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螺旋离心泵采用速度系数法和采用型线方程进行设计中所存在的问题,根据螺旋离心泵叶轮结构特点,结合速度系数法设计方法和型线方程的螺旋离心泵设计方法,绘制螺旋离心泵的轴面投影图,检查轴面流道过水断面变化情况,将所绘制的轴面投影图上的所需结构参数值代入型线方程.此方法既避免了采用速度系数法进行水力设计时作图的繁杂和叶轮进出口附近区域流线分点不易确定和难以划分轴截面的欠缺,又避免了型线方程由于没有检查轴面流道过水断面变化情况而可能出现的轴面速度不均匀的情况.通过实例给出了此方法的的具体应用,并绘制出三维型线和三维模型.  相似文献   

2.
离心泵叶轮轴面流道约束建模及其初值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描述离心泵叶轮轴面流道的通用约束模型,给出了获得满意初始模型的数值解法,因此避免了“内切圆校正法”中型线调整和面积计算等方面的不足,为离心泵叶轮CAD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轴面流道建模方法。  相似文献   

3.
离心泵叶轮CAD系统中流道几何模型的构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离心泵叶轮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法,给出了保证叶轮流道光顺的几何模型;在按过水断面面积变化规律设计叶轮流道时,对轴面流道和叶片同时进行设计,使得最终设计出的叶轮轴面流道和叶片所确定的叶轮流道的过水断面面积积分布情况精确地符合设计目的。为提高离心泵叶轮的设计质量及效率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以UG作为二次开发平台,采用UG/Open API、Menscrip和MFC联合开发方法,研究基于离心泵一元理论设计的轴面流道的绘制方法.利用MFC开发工具完成对话框的设计并生成程序设计框架,在程序框架中编写叶轮基本尺寸计算程序;建立样板模型并添加几何约束和尺寸约束,通过修改相应参数完成轴面流道的绘制;最后根据几何关系,分内切圆与两直线相切、内切圆与两圆弧相切、内切圆与圆弧直线相切3种情况,计算轴面流道过水断面面积、内切圆圆心和半径等参数,绘制内切圆和过水断面面积沿流道中线变化曲线,完成轴面流道过水断面变化情况检查.文章提出样板模型的约束设置方法,实现了轴面流道的绘制,为开发二维水力设计和三维造型集于一体的软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改进离心泵叶轮的设计方法和设计手段是改进离心泵性能和提高离心泵效率的重要途径。本文在分析了目前的离心泵叶轮几何设计方法缺陷的基础上,给出了一种新的离心泵叶轮的计算机辅助几何设计方法,并在计算机上实现。该方法改善了叶轮的水利学性能,设计出的离心泵叶轮的轴面流线光顺,流道的过水断面面积变化规律符合设计要求,设计精确性和设计工作效率均大为提高。由于受篇幅所限,本文仅简述该设计方法的基本思想。  相似文献   

6.
本文是根据一元流动理论对离心泵的扭曲叶片叶轮进行“电子计算机的辅助设计”,主要内容包括:有关参数的计算和确定,轴面图的绘制及流道检查,平面方格网叶片绘型。  相似文献   

7.
基于辅助线的螺旋离心泵叶轮的水力设计方法改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一元理论的设计方法,类比普通离心泵的设计方法对螺旋离心泵叶轮进行水力设计,通过实例详细介绍设计过程,绘制轴面投影图、轴面截线图及叶片剪裁图等.通过对采用传统方法进行的轴面流线分点所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离心泵叶轮水力设计的改进方法.改进后的方法解决了流线剪裁图上进口边难以确定以及螺旋离心泵叶轮离心部分轮缘处流线走势不易表现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离心泵叶轮轴面投影图的计算机辅助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针对传统离心泵轴面投影图的准确性差,制作繁琐费时的缺点,对叶轮轴面投影图所涉及的参数进行了数值分析,推导出相应的解析方程式,并在此基础上编写了轴面投影图的计算机设计程序。本程序可作为叶栅流场分析的子程序,为叶片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针对传统离心泵轴面投影图的准确性差、制作繁琐费时的缺点,对叶轮轴面投影图所涉及的参数进行了数值分析,推导出了相应的解析方程式,并在此基础上编写了轴面投影图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程序。本程序可作为叶栅流场分析的子程序,为叶片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基于离心泵叶轮轴面流线的一般设计方法,建立了螺旋离心泵叶轮轴面流线的数学模型,并利用VB语言链接AutoCAD绘图工具编制了螺旋离心泵水力CAD软件,通过对螺旋离心泵叶轮轴面流道前后盖板的流线设计、流道过流断面面积检查以及流道中间流线等实际计算验证,其结果表明方法可行、精度高、速度快.  相似文献   

11.
离心泵空蚀湍流的非定常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研究离心泵内部的空蚀流动,结合Fluent软件中的空蚀模型和混合流体两相流模型,对离心泵流道内的三维湍流空蚀流场进行非定常数值模拟.根据模拟计算结果的液相和空泡相流动特征,预测离心泵在设计工况下运行时流道内空蚀发生的位置和程度;通过分析空蚀发生过程中叶片上的压力分布,揭示出离心泵流道内空蚀流场的内在特性,并可对泵的性能进行预估.  相似文献   

12.
基于Ωu=0的二元设计理论,用Fortran语言编程实现了高比转速混流泵叶轮的水力设计,讨论了轴面流道形状、速度矩分布规律、排挤系数对设计计算结果的影响。基于Navier-Stokes方程,在贴体坐标系和交错网格中,采用SIMPLEC算法,对依据不同设计参数设计出的2个叶轮内部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将计算得到的流场压力分布和轴面速度分布进行了对比,同时对2个叶轮进行性能预估。结果表明,轴面流道形状和速度矩分布规律影响叶轮内部压力场和速度场的均匀性,导致2个叶轮性能预估值存在约2%的差别。  相似文献   

13.
基于Ωu=0的二元设计理论,用Fortran语言编程实现了高比转速混流泵叶轮的水力设计,讨论了轴面流道形状、速度矩分布规律、排挤系数对设计计算结果的影响。基于Navier-Stokes方程,在贴体坐标系和交错网格中,采用SIMPLEC算法,对依据不同设计参数设计出的两个叶轮内部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将计算得到的流场压力分布和轴面速度分布进行了对比,同时对两个叶轮进行性能预估。结果表明,轴面流道形状和速度矩分布规律影响叶轮内部压力场和速度场的均匀性,导致两个叶轮性能预估值存在约2%的差别。  相似文献   

14.
陈晓玲  张武高  黄震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2,36(11):1693-1696,1702
粘性流体在离心泵内流动时,叶轮流道内附面层变厚,流动排挤作用增强,在计算分析叶片边界层厚度的基础上,建立了新的叶轮出口宽度设计方法,针对一种离心泵,在一定输送介质粘度范围内,设计了3种不同出口宽度的离心叶轮,实验研究了叶轮出口宽度对离心泵性能的影响,并与常规的离心水泵叶轮进行性能对比,验证了输送粘性流体时叶轮出口宽度的设计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陈梅干  顾德裕 《科技信息》2011,(32):170-172
本文阐述了采用RNG k-ε湍流模型和滑移网格技术,对微型离心泵全流道进行三维非定常数值模拟,预测了微型离心泵的性能,并与试验值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对中截面上不同工况下不同时刻的总压分布和涡量分布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隔舌附近区域总压随时间变化明显,距离隔舌越远,总压变化越小;各个流道内的涡量分布不一致,都是远离隔舌的流道涡量较小,而靠近隔舌的流道内涡量值较大。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低比转速离心泵的空化流动特性,基于SST k-ω湍流模型和ZGB空化模型,在不同进口压力条件下对离心泵内部空化流动进行三维非定常数值模拟,研究了离心泵在发生空化时不同位置的压力脉动规律和空泡体积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空化发生后叶轮压力脉动主频为叶频,流道进口处次频脉动幅值增长明显;空化时叶轮流道靠近叶轮出口处的压力脉动幅值增长率与叶轮流道进口处压力脉动幅值增长率相比增长更明显;空化时叶轮流道进口处的压力脉动与叶轮流道、出口及隔舌处压力脉动相比存在迟滞现象;空化过程中空泡体积的增长过程是非线性的.  相似文献   

17.
低比转速离心泵叶轮因扬程高、流量小、流道长而使内流状态复杂,其水力设计普遍采用基于相似理论的方法,叶轮水力性能高度依赖叶轮模型和设计者的经验.综合考虑相似理论设计经验成熟和叶轮空间流动理论设计的优势,采用二元流动理论,应用准正交线法绘制轴面流网,结合欧拉能量方程,进行轴面速度的迭代计算,根据轴面速度的分布要求,不断优化...  相似文献   

18.
中比转数离心泵内部流场的三维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全三维不可压缩雷诺时均方程和RNGk-ε湍流模型,采用压力-速度隐式修正SIMPLEC算法,应用FLUENT软件中提供的多重参考系模型(MRF),对具有扭曲叶片的中比转数离心泵内三维不可压缩湍流流动进行数值模拟,探讨泵流道内的压力及速度分布规律,揭示泵内的回流、高速、高压流动现象.结果表明:扭曲形叶片汽蚀性能较好,但靠近隔舌流道内的回流、叶片流道内的局部高速和高压流场会影响离心泵效率,对隔舌和叶轮叶片结构进行优化是提高中比转数离心泵效率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几台轴流式潜水泵的设计过程进行总结,提出了适用于这类泵的吸入流道结构型式、轴面速度分布和环量分布等与水力设计有关的几个问题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20.
给出了以环氧树脂为基体,采用优化配方制造高扭曲叶片模样的一种新工艺。经典型叶轮铸造试验证明,亲者的离心泵叶轮,流道部位尺寸精度优于ZN124标准A级,表面粗糙度Ra值为8.93μm。本工艺为制造高效节能离心泵叶轮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