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90年代以来,诗歌写作出现了个人化的创作倾向.诗人从主题创作到把词语当作诗歌写作的尺度,很大程度上动摇了诗歌写作的根基,显示出根本性的变化,诗歌写作出现了困境,读者理解诗歌有了难度.由此,追溯了艾略特的"非个人化"的诗学理论,指出了二者的不同,并认为没有诗人的审美体验,诗歌写作是难以想象的.  相似文献   

2.
现代汉诗的写作中,诗人对"现实"不同的理解,会带来不同的抒情方式;对"现实"不同的态度,会带来不同的文本效果。传统诗歌是"现实"的衍生物,而当代一些诗人像臧棣,其写作则是以想像、虚构为"现实",提供了一种可以称之为"反诗歌"的文本。现代汉诗的写作和阅读上的难度,在于何为"现实"、如何理解"诗和现实的关系"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3.
通过人类学的视野来考察彝族双语诗人阿库乌雾的诗歌创作,浅析了其诗歌的一些特点及文化内涵。认为阿库乌雾的文学创作处在一种跨文化和边缘写作的状态;诗人在多样文化中的穿行使其成为阈限人(边缘人),获得了神圣的阈限交融效果;这种跨文化体验和写作是其在文学创作中能够超越和突围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作为"70后"的重要诗人,徐南鹏的诗歌写作历程清晰地呈现了一代人的诗歌写作史和精神成长史,他的诗歌写作在贴近日常平淡而繁芜的生存场景中擦拭掉浓重的时间浮尘和阴影,在语言的节制和诗思的精深中发现了另一种生存景观。徐南鹏的以悲悯情怀直面工业文明,他对生命轨迹、自我的探寻、存在的本质、永恒的向往、死亡的拷问,都引人深思。我们相信这些观点,对于当下诗歌的创作与发展,具有前瞻性的学术意义与创作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世宾等人提出的"完整性写作"诗学理论,是将阿多诺文化批判理论运用于中国诗歌语境的产物,是世宾一贯的"美必须通过批判性的方式去拯救"理念的全面阐述。它为梦想招魂,以看似"本质主义"的方式重新赋予梦想在诗歌和人类心灵中的位置。"完整性诗学"理念的出现,是90年代以来中国诗人重建破碎身份的努力之一,它不提供具体的写作技巧,而是提供一种写作伦理。  相似文献   

6.
当代著名诗人梁上泉先生即将出版的第27本诗集《不老草》,几乎兼有诗人以前全部诗集的所有新诗体式,首次入选诗集的有246首微型诗,语言形式的技巧玩味,诗歌思想的深度开掘与诗美表现的创新品位等等,是《不老草》关注的艺术目标,但日常生活的诗意发现与保存形式,才是诗人当下兴趣的真正所在。  相似文献   

7.
约翰·邓恩是17世纪英国玄学派诗歌鼻祖与集大成者,玄学派诗歌以玄妙著称。邓恩的作品是诗人坎坷命运的映像。研究邓恩诗歌的写作内容和写作手法,可以体味到玄学派诗歌的玄妙之处。  相似文献   

8.
宋人言诗之风大盛,两宋诗话中有逾30种诗话论及庾信及其诗赋,代表了宋人对庾信诗赋的接受程度。宋诗话视野中的庾信诗赋接受,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探讨庾信诗赋的写作技法、比较论析庾信与其他诗人的写作优劣;二、考察唐以来诗家接受庾信的表现、摘赏庾信诗歌佳句,推溯"徐庾体"的渊源流变及评鸷庾信诗赋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罗伯特.弗罗斯特的抒情诗歌大量地是以乡村生活和风俗人情为背景,在诗歌写作中融入了个人的情感和观点的表达。这种在描写乡村生活和风俗人情的诗歌中暗示和表达自己观点的诗歌写作成为了弗罗斯特诗歌写作的一大特点和风格。本文仅以其短诗给予浅显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张执浩是当下诗坛上一位比较重要的湖北籍诗人,其诗歌的独特之处在于对语言的精到把握。诗人以"梦话"作为诗歌的语言生成机制与突破口,能灵活运用拟人、隐喻等各种修辞来提升诗艺,并注重运用张力美学来调整词语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形成诗人独特的"离心诗学"。张执浩自如地运用各种语言技巧使其诗歌写作日益精进,但并不在语言迷宫里迷失方向,而是注重对汉语诗性特征的开掘。其诗歌写作拓展了诗歌语言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