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8 毫秒
1.
移动无线电信道三状态Markov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一种适合于研究移动无线电信道比特差错性能的三状态Markov模型,说明了模型中各参数的计算过程,提出了基于此模型的两种算法,分别用于产生任意长的差错序列和得到差错图样的分布。  相似文献   

2.
刘小群 《科技信息》2010,(32):51-51,53
无线信道特征对于研究MIMO系统有至关重要的意义,首先介绍无线移动信道的特征,再探讨改善衰落信道性能的分集技术,然后介绍了MIMO系统信道模型。  相似文献   

3.
以Gilbert-Elliot数字信道模型(GE模型)作为数字移动通信信道模型,分析了该模型的突发误差(Burst Error)统计特性.用PCM及ADPCM编码方法,研究了在信道各种不同平均比特误差率p条件下的语音信号输出性能,以及使用不同交错(Intereaving)因子s条件下信道输出特性.同时还研究了产生统计独立误差的Bernoulli(BR模型)信道在上述语音编码条件下的输出特性.得出在较低信道平均比特误差率的条件下,两种信道模型有接近相同的输出信噪比。  相似文献   

4.
建立无线信道传输模型有利于无线系统的设计和完善.根据基站处使用多天线系统的特点,分析并建立了矢量信道模型.通过分析衰落信道的特点,建立了用于仿真衰落信号幅度统计特性的模型,并利用GBSB—CM模型产生了适于基站处接收信号仿真的随机角度.信道的数值仿真结果证明了该信道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Ka波段移动卫星信道的综合模型及误码率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在分析Ka波段移动卫星信道的统计特性的基础上,建立了包括多径衰落、阴影遮蔽以及Ka波段所特有的雨衰影响的Ka波段移动卫星信道的综合模型,并进行了系统性能的实验仿真.同时通过理论计算,给出了该信道误码率的理论上限,并与仿真结果进行比较,证明了Ka波段移动卫星信道模型的合理性.该模型为分析系统的性能提供了一个有力的系统平台.  相似文献   

6.
根据超宽带信道呈现频率选择性和时间选择性衰落之特征,分析正交频分复用超宽带(OFDM-UWB)系统的性能,并在基于散射体移动的时变多径信道模型上进行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当信号信噪比较小时散射体移动不会对系统性能产生太大的影响,同时缓慢移动的散射体对系统性能的影响也不大.因此,在大部分的室内环境下散射体移动对系统性能产生的影响可以忽略.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移动卫星信道的统计特性,给出了非频率选择性信道条件下描述移动卫星信道的有遮蔽莱斯衰落模型,用实验和修正的方法给出了模型参数。在此模型基础上分析了相干PSK调制方式下窄带系统和宽带扩频系统的误码性能,计算了数值曲线。结果表明移动卫星信道中存在的多径和阴影现象使系统的误码性能恶化,而采用宽带扩频调制则可极大改善系统的性能。此外,推导了相干PSK方式下由于接收信号相位的抖动所引起的不可消减的误码率下限。  相似文献   

8.
移动通信用户的急剧增加需要开发以较低发送功率提供高传输率的移动通信系统,该文介绍了正交频分多路复用(OFDM)系统中两种采用辅助导频信号的信道估计模型,两种模型分别采用了时域一频域以及频域一变换域的变换方法;分析了在相同信道冲激响应条件下两种估计模型的性能,并讨论了两种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环境,时域一频域模型被应用于自适应OFDM系统中的辅助导频信道和比特分配算法,通过与理想自适应系统相比较,研究了信道估计的误差对于系统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一个信道仿真模型,通过在不同信道噪声情况下的仿真,对Hamming码及扩展Hamming码的纠错性能进行了分析比较,发现扩展Hamming码的综合性能只在一定的噪声信道范围内比Hamming码强,最后通过量化分析给出了适合使用扩展Hamming码的最佳纠错范围。  相似文献   

10.
传输预处理技术可以降低下行链路终端的处理复杂度和功耗,但它的前提条件是发射端已知信道信息,目 前的传输预处理算法都是假设通过信道估计的信道冲激响应值就是理想的信道信息。但是,在实际系统中,不可 能已知精确的信道信息,非理想的信道估计对传输预处理的性能会造成影响。研究了信道估计对信道奇异值分解 (SVD)和(JT)联合传输两种传输预处理算法性能的影响,分析了估计误差项及其产生原因,通过仿真进一步验证 了理论结果。  相似文献   

11.
以三状态 Markov 模型作为移动信道长突发误码的概率模型,从模型参数与差错统计量之间的关系入手,分析、讨论了既能描述移动信道的误码特征、又能为纠错码参数的选择提供参考的错误分布概率 p(n,m);对 BCH 分组码在交错与非交错两种不同情况下的纠错性能进行了估计。理论估计与计算机模拟结果取得了令人满意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2.
由于无线信道存在多种衰落,无线通信系统在含有随机错误的同时,还含有大量的突发错误.为了纠正这样的混合错误,常引入具有较强抗突发错误能力的RS编译码技术.Turbo乘积码也有着较强的随机纠错性能,但目前关于其混合纠错能力方面的研究还较为少见.在分析Turbo乘积码突发纠错能力的基础上,将突发错误参数对TPC纠正混合错误性能的影响进行仿真分析,并与相同码率、相同码长的RS码进行对比.仿真结果表明,Turbo乘积码在BER为10 4处可以获得近3.5 dB的编码增益,这意味着节省近55%的码元能量,是一种适合于解决混合错误的差错控制编码技术.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一个建立在简单分群的 Markov 模型基础上表示移动信道的三状态Markov 模型,利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拟合法求得了此模型的解析表达式,并计算出描述模型的概率转移矩降 P。根据此模型给出的参数,用计算机软件实现方法产生出描述移动信道长突发错误特性的信道差错序列{e_(?)}。模拟结果表明,用三状态 Markov 模型表示移动信道比用 GEC 模型表示移动信道具有更高的精度,而且比一般分群的 Markov 模型更简单、实用。  相似文献   

14.
主要研究了非理想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条件下,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的Tomlinson-Harashima Precoding(THP)算法.首先分析了信道估计误差对系统误码率(BER)性能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信道估计误差对系统BER性能影响较大.在此基础上,应用best-first算法对系统性能进行改进,提高了系统的BER性能.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无线传感网采集算法普遍存在的节点故障率高、链路抖动严重及抗噪性能较低等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信道冲击成型自适应机制的无线传感网大数据采集算法。首先,根据无线传感网节点信号具有的分区及偏移特性设计了信道冲击成型方法,并基于编码率-信噪比-信号发射强度增益等参量构建能量密度与信道衰落匹配过滤方式,提高信号发射过程中能量密度;随后,通过传输信号与信道噪声具有的正交特性建立自适应抽样机制,根据垂直信号与噪声信号互相干涉中产生的正交效应进行匹配滤波,并针对节点采取了载波过滤的方式进行遍历过滤,降低了网络信号拥塞现象的发生。仿真实验表明:与当前常见的拉普拉斯抗噪传输算法(Laplasse Anti-Noise Transmission Algorithm,ANT-L机制)以及傅氏信号解析抗噪传输算法(Fourier Noise Analysis Algorithm for Noise Immunity,NI-FNA机制)相比,本文算法具有更高的数据吞吐性能,有效地降低了网络链路抖动现象,取得更低的传输误码率。  相似文献   

16.
AAL2是为了满足对时延敏感的低速率或可变速率的短分组业务需求而提出的一种组合信元ATM适配技术,在战术通信网中也得到了应用。利用Gilbert信道模型分析了在战术环境下标准ATM信元结构AAL2 CPS分组的丢失率性能。研究表明,在战术环境下为了保证端到端话音传输质量,应该采用一定的差错控制机制来保护AAL2信元。通过分析,比较了几种不同信元头差错保护机制下,无线ATM信元丢失率和不同前向差错控制方式下,AAL2 CPS分组的最大分组丢失率性能,从而推导出在突发信道环境下一种效率和可靠性均较高的战术AAL2信元结构及其差错控制机制。  相似文献   

17.
在光突发交换(OBS)网络中,数据信道调度算法是提高网络性能的重要措施之一。提出了一种基于光突发控制包(BCP)缓存的批调度算法,其主要思想是对到达的突发控制包进行缓存,当设定的最大缓冲时间到了,首先按照业务的优先级,再按照突发到达顺序对缓冲区中的BCP进行批调度处理,并采用LAUC-VF来调度数据突发(DB)。该算法通过缓冲较多的BCP,获得更多的突发信息,有利于优化调度DB,从而降低了突发丢失率。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比LAUC-VF还要低的DB丢失率,并能有效支持QoS。  相似文献   

18.
由于无线信道的高误码率和突发错误的特性,在无线ATM中必须使用有效的差错控制机制.交织的方法可以提高ATM信元的差错控制性能.文章基于标准的ATM信元结构,分析比较了几种不同交织方法的性能.仿真结果表明,在一定的交织深度下,ATM信元混合交织能获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有信道估计误差的情况下,MC-CDMA系统下行链路PIC多用户检测的性能,推导出了系统误差码率表达式,通过和无估计误差时系统的误码率公式对照,表明信道估计误差降低了系统性能,提出并验证了一种有效的对抗信道估计误差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