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自由声场条件下,选用强度相当于纯音阈上5dB SPL、80ms的弱包络白噪声作为前掩蔽声,观察加入掩蔽声后神经元频率调谐的变化.对发生锐化的神经元导入荷包牡丹碱(Bicuculline,BIC),观察去GABA能抑制后前掩蔽效应的变化.结果显示:弱噪声前掩蔽使大部分神经元的频率调谐曲线(frequency tuning curve,FTC)锐化(P〈0.01),导入BIC后,弱噪声的抑制率下降.研究结果证实GABA能抑制参与了弱噪声所致的下丘神经元前掩蔽.  相似文献   

2.
鼠耳蝠下丘听神经元对超声刺激的反应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实验在5只鼠耳蜗上进行,共观察了227个对超声刺激发生反应的下丘听神经元。这些神经元听反应的最佳频率在14.3-76.2kHz之间;潜伏期在3.0-12.0毫秒之间,多数神经元(79.3%)为5.0-7.0毫秒;最低阈值位于-20.0-70.0dB SPL之间;多数神经元(82.05%)的调谐曲线为宽阔型,少数(17.95%)为狭窄型;反应最佳频率沿下丘背腹轴呈明显有序地排列。  相似文献   

3.
GABA能回路在听皮层神经元频率调谐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神经抑制在听中枢神经元频率调谐过程中的作用,本研究采用多管玻璃微电极胞外记录单单位反应的方法观察了去r-氨基丁酸能抑制后大棕蝠(Eptesicusfuscus)听皮层神经元频率调谐特性的变化,结果显示:(1)97.9%的神经元频率调谐曲线扩宽,Qn值下降(p<0.0001);(2)绝大部分神经元的最小阈值下降(p<0.0001);(3)兴奋性调谐曲线面积增加(p<0.0001).该结果提供了GABA能回路参与蝙蝠听皮层神经元频率调谐的直接证据.  相似文献   

4.
不同时程的前掩蔽声对小鼠下丘神经元声反应的掩蔽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由声场条件下,以强度为神经元最佳频率阈上5dB,时程分别为40、60、80和100ms的纯音作为前掩蔽声,观察和记录了不同时程掩蔽声对小鼠(MusmusculusKm)下丘神经元发放和声强处理的影响.结果发现:随掩蔽声时程的增加,神经元发放抑制率逐渐增大(P<0.0001,n=41),反应潜伏期延长(P<0.01,n=41);其中受掩蔽声抑制的41个神经元中,绝大部分的(90.2%,37/41)反应动力学范围随掩蔽声时程的增加而逐渐变窄(P<0.0001),另有4个神经元的反应动力学范围则出现增加(9.8%,4/41).推测前掩蔽声的时程效应与掩蔽声激活的抑制性输入强度以及持续时间相关.  相似文献   

5.
基于我们先前的研究,主要探讨了小鼠下丘神经元声反应伏期的年龄相关性改变.自由声场条件下,声刺激为特征频率的短纯音(40 ms),呈现率为0.5~20 Hz共8种.结果显示,幼年鼠和成年鼠中,潜伏期随呈现率升高而单调递增的神经元分别点62.8%(22/35)和66.7%(22/23),而老年鼠中只占33.3%(11/33),但非单调比则达66.7%(22/23).我们的初步结果提示,老年性听力低下可能与大声负载条件下听中枢神经元的时相表征稳定性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6.
实验在40只成年SD大鼠上进行,使用常规电生理学方法,观察了电刺激大鼠内侧额叶前皮质(medial prefrontal cortex, mPFC)对听皮层神经元听反应的影响.在122个神经元上观察了电刺激mPFC对听反应的影响.对其中93个神经元作了详细分析发现,有73个神经元的听反应受到易化(39个,41.9%)或抑制(34个,36.6%).刺激mPFC对听反应的影响存在最佳刺激间隔,大多数神经元(51个,69%)在10~15 ms之间.结果提示,大鼠mPFC可对听皮层神经元的听反应调制,这种调制可能是通过多级神经元环路实现的.  相似文献   

7.
刺激呈现率影响小鼠下丘神经元声反应特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自由声场条件下,以强度为特征频率阈上5dBSPL、时程为40ms的短纯音为声刺激,记录了小鼠下丘神经元对不同呈现率(0.5~20Hz)的声刺激反应.结果显示,随呈现率的增高,绝大多数神经元(87.3%,103/118)的冲动发放数单调下降,少数(12.7%,15/118)神经元的冲动发放数呈非单调变化,冲动发放数与刺激呈现率之间有显著相关性.即使在低范围内改变呈现率也能显著影响多数神经元的声反应特性,其临界呈现率及最大呈现率低于3.3Hz的神经元分别超过70%(75.4%,89/118)和40%(44.9%,53/118).此外,提高刺激呈现率,部分神经元(17.8%,21/118)的发放模式发生改变,主要是由紧张型或相位爆发型向相位型转变.可见,下丘神经元声反应特性与声刺激呈现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对折翼蝠和鲁氏菊头蝠血液的有形成分的数量、直径和各种白细胞百分式等项参数进行了测定.分析所测的各项参数,每一个种内的雌雄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两个种的各项参数的平均值与毛腿鼠耳蝠的相应参数比较,两两之间也无显著性差异.这三种被推测为有较强的抗病能力的蝙蝠的红细胞计数和淋巴细胞的百分含量均高于猴属和人类的相应数值,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嗜中性细胞的百分含量低于猴属和人类的相应数值,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  相似文献   

9.
折翼蝠和鲁氏菊头蝠血液有形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折翼蝠和鲁氏菊头蝠血液的有形成分的数量、直径和各种白细胞百分式等项参数进行了测定。分析所测的各项参数,每一个种内的雄雌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两个种的各项参数的平均值与毛腿鼠耳蝠的相应参数比较,两两之间也无显著性差异。这厂种被推测为有较强的抗病能力的蝙蝠的红细胞计数和淋巴细胞的百分含量均高于猴属和人类的相应数值,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嗜中性细胞的百分含量低于猴属和人类的相应数值,也有显著  相似文献   

10.
依据回声定位声波参数判别同域栖息的蝙蝠种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超声波监听仪(D 980)在同一研究区域内记录到5种蝙蝠63个个体自然飞行状态下回声定位的叫声138次.依据声谱图可分为(FM/)CF/FM型(马铁菊头蝠Rhinolo-phus ferrumequinum)和FM型(绯鼠耳蝠Myotis formosus、伊氏鼠耳蝠Myotis ikonnikovi、水鼠耳蝠Myotis daubentoni和白腹管鼻蝠Murina leucogaster).马铁菊头蝠的声波能够比较容易地从5个种类中辨别出来.采用逐步判别分析方法对其他4种蝙蝠回声定位声波的6个参数进行了判别,结果显示,蝙蝠种类判别正确率为84.1%.表明回声定位声波参数在蝙蝠种类识别中具有重要作用,可用于检验研究区域内依据体型鉴定蝙蝠种类的准确度,也可为预测蝙蝠对生境的利用方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