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004年至2006年,在进行"宁夏南部退耕还林(草)区鼠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项目期间,通过对宁夏固原市红庄林场甘肃鼢鼠分布密度、繁殖情况、危害情况及防治方法进行综合分析得出:(1)退耕还林地和山间谷地鼢鼠密度最大;(2)4月份的繁殖率和平均胎仔数最高;(3)危害最严重的树种为落叶松.进而提出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
2004年至2006年,在进行"宁夏南部退耕还林(草)区鼠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项目期间,重点对宁夏固原红庄林场甘肃鼢鼠密度与植被盖度的相关性进行了专题研究,于2005年4月至9月对固原市红庄林场12个样方内甘肃鼢鼠密度与植被盖度随机抽样调查,结果表明:样方内甘肃鼢鼠密度与植被盖度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曲线为y=256.346 2-126.630 6 lg x.  相似文献   

3.
选取人口、经济、空间、社会4个维度共17城市化指标,构建宁夏城市化综合水平的评价体系,并用结构熵权法和逐层加权法,对2001—2013年宁夏城市化综合水平进行测度和差异比较.结果表明,宁夏的城市化综合水平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13年宁夏城市化综合水平得分呈现“北高南低”的空间格局;宁夏各地市间的城市化综合水平的差异有一定的缩小趋势.未来宁夏的城市化将面临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  相似文献   

4.
丁月星 《海峡科学》2011,(5):31-31,33
"猪—沼—果(林)"三位一体的生态经营模式是指采用果、林、畜相结合,以生草栽培等多种方式进行山地小流域综合开发建设。研究表明:该模式以生草等提供更多的饲料来源,并以其改善果园生态环境,以沼液、沼渣、沼气综合节支增收,改良土壤、果品等,以养猪、种果直接创收,可产生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推进农村山地综合开发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基于2006,2010年遥感影像获得的宁夏土地利用变化数据,结合RS和GIS技术,对宁夏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用生态服务价值方法对宁夏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效应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十一五"期间,宁夏土地利用类型发生了明显变化,林地面积大幅度增加,总体生态服务价值增加4.92×107元,年增长率为2.27%,整体生态环境指数从15.37增长到17.07,整体生态环境向着健康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针对宁夏沿黄经济区4市水资源短缺风险水平,采用改进模糊综合评价法,在评价水资源短缺风险等级的基础上,结合熵权法和多指标综合测算法,从准则层和指标层进行权重分析,对宁夏沿黄经济区水资源短缺风险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宁夏沿黄经济区水资源短缺风险处于中等风险,其中银川市和石嘴山市处于中等风险,吴忠市和中卫市处于较高风险。  相似文献   

7.
宁夏建设领域节能减排现状与发展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彦苏 《工程与建设》2012,26(3):389-390
文章从宁夏建筑节能标准执行情况、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新型墙体材料发展等方面分析了宁夏建设领域节能减排的现状,并对"十二五"期间宁夏建设领域节能减排的发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从相关历史文献中提取数据,采用最邻近指数、核密度分析、重心迁移等方法,对清代(1636—1911年)宁夏清真寺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状况,以及清真寺的分布与政策、自然等因素的相关度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时间上,根据清真寺增长率的变化情况,清代宁夏清真寺的发展可划分为3个阶段,即1636—1784年的探索起步阶段、1785—1845年的平稳发展阶段和1846—1911年的高速发展阶段;空间上,清代宁夏清真寺的最邻近点指数R1,表明其空间分布类型属于集聚型。清前中期(1636—1840年)清真寺分布重心"北移",在农业较发达的北部地区集中;清后期(1840—1911年)清真寺分布重心"南移",在宁夏南部空间集聚特征明显。不同教派的清真寺数量分布差异大且不均衡,同种教派的清真寺在宏观空间分布上处于聚集状态。清代宁夏清真寺作为古代丝绸之路伊斯兰文化的历史遗产,其空间分布特征可以反映早期伊斯兰教在宁夏的空间传播规律和丝绸之路宗教文化的走向。  相似文献   

9.
旅游目的地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其旅游开发战略直接影响地域经济发展,"一路一带"经济背景下宁夏回族自治区成为重要的国际旅游目的地.以宁夏回族自治区1997-2011年入境游客量和外汇收入为原始数据,构建GM(1,1)灰色预测动态模型,并进行模型精度检验,模型预测的2012年结果与实际数据基本一致,并利用该模型对宁夏2013—2020年入境旅游指标进行预测.基于预测结果结合旅游目的地现状,提出宁夏入境旅游借申遗成功之"鲶鱼"推跨国旅游精品,现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发展"鲶鱼效应";以规划引领旅游发展,通过整合挖掘盘活宁夏"羡余"旅游资源;跨界促成"第六产业"谋求"全域旅游"等可持续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改进的多指标综合加权评分法,并将该方法用于优选意大利牛舌草中多种有效成分的提取工艺.针对样品中的未知含量分析物,提出了"一标多测"的概念,以意大利牛舌草中的多组成提取为例,选取芦丁为参照即为"一标",以此获得了5种主要指标组分的相对含量,即为"多测".以相对含量作为综合评价指标,通过对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提取溶剂、浸泡时间、超声时间、料液比等4个因素进行了正交试验优选.由此获得最佳提取工艺为:采用80%甲醇提取,浸泡12 h,超声10 min,料液比为1∶50.结果表明,"一标多测"解决了样品中被测物真实含量未知的问题,多指标综合加权评分法实现了实际样品未知含量分析物提取条件的优选.二者结合简便可行,节省试剂,并经过优选意大利牛舌草中多种待测成分的提取工艺得到了证实."一标多测"与多指标综合加权评分法结合对其他中药材中有效成分提取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降雨和坡度对路基边坡产流产沙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降雨和坡度对铁路路基边坡产流产沙的影响,为胶东半岛区域铁路建设过程中路基区水土流失监测及防治提供技术支撑。【方法】采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在3种雨强(20、40、60 mm/h)、2个坡度(30°、35°)模拟条件下,研究降雨、坡度对胶东铁路路基边坡产流产沙的影响。【结果】模拟降雨条件下,当降雨强度由20 mm/h增加到60 mm/h,相同坡度下的路基边坡产流起始时间缩短56~73 s; 当坡度由30°增大到35°,相同雨强下的路基边坡产流起始时间提前2~23s。径流量、产沙率在降雨初期剧增到峰值,之后径流量逐渐趋于稳定,而产沙率波动减小后逐渐趋于稳定。相同坡度条件下,雨强由20 mm/h增加到40 mm/h,径流量和产沙率分别增加37.8%~115.2%和67.0%~86.9%; 雨强由40 mm/h 增加到60 mm/h,径流量和产沙率分别增加54.7%~125.0%和144.5%~177.9%。相同雨强条件下,坡度30°~35°处于对径流侵蚀影响的临界坡度范围内,坡度对径流量、产沙率的影响较复杂,小雨强(20、40 mm/h)时,坡度是主要影响因素,35°边坡径流量、产沙率小于30°边坡; 大雨强(60 mm/h)时,降雨成为主要影响因素,35°边坡径流量大于30°边坡,而产沙率小于30°边坡。【结论】降雨、坡度对胶东铁路路基边坡产流起始时间、径流量、产沙率等有一定的影响,模拟降雨条件下,雨强和坡度的增加将缩短产流开始时间,尤以雨强的影响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2.
福建茶园蜘蛛种类与种群动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福建茶区茶园蜘蛛开展普查和定期定点调查,初步查明福建省茶园蜘蛛有45种,明确了不同类型茶园天敌蜘蛛,有机生态茶园和综防示范园的害虫治理措施对蜘蛛有显著的保护作用,但综防示范园农药的使用对天敌蜘蛛仍然有一定的影响.此外,茶园耕作措施对台刈蜘蛛种群影响显著.蜘蛛是黑剌粉虱和茶假眼小绿叶蝉的重要天敌,尤其结网蜘蛛对其成虫表现出很高的网捕效果.  相似文献   

13.
稻壳炭改良盐渍土性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改善苏北沿海土壤性质,提高造林成活率,促进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将稻壳炭应用于盐碱土改良试验。【方法】将稻壳炭与土壤体积比例按照对照(0%)、2.5%、5%、10%、20%和30%分为6组,每组分别种植‘南林895’杨、女贞、弗吉尼亚栎、榉树和台湾杨。【结果】稻壳炭能有效降低土壤含盐量和密度,提高有机质含量,可使土壤含盐量、密度分别降低54.7%、26.1%,有机质提高162.0%,在稻壳炭与土壤体积比为10%时就可取得良好效果; 稻壳炭对土壤水溶性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等营养元素具有吸附作用,在0~10 cm和10~40 cm土层土壤水溶性氮、速效磷和速效钾营养元素都是对照组最高或次高,加入稻壳炭后反而降低; 随着土壤中稻壳炭比例增加,造林成活率逐渐提高,当稻壳炭与土壤体积比为10%时造林成活率最高,达91.10%; 5个树种在盐渍土上的成活率和生长势大小为:‘南林895’杨>女贞>弗吉尼亚栎>榉树>台湾杨。【结论】稻壳炭在降盐改土方面具有良好作用,但对速效营养元素具有吸附作用; 稻壳炭能显著提高造林成活率,促进幼林生长,在稻壳炭与土壤体积比为10%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4.
构建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经济与环境协同发展的序参量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协同演化测度模型评价经济系统与环境系统在共生模式下的协同发展程度,并以2009—2012年为评价期研究经济与环境的动态耦合问题.研究结果显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前两年发展势头较好,2011年起协同发展度有所下滑; 综合协同水平在空间上呈现出分布不均的状况; 大部分地区处于经济滞后型,少数地区为环境滞后型,经济滞后于环境的地区,应承接产业转移与优化资源配置,而环境滞后于经济的地区,应将经济发展阈值控制在环境阈值内,适时调控资源供需策略.  相似文献   

15.
消费生态化立足于“自然-人-社会”是一个复合生态系统、人的生态生存是人实践生存的必要前提等根本认识,主张用生态学的观点和方法规范人类的消费活动。实践它的根本途径是通过变革消费结构引领经济发展模式的变革。消费生态化服务于实现资源、环境和生态对经济、社会和人的发展的可持续支撑。实践消费生态化的方法论要求,一是把矛盾事物和系统思维有机结合起来,二是认清利益格局,优化行动策略。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生态风险评估(ERA)已被人们所重视.但是到目前为止,生态风险评估还没有一套完整的方法体系.本文以我国最大的内陆河——塔里木河下游区段为研究区域,将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先进技术手段与模糊数学方法相结合,根据ERA框架和层次分析思想建立塔里木河下游植被的生态风险评估指标,运用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进行塔里木河下游植被生态风险的遥感定量评估,在评估结果的基础上进行可视化分析,并试图在该领域的方法研究中取得一定的进展.  相似文献   

17.
湿地的生态功能及其在汾河治理中的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论述了湿地的生物生产力,生物多样性,防洪减灾和改善环境等方面的生态功能,分析了山西汾河湿地的现状,从治理角度出发,应重视保护汾河湿地的生态环境,积极重建汾河湿地生态系统,充分发挥湿地的生态环境功能在汾河生态治理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以配置的水样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氯与二氧化氯单独及联合灭活大肠杆菌和细菌总数的效果,用Berenbaum公式判断了两种消毒剂联合作用的性质.结果表明,氯2.00mg/L作用30 min可灭活试验水样中大肠杆菌6.18个数量级,二氧化氯0.30 mg/L作用15min、1.50mg/L氯和0.20 mg/L二氧化氯联合作用10 min可以灭活试验水样中大肠杆菌7.18个数量级(100%灭活);2.00 mg/L氯单独作用30 min、0.30 mg/L二氧化氯单独作用15 min、1.50 mg/L氯和0.20 mg/L二氧化氯联合作用10min可将水样中的细菌100%灭活.用Berenbaum公式计算得出氯与二氧化氯联合消毒灭活水样中大肠杆菌时质量浓度比为0.39,灭活水样中细菌总数时的质量浓度比为0.85,因此氯与二氧化氯联合消毒对大肠杆菌和细菌总数具有协同灭活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