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大自然探索》2010,(4):29-31
物理性质 福波斯(火卫一)是太阳系天体中反光性最差的一个。在分光镜中观察,它的成分很像是碳粒陨星材料。福波斯的密度太低,所以它不可能是坚固的岩石,加之已经发现它多孔,所以有科学家推测福波斯可能含有大量水冰。虽然光谱观察表明福波斯表层土壤无水,但其表层土壤之下存在冰的可能性不能排除。  相似文献   

2.
遗传研究可能导致发现更有效治疗狂郁症的药物。 研究人员正在寻找导致狂郁症或情绪异常基因。神经生物学家塞缪尔·H·巴伦德斯(Samuel H. Bar-ondes)预言:如果能找到这些基因,将有助于科学家设计出更好的药物来控制这种疾病。 狂郁症有家族性,每100人就有1人受狂郁症影响,所以此病可能有遗传因素。巴伦德斯说狂郁症和镰刀细胞贫血一样,它的病因不是单一基因而是几个基因共同作用引起的,环境和生活经历也起一定的作用。 研究人员先是发现一个身患狂郁症的家族或称独立人群,然后分析他们的DNA,看这种异…  相似文献   

3.
《大自然探索》2012,(6):4-4
火星上的奥林匹斯山的直径与美国亚利桑那州相仿,长久以来它一直被认为是太阳系中最大的火山,但地质学家最近推测,奥林匹斯山以及和它相邻的阿尔西亚山(下图)等可能都只是巨型火山——“萨希斯高地”的组成部分而已。  相似文献   

4.
宇宙的始末     
陈壮叔 《世界科学》1997,(11):28-29
没有人知道,宇宙最终会在一个大挤压中塌缩,抑或随着星球的凋零和死灭,永远膨胀下去。但有二个空间探测器,可能不久,即将给我们肯定的回答。相像有一台望远镜,它能告诉我们关于宇宙的过去和未来。探视深空,它将确切地告诉我们,时间的开始,物质始何集聚成星球和星系,它将告诉我们,躲藏着多少看不见的物质(暗物质);最激动人心的是,它将终止人们的猜想:宇宙会永远膨胀下去,变成一个宇宙性的黑夜,抑或在其终了的时刻,它将往回收缩在一个大技压之中。这不是妄想,在NASA和欧洲空间局(ESA)的蓝图上正好有这样的望远镜。N…  相似文献   

5.
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在今年早些时候发射了一枚空间飞行器——斯塔达斯特(Stardust),旨在收集、研究慧星的尘埃。“斯塔达斯特”飞行器的使命能够进一步扩大科学家对太阳系历史甚至地球生命起源的了解。许多研究人员认为,童星可能含有形成太阳和行星的原始物质;一些人还相信,远古时代降在地球上的管星尘埃在生命的起源方面“可能起着决定性作用。”童星是由大冰球和尘埃组成的,它以高达每秒9000)米、比射出的子弹快大约10倍的速度飞行,要想捕获快速飞行的童星尘埃却颇为棘手。那么,“斯塔达斯特”飞行器是如何工作的,科学工…  相似文献   

6.
科技之窗     
科技之窗“超级气团”表明星系相食荷兰天文学家说,有一个星系正在炫炫耀着两个巨大氢气团,该星系在攫取了环绕它进行轨道运行的两个较小星系时,“超级气团”(SU-pershell)可能就已经形成。长普特纳天文研究所的理查德·兰德(RichardRand)和...  相似文献   

7.
我们都知道,一个人的命运受到先天条件(基因)和后天环境(社会、家庭和学校)的影响。在后天环境中,有许多偶然因素都可能决定一个人命运的不同走向。  相似文献   

8.
陈淳 《自然与人》2010,(1):13-15
轰动的发现1983年,德国梅塞尔化石遗址出土了一件化石标本。是一只雌性类似狐猴的灵长类动物,身高3英尺,年龄约为9个月,被叫做“艾达(Ida)”,学名为达尔文梅塞尔猴(Darwinius masillae)。达尔文梅塞尔猴属于一类已经灭绝的原始灵长动物——免猴下目,它的近亲有狐猴、蜂猴及婴猴。它生活的年代为距今4700万年前的始新世,虽然它离人类的出现至少要早4000万年,但是古生物学家认为,这件化石标本表明这种灵长类动物很可能是人类的远祖。  相似文献   

9.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HC)预计年内竣工,这确是2007年世界科技界的一件大事。物理学家对于它运转后可能获得的一系列重大发现,满怀着美好的憧憬和急切的期盼。因为理论上的突破、建树、延拓,离不开实验实践的步步深入:尤其是一些标志性仪器的创制,对实验探索和理论研究至为关键。凡大型的加速器,往往是粒子物理发展的必要凭借,也是其发展水准的标志之一。LHC当然如此,它甚或预示:由相对论和量子理论之百年辉煌所造就的现代物理学,还会在本世纪迎来其基本理论之深层研究的热潮:  相似文献   

10.
当安装在波卡洪塔斯县的射电望远镜.在西弗吉尼亚的白松树、红枫树和橡树林上空露面时,它们发出阵阵冰箱般的嗡嗡声。设在绿岸(GreenBank)的带有一组8台大型碟式天线的国家射电天文观测台,看起来似乎是错放在这一乡村小地方。1960年,一位名叫狄拉克(D.Drake)的年轻射电天文学家使用一台85英寸的抛物面射电天线进行了世界上首次对地球外智慧生命的探索(SETI计划)。这项开历史先河的计划叫做“阿兹玛”计划,它监听可能从两个邻近星球─—ε埃瑞达尼星(EpsilonEridani)和τ塞提星(TanCeti)─—附近发射出的外星信号。然而…  相似文献   

11.
杨智 《科学》2012,64(6)
【本刊讯】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刘景根课题组发现,小鼠戒断吗啡的负性情绪消退学习,有腹内侧前额叶皮质(vmPFC)中调节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表观遗传机制参与。  相似文献   

12.
《大自然探索》2014,(4):4-5
科学家最近首次确定了一颗系外行星(即太阳系之外的行星)——“GJ121413”的大气层特点。“GI1214b”是一颗超级地球(它的质量介于地球和海王星之间)。最近的研究表明,像“GJ1214b”这样的行星是银河系中最常见的行星类型。以往对“GJ1214b”的研究,对它的大气层产生了两个可能的解释:它的大气层可能完全由水蒸气或其他某种类型的大分子构成,但也可能包含覆盖全球、挡住下方视线的高层云。  相似文献   

13.
时间旅行     
《大自然探索》2008,(6):12-14
有史以来最大功率的粒子加速器——大型强子对撞机(LHC)即将投入运行,它将模拟“大爆炸”之初的宇宙。让人吃惊的是,有人说它可能导致世界上“第一部时间机器”的问世,从而让时间旅行——回到过去或访问未来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14.
<正>科学家发现了一个前所未见的宇宙奇观。一个不可见的“恶魔”——超质量黑洞在星系际空间横冲直撞。如果它在太阳系中,那么它只需14分钟就能从地球飞到月球。在这个质量可能相当于2000万个太阳的黑洞后面,跟随着长达20万光年(相当于银河系直径的两倍)、主要由新生恒星形成的一道“凝迹”(飞机飞行或轮船航行所留下的尾迹)。科学家说,他们在取得这一新发现之前从未见过如此壮观的宇宙奇观。那么,这样的奇观缘何产生?  相似文献   

15.
战胜病毒     
在整个冬天,我们不停地给双手消毒,提防着别人的喷嚏和咳嗽,以此希望不会被普通感冒或严重的流感所侵扰。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常规报告则不断更新着流行病疫情报告:H5N1型禽流感病毒正在亚洲散播,如果这种病毒发生了错误的基因突变,它将可能夺走世界上许多人的生命。  相似文献   

16.
以MoO_3为前身化合物,在H_2/N_2混合气氛中利用程序升温反应方法制备了钝化后比表面为 115 m~2· g~(-1)的γ-Mo_2N粉末催化剂.在低温条件下,该催化剂显示出良好的 CO氧化反应活性.借助X射线电子能谱(XPS)、电子自旋共振(EPR)及激光Raman光谱(LRS)技术对氮化铝的表面钝化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其中钼以混合价态存在并得到了Mo~(5+)(g=1.932,g//=1.892)存在的证据,同时还发现了超氧负离子O~-(2_)(g=2.001,Raman吸收峰1124 Cm~(-1))的存在.研究表明,它的产生与 MO~(5+)/MO~(4+)氧化还原电对的转换存在着协同性, O~-(_2)可能是 CO氧化反应的活性氧种.  相似文献   

17.
IPCC全称为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是世界气象组织(WMO)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在1988年联合设立的。其主要任务是对气候变化的科学认识、气候变化的影响以及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可能对策进行评估,向决策者提供现有的气候变化知识和可靠的相关信息。  相似文献   

18.
<正>突破性创新看似天才之举,实际上往往是背景、结果和巧合的产物。当你观看迈克尔·菲尔普斯(Michael Phelps)的蝶泳时,会惊叹于他肌肉发达的手臂、腿和躯干之间完美的协调性。这些强有力的动作似乎是完善地计划过,以便以难度最高的泳姿超过他的竞争对手。你可能不知道的是,蝶泳的动作从未被设计过。在它首次亮相后的几十年里,它甚至不是被奥运会认可的一种泳姿。  相似文献   

19.
应对焦虑     
焦虑情绪会对我们的日常工作学习和社交生活产生干扰,对学业成绩,面试找工作,发展友谊和爱情都会产生不良影响,严重的焦虑情绪甚至可能给我们带来一系列的身体或心理上的疾病。因此,我们应该学会应对焦虑。  相似文献   

20.
欧洲的科学研究同社会之间需要更紧密的结合,会对欧洲的发展产生一种正面的影响,同时也有利于塑造它的科学社会的未来。为了促进这些目的的实现,我们正在打算创立一个向所有对科学及其对社会的影响感兴趣的人开放的社团──“欧洲科学”协会(Euro-science)。科学同公共之间的关系可能是令人舒心的(例如公众对天文学发现的经久不衰的兴趣),也可能是紧张的(例如与遗传分析和变异有关的争论)。迅速膨胀的人类知识同社会发展需要之间的联系决非是一成不变的,而且值得我们不断的评价,正如各种参与者们的活动所做的那样。而这种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