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通过铜板带质量缺陷的数据统计,得出铜板带材普遍存在的质量缺陷主要是表面缺陷的结论,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清洗研磨对改善铜板带材表面质量的作用,以及保证清洗研磨效果的四个关键要素,即选好研磨辊刷、选好刷辊线径、选好磨粒目数和选好包括接触压力、研磨量及刷辊速度在内的研磨工艺.文章对现实铜板带材生产过程中,如何进一步改善表面质量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
为了保证机器人研磨的控制精度,提高研磨工件的加工质量,研制了一种基于浮动平台的机器人研磨系统,提出线性自抗扰控制的恒力研磨策略.所研制的机器人浮动平台研磨系统主要包含机器人、力反馈传感器、研磨系统、浮动平台机构,以研磨系统为研究对象,建立机器人末端工件与磨盘接触的磨削力模型.基于此非线性机器人磨削模型设计扩张状态观测器,分析线性自抗扰控制算法的闭环稳定性,提出线性自抗扰恒力研磨控制律,并为验证所提出的方法进行了实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线性自抗扰控制研磨算法能实现有效的恒力研磨控制;与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相比,线性自抗扰控制能显著地减少机器人稳定磨削过程中的力波动,大大降低了研磨工件的表面粗糙度.  相似文献   

3.
为避免高硬度球面磨削过程中工件表面被拉毛,测量电主轴电流而间接获得磨削力,以电主轴电流作为反馈量来控制高硬度球面磨削过程中的磨削力.针对高硬度球面磨削过程中磨削力的特点,采用基于动态阈值的模糊自适应控制策略(DTFACO),自动获取并实时调整电流阈值,对影响磨削力的磨削深度和摆动角速度在线模糊调整,以适应磨削过程并保持磨削过程稳定.实验结果表明,与定进给磨削方式(FFSG)磨削高硬度球面相比,在不降低磨削效率的情况下,DTFACO可以减小磨削后工件表面粗糙度,避免了高硬度球面磨削过程中工件表面被拉毛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针对水轮机活动导叶的堆焊修复 ,研制了 PLC控制的平面磨削系统 ,代替了传统的手工磨削 ,使磨削精度及质量有了一个质的飞跃 ,实现了导叶平面磨削的自动化 .通过砂轮切削力与驱动电机电流的固有关系 ,在实时检测系统与控制系统的作用下 ,使砂轮驱动力工作在一定范围内 ,解决了砂轮磨损的自动补偿问题和在磨削过程中遇到突起高点时切削阻力激剧增大而造成的堵转或砂轮崩裂问题 .  相似文献   

5.
在电子电路设计教学中印制电路板的制作非常重要,而印制电路板上元器件的布局与布线设计是关键,关系到整个设计的成败和电路功能的实现。本文从着重讨论了元器件的布局和布线设计,为下步的学习做铺垫。  相似文献   

6.
磁力研磨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磁力研磨是1种利用磁性磨料和磁场作用进行研磨加工的工艺方法.阐述了磁力研磨的特点,分析了研磨过程中材料的去除机理,研究了磁性磨料、磨粒的受力状况和磁力研磨的磨削原理.  相似文献   

7.
PCB印制电路板已有百年的历史,从最初的单面印制线路板开始至今,已经过双面印制线路板、多层印制线路板、HDI多层印制线路板、嵌入式印制线路板、光电线路板EOCB(Electrical Optieal Circuit Board)、多功能多层板MFB、系统一体化板SIB等一系列漫长的过程,现在又即将进入到全印制电子的喷墨打印技术,即全印制电路板时代.  相似文献   

8.
机电专业学生在电子产品设计制作中 ,必须自己设计制作印制电路板 ,印制电路板是电路中器件、信号线、电源线的高密度集合体 ,印制电路板设计得好坏 ,对抗干扰能力影响很大 ,故印制电路设计决不单是器件、线路的简单布局安排 ,还必须考虑抗干扰性的设计原则。一、印制电路板上器件的合理布局及其抗干扰印制电路板是电路的核心部件 ,器件布置的合理与否 ,对电路的可靠性有很大影响。总体上器件布置应符合器件相互间电气干扰小的原则。(一 )元器件的布置1 .元器件的跨距元器件的跨距是指元器件成型后两引线脚之间的距离 ,它是由元器件的外形尺…  相似文献   

9.
在电子产品迅速发展的当今,漏电流已成为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介绍了在印制电路板中漏电流,指出其形成原理,进行了影响分析,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通过对印制板的印制线间的绝缘电阻大分析,得出了电路漏电流的影响。本文可以为实际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由电路漏电流所导致的电路故障进行避免,并对故障分析提供一定的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0.
变速恒频风力发电柔性并网及解列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交流励磁变速恒频风力发电运行的特点,将矢量控制的电网电压定向技术应用在双馈发电机的并网发电上,提出了基于电网电压定向的双馈变速恒频风力发电柔性并网控制策略,即在定子开路或接本地负载的情况下,根据电网电压以及电机转速涮节转子的励磁电流,在变速条件下实现几乎无冲击电流并网及输出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解耦控制,并建立了交流励磁发电机柔性并网及稳态运行的控制模型.对柔性并网及其逆过程解列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验证了控制策略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一种非圆柱表面高效、高精度磨削加工新方法──点磨法,对该磨削加工方法的控制技术进行了探讨.提出了零相位跟踪控制算法,使控制系统对给定非国特殊曲线具有很高的跟踪精度,从而保证了非圆轴类表面磨削加工精度.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磨盘间隙伺服控制的工作原理,对控制系统作了理论分析和计算。文中建立的模拟试验台对恒载位置精度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试验数据和理论计算基本吻合。研究所得出的结论可供液压控制系统的设计制造和生产使用。  相似文献   

13.
为验证数控凸轮磨削控制系统中三闭环的稳定性,根据矢量控制原理,将交流永磁同步电机(PMSM: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等效为直流电机系统模型,并应用机理分析法对凸轮旋转轴(C轴)和砂轮进给轴(X轴)进行深入剖析。利用三环(电流环-速度环-位置环)由内而外逐步推导传递函数的方法,建立了整个凸轮轴磨削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了Matlab仿真。结果表明,建立的三环控制系统稳定,为进一步研究凸轮高精度磨削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永磁同步电机(PMSM)伺服系统的速度环和电流环具有非线性耦合特性,需要进行电流解耦控制.因此,根据矢量控制的原理实现了该系统的线性解耦.通过对永磁同步电机数学模型分析,建立基于Simulink伺服系统矢量控制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建立的系统耦合模型具有良好速度控制特性,并对永磁同步伺服耦合系统设计具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5.
针对现有磨齿机存在传动链复杂、齿轮磨削加工精度低等实际问题,设计了一种新的高精度基圆差动式展成磨齿机.其核心内容是通过在工件主轴上设置一个附加旋转运动和工作台直线运动伺服驱动环节,来实现齿轮的高精度展成磨削,并利用工业控制计算机开发了该机床的数控系统及控制过程.实践证明,由此构成的数控磨齿机传动链简单、加工精度高、机床成本低,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对中厚板4300mm全液压滚切式定尺剪的电液伺服控制系统进行了详细介绍,针对伺服缸的速度和位置控制做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自适应交互PID控制算法,对两个液压缸位置进行协同控制,试验和现场实际的运行结果表明,该控制系统可以很好的完成两路伺服缸的速度和位置控制精度要求,剪切的钢板质量达到了工艺要求。  相似文献   

17.
数控蜗杆砂轮磨齿机的软件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叙述了以STDPC/XT机为核心构成的数控磨齿机系统的结构、软件设计和特点;系统采用混合语言编程,极大地提高了软件设计的灵活性和快速性.文中还分析了CNC系统的加工方法,并给出多轴伺服控制的插补算法与实现.  相似文献   

18.
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的交流伺服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颖的以脉冲序列为位置给定、采用矢量控制方式的永磁同步电动机交流位置伺服系统。阐述了永磁同步电机的矢量控制原理、准线性化解耦,交流电流控制方式和伺服增益调整方法。文中给出了用高性能十六位单片机8096组成的交流伺服系统构成图,概述了主要硬件单元的功能。  相似文献   

19.
陈戈 《科技咨询导报》2011,(31):16-18,20
为抑制不确定性对系统的影响,针对考虑了死区和间隙等非线性影响的直流电机位置伺服系统状态空间模型,设计了一种滑模变结构控制律,并利用模糊控制律减弱变结构控制固有的抖振特性,保证了系统的鲁棒性,用李亚普诺夫方法证明了闭环系统的稳定性。在死区及间隙非线性因素影响下进行了数值仿真,验证了控制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