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常勤毅的新著《中国新文学与中国共产党》是一本以文学的视角来解读中共党史中的一些重要人物、事件.或者说是站在文学史与党史的交叉点上来研究文学的学术专著。该书被认定为与中共党史“配套”且十分重要的“辅助教材”就是中国现当代文学,而该书的探索和尝试更表现在作者站在党旗背景前对中国现当代文学中一些作家比如蒋光慈等及其作品的理解和诠释上。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对达斡尔族文学的研究日益增多,主要集中在其民间文学、具体作家作品分析研究,而对其文学史领域的探讨相对较少。在搜集、整理达斡尔族文学史相关文献和其当代文学作品的基础上,拟以达斡尔族当代小说研究为切入点,对不同版本达斡尔族文学史进行比较分析,探寻其不同版本之间的联系与差异,并发掘、分析其内在成因。  相似文献   

3.
1 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要讲授从“五四”文学革命运动起至当下的文学运动、思潮、社团、流派和文学创作发展的基本情况,主要成就及经验教训与发展规律;对现当代文学史上有重要影响的作家、作品进行评析,并介绍相关的学术界最新研究成果。通过教学,让学生感受中国文学在现代化过程中的艰难求索历程,现当代知识分子的人格构成,并能从文学史的角度学习和理解课程内容,从微观到宏观,从宏观到微观地看待整个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生发展和出现的各种复杂现象,从而提高学生阅读、评析各类文学作品的感受力、鉴赏力,培养起一种宏大的文学与史学观念。  相似文献   

4.
在文学史研究中,研究者通常以文学作品在时间上的线性发展序列为中心目标,寻绎文学发展的内在规律和逻辑进程。其文学史观大致说来有如下几种:通过史料考辨来坐实作家、作品与社会环境之间具体联系的实证主义文学史观;从语言、文体、风格等角度透视文学内在形式变迁的形式主义文学史观;强调社会历史发展呈一元论模式的进化论文学史观;强调以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尖锐对立为基础的阶级论文学史观等等。上述文学史观虽然各有偏重,但无疑都可以看出时间性向度的述史线索。而笔者在本文引入的互文性视角的文学史观,以符号系统的共时结构去取代文学史的历时性进化模式;放弃只关注作者与作品关系的传统批评方法,  相似文献   

5.
文学史写作就是选择一条开启文学之门的路径,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来说,这路径在50、60年代是革命化、阶级论,在80年代是启蒙、人的文学,在90年代是审美、现代性,新世纪则是还原、历史化。一定意义上,一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就是一个审美主义与意识形态相生相克的建构过程,一个文学史家与作家作品的对话过程。  相似文献   

6.
问题小说、人生派与浪漫抒情派作家小说创作的价值取向朱晓江这是一批与时俱进的作家,“五四”的时代思潮将他们推到了文学的前沿阵地。潮涨潮落,当他们完成自己在文学史上该担的职责时,留下了一批数量颇为可观的作品,任后人评说。阅读这些作品,我们发现,尽管受着同...  相似文献   

7.
“文学史”研究应当是全部“文学”研究的最终落脚点,文学史的根本责任也正是要勾画出文学演进过程中所隐含的人的精神轨迹,“人的自觉的现代意识的确立”应当是作为独立学科的当代文学的核心支撑点,《中国当代文学史新稿》一书在这方面为我们现有的研究确立了一种全新的构架。  相似文献   

8.
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分别表现城市"工业化"和农村"合作化"的作品很多,但是,把"工业化"和"合作化"的关系作为叙述主题的作品却几乎没有,这个主题以缺席而在场的方式深刻制约着当代的文学叙述。因此,追究这个主题在当代文学中的表现与不表现,以及为何表现为何不表现,就成为当代文学研究的一种视野,一个路径,或许也可以算作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9.
赵雷 《韶关学院学报》2007,28(11):31-34
文学史研究中一直存在着这样的尴尬:“史”的序列性、规定性解释系统反过来会破坏作品原初存在的“活性”成分。为此,我们不得不用“原生态”的理论来回溯作品的历史情境,以期减少必定存在的文学性的散失。《世说新语》之于魏晋文学研究,恰是一个难得的“原生态”视角。这个视角对于研究魏晋文学的重情色彩、玄言诗在东晋的繁荣、山水诗歌的萌动等文学现象都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文学性”其实和编辑有很重要的关系,是被编辑生产出来的“文学性”。20世纪80年代更可以看出编辑的特点,编辑有意识地编发文学作品以表达自身对于文学的看法。当代文学史研究在很多方面可以拓展,应该把围绕作品的各种因素揭示出来。 从“新时期文学30年”甚至是更广阔的“当代文学60年”的角度来看,其中包含着一个巨大的变化,即从1992年“南巡讲话”之后,中国作家面临15年的高度“市场化”和“全球化”过程,这一过程是以前的所有中国人没有经历过的。作家如何来把握这一变化?市场化和全球化的迅猛程度,这是过去中国作家从来没有办法体会到的一种离散的经验,即我们的经验分崩离析了。这种离散的经验也成了“全球化”经验的一个重要部分。我们在失去一个完整的世界之后怎么办?这是中国作家所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我们今天很难在已有的艺术形式和人的内心世界之间建立一种对应关系,如何建立这样的关系,值得去思考。恐怕我们过去的审美经验、文学经验都要发生变化和修正。 “新时期文学30年”或者说“当代文学60年”是个比较完整的阶段。而在这个阶段之后,我们的文学是否又到了一个变革的时期?在未来的日子里,文学的出路又在哪里?还有多少可能性?无论是作家面对的生活世界,还是作家自身的状况,媒介的条件等等,经过了最近15年的时间,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今天所面临的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念的缺失。每个人都需要认同,你的认同依据是什么?我们很多人都找不到了。而如果回顾文学的历史的话,会发现文学不完全是追求艺术性、审美,文学在很大程度上都提供了人们认同的依据。我们今天讨论“新时期30年”之后的文学怎么走,实际上也是讨论  相似文献   

11.
在当代历史小说创作领域,随着时代主题的变迁和作家主体性的日益张扬,更具人性深度的创作面被开掘,阶级、革命、历史等宏大叙事逐渐为人性的抒写所取代,"人的回归"主题得到了愈益鲜明的体现,其经历了从隐性显现到狂欢表演,最终走向正常表达的三个阶段。本文结合当代文学发展进程中不同时期的历史文学作品,具体分析了当代历史小说的总体创作走向。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耿立的历史散文受到文坛的关注。历史细节与人文精神的交汇,及其所构成的内涵真实与其表现形式的虚实相生,是其显著的艺术特征。就文学理论而言,这是一种较佳的文体组合状态,接近文学价值的理想状态;就现当代散文创作史,尤其是目前散文创作状况而言,耿立历史散文又自具面目。《史记》作为古代散文创作的最高典范,是耿立历史散文的重要渊源。  相似文献   

13.
通过具体的史料,分析了苏俄三位伟大作家与苏俄领导人的交往,以及由此对各自思想和创作造成的影响,从而探讨了文学与权力的关系。希望作家们能以索尔仁尼琴为榜样,承担起人文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4.
井上靖是一位大量取材中国历史、特别是从中国史传学为素材进行创作的当代名作家。他在人物的选取、人物性格的刻画以及题材的组织等方面具有鲜明的特点。在这类历史小说中,寄寓了作对人生对历史 的独特思索。中国史传学的叙事模式等艺术实践经验等方面,井上靖也有所承受与借鉴。总之,井上靖的学创作与中国史传学有着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凌濛初创作的短篇小说《转运汉遇巧洞庭红》成功地塑造了通过海外贸易发家的富商形象,不仅丰富了文学史人物画廊,也给传统文学注入了新观念。作者塑造这一与时俱进的文学人物形象时传递出的不少私人海外贸易信息,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弥补史料的缺失。通过细细研读文本,总结了小说中反映的明代私人海外贸易活动的进步性与局限性,以期进一步形象地认识明代私人海外贸易发展概况,为中国当代海外贸易活动提供一点借鉴。  相似文献   

16.
在文学理论体系的建构中,风格是一个范畴伸缩性极强,极易引起混淆的概念。人们谈到文学风格,有时视野仅局限于作品,更多的会把视线投注到作品及其背后的作者,但很少有人将它贯穿于作品、作者、读者、生活"文学四要素"的全部,进而通过对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运动规律的探询还文学风格本来的完整的面目。但是,就文学创作这个阶段性视阈而言,作者与作品是核心要素,创作个性与言语形式是创作风格形成的主要决定因素。文章就人们历来关注的问题之一即作者的创作个性与风格的形成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李娟是近年来从新疆阿勒泰地区涌现出来的一位文坛新秀。目前她主要写作以阿勒泰地方生活背景的散文。她的写作不仅语言质朴清新,文字优雅而幽默,而且叙事从容大气,主题开掘较深,往往能从平凡琐碎的生活中开掘出深远的意义来。更重要的是,李娟作为一个汉族的移民,她显然代替当地阿勒泰少数民族作家完成了对地方文化进行形象阐释和书写的义务。就像是一部厚实而精彩的地方民族民俗志,通过她的文字,我们不仅了解到了当代阿勒泰地方的文化风俗流变,而且也了解到了阿勒泰地方各民族的当代生存状况。李娟的写作具有显著的人类学价值。  相似文献   

18.
路遥是中国当代文坛一位十分特殊的作家,他处在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在文学上也处于十七年向新时期文学过渡的承上启下的阶段。路遥童年时期的过继和贫苦生活的经历,对路遥的文学审美、个人性格、文学追求都有着深刻的影响,从缺失性体验这一心理学原理出发,探求路遥缺失性体验对其小说创作的影响,可以解释路遥小说中的一些特有现象。  相似文献   

19.
孟方 《皖西学院学报》2004,20(3):106-108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黎锦明创作颇丰,曾是一位较为活跃的有影响的著名作家,有些作品在当时曾引起文坛的瞩目和社会的反响。长期以来,他和他的作品被人漠视和遗忘。实际上,他的小说在题材内容选取上很是广阔,在体式技法运用的多样性上更是有其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20.
景颇族是中国云南少数民族之一,其文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尚正宏的《景颇族文学概论》是对景颇族文学史的基本概述。从编纂过程、历史观与哲学观、文学史的分期和分类、文学观和作品分析,以及编写中存在的不足等方面对该著作的编纂进行了初步研究,从而挖掘出本书的特点并探究其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