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论科学史的教育价值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科学史在科学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国外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在回顾科学史引入科学教育的历史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科学史的教育价值。文章认为,科学史的教育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科学史可以促进学生理解科学的本质;科学史可以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科学史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科学史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  相似文献   

2.
科学史融入科学教育的研究引起了学界的普遍关注,而科普教育与科学教育具有内在的相似性,将科学史融入科普教育不仅是一种新的尝试,更是推进科普教育深入开展的积极探索。基于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目标,科普教育更凸显其适用性和实施的必要性。科学史与科普教育的内在关系不仅为二者的融合提供可行性,还便于进一步解读科学史融入科普教育的时代意义和原因。另外,科学史融入科普教育也应克服二者发展的相对独立性,遵循一定的原则,从教学、制度和活动等层面探索多样化的融合路径,促进科普教育的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3.
关于科学哲学与科学史的关系,科学哲学家们大多是从科学史出发,讨论集中在科学史对科学哲学的意义上.本文立足于科学哲学,从科学哲学各个时期研究主题及问题的转换来分析科学哲学对科学史的意义.逻辑经验主义对知识的结构学分析,为科学历史的动态研究奠定了基础.历史主义学派以科学进步问题为核心的研究,提出了科学活动和科学成就的发展单元,关注理论之间的关系,倡导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的联合.科学合理性的研究,为科学发展的历史提供了规范性分析.  相似文献   

4.
鞋:几乎跟婚姻一样神秘,舒不舒服,只有脚趾头知道。让别人看见脚趾头时,那鞋也该换了。——黄永玉,《力求严肃认真思考的札记》本世纪70年代初,科学哲学家拉卡托斯在他的“科学史及其合理重建”一文中,开篇便转用著名哲学家康德的说法,提出“没有科学史的科学哲学是空洞的;没有科学哲学的科学史是盲目的。”([1],p.141)关于科学哲学和科学史这两门学科之间的关系问题,此名言可说是表述了某些科学哲学家心目中的一种理想,然而,这也仅仅是“某些”“科学哲学家”的“一种理想”而已。在现实当中这种双向的关系是严重地不对称的。因为,一方面,  相似文献   

5.
科学史学是以科学史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本文针对科学史学与科学史研究中存在的模糊问题,从理论上对科学史学的研究内容进行了探讨,从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角度界定了科学史学的研究范畴,以期厘清科学史学与科学史的关系,提高科学史学研究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6.
科学史:走向新的综合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科学史家们是否需要通过一场新的综合穿越内史与外史之间、思想史与社会史之间的种种壁垒,突破现行科学观与科学史观的限制,有意识地为二十一世纪科学史研究开拓出新的生存、发展空间?提出此一问题是本文之宗旨。作者还从(广义的)科学编史学(包括科学史史、科学史哲学与狭义的科学编史学)角度就此问题作了初步探讨,希藉此敦促同仁更多地关注此一问题。  相似文献   

7.
科学史与人文主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利用阿伦.布洛克在《西方人文主义传统》中对人文主义阐释,来考察科学史与人文主义的和者主要依据著名科学史家科学哲学家的研究成就,从四个方面来说明,科学史研究是人文主义传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科学史特别关注科学家的思想和生产,它旨在弘扬人的创造性;作为一门思想史,它还是沟通科学与人文主义的桥梁。  相似文献   

8.
钱三强科学史贡献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钱三强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而且对科学史学科的发展也贡献卓越。本文梳理了钱三强公开发表的有关科学技术史方面的著述,探讨了他对科学史的贡献,认为,钱三强是原子能科学技术史的开拓者和传播者,是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史的记录者与研究者,是中国科学技术史事业的组织者与推动者。重视科学史的学术价值、科普功能、教育功能和资政功能是钱三强科学史学思想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9.
科学史分期的根据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揭示了西方科学史之父G.萨顿的统一科学史观的矛盾及其根源。由于他的统一科学史观的基础概念“背景”时“时代”建立在广泛的外部联系之上,所以他看不到不同学科之间的质的差异,竞以个别学科的进步“标志”整个自然科学的发展,因而不可避免地使科学史分期陷于困境。  相似文献   

10.
布哈林是卓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杰出的科学管理者.作为政治活动家,他一生命运曲折多舛;作为苏联科学院的第一批共产党人院士,人们对他的了解则很少.他曾经担任苏联科学院自然科学和技术史研究所第一任所长,在科学史研究领域是一位具有重要影响的人,引领苏联学者开创了科学外部史研究的新路向,为独具特色的苏联科学动力学派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在19世纪末,物理学中最红的前沿应属电子的发现和α以及β塔射线的发现,但相对论和量子论的创立却是直接导源于当时“物理学天空”的那“两朵乌云”,而那“两朵乌云”则是导源于当时热机工业、光学机械工业和电器工业这三个当时的主要经济生长点的发展,如果我们不考虑这一点即将导致对科学史的破坏性误读!正由于此,应重新考虑我们对21世纪科学和工业发展的预测,着重考虑当前经济生长点上的主要未解的科学之谜,而不是到遥远的星体或看不见的夸克中去寻找答案。  相似文献   

12.
自HSS1924年成立以来,科学史在美国乃至全世界得到迅速发展.HSS不仅支持其会刊ISIS的出版,更促进了科学史的教育与普及.在经历了与ISIS的关系危机、ISIS出版危机、毕业生就业危机和财政危机后,HSS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组织完善、制度健全的科学史专业学会.20世纪80年代后,HSS积极规划科学史研究项目,在美国大学和中学进行科学史学科建设,加强对出版物的建设与管理,设立多种奖项,实现了由ISIS的订阅代理向综合性专业组织的转变,为科学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3.
传统科学史研究中,学者易将近代科学中的基本概念(数学、实验等)不加反思地套用于阐释古代科学家思想,并从中发现近代科学的雏形。围绕罗吉尔·培根科学思想进行的百余年研究,就伴随着对上述辉格式进路的批评与调整展开。在先前学者工作的基础上,通过激活古代科学基本概念的历史语境意义,一个真实的培根形象逐渐清晰起来。  相似文献   

14.
《自然科学史研究》2005,24(B07):133-133
The Chinese Journal for the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known as China Historical Material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rom 1980 to 2004) is the official publication of the Chinese Society for the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he Institute for the History of Natural Scienc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 It is foremost vehicle for the scholarship of professional historians of science in China, published quarterly by 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  相似文献   

15.
科技史研究中存在着对同类问题的判定采用“双重标准”的现象。同一作者的“双重标准”是逻辑欠严密,首尾不一贯;不同作者之间存在的“双重标准”现象则是学术观点不同的结果。“双重标准”不利于科学发现优先权的评价,需要通过学术讨论统一认识,这至标准统一。  相似文献   

16.
概述科学史学科在法国建立的早期过程,说明在这个过程中科学史研究与哲学研究的紧密结合,形成科学史的法兰西风格,这对科学史学科在法国的建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科学史外史研究初论--主要以天文学史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从“外史”的含义出发,先讨论所谓“真实的历史”的假设,在此基础上讨论了研究科学史的三种方法:实证主义的编年史方法,思想史学派的概念分析方法、社会学方法。然后以二十世纪的天学史研究为例,阐释何以在学科的发展过程中会逐步出现“外史倾向”,以及外史研究在沟通理两岸方面所能扮演的特殊角色。  相似文献   

18.
米库林斯基与科学编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米库林斯基是苏联科学史的带头人,在科学编史学领域既汲取借鉴了西方的研究成果,又不拘泥于他们所设定的框架.他所倡导的综合论研究路线摈弃了绝对对立的观念,在追求"真实的历史"与"重组的历史"之间、内在论与外在论之间保持了一定的张力,是对西方科学编史学的一种超越.他提出的重新理解科学史的思想在认识论和价值论方面具有一定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9.
计算机科学史的研究忽略了计算机技术细节,根植于可计算理论的逻辑基础。可计算理论是计算机科学发展的基础核心,逻辑与工程技术的竞争与合作建构了计算机科学史发展的轨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