角。  相似文献   

11.
杜亚冰  冯心如  刘燕 《科技信息》2010,(12):149-150
本文以著名美国女作家海伦·凯勒的名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为对象,从及物性对韩礼德(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的纯理功能之一的概念功能进行分析,以揭示及物分析如何帮助读者理解文章主题以及帮助英语学习者提高写作水平,通过及物性分析,也可以加深我们对语篇意义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常红艳 《科技信息》2011,(29):152-153
本文试图从及物性层面分析研究《骆驼祥子》中主人公祥子的人性堕落过程是如何通过语言来实现的,从而说明及物性系统和人物形象刻画之间的关系,揭示小说更深层次的主题思想。同时也论证了功能语言学运用于文体分析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贾丽娟 《科技信息》2009,(18):123-123,125
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包括“系统语法”和“功能语法”两个方面,它们“是一种完整的语言理论框架的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其中。语言的三个元功能又各自包含三个系统。本文以语言的概念功能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及物性系统、语态系统、及物和作格系统。并从语义的角度探讨这三种系统的功能作用,试着将系统和功能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对小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丛钊 《科技咨询导报》2012,(28):176-176,178
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理论为学者进行语篇分析提供了强有力的武器。在这些理论中,作为实现语言概念功能方法之一的及物性系统占有特殊地位.把它应用于文学作品分析中将使分析更加科学客观。本文将以海明威的短篇小说《白象似的群山》为对象,在及物性系统的框架内对其进行话语过程分析。通过分析,男主人公自私,虚伪,冷酷既缺少责任感的形象跃然纸上,他可被视为"迷失的一代"的一员。相反,女主人公则是典型的海明威式英雄,乐观,坚强。  相似文献   

15.
黄芳 《科技信息》2010,(24):148-149
概念元功能是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中三大元功能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本文运用概念功能中的及物性理论对国内某一具体新闻报道进行实例分析,从功能语言学的角度近一步了解它的语篇结构,准确判断其语篇体裁,探索其语篇类型与其意义表达之间的关联,并进一步验证及物性理论应用于新闻报道分析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6.
韩礼德首创了语法隐喻的概念,以探究语言与客观世界的关系,并将语法隐喻分为概念隐喻和人际隐喻,概念隐喻又称为及物性隐喻。为了达到特殊的文体效果,在语言表述中常常使用与实际及物性过程不一致的过程。根据对10篇叙事散文的分析,可以看出语法隐喻在语言中普遍存在的事实,及物性过程的转换并非任意,具有不同的文体效果。  相似文献   

17.
运用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理论对语篇“The Death of Hitler”的文体特征进行分析,归纳篇章中小句的及物性结构、语气结构和主位结构的特点和文体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以功能语法为理论框架,对王翰的<凉州词>及其四篇英译文从经验功能角度进行分析比较,了解及物性系统各种成分的划分和传译,从而说明概念功能是语言意义的重要内容之一,它的传译是翻译活动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9.
《论友谊》是《培根论说文集》篇章之一,详尽讨论了友谊的主要功效。本文拟以系统功能语法理论为基础,从及物性、语气和情态、主位结构和衔接等方面对《论友谊》进行功能文体分析。  相似文献   

20.
韩礼德提出的功能语法认为语言为信息交流提供资源,在一定的社会语境下产生意义。功能语法不仅关注语言结构,同时也重视这些结构在不同社会环境下如何构建。与功能语法相比,传统语法以及正式语法作为分析大学精读课文篇章的两种惯用,传统手段,更重视语言的外在形式,结构而忽略了语言使用的不同文化背景,及特定社会环境。本文在功能语法理论指导下,从及物性角度,主要是关系过程分析大学精读课文的一篇文章,从而探讨用功能语法分析文章的可行性,优越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