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先碧 《科学之友》2007,(9A):53-53
美国林业科学家培育出一种基因改良迷你树,这种树有的仅1m高,满足了人们对小巧可爱树种的需求。从古至今,人们不但欣赏大树的伟岸,也喜欢小树的可爱,因此有了盆景。设计师通常通过培育老根、剪枝等方法来控制树木的生长。在城市的街道和园林中,一些树木也不宜过高过大,绿化工作者也大多采取剪枝的方法控制树木的生长。  相似文献   

2.
美国林业科学家培育出一种基因改良迷你树,这种树有的仅1 m高,满足了人们对小巧可爱树种的需求. 从古至今,人们不但欣赏大树的伟岸,也喜欢小树的可爱,因此有了盆景.设计师通常通过培育老根、剪枝等方法来控制树木的生长.  相似文献   

3.
最近,美国林业科学家培育出一种基冈改良迷你树,满足人们对小巧可爱树种的需求.科学家通过基因改造的方法,培育出特别矮小永远也长不高的树种,比如普通榆树可以长到30多米高,而通过基冈改良后这种愉树长到1米多高就不会继续长高了.  相似文献   

4.
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州立大学的科学家种植成功了一种转基因新树。如果用这种转基因树造纸,只需添加很少的有毒化学物质.能源消耗也将大大降低。这种转基因树的生长速度超过自然树种。科学家们相信这项突破意义重大:因为它不仅能增加林业产量、减少污染,而且还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人类在对动物和农作物进行驯化后,对林业的驯化也开始了。在自然状态下,一个新树种的出现需要经过几千个生长周期才能完成。北卡罗来纳州州立大学的生物技术植物专家让·塞德罗夫教授在评价这项研究成果时说:“由于采用转基因技术,我们可以用一种更加快捷…  相似文献   

5.
我们知道,树木遇火即燃.然而,在自然界中,有些树木不仅不怕火烧,而且还能灭火.这种树就是被称为“森林火灾克星”的樟柯树,俗称灭火树. 生长在非洲丛林中的樟柯树,是一种奇特的树种.一位科学家曾对这种树防火的敏感性进行试验.他有意站在樟柯树下用打火机点火吸烟,谁料火光一闪,顿时从树上劈头盖脸地喷出了白色的液体泡沫,使打火机的火顿时熄灭,这位科学家也满身白沫,狼狈不堪.  相似文献   

6.
正在美国,科学家们正试图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培育出对柑橘黄龙病免疫的新品种柑橘树,拯救陷入危机的佛罗里达州柑橘种植业。佛罗里达州是美国重要的柑橘产区,近年来,柑橘黄龙病对这里所有的柑橘树造成了巨大的威胁。科学家们正试图通过一种新技术对柑橘的基因进行修改,以得到对黄龙病免疫的柑橘树种。  相似文献   

7.
当人们赞叹大自然的神奇造化时,对普照万物的太阳都赞不绝口:万物生长靠太阳!然而,又有多少人曾经想到过,这世界上万物生长也得益于月亮?其实,月亮的圆缺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鲜为人知的作用。法国学者费雪里在一本书中总结了各国合理利用月光的经验,并为人们提供了一份种植、收获的最佳“月相”。例如:四季开花的大果实草莓,应避免在满月和新月时栽植、剪枝和采摘。核桃在满月时打落,不仅油脂最丰富,而且还容易消化吸收。槭树也是对月光敏感的树种,满月前夕采收,液汁含量要比月亏时采收的含量高。有些农学家甚至建议:除按季节、节气外,最好…  相似文献   

8.
科学家在瑞典的福卢山区发现了寿命达万年且仍在生长的树种。除了长寿外,树木还能听懂音乐和发出不同的声音呢。  相似文献   

9.
<正>看到科幻片里那些可爱的小恐龙,你是不是也想养一只小恐龙作宠物呢?这并非异想天开。加拿大科学家告诉我们,他们正在努力把鸡通过基因改造的方法培育成恐龙。或许十多年后,我们在花鸟市场上就可以买到宠物恐龙了。让鸡退化成恐龙如何培育出一只恐龙?科学家能想到的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找到恐龙的原始基因。比如,在美国科幻影片《侏罗纪公园》中,生物学家哈蒙德博士召集大批  相似文献   

10.
机械性人造心脏生老病死是谁也摆脱不了的自然规律。有的人生来就缺胳膊少腿,还有一些人在意外事故(如车祸、疾病等)中失去了某个器官,更多的老年人因为器官病变而在病痛中度完余生。不少善良的科学家正在为解除人们的痛苦而努力工作着,如美国科学家近年来在实验室中成功培育出  相似文献   

11.
《大自然探索》2023,(9):10-11
<正>为了确定树龄,科学家需要从树干底部提取样本,并数出样本中包含的年轮数量。运用这种方法,科学家初步确定了世界上一些高龄树木。第一名普罗米修斯普罗米修斯是原本矗立于美国内华达州惠勒峰的一棵大盆地狐尾松。1964年,美国地质学家库里在获准后砍伐了这棵树并提取样本。他发现样本中的年轮数量为4862条,但因为样本并非提取自树干底部,所以他估计这棵树的实际年龄超过4900岁。而哪怕只有4862岁,普罗米修斯也依然是迄今能够确定的最长寿的树。  相似文献   

12.
酸性沉积物     
毫无疑问,美国东部和加拿大空气中的沉积物是酸性的。今天林务工作者面临着争议最大的问题,乃是对森林生态系统和可行性控制的影响问题。有些科学家担心酸性沉积物会引起树木生长衰退和死亡,担心湖水和溪水会酸性化,从而导致鱼类死亡。另一些科学家则认为,森林衰退和死亡可能是由自然因素或其他污染物引起,而湖水和溪水的酸性化可能是自然  相似文献   

13.
马义 《科学之友》2002,(4):32-32
前不久,美国密苏里大学的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运用基因敲除技术,培育出基本不含人体免疫排斥基因的克隆猪。稍晚一些日子,英国苏格兰罗斯林研究中心的PPL医疗公司也培育出了这样的转基因小猪。科学界普遍认为,这是向异种器官移植迈出的关键一步。从古至今,人们的死亡并不全是所有器官都损坏或衰竭所致,而只是某一个要害器官的损伤和衰竭,或心、或肾、或肺、或肝……例如,仅仅是肾功能衰竭,而其他器官都完好无损,也将导致死亡,这是多么令人遗憾的事啊!  相似文献   

14.
《世界科学》2007,(5):48-48
美国纽约州立博物馆的科学家们利用搜集到的几块远古树木化石,拼凑出了迄今地球上最早的树木模型,称之为瓦提萨树。瓦提萨树外型类似现代的棕榈树,并已初具现代树的形态,如出现了树枝结构,但它的树叶呈刷子形状而非我们现在通常所见的片状形态。  相似文献   

15.
西屏 《科学之友》2002,(11):25-25
树木疗法树木疗法指的是借助某些树木来治病。俄罗斯的科学家研究认为,树木有生物场,对人有治疗作用,树木拥有的能量足以治疗某些疾病,而且效果不见得比药物差。人与树木接触时,树不放出也不吸收能量,只是在周围形成了一个弱电磁场。当它的频率与人的磁场频率相同时,就会增加能量的活性;如果与  相似文献   

16.
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科学家在酸雨研究中发现,导致树木死亡的并非总是酸雨,而通常是土壤中生长旺盛的“致死苔藓”借助雨水产生更多的酿造成的。如果在一棵树下长满了苔藓,这些苔藓有很强的吸水和持水能  相似文献   

17.
路原 《科学之友》2003,(9):24-24
据说印第安人在砍树或锯树枝之前会请求树木原谅,现在一些科学家认为,美洲土著居民的这种传统习俗,可能会成为科学家们研究植物也有语言的一种依据。波恩大学应用物理研究所在对植物进行最新声学研究后发现:人采花时,花朵会“哭泣”,人摘黄瓜时,黄瓜会“尖叫”;甚至连正常生长的水果也会发出咯咯的声音。看来现代科学的研究成果,似乎还真为民间的传说提供了佐证。  相似文献   

18.
作者是当代著名的大数学家之一,曾参加过美国研制原子弹与核弹的早期研究工作。本文节译自他的《一个数学家的历险》一书。在这一段中,作者从科学家的角度,叙述了美国试制原子弹基地洛斯阿拉莫斯的工作情况,记载了他根据亲身经历对那里的一些主要科学家,如泰勒·费米、冯·诺伊曼等所作的评述。文中还谈到了科学家们在那里的生活与思想,也述及了作者自己对科研工作的体会与对科学思维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9.
余文 《自然杂志》2007,29(3):174-178
初夏时节,暖意正浓,科学界也是一片欣欣向荣。如今,看病有了“纳米鼻子”,癌症治疗依靠“迷你细胞”,人类的医疗水平将迈上新的台阶。神经细胞迁移如何控制、光合作用靠“谁”引导,科学家们已初窥个中奥妙。然而环境问题却依然突出,地球上“珍稀生物生存环境”日益恶化,火星也面临“全球变暖”,希望可存储清洁能源的COF材料的诞生有助于缓解温室效应,这样人类才不用迁移至“第二地球”。首幅完整高分辨率基因控制通路结构图问世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州立大学的科学家于2007年3月29日在Nature杂志上发表了首幅完整高分辨率基因控制通路结构图。…  相似文献   

20.
<正>科学家在实验室中通过一颗大鼠的心脏成功培育出了一颗迷你人类心脏。在这项研究中,科学家剥去了大鼠心脏上的细胞,只留下较为坚韧的"骨架",然后在上面植入人类细胞,而这些细胞最终成功转化为了心脏细胞。研究人员称,这项突破或许将带来药物试验的革命,使新研发的药物可以在人工心脏上进行试验;同样的技术未来或许还能用于实验室培育可供移植的心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