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神歌看吴越文化的地域特征及其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神歌看吴越文化的地域特征及其成因顾希佳吴越文化的地域特征,在它的民间文化中表现得比较充分。为了讨论吴越文化的地域特征以及成因,我们选择了吴越神歌这一参照物。吴越神歌是吴越地区民间祭坛上的歌,大致又可分成三类:以太湖流域为中心的赞神歌、上海郊区以及浙...  相似文献   

2.
汉代的吴越文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汉代是吴越文化民族性转型的关键时期。由于主导人口与基本居民由越人变为汉人 ,使吴越地区的文化面貌发生激变 ,此后二千多年吴越地区的文化个性 ,在汉代已基本形成。汉语代替越语 ,尚武变为崇文 ,文艺与科技发达 ,养生与隐逸盛行等等 ,是汉代吴越文化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3.
茅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作家,他生在吴越地区,并长期生活在吴越地区,吴越文化对他的文化性格和小说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艾青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作家,他生于吴越地区,吴越文化对他的文化性格和诗歌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构成了艾青诗歌一种独特的情调和风格底蕴。  相似文献   

5.
在众多的文学体式中,作为乡土文学,对于传统文化的触及来说,相对地是比较多的。本文试图从吴越文化与浙东乡土文学的关系这样一个比较小的角度切入,来探讨一下传统文化的影响。这也许有一定的意义。吴越文化,原是有区别的,一般学者认为,两周时期宁镇(南京、镇江)地区的考古文化为吴文化,而把太湖地区的考古文化称为越文化。但随着时代变迁,特别是吴越争霸,加剧了两支近亲文化的融合。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吴越两国基本群众都是越族,统治者也随  相似文献   

6.
吴越文化概述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吴越文化是长江下游的区域文化 ,其中心文化区是太湖、钱塘江流域。七千年间 ,吴越文化的民族性发生过沧桑巨变 ,楚败越以前基本上是夷越文化 ,秦灭越后基本上是汉族文化。民族性格前后有别 ,不可混为一谈 ,《汉书 .地理志》的说法不可信从。上下七千年的广义吴越文化 ,仍有共同的个性特征 ,那就是 :柔、细、雅。从汉代到明清 ,吴越地区多出科技、文艺人才 ,缺乏军政雄才。《红楼梦》是吴越文化的样品  相似文献   

7.
论吴越文化研究陈桥驿吴越文化研究近年来成为一种区域文化研究的热门。建立了几种学术性组织,如中国百越民族史研究会、吴文化研究会、吴越史地研究会等,经常举行吴越文化研究的学术讨论会包括国际学术讨论会,如1990年在杭州举行的首届国际百越文化讨论会等,发表...  相似文献   

8.
春秋之际活跃在东南滨海地区的古徐人在抗击宗周及其属国的争斗中屡战屡败,终于自北向南迁徙而走向海洋,使徐文化给吴越文化、岭南文化以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神话传说是人类社会早期生活的一面镜子.该文对《华阳国志》书中所载有关古代西南地区的神话传说进行了梳理、归纳、阐释和探析,有利于更好地研究“华阳”地区早期的历史,彰显西南文化特别是巴蜀文化的地域特色.该文主要运用了结合法、比较法等研究方法,即将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物相结合,将地方史志与全国性的史传相比较,从而更能全方位、多视角地进行可靠研究.该文的创新点在于突破了传统研究的地域限制,跨越整个西南地区,把《华阳国志》书中的神话传说分为创世神话传说、英雄神话传说和怪异神话传说三个类别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0.
宋诗中有大量关于吴越地区休闲习俗和休闲市场的描绘,据此可以透视吴越地区繁荣的市民休闲文化及其商业化发展趋向。吴越休闲文化的商业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饮食习俗的奢侈考究促进了餐饮市场分工定位的精细化、差异化;二是冶游风习盛行,游人庞大的群体、庸俗化的心态和商家逐利本能共同推动旅游景区趋于商业化;三是文娱项目类别多元,参与主体广泛,文娱市场也取得了一定程度的配套发展。  相似文献   

11.
历史上被北方人称为“蛮夷之地”的岭南地区,其独具特色的岭南土著文化能够与中原文化、荆楚文化、巴蜀文化、吴越文化等地域文化交流融合,发展成为具有共同特质的岭南文化,是与其既封闭又开放的地理区位、丰富多样的自然环境与资源、土著居民的历史作用、安定的社会政治环境、内部地理环境差异、移民等因素分不开的,这些因素构成了岭南文化形成发展的历史地理基础。  相似文献   

12.
公元前3世纪,分布于中亚地区的阿尔泰语系乌孙族和后世的蒙古族中传承着狼和乌鸦双重信仰习俗和与之相对应的神话传说。该信仰习俗和神话传说的盛行现象,是狼和乌鸦在自然界里的“搭当”关系在古人头脑中的反映所致。此外,乌孙和蒙古的上述信仰习俗和神话传说与古代罗马相关信仰习俗和神话传说颇具共通性,这缘于远古时期欧亚大陆民族集团之间的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民族学者、民间文学研究者开始了“司岗里”神话传说的整理与研究。50年来,“司岗里”神话传说的整理与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全面系统地研究“司岗里”文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司岗里”神话传说的整理与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为此。应用现代科技手段,对“司岗里”神话传说进行更全面更系统的整理与研究。从而保护“司岗里”这一佤族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依然是有重要学术价值和文化意义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文化情感背景和时代文学特征出发评析吴越小说的精神内涵, 认为在吴越小说的精神表现上, 创作主体运用现代意识的观照和受到传统文化的制约是微妙地交杂在一起的,呈现出一种对传统文化的缅怀和对现实变革既理解又尴尬的复杂的心态  相似文献   

15.
刘胤 《青年科学》2010,(1):22-22
谜案三:徐福的东渡之谜 秦始皇最盼望的就是长生长寿,后来听人说东海上有蓬莱仙岛,那里有服后可以长生的灵芝草,就派徐福率五百童男童女和三干工匠,东渡大海,获取仙草。后来,秦始皇至死也没盼来徐福的消息。徐福到底去了哪里呢?有人说那时航海技术差,碰到大风浪,全部覆没。  相似文献   

16.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时期 ,是中国文化的大转型时期 ,长江下游则是文化转型的先行地区与枢纽地区。吴越文化柔、细、雅的区域个性 ,以及从汉代以来长期形成的政治色彩较淡的传统特点 ,使它在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转型过程中表现突出 ,居全国最前列 ,而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时期没有出现先知先觉的全国性领袖人物 ,到民国时期 ,这种情况才开始有所改变。  相似文献   

17.
唐代文学对洞庭湖的描写,有很多涉及到洞庭湖的一些神话传说,或者是把这些神话传说融入到诗歌的咏唱之中,或是直接以神话传说为创作题材,从而表现出洞庭湖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这些神话传说,是形成地域文化特色的一个重要因素。用历史的眼光透视洞庭湖文化,探究洞庭湖神话传说故事的源流,对我们理解洞庭湖这个地域文化主体,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历史研究法,对春秋时期吴越武术文化的地域划分和吴越武术文化形成的历史背景加以考证,对《孙子兵法》中的吴越武术技击、技法和技理思想进行了整理,旨在为中华武学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中日文化交流源远流长。徐福可谓是中日民间文化交流第一人。东汉时期中日两国已有正式外交关系,隋唐时期交往趋于频繁。以河洛文化为核心的中华文明对日本文化发生了重大影响,涉及文字、佛教、儒学、城建、文化地域、政治制度等方面。  相似文献   

20.
占卜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吴越春秋》这部汉代著作在抄录前人史书的同时,加入了很多占卜方面的描写,使原本就不乏此内容的史书进一步增加了神秘的色彩,由此也奠定。了其在史学史和文学史上的地位。这些占卜的方式受到汉代阴阳五行的影响,以及从春秋到汉代这段时间内南北文化的交互影响,但带有明显的吴越地区民风和民俗的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