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浅论我国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中成员权的若干法律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住房制度进行商品化改革的进行,不仅每一户会拥有自己的房屋,而且每一户都将能够由自己来管理自己的房屋,这就使得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当中的管理性内容的权利———成员权的地位显得更加的突出和重要。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需要,必须在物权法中赋予成员权利以更全面、更具体的内容,以保护区分所有权人成员权得以充分行使。  相似文献   

2.
德国学者贝尔曼先生提出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制度,早在奴隶社会就已萌芽并逐步发展。作为区分所有权人享有的一项特殊权利———成员权,其在学界及实务界受到广泛的关注并逐步为世界各国立法所确认。我国《物权法》亦对此作出了规定———即区分所有权人享有共同管理权。成员权作为一项特殊的权利,其除具有“物法性”的一面,还具有“人法性”的一面,我国立法中将其表述为共同管理权,恰恰忽略了成员权这一重要法律特质,存有不足之处,在理论与实务中均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冯惠棠 《科技资讯》2009,(5):175-175
骏景花园变电站事件告诉我们,业主要合理、合法地行使权利。目前物权法明确对共有部分进行共同管理的权利是建筑物区别所有权中的成员权。因此,明晰业主成员权的概念和内容,保障业主委员会的建立,促使业主委员会委员会合法行使成员权,是解决物业管理公司纠纷,维护业主的权益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多层建筑与物业区域的出现,产生了一种新型的不动产权利形态,即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其中各区分所有权人就物业区域供全体或部分人共同使用的共用部分所享有的共有权,就是建筑物共有权。从性质上,该权利是物权,是所有权的一种共有形式;从主体上,全体业主是该权利的主体;从客体上,土地使用权、建筑物楼宇屋面、建筑物顶层、小区绿地和专有房屋的外墙、电梯井、楼梯间、垃圾道、变电室、设备间、公共门厅和过道、地下室、值班警卫室以及其他功能上为整栋建筑服务的公共用房和管理用房都是其权利客体。要保障建筑物共有权的实现必须完善有关法律。  相似文献   

5.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内涵的三元论说,即包含专有权、共有权和成员权,因共有权而产生的纠纷占了区分所有权纠纷的绝大部分。我国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人之共有权法律制度还有一些缺陷,应从多方面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6.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从本质上是由各区分所有人的专有权、共有权以及成员权共同组成的一项不动产物权制度。因此,在各区分所有人之间形成了三种不同的法律关系:相邻关系、共有关系和团体关系。这三种关系建构起了区分所有权法律关系。  相似文献   

7.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作为一种新兴的所有权,它是建筑物区分所有人之专有权、共有权和成员权的结合。作为专有权中的专有部分之界定应该采用"厚度中心说与粉刷表面结合说",而作为共有权中的共有部分应该推定为按份共有,同时,成员权应该还是属于物权关系的性质。  相似文献   

8.
关于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概念,多数国家学者认为,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是由专有权、共有权和成员权复合而成的。其中,共有部分是重要的部分,涉及到共有部分的界定和性质、区分所有者对共有部分的使用和限制、共同费用的负担等问题。在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结构中,专有权占主导地位,共有权居从属地位。因此,在区分所有建筑物上,区分所有人取得了专用权,便当然取得共有权。最后,笔者针对我国关于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制度立法上的不足,提出了自己粗浅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韩冰雪 《科技信息》2009,(6):326-326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是一种较为特殊的不动产所有权形态,是对一栋楼房中专有部分的专有权、对共用部分的共有权以及因共有关系而产生的管理权的集合。由于我国现行法律上的不完善,还没有切实地规定对侵犯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特别是侵犯共有权的法律救济途径,因此,业主的共有权不可避免地得不到保障。本文以区分所有物业小区中共有权的侵害为视角,以期获得有效对策更全面地保护共有权。  相似文献   

10.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是一种较为特殊的不动产所有权形态,是对一栋楼房中专有部分的专有权、对共用部分的共有权以及因共有关系而产生的管理权的集合。由于我国现行法律上的不完善,还没有切实地规定对侵犯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特别是侵犯共有权的法律救济途径,因此,业主的共有权不可避免地得不到保障。本文以区分所有物业小区中共有权的侵害为视角,以期获得有效对策更全面地保护共有权。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目前我国城市房屋拆迁问题,通过对城市房屋拆迁过程涉及的权利内容进行了总结,并在此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城市房屋拆迁过程中权利保护的有关问题,提出了在城市房屋拆迁过程中,房屋产权要高于拆迁权的思想基础,期望通过本文分析达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为今后加强对城市房屋拆迁管理,进一步完善我国城市房屋拆迁制度提供一个更为深入的研究路线。  相似文献   

12.
2007年3月16日,我国物权法在第六章中,第一次规定了业主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制度,建立了我国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法律体系.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及刚刚生效的物权法的第74条,对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权利构成之共有权的客体中的车位问题,在立法模式、法律结构、具体内容等几个方面,法律本身尚存在不足和缺陷.  相似文献   

13.
房屋承租人的优先购买权是由《合同法》规定的一项法定权利,但由于现行法律法规均未明确法定优先购买权的法律性质,学术上争论不一,给现实中优先购买权的行使及保护带来了困难。文章介绍和评析各种关于房屋承租人优先购买权的学说和理论,并以此为基础得出自己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对建筑物区分所有这种新型相邻关系的权利和义务进行了清晰界定,提出了区分所有相邻权争议的解决办法,认为应根据中国实际,完善我国区分所有建筑物相邻关系立法,制定相应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法》。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项身份权利的配偶权应包含哪些权利内容?学界分岐颇多,本文笔者根据新婚姻法及相应的有关法律在对配偶权界定的基础上,深入讨论我国配偶权的权利内容,尝试着将配偶权分为两大类:在任何时候都享有的配偶权权能和在特定时候才享有的配偶权权能,并列举出其中若干项重要权利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6.
赋予房屋承租人优先购买权制度在我国有着漫长的历史,但它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具有明显局限性。在现代社会,房屋承租人的优先购买权以牺牲第三人的利益、限制所有权人的处分自由为代价来保护承租人的利益,已经失去继续存在的价值,并且会引发道德风险,因此,我国现行法定的房屋承租人优先购买权制度应当予以废除,以符合当下社会的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17.
债权人代位权是法律赋予债权人的依自己的名义代位行使债务人的权利而所得利益直接归属债务人的一项权利。它并非纯粹的形成权 ,而是以行使债务人权利为内容的管理权。它的行使要求及行使效力对有关当事人均有不同  相似文献   

18.
本文系统梳理了我国现行法所确立的知识产权财产权内容,以此为对象,根据权利内容理论,从知识产权财产权“整体上的权利”和与“使用方式相对应的权利”两个层次上深入分析了“使用权”、“处分权”和“收益权”等权能。并与所有权的四项权能进行比较,认为知识产权财产权具有物权属性,但基于知识产权权利客体的无形性和权利来源于法律授权的特点。知识产权财产权与所有权仅具有相似性。  相似文献   

19.
"农民住房财产权"并非一种新型权利,而是宅基地使用权和农村房屋所有权有机结合而形成的权利集合。《指导意见》中关于"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的相关规定既有突破性,又有保守性。"农民住房财产权"的倡导并不能直接破解农村房地产权抵押的固有难题,但有利于形成全新的视角去审视和解决上述难题。在宅基地使用权空间利用已蔚然成风这一现实背景下,应当以"必要住房财产权"和"剩余住房财产权"的区分去解决农村房地产权抵押的痼疾,去实现"农民住房财产权"的抵押和流转。  相似文献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已于今年3月16日公布,并将于2007年10月1日正式施行。物权法对许多现实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作出了规定,而其中对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专章规定更是引人关注。文章力图对《物权法》规定建筑物区分所有权进行一次较全面的剖析,以期更深入地解读《物权法》中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