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反训”是指一个词同时兼具两种相反的意义,这样的词可称为“反训词”;“反训”可分为“正反同辞”、“美恶同辞”和“施受同辞”三类;词义引申、动作的特征、修辞等是“反训”产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仁寿方言的亲属称谓词“娘”和“孃”二者具备不同的使用特点,它们的适用范围和使用频率也不对等。内部主要表现在词义、语义、构词等方面;外部和普通话相比,主要表现在词义和构词形式两方面,而且还存在一对多的情况。而且仁寿方言深受湘方言的影响,亲属称谓词“娘”和“孃”带有很明显的湘语特点,这也从侧面反映出语言发展是一个不断相互影响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怯气”“惬气”明清小说中常见,词义均同“服气”,“惬”可能是本字,而“怯”是通假字。《鼓掌绝尘》中的“恡气”当校为“怯气”,意为“服气”。虽然“怯气”“惬气”在现代汉语中仍使用较多,但词义都不再是“服气”。  相似文献   

4.
洞口方言的介词“帮1”、“等1”、“跟1”、“替1”和“捉1”的语法功能是构成给予句式“N1XN2VN3”和“N1V1N3XN2V2P”,它们的句法特征和语言地位决定了五个介词不占竞争优势而处于消亡阶段。五个介词语义、语法功能的产生有三种模式:“替1”、“帮1”和“跟1”源于句式的重新分析;“等1”的虚化历程为“等待”→“容让”、“听任”→“给予”;“捉1”源于“把1”的词义渗透。  相似文献   

5.
释“翦爪”     
“翦爪”一词在古代文献中较为多见,但仅个别辞书收有此词,如《汉语大词典》等。而《汉语大词典》也未解释其具体词义,只简单交代“翦爪”是用为祈雨的典故。文章主要从文化背景的角度,探讨“翦爪”的词义,以期能让我们对“翦爪”有更为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萨满”几种典型词义的辨析,并对其词义差异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简析,旨在使萨满文化研究者意识到各种“萨满”词义所提出的问题,以期为萨满文化的研究提供更加广阔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一、智能化“四表”系统的概述 所谓智能化“四表”即指水表、电表、煤气表、热能表的技术化处理。目前应用的普通四表均采用直读方式记载住户的某段时间用量,经核算转换成最终发生的费用。而智能“四表”是根据普通“四表”的特点加以技术改造,或完全改造设计而成,由抄表控制器,通过“四表”抄表接口提取“四表”的脉冲输出信号。抄表控制器扩展于每个住户的联网分机上,实时记录“四表”的数据,并存贮在永久的存贮器中,当小区管理者需要抄表时,可通过管理中心电脑,抄表软件,十分方便地点击手中的鼠标即把每户用水、电、气、热能量显示在电脑屏幕上。系统软件还具有所有用户、单户或手工抄表三种方式,费率自动修改,自动累加计费,打印四表的报表功能。 二、智能化“四表”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阐释《史记·项羽本纪》“举所佩玉玦”中“玉玦”的隐含义──决绝、断绝,进而通过词族的系连从词源角度揭示出部分“玉器语词”的象征含义。在此基础上总结出综合分析词义的方法──坐标法:即利用汉字谐声系统和汉字形符表义功能综合分析词义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尔稚·释诂》第一条;“初、哉、首、基、肇、祖、元、胎、俶、落、权舆,始也”,是说前十一个词都是“始”的意思。这样释义,在今天的读者看来,笼统而又模糊,有极大的词义浑沦性,读罢不得要领。《尔雅》全书都呈现出这种词义上的浑沦性,如互训:“宫谓之室,室谓之宫”(释宫);反训:“故,今也”(释诂);递训:“煽,炽也;炽,盛也”(释言);二义杂训:“乱,治也;纵、缩,乱也”(释诂)。这种颠来倒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我难分的浑沦释义法使《尔雅》成为一个巨大的词义迷宫,使后世的语言研究者无论如何努力也寻不到清楚明晰的出路,只能喟叹《尔雅》“解释词义往往过于简单笼统。  相似文献   

10.
金堂话属于西南官话的成渝小片。文章运用定量方法,对金堂话“子”缀词进行穷尽考察。在构词上,“子”缀词的词根语素包括名词性、动词性、形容词性、量词性和代词性语素。在词义上,与普通话相同的部分“子”缀词,出现了词义扩大、缩小和转移等情况。在功能上,“子”缀除了构词、变义、转类等基本功能外,还有小称与泛化等附加功能。  相似文献   

11.
本文探讨介词在形成过程中词义虚化的方式及其语法特点的变化等问题。为此,考察了四个介词“沿、往、望、朝”的产生过程。这几个词都是在中古开始词义、词性的转化,至近代才成为介词的,词义虚化的线索有迹可循,语法特点的变化也比较清楚。在分析词义虚化的方式时,运用“义素”(sememe)概念,定义是最低层级上的词义构成成分。  相似文献   

12.
具体的语言环境与大量的语言事实是正确界定一个词词义及词性的先决条件。文章就传统的析“以”为“率领”义时的介词词性与动词词义存有疑虑,并从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旨在明析这一特殊现象。  相似文献   

13.
在清代以前“土豪”是一个中性词,清代开始其词义逐渐向贬义发展,到了抗日战争时期变成了贬义词。新中国成立后,“土豪”随着土改的结束而成为历史名词,退出大家的视野。然而最近“土豪”又火了起来,并且在一些场合下具有了褒义色彩。“土豪”一词走红的动因,主要是受到其词义本身隐喻性以及社会心理因素和环境因素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中医”词义考辨与“常得中医”思想任占敏(北京联合大学中医药学院,北京100013)1“中医”词义考辨探源“中医”二字,最早见于《汉书·艺文志》有关内容,文中曰:“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气盛之宜,辨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齐,以...  相似文献   

15.
东汉以来,范围副词“但、只、仅、才”之间建立了同义联系。辞书和古籍中往往用互训方法释义。然而,从历时纵面考察,这一组同义词的词义和用法是有较大差别的;即使是在共时平面上,也还有着细微不同。注意到这些差别,有助于揭示词汇系统内部联系和词义的发展线索,本文就义位叙述词义的衍变和传承关系,意在既能区别词义又可以显示其源流关系,一、义位“只管、尽管”,含“放心大胆去做某事,不必虑及其他”之意,用于 vp 前。汉时期“第”(弟)常有此义,“但”于南北朝时始有此义,“只”在现代汉语中作为语  相似文献   

16.
从历时演变出发,考察“炊”与“蒸”在上古、中古、近代三个时期中的演变历程,发现二者在中古汉语中演变为一组同义词,但在近代汉语中又再次分化:“蒸”进入基本词汇层面,而“炊”发生了语素化。而它们历时演变的特点也能在现代汉语方言点“炊”“蒸”的分布中找到例证:大部分现代汉语方言点中都保留着“蒸”的动词义,而“炊”的动词义仅遗留在少数浙闽粤方言点中,从书证材料与音变链条中可以找到“炊”的动词义被保留下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表示“禁止”、“劝阻”的副词“不要”来源于跨层结构“不要”,随着动词“要”词义的逐渐虚化,“不要”在构式“不要VP2”中完成了词汇化.融合为一个副词。“不要”词汇化的动因是高用频的推动,“要”动词义虚化与句法结构变化的相互作用以及“功能悬空”的推动,机制是重新分析。  相似文献   

18.
多义词几乎存在于人类所有的语言中,现代汉语和现代英语也不例外。文章尝试探究汉英多义形容词“老”和“old”的词义生成与演变,并描绘出其词义演变轨迹图。研究发现:(1)其产生一词多义的原因是受隐喻作用和语言经济性原则的影响;(2)其词义演变轨迹符合“仙人掌发展模型”,但是其产生的隐喻意义种类却不尽相同.因此它们缔造出各自特有的词义演变的仙人掌模型。  相似文献   

19.
《论语.子罕篇》“子畏於匡”中对“畏”的训释历来众说纷纭,大致训为畏惧、有戒心、拘禁等义。经考察发现,以上训释存在不合语境、不合逻辑、不合词义引申规律等问题。因而考求“畏”为“围”的误字,二字因音近而致误,“子畏於匡”当为“子围於匡”。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主流派译论家将equivalent误读和误译成“对等”、“等值”、“等效”、“对等语”,把奈达翻译理论误读成“对等论”、“等值论”、“等效论”,认为“对等论”、“等值论”、“等效论”中的“对等”或“等”是“基本相同”或“基本对等”。然而“对等翻译”中的“对等”是汉语,其词义不是“基本相同”,也不是“基本对等”,而是“等同”、“相等”、“对等”。国内不少学者认为翻译不可能对等,由此也证明了“对等论”中的“对等”不是基本相同或基本对等,证实了中国主流派翻译理论家误读和误译了奈达翻译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