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3 毫秒
1.
法美矛盾已经远远超过控制和反控制的斗争,已经远远超出欧洲的范围。戴高乐政府已经用具体行动在亚、非、拉地区推行它的“世界范围政策”。3月16日至19日,戴高乐访问了墨西哥。下面摘译的法国报刊的两篇文章,谈论到法国对“第三世界”的所谓“合作”政策,和要求美国让欧洲“回到”拉丁美洲。墨西哥《永久》周刊和英国《金融时报》的文章,则提供了法国在墨西哥的经济活动和影响的背景材料,它们对法国力图打入拉丁美洲的攻势,何以引起美国的惴惴不安,作了一些说明。  相似文献   

2.
这是欧洲国家元首第一次访问我国,也是戴高乐总统第一次访问一个拉丁美洲国家。为什么选中了墨西哥呢? 戴高乐代表着欧洲在对待拉丁美洲问题上坚决同美国力量分庭抗礼的力量。当然,戴高乐想在我们和莫斯科之间扮演塞子的角色,说什么从历史上来看“我第一个了解他们”。戴高乐访问墨西哥引起美国国务院的恼火。他不是来看查普德庇克的,而将穿着大口袋里装满美元的军装来。先生们,简单明了地说,戴高乐已经成为一个楔子,我们可以利用它来对付美国的独特姿态,从双方得到好处。戴高乐是资本主义世界向我们推荐的一种“选择”,但是他不能使任何人摆脱美国的束缚。  相似文献   

3.
最近一个时期以来,约翰逊政府加紧推行旨在控制西欧盟国的“多边核力量”计划,使西方国家之间一直围绕着核武器问题争吵不休。美国的目的是,通过“多边核力量”计划,不让英国、尤其是法国发展独立核力量。另一方面,通过给西德以较大的控制权这一甜头,从而分化巴黎—波恩联盟,孤立法国,贬低英国。10月上旬,西德的总理艾哈德扬言,今年年底西德可能同美国单独签订“多边核力量”条约。同时,美国报刊也纷纷透露,约翰逊政府也准备在今年年底以前签订北大西洋集团“多边核力量”条约。但是,美国的计划首先遭到了法国的激烈反击,法国声称不惜为此要求改组甚至拆散北大西洋联盟、废弃法国西德条约,等等。英国新上台的工党政府也趁机向美国提出了一系列难题,实际上是要在参加“多边核力量”的名义下取消美国原来的意图。波恩方面更因爆发了亲美还是亲法之争而几乎造成内部危机。西方国家之间围绕核力量问题展开的斗争正方兴未艾,这既是针对美国的、控制与反控制斗争的一个重要方面,又是它们彼此之间争夺大国地位的一个关键。下面节译的美国《民族》周刊的文章,介绍了西方国家之间有关“多边核力量”计划的一些看法;法国《世界报》的文章则道出了法国针锋相对的反对态度。  相似文献   

4.
在美国統治集团人物的心目中,法国总統戴高乐一直是一个“桀傲不馴”的老头儿。美英报刊更把戴高乐作为漫画中的“模特儿”,給人們的印象是:刚愎自用,蛮不讲理,目中无人,唯我独尊。特别是在今年1月间,当戴高乐公然宣布拒絕接受美国的“多边核力量”計划,公然破裂布魯塞尔会談,把英国关閉在西欧“共同市場”之外的时候,大西洋彼岸的华盛頓,当然还有大西洋这一  相似文献   

5.
征服者?     
乘飞机和轮船访问十个国家、发表五十多篇演说和航行大约两万哩,从加拉加斯到布宜诺斯艾利斯,然后继续航行到巴西东北部的累西腓,四个星期内走完全程。这就是戴高乐将军在9月20日开始的打破纪录的旅行。从来不曾有过一个法国总统计划离开他的国家这样长的时间,从未有过一个外国统治者一次访问这样多的拉丁美洲国家。他的日程看来不像是一位老政治家的日程,倒像是一位现代的、和平的、未来征服者的日程。他的旅行是经过周密准备的。他到墨西哥的访问是一场预演,既表明了法国政策的野心,也表明了它的限制,戴高乐将军一直热心地强调,法国具有世界范围的利益。不错,他在进行海外冒险之前,曾竭力巩固他的欧洲基地。但是,当他以为,美国政策显然在妨碍他的欧洲计划的时候,他才决定在美国自己的势力范围内对美国进行反击。去年,他开始在亚洲宣扬明智。今年的标志是他的拉丁美洲之行,是用意在表明门罗主义已经死亡。  相似文献   

6.
戴高乐将军对墨西哥的访问(3月16日到19日)是在拉丁美洲外交战中的第一着。他可能在9月份去巴西、阿根廷和智利。以前没有一个法国总统去过这个地区。墨西哥的报纸谈到了华盛顿—莫斯科—巴黎的三角关系(没有英国),在这三角形之外,拉丁美洲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法国用现金,特别是用给墨西哥的一亿五千万美元的贷款来支持它的活动。在这笔贷款方面,已同法国工程公司签订了建造好几家工厂的合同。在米纳提特兰建造三家石油化学厂,在马德罗建造一家苯乙烯厂,在契瓦瓦建造一所氨厂,在科萨科尔科斯建造一家氯化剂厂,在罗萨里托建造一家石油化学合成厂。预料加上其他化学定货,在这  相似文献   

7.
英国工党政府上台不久,《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周刊发表了一篇伦敦通讯,标题是:《英国会变成一个“小英格兰”吗?》这是一篇颇为挖苦的文章,显示出英美之间所谓“伙伴”关系的实质。据说,工党政府有一个“荒唐的梦想”: ——由美国筹划数以十亿计算的财政援助,来支持英国成为一个不断扩展的福利国家; ——由美国和北大西洋条约  相似文献   

8.
三个约翰逊     
在墨西哥,阳光可能灿烂辉煌地照耀在戴高乐的身上,而对约翰逊总统来说,那个星期的天气却并不怎么太晴朗——事实上,在华盛顿,跟着春天来临的却是一场令人沮丧的暴风雪。尽管夸大法国总统这次访问所引起的激愤之情是错的,但是,对于这种难堪的对比是有一种不安的情绪。就约翰逊先生本人而言,不幸的是,他以公牛冲击斗牛士的那种灵巧来处理美国同拉丁美洲的关系,却恰恰便宜了戴高乐。在约翰逊上台后的头四个月当中,华盛顿看到了三个约翰逊:一个是作为主要立法者的约翰逊,另一个是作为外交家的约翰逊,再一个是作为国家  相似文献   

9.
拉丁美洲国家保卫国家主权、保卫民族经济的浪潮一天比一天高涨。把拉丁美洲视为“后院”的美帝国主义,感到万分惊慌,正在加紧对拉丁美洲国家采取各种侵略行动,图谋遏制这种浪潮。下面从美国报刊节译的三篇文章,表明了由于美国采取的种种阴谋策划,美帝国主义同拉丁美洲国家的矛盾更趋尖锐,美国约翰逊政府在拉丁美洲各国人民的眼中越来越臭,越来越狼狈不堪。文章还透露了,美国政府将进一步对拉丁美洲国家施加经济压力和从事颠复活动。不久前发生的巴西反动军事政变就反映了美国对拉丁美洲政策的一个动向。  相似文献   

10.
今年1月14日英国“經济学家”杂志的一篇美国通讯說:美国在“国防方面决定大政方針时所依据的基本資料全都是在一个地方汇总起来的——那就是兰德公司。”为什么一家公司对美国“防务”有那样大的影响?它究竟是什么性质的公司呢? 圣蒙尼卡的一所大楼里兰德(Rand)是“研究和发展”(Research and Development)这几个字的字首拼綴而成的。据美国报刊报道,兰德公司的总部設在加利福尼亚圣蒙尼卡(Santa Monica)市一座造价五百万美元的  相似文献   

11.
约翰逊政府在拉丁美洲推行所谓“强硬路线”,激起了拉丁美洲人民更高涨的反美情绪。于是,美国统治集团里有人大声疾呼,主张还是应该推行肯尼迪的“争取进步联盟”计划,仿佛这个“联盟”还很有市场似的。但是,不用说拉丁美洲人民早就唾弃这个“联盟”,就连美国资产阶级舆论也一再惊呼这个“联盟”的失败。下面从9月5日美国《新共和》杂志上摘译的、以“争取进步联盟死了”为题的文章,仅就这个“联盟”同拉丁美洲国家寡头统治集团结成一伙这一点,指出它早已走上死亡的道路了。  相似文献   

12.
沮丧的旅行     
史蒂文森南美之行所遭到的挫败,甚至连美国资产阶级报刊也无法加以掩饰。6月19日的“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在一篇文章中评论道:“没有人说,史蒂文森大使的访问是一个胜利”。由此可见,在拉丁美洲民族民主运动日益高涨下,不管美帝国主义采取怎样的阴谋活动进行挣扎,都无法挽救它的失败。下面是这篇文章的摘要。  相似文献   

13.
“争取进步联盟”是美帝国主义对拉丁美洲国家人民施行反革命两手策略中的重要的一手。军事“援助”,扶持军事独裁又是重要的另一手。对美帝国主义者说来,这两手毫不矛盾,其目的都是为了阻止拉丁美洲民族民主革命力量的兴起和发展。下面译战的5月13日美国《新共和》周刊的布宜诺斯艾利斯通讯,以无可辩驳的事实,暴露了美国军事“援助”的目的是为了扶助反动的军人集团,使之成为“特权的上层”,以便美国进一步严密控制受“援”国,并对任何民主进步力量肆加镇压。——编者  相似文献   

14.
六堆盐     
巴西是拉丁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它的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68%。其中没有土地的雇农与各种等级的佃农和农业工人占农村经济活动人口的81%。他们受着最沉重的经济压迫和政治歧视。反抗这种命运的斗争正在展开,尤其是在最困苦的东北部,夺回土地、争取土地改革的斗争不断冲击着强占耕地的美国垄断资本和受它支持的本国大庄园制。觉醒起来的巴西农民中蕴藏着巨大的革命潜力。1962年6月23日的美国《民族》周刊登了索耳·比德尔曼(Sol Bideman)的一篇通讯。比德尔曼是在巴西大学的富布赖特奖学金研究员,是好几家美国报纸的拉丁美洲通讯员。他的这篇通讯反映了动荡中的巴西东北部情况,也透露了美帝国主义者想通过“争取进步联盟”计划把他们的魔爪伸入到巴西的东北部来操纵、破坏和扼杀巴西农民的土地改革运动。下面是这篇通讯的节译。——编者  相似文献   

15.
美国和西欧国家之间争夺市场的斗争日益激烈,矛盾日益深化。法国大资产阶级的《新贡第德》周报在5月20日一期中发表了一篇文章,就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在法国、在整个西欧的扩张发出了警报,并主张西欧的大公司联合起来保卫自己。《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在6月1日的一期中发表了一篇特别报道,野心勃勃地谈到美国公司在海外市场的好机会。这篇报道虽然也提到欧洲国家的竞争和民族主义情绪问题,但认为比起亚、非、拉丁美洲来,则“不必太担心”。下面是这两篇文章的节译。  相似文献   

16.
戴高乐依靠阿尔及利亚军事暴乱力量上台已经一年有余了,而法国所面临的各项重大问题却一个也没有解决。阿尔及利亚战争继续进行着;经济危机的阴影仍笼罩着整个法国;提高法国国际威望的日子仍遥遥无期。戴高乐政权的反动和虚弱的本质日益暴露,原先对戴高乐抱有幻想的人开始对戴高乐表示怀疑、失望和不满,幻想正在逐步破灭。法国阶级力量的对比正在发生不利于独裁统治的新变化,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一时貌似强大的戴高乐政权已开始走下坡路了。阿尔及利亚问题仍然是法国局势的中心问题,它不仅是法国各派政治力量之间的斗争的重要环节,而且是法国统治集团内部矛盾的焦点。它曾经是第四共和国最后几届政府垮台的导火线,它也可能成为戴高乐政权的致命伤。  相似文献   

17.
戴高乐关上了共同市場的大門,拒絕了美国的“多边核力量”计划,举起了反对美国控制西欧的大旗,表示要建立一个同美国抗衡的“欧洲人的欧洲”。他的这种对美国在西方領导权的公然挑战,自然不能不引起了华盛頓方面的极大震惊和恼怒。从大西洋彼岸接連不断地发出了一片对戴  相似文献   

18.
不久前,阿根廷飞机用法国制造的“飞鱼”导弹,击沉了英国驱逐舰《谢菲尔德号》。这一下,突然引起了人们对法国武器的注意。其实法国的武器,早在国际市场占有重要的一席。据美国报刊报道,法国军工企业共有190个,工人近30万。今年  相似文献   

19.
近期,法国人出镜率颇高。先是法国经济被批评为“定时炸弹”,再是“戴高乐”号核航母高调出没叙利亚附近海域,现在著名杂志《观点》(LePoint)又在中国“名气大增”。《观点》刊登的一篇题为《在法华人的狡猾成功》的文章,不但激起在法华人首次反种族歧视的诉讼行动,还把自己推上了中国舆论的风口浪尖。如何面对经济危机背景下法国人对中国人的“羡慕嫉妒恨”值得各方深思。  相似文献   

20.
美帝国主义一贯压迫和剥削拉丁美洲人民,破坏着它们国家的民族经济。不管美帝国主义披上什么伪装,拉丁美洲各国广泛阶层的人民都越来越看透美帝国主义政策的本质,越来越反对强加给他们的这种有害的经济关系。最近美国驻巴西大使同巴西驻美国大使之间就美国投资与“援助”的作用问题的争论,引起各方面的注意,不是偶然的。下面的两篇文章都摘译自美国《民族》周刊。作者安德鲁·根德尔·弗兰克是正在巴西的巴西利亚大学讲学的经济学教授。他在文章里阐述了他对美国同巴西以及一般拉丁美洲国家经济关系的看法,进行了揭露和分析。戴维·史密斯的文章则为美国垄断资本献策,妄想以“人民资本主义”使它们摆脱在拉丁美洲的四面楚歌的境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