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邦维 《大自然》2011,(5):70-73
在太阳系中,火星是离地球最近的类地行星,从占至今,人类对它的探测超过了对所有其他行星的观测和研究,真可谓前仆后继、锲而不舍。  相似文献   

2.
考虑太阳风动压与火星大气中的粒子热压与磁压之和平衡,建立了火星磁层顶形成的理论模型,结合卫星观测数据,对子午面内向日侧火星磁层顶位形进行数值计算和分析,研究了火星磁层顶位形及其与太阳风动压之间的变化关系。结果认为,火星磁层顶位形与地球磁层顶相似;太阳风动压越大,火星磁层顶越靠近火星; 反之,越远离火星。这些结果,对于了解火星感应磁层形成的物理机制有着重要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2019年10月11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通过其官方微博首次公开了中国火星探测器实物照片。据深空探测首席科学家叶培建介绍,火星探测准备工作已就绪,火星探测器暂命名为"火星一号"。据了解,中国火星探测任务计划同时携带环绕器、着陆器和巡视器,即在一次火星探测过程中实现"绕""落""巡"三大任务。探测器发射升空后,先在地球附近加速,进入霍曼转移轨道,再在火星附近减速被火星捕获。由于通过霍曼转移轨道从地球轨  相似文献   

4.
持续进行了比预定期限长得多的观测,不断向地球发回新的信息 “勇气号”和“机遇号”火星车自抵达火星以来.已经过去了两个年头。按照当初的设计.原来预计这两个探测器只能在火星上工作90个火星日。可是.截至2006年2月4日.勇气号已经实际工作了743个火星日,机遇号已经实际工作了723个火星日.两个探测器仍然在不懈地观测着火星。其间.它们发现了火星上曾经存在过水的迹象.获得了关于火星环境的十分重要的各种信息。下面就让我们来欣赏这两个火星车拍摄的一些非常珍贵的照片吧![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Q:火星有很多特征与地球很相似,所以科学家们认为它最有可能出现过生命。这颗神秘的红色星球也让我深深地着了迷,可是老师说要每隔两年多才有一次仔细观测它的机会,这是为什么呢?什么时候才是观测火星的最佳时机呢?  相似文献   

6.
《前沿科学》2015,(1):75-76
据外媒报道,长久以来,天文学家们都认为火星上曾有液态水存在,是一个湿润的星球,但对于当时火星上到底有多少液态水却一直没有准确的解释。报道称,近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科学家们根据观测数据,首次计算了火星上曾含有的水量,得出的结果是比地球北冰洋中的水还多。据悉,科学家们利用三架红外天文望远镜观  相似文献   

7.
据最新一期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报道,美国天文学家认为,太阳系的行星可能远远不止我们已知的9颗,估计还应该有12颗或14颗行星隐藏在太阳系遥远的边缘地带,它们比火星更大,比冥王星更冷,距太阳的距离是地球离太阳距离的1000倍至10000倍。  相似文献   

8.
《创新科技》2012,(6):56-56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火星曾存大量的水和大气。火星表面不再存在液体水的其中一个原因是大气层密度不足地球大气层密度的1%。  相似文献   

9.
火星探测研究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火星是地球的近邻,很多方面的特征与地球相似.有观点认为,火星是地球的未来,即地球经过长期演化,其内部机构、地表和空间环境可能会变成火星现在的状况.因而在与地球比较的基础上,开展火星探测和研究,不仅对于探索火星及其空间的奥秘,而且对于认识地球都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空间飞行器所取得的有关火星的探测结果(包括火星内部结构和火星表面、火星大气、火星电离层和磁层,以及太阳风与火星的相互作用等)进行了分析和概述,内容涉及火星内部化学成分、火星岩石中的元素、火星表面地形和尘暴,火星大气的光化学过程、火星大气的季节变化和大气中的同位素,火星上过去全球尺度的磁场和现在的局域强磁场观测,火星全球尺度偶极磁场的可能反转,太阳风与火星电离层相互作用所形成的感应型磁层等科学问题.结合目前火星探测和研究的现状,对火星研究的主要科学问题和意义进行了简单描述.  相似文献   

10.
 火星上是否有水以及水的储藏位置和规模,不仅是一个科学问题,更与未来载人登陆火星和火星移民密切相关。作为太阳系中与地球最为相似的行星,火星表面同样覆盖了厚厚的沉积物,但这些沉积物之下究竟有什么,对人类来说一直是个谜。近期,科学家发现,火星中纬度地区的地下储藏着大量纯净的水冰。本文评论火星地下冰川这一发现的意义,讨论了科学家究竟发现了什么、如何证明观测到的物质确实是地下冰层、这些冰层是如何形成的、冰层所记录的历史等相关问题,并展望了未来火星探测中如何利用这些水冰资源。  相似文献   

11.
《科技潮》2008,(11)
据来自美国宇航局的消息.格林尼治时间10月7日2点46分(北京时间10月7日10点46分).一颗编号为2008TC3的小行星由苏丹北部上空进入地球大气层并发生燃烧,虽然这颗小行星直径不足3米,且在掉落地面之前就极有可能已燃烧殆尽.但它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颗被事先观测到的撞地小行星。  相似文献   

12.
基于地球上有3/4的人还不拥有电话,更不要说能够访问万维网了,因此要使交互式网络延伸到月球、火星以及一两个小行星,这似乎还为期太早。但是,一个行星际交互式网络(IPN)的计划已经制定出台了。据这个计划的制定者所说,把网络延伸到宇宙空间就能降低未来太空任务的成本,例如,几个火星登陆仓就能很容易地共亭同一个中继卫星,把数据回送给地球。同时,通过加快研究无线通讯更可靠连接的方法同样将会使地球上的用户受益。问题在于太空可能对网络协议并不那么友好,因为这个支持Internet的网络协议只是为呼吸空气的人类…  相似文献   

13.
前沿     
《杭州科技》2013,(5):4-5
据美国宇航局消息,天文学家近期发现第一个地球大小的岩石行星,这是首次发现与地球如此相似的行星。该行星距离地球大约400光年,离所绕恒星的距离不到100万公里,  相似文献   

14.
火星是太阳系中除金星之外离地球最近的行星,被科学家誉为"袖珍地球"。火星独特的空间位置、气候和地质状况决定了火星成为空间探测头号目标。探测火星承载着三个使命:寻找水资源;探索火星生命;征服外太空的梦想。人类探险火星不仅要面对失重时心理、生理的挑战,还要面临食物、水、氧气再循环和燃料补充,克服这些困难的办法就是在飞船上安装旋转飞碟提供人造重力。巨型飞碟就是太空中的航空母舰,抵御太空中的恶劣环境。  相似文献   

15.
关于火星     
Anne 《今日科技》2001,(5):44-45
火星由于它发出特殊的红光而令人侧目,西方把它称为“战神”,中国古代则称之为“荧惑”。望远镜发明以后,由于观察到多种特性与地球相似,故一度被誉为“天空中的小地球”。关于“火星人”、火星生命等激动人心的问题争论了近一个世纪。 火星的运行确实与地球有着相似之处,它绕太阳周期为687天,相当于1.9回归年,而它的自转周期仅比地球长41分钟。更令人惊讶的是它的自转轴倾角也只比地球的黄赤交角大32分。因此,火星上不仅有类似地球上的季节之分,还可明显的区分出 “五带”(热带,南北温、寒带)。此外,还发现火星上有…  相似文献   

16.
关键词     
正火星殖民1月2日,据"俄罗斯之声"广播电台消息,火星殖民计划候选人初选完成,共从全球20万移民申请者中筛选出1058名候选人。荷兰独立太空发射公司"火星一号"于2012年6月宣布了一个惊人的殖民火星计划。该公司计划在2023年4月将首批4名宇航员送上火星,此后每隔两年再派出2到4名宇航员"殖民"火星,这样到2033年,将至少有20名地球人生活在火星上,这些宇航员都将在火星永远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天文学家通过肉眼和天文仪器观测到了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统称为“五星”,并且把它们与太阳、月球一起称为“七曜”。意思是说,它们是天上7颗光耀人间的天体。l543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发表《天体运行论》,提出了日心说,认识到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和我们人类的故乡地球,都是围绕太阳运行的行星,而月球则是地球的~颗卫星。  相似文献   

18.
正火星是地球的"邻居",直径约为地球直径的一半。火星的表面有大量氧化铁,我们常见的红色铁锈的主要成分便是氧化铁,所以火星远看是橘红色的。火星类似于科幻小说中的沙漠行星,地表沙丘、砾石遍布。它因为离太阳较远(它与太阳的平均距离约是地球与太阳平均距离的1.5倍),得到光照较少,表面平均温度低至-55℃。火星上大气稀薄,其中绝大部分是二氧化碳(95.3%),有极少氧气(0.15%)。火星有一个巨大的臭氧洞,阳光不受遮挡,直接照射到火星表面。火星如今也没有磁场保护,被太阳风肆意侵袭。目前,人类没有在这个星球上发现生命。  相似文献   

19.
《前沿科学》2013,(1):88-89
据美国宇航局官方网站报道,美国和欧洲在火星拥有正在运行的卫星以及在火星地面工作的漫游车,这些太空探测器一直和地面控制中心之间保持着通讯联系。然而4月,地球和火星之间的相对位置将会造成地球与这些火星飞船之间的通讯出现障碍甚至中断。  相似文献   

20.
听说科学家们正在研制一种新型飞船,去火星特别快!更令人惊讶的是,这艘飞船从地球飞到火星一共才用几十毫克燃料!现在火星和地球的关系那可是相当密切,当然,这哥俩交情能这么深,都是咱们人类的功劳,今天发射个探测器,明天送个机器人,一来二去,咱们已经把不少使者派到火星上去了,可就是咱们人类还没踏上火星一步呢,没办法,谁叫去火星这么难呢?不说别的,光路途就够咱们折腾的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