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周海泉 《山西科技》2014,(2):140-141
通过对庄旺煤矿矿井充水因素分析,得出结论:该矿充水水源包括地表水、2号煤层上覆砂岩裂隙含水层、采空区积水、奥灰水等4个方面;矿井充水通道包括导水断层、岩层裂隙、采空导水裂隙带、封闭不良的钻孔等4个方面;本井田主要水害是来自矿井采空区积水、古空区积水和周边矿井采空区积水。基于以上结论,采取了相应的矿井水害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矿井充水通道是矿井充水的主要条件之一,对煤矿生产影响极大。因此,采掘过程中要引起矿方高度重视,避免突水事故的发生。介绍了炉峪口煤矿8号、9号煤层导水裂隙带情况,阐述了炉峪口煤矿存在的断层、岩溶陷落柱等地质构造可能造成的矿井充水问题,并提出了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3.
刘化光  刘涓 《科技信息》2013,(22):381-381
<正>矿井周围的充水水源,开采时能否进入井巷,取决于是否有充水通道。只有充水水源通过充水通道,才能形成矿井涌水。掌握哪种水源是通过哪一种类型的通道和具体渗透路线进入矿井构成矿井涌水,可以为矿井水治理提供依据。矿井涌水通道有构造断裂带、接触带、导水陷落柱、采矿活动造成的裂隙、封闭不良的导水钻孔和岩溶塌陷及"天窗"等。  相似文献   

4.
周艳杰 《山西科技》2014,(2):119-121
对沛城煤矿矿井充水因素分析得出结论:水源与通道的自然组合即构成充水因素:其中,奥灰岩溶水通过岩溶陷落柱与断层带是矿山重大水害的主要充水因素,顶板砂岩水与破碎带和构造裂隙的组合是煤层回采过程中的充水因素,人为采掘活动也是矿井充水因素的重要方面。指出合理留设防水煤柱超前探放水,执行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能有效地控制和防止水害。  相似文献   

5.
滇西某铅锌矿属岩溶充水矿床,水文地质条件复杂.通过对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和充水因素的分析,认为矿床充水水源有大气降水、马桥河水和C1x岩溶水.充水通道有溶隙、裂隙、构造破碎带.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矿山防治水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根据富煤三矿四矿详查资料,通过分析矿区水文地质条件,据岩层岩性、富水性、地下水的埋藏条件以及含水介质类型等特征,区内地层分为5个含水层和3个隔水层,煤层赋存于上二叠统长兴、龙潭组地层中,为弱裂隙含水层,夹在飞仙关组和峨嵋山玄武岩组两相对隔水层中,未来开采矿井主要充水因素为煤系和卡以头地层中地下水对煤层的直接充水,以及断层导水,对矿井影响相对较大,加强对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和防治水分析研究,逐步实施煤矿水患的防治,保证煤矿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为了评价10煤层开采可能产生的水害影响,根据矿井含、隔水层的水文地质特征,指出10煤层受采动破坏,顶底板砂岩裂隙水、太原组和奥陶系岩溶水沿采动裂隙和断层溃入矿井,对矿井开采形成威胁。根据对矿井充水因素的分析,得出矿井的充水强度不大,充水通道主要为隔水层薄弱地段采动裂隙和断层破碎带。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黄陵一号煤矿水文地质条件与充水因素的基础上,认为直罗组下段含水层是2号煤层顶板涌(突)水的主要水源。通过经验公式计算与实测冒落带和裂隙带(简称"两带")高度的对比分析,认为经验公式不适合该区开采实际,适合该区的冒采比和裂采比分别为5.7和25.2.以裂采比32为阈值,对矿井中北部2号煤层待采区进行了顶板涌(突)水危险性分区预测,为矿井防治顶板水害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在研究宁武煤田大汉沟矿区地表径流、主要含水层与隔水层、地下水补给、径流和排泄条件的基础上,考虑到矿井充水等因素,计算了矿井涌水量。通过计算2#—5#煤层在不同的底板突水系数条件下安全区、过渡区和危险区的开采水平范围,发现2#—4#煤层大都处于安全区-过渡区,仅5#煤层在最低开采水平至1189.70m时处于危险区。通过计算2#—5#煤层的冒落带和导水裂隙带的高度,发现局部地区下部煤层采空区垮落的导水裂隙大都影响上部煤层的开采。通过分析2#—5#煤层的水文地质类型,认为先期开采地段2#—4#煤层水文地质类型为中等,5#煤层为中等-复杂。通过解析法预算出矿井涌水量,2#—5#煤层的矿井正常涌水量为3738.82m3/d,最大涌水量为249.25m3/h。  相似文献   

10.
陈古文 《广东科技》2014,(2):119-120
长河煤电公司地质构造中等,矿井充水通道使大气降水通过裂隙等进入含水层,再通过导水裂隙、断层等进入巷道和采空区。通过充水因素分析提出防治措施,对煤矿防治水害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孔玉梅 《科技信息》2011,(1):362-362,411
通过对宋家营勘查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含隔水层特征、地下水动态及各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等因素的分析.为矿井开采水害防治提供参考资料和决策依据。影响煤层开采主要直接充水含水层为各主要可采煤层顶、底板及煤层间砂岩含水层,上第三系底部半胶结砂、砾岩仅在局部为直接充水含水层。奥灰含水层上距12煤层144.38~150.81m,其间有厚层粉砂岩、泥岩隔水层,正常情况下,奥灰水不会对煤层开采构成威胁,结合邻区钱家营矿井水文地质资料对比,勘查区矿床水文地质类型除断层导水外为水文地质条件中等的裂隙(局部孔隙)充水矿床,即:二类二型。  相似文献   

12.
矿井水患是矿井五大安全隐患之一。为促进矿井水的防治工作,在整理矿井多年地质勘探、开采和观察的水文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利用矿井水患形成的规律及成果,指出山西方山汇丰新星煤业有限公司煤矿充水的主要因素为老窑及自采采空区积水,并根据《煤矿防治水规定》,对该矿井开采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划分。  相似文献   

13.
根据国家新颁布的煤矿防治水规定,为界定乌素煤矿水文地质类型,详细分析了矿井水文地质条件。通过对乌素煤矿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矿井充水因素、矿井涌水量、矿井受水害影响程度及防治水难易程等方面分析,以实际资料为依据,遵循就高不就低原则,提出乌素煤矿矿井水文地质类型为中等型的结论,为经济合理地搞好矿井防治水工作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4.
 某煤矿北翼充填采区地层以奥陶系灰岩作为含煤地层基岩,其上覆岩层中第四系孔隙承压强含水层全区发育,研究充填开采后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对实现安全开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等效采高为基础,利用理论计算、数值模拟、相似材料模拟3种方法对某煤矿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进行预测,得出导水裂隙带高度分别为12.72,12.50,14.28 m。结果表明:3 种预测方法相比较具有良好的吻合性,对某矿井的水体下安全开采实际工程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富水性评价中往往采用单一的赋权方法,为准确评价煤层顶板直接充水含水层的突水危险性,提出了一种组合赋权法.首先,在充分分析矿井水文地质资料的基础上,选取岩芯采取率、渗透系数、含水层厚度、脆塑性岩厚度比、砂泥岩互层特征作为富水性评价指标,通过拉格朗日乘子法将层次分析法与熵权法得到的各评价指标权重进行优化组合,得到其组...  相似文献   

16.
针对北宿煤矿薄煤层开采,岩巷、半煤岩巷道掘进量大、辅助运输提升紧张及建筑物下压煤等问题,进行了煤矸石充填料配比试验研究和井下泵送充填系统与工艺设计.确定矸石充填料质量配比为:水∶粉煤灰∶煤矸石=1∶1∶10.采用大小矸石仓结合的方法,实现了矸石的井下运输、破碎、储存;各种充填材料在搅拌机作用下充分搅拌成似膏体状,再经煤矸石输送泵通过管路充填到采空区.该充填系统机械化程度高,实际应用与操作方便,对煤矿薄煤层地质条件适应性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