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阐述了山西省推动中小微企业科技创新所采取的举措及取得的成效,分析了中小微企业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从创新环境、创新政策、创新主体、协同创新、资金投入、创新平台、创新人才等方面,提出了强化中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报告界定了公共科技创新平台的概念及战略意义,探讨了广东省公共科技创新平台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并以华南精密制造研究院、专业镇、深圳市公共科技创新平台为案例进行深入剖析。然后借鉴先进地区公共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经验做法,提出解决广东省公共科技创新平台发展困境的发展思路、政策建议及相应对策,为广东推动公共创新平台发展提供了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3.
在浙江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两创总战略,按照整合、共享、服务、创新的建设思路和政府搭建平台,平台服务企业,企业自主创新的总体要求,浙江省共计划投入资金24.9亿元,已实际投入13.7亿元,在六个一批创新载体建设基础上启动建设了33个跨单位、跨部门、跨地区的公共科技基础条件平台、行业创新平台和区域创新平台等三类重大创新平台,其中公共科技基础条件平台有6个、行业科技创新平台22个、区域创新平台5个。  相似文献   

4.
公共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是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发展创新文化,集聚创新要素,激发创新活力,转化创新成果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我省对公共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开展了多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效,发现了一些存在问题。现将一些不够成熟的思考提出来与大家一起探讨,以推动公共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和持续发展。一、公共科技创新平台基本含义刍议目前,对公共科技创新平台缺乏统一的说法,从文献资料和工作实践来分析,一般地说,公共科技创新平台是由科技资源优势明显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中试基地、科技中介机构和企业研发机构等组成…  相似文献   

5.
科技创新平台是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支撑,在推进原始创新,实现重大技术突破,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快成果转化,积聚高端人才,以及培育新兴产业等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来,淮安市注重"三个结合",合理布局和不断优化全市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基本形成了涵盖公共研发、企业创新和公共服务的"一室两院一站  相似文献   

6.
<正>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要落实和完善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扶持等普惠性政策,鼓励企业增加创新投入。支持企业更多参与重大科技项目实施、科研平台建设,推进企业主导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大力发展众创空间,增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办好国家高新区,发挥集聚创新要素的领头羊作用。中小微企业大有可为,要  相似文献   

7.
作为新型的高端创新平台,院士工作站这一创新体系的建设,对广东建立健全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交流合作机制,引进和培养高端创新人才、转移转化科技成果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经过数年发展,广东省院士工作站创新平台体系已初见规模与成效,本栏目汇集了部分院士工作站在建站方面的心得及意见建议,旨在推动和深化该专项工作,以更好地为广东科技创新及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智力支撑。  相似文献   

8.
<正>0引言科研信息化建设是科技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当前科技创新活动规模日益扩大,加强科研信息化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合分析广东省交通运输企业、行业科技管理的困境,提出以建立互联互通的广东省交通科技协同创新信息平台(以下简称“创新平台”)多级架构为抓手开展协同、分级、规范管理交通科研工作,为交通行业科技监管、资源汇聚与交通企业自主研发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9.
基于CPC的创新平台(以下统一简写成CPC_创新平台)是在协同产品商务管理理念的引导下.由创新资源(包括企业研发设施、研发信息及数据、研发人员以及其他技术条件等)、接口和联系所构成的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具有全面、广泛协作功能和适应任何技术创新功能的服务性支撑平台。  相似文献   

10.
国内     
正国务院参事、科技部原副部长刘燕华:新常态下的创新驱动战略,具备从经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政府大力简政放权,市场活力进一步释放的特点。要做好创新服务,必须构架科技和经济之间的桥梁,形成可复制的创新平台。创新服务应该是一个系统,包括投入、市场开拓、信息开发、创新政策等等,涵盖技术、资金、人才、产业、管理、法律、政策、市场等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11.
正德国科研体制特色鲜明,公共科研体系分工有序,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结合较紧密,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体系较完善,创新平台运行机制较灵活,企业技术创新与管理能力较强,有力促进了德国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科技创新平台是集聚创新要素和自主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的重要载体,研究德国在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方面的做法和经验,对我们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有效激活创新资源,加速转化创新成果,不乏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中小微企业关系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关系民生就业和社会和谐稳定。促进全省中小微企业持续平稳健康发展,要在当前全国兴起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中,加快构建普惠性政策扶持体系,支持各类市场主体不断开办新企业,支持各类企业健康成长。要全面深化涉企改革,降低中小微企业准入门槛;强化孵化育成服务,大力培育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落实"双创"政策,为中小微  相似文献   

13.
政策环境是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重要因素,良好的政策环境可以提高高校科技创新平台的效率,促进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加快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目前对高校科技创新平台政策环境的评价还缺乏专门的研究,应从基础性政策环境、保护性政策环境、支持性政策环境和生成性政策环境等要素综合分析,建立高校科技创新平台政策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4.
赵洁  胡浩  谭佳 《科技资讯》2023,(1):242-245
科技创新基地(平台)代表着本领域国家科技创新的最高力量,我国现有主要科技创新平台还不能完全适应新时代创新驱动发展的要求及解决行业“卡脖子”技术问题,通过对创新资源梳理、整合建设符合新时代要求的科技创新平台。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要抓住这次优化整合机会升级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实现研发牵动产业、产业构建市场、市场引导创新的良性循环,按照聚焦关键、分类指导、开放共享、协同创新的原则,实现创新要素集聚,与各创新平台协同完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的建设,共同支撑社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5.
周晓光  纪浩 《科技促进发展》2020,16(12):1558-1568
乡村产业振兴需要发挥创新驱动的全面支撑作用。本文基于系统动力学方法,从产业创新环境、产业创新主体和产业创新平台三个维度构建创新驱动乡村产业振兴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并以浙江省常山县的乡村运行数据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①创新环境是乡村产业振兴的基础和前提,政策实施的及时性和市场环境的数字化对乡村产业发展至关重要。②不同创新主体表现出差异化的驱动能力,提高企业研发支出显著驱动乡村产业发展,而政府财政支出与乡村产业发展无显著相关关系。③创新平台是推动乡村产业发展的关键性支撑,高密度的创新平台对应高水平的乡村产业发展。最后,本文从优化创新环境、厘清创新主体运行机制、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等角度提出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政策·速览     
《华东科技》2014,(11):22-23
P1 知识产权新政服务小微企业创新发展 10月10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印发《关于知识产权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从扶持小微企业创新发展、完善小微企业知识产权服务、提高小微企业知识产权运用能力、优化小微企业知以产权发展环境四个方面,提出了支持小微企业创新成果在同内外及时获权、完善小微企业专利资助政策、扶持知识产权服务业小微企业等15条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7.
创新型人才培养是生命科学发展的原动力,生命科学本科公共创新平台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及综合科研素质具有重要作用。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高等院校在培养生命科学创新人才方面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而高师院校作为培养中学教育师资的摇篮在创新教育方面尤为重要。针对高师院校特点,结合学院本科创新平台的发展实践,从公共创新平台的管理制度、仪器配置及运行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分析了创新平台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过程中的实施效果,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同时为创新平台的良性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方晓波 《创新科技》2015,(10):18-21
通过分析实地调研和统计年鉴的数据,指出了国家级高新区数量较少、规模小、分布不平衡;高新技术企业比例小、外向程度低、研发投入不足;科技中介服务机构规模小、政府投入少、服务能力较弱等河南高新技术开发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建设高水平的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促进产学研融合发展;促产业技术联盟,推动协同创新发展;培育创新型服务机构发展,提高对企业的服务能力;创新机制体制,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等提升高新区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适应中国经济新常态下,面对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国家战略、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国家重大战略、天津自贸区建设、天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和一带一路5大发展机遇,作为身处其中的地方高职院校及中小微企业在面对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挑战。指出地方高职院校应找准定位,与中小微企业协同发展,共创协同发展创新平台。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广州市在促进科技创新的法制环境、科技创新平台、创新集群、科技创新人才建设等方面为建设创新型城市奠定的基础;分析了在投入水平、领军人才、企业创新能力、产学研合作层次、创新资源、创新服务体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科技投入、产学研协同创新、创新平台和科技资源共享、知识产权运用、人才引进及培养等促进科技创新体系和机制建设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