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世界文化多元化发展,为促进东西方体育文化相互融合提供了良好的交流与对话平台。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东方橄榄球抢花炮和西方橄榄球体育文化的起源发展、内涵、特征、功能和价值进行比较研究,旨在探讨两者间的特性与共性,以深化文化交流的多种形式,实现中西体育文化互鉴、互相理解和促进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对外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牟莹 《科技信息》2012,(24):243-243,245
中国古代结婚制度是封建礼法所决定的,与封建伦理道德密不可分。婚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中华民族深层的文化心理,分析和探究我国古代结婚制度的历史演变,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感知古代男女间社会关系的文化特征及其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3.
在多元文化交互渗透和相互激荡下,公民道德建设出现文化失调等道德失范现象,严重影响到社会发展。要解决此类突出问题,需厘清文化与公民道德建设间的丰富内涵,考量文化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价值意蕴。通过“思政课堂”与“社会课堂”有机融合、建立健全社会治理体系、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筑牢网络空间道德建设,从而增强公民文化自信,提升公民道德自觉,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4.
当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中国先进军事文化面一临着多元社会文化理念和外来文化观念的挑战与冲击,文化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并成为影响我军长远发展,事关我军性质、宗旨和本色的重要课题。在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和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的进程中,要维护中国先进军事文化安全,必须始终坚持以创新的思维构建中国特色军事文化,永葆文化发展的方向性和科学性;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审视西方军事文化成果,增强文化发展的自主性和开放性;必须以阵地的意识加强先进军事文化传播,强化文化发展的指导性与教育性。  相似文献   

5.
佛教作为外来文化在中国的社会性发展中,其文化因子与中国社会固有的文化因子相融合,形成独具世俗色彩的宗教文化形态。文章阐述中国佛教文化的社会性发展的表现,从观念文化的显性化、制度文化的物性化和物质文化的通俗化角度,论述中国世俗化佛教文化对旅游资源开掘和旅游文化精神形成的影响和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山岳文化,是中华文明传承、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主要内容包括景观文化、宗教文化、文学、艺术文化、民间文化等,其文化载体主要有山体与环境、建筑与遗址、雕塑与石刻、器物、文献、口头与非物质文化载体等。从文化载体着手,深化中国山岳文化研究,可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和合理利用,为当今社会发展进步提供文化资源与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7.
全球化目前已成为人们所热切关注的共同话题。全球化所表征的相互联系、依存、统一的趋势,不仅体现在经济上,也体现在文化上。随着不同国家和地区间的经济、技术交流的日趋频繁和密切,必然引起全球范围内各种文化间的交流与碰撞、冲突与融合,从而带来文化的全球性发展。在全球化语境下,建设中国现代先进文化,就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保持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弘扬民族文化,搞好文化开放,汲取国外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把握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8.
当我们在说起中国古建筑文化的发展史时,往往不可忽视一个问题,那就是当黄河流域的古建筑文化得到高度发展的同时,在位于长江流域的古建筑文化随后也进入到高度发展的阶段。尤其到了隋唐及北宋时期,他们是中国古建筑文化发展中的分枝和重要组成部分。而在这众多的古建筑文化的分枝当中最具有地域性文化特色魅力的当数徽派古建筑文化。本文除了对徽派古建筑文化艺术的学习做了一次小结之外,主要是对学习过程中近年来师生间的艺术创作作了总结性的陈述。  相似文献   

9.
基于文化的视角对美日国家质量奖的对比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革命的迅猛发展,许多国家、地区和组织都相继设立了国家质量奖,质量奖已成为企业卓越表现的标杆,在企业精益求精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日本戴明奖与美国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作为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世界级质量奖项,为世界质量管理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但二者间仍存在一定差异。本文基于文化的视角对美日国家质量奖进行了对比及分析,指出历史背景、企业文化和企业质量文化是造成美日国家质量奖存在差别的深层次原因。同时,在对美日国家质量奖和美日文化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得出了在新时期中国特色的国家质量奖和中国质量文化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新课标、新课改带给我们新启发。通过学习、分析和论证,我们认为,文化是文明的记录,中国文化是一个发展的历史范畴,它除了时代差异外,还有着地方与民族间的差异性,它是连绵的几千年地域文化和各民族文化长期的、不断的渗透、竞争和融合的结果。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的语文教学就不能脱离先进的民族历史文化,更不能脱离社会实践,而应该把我们的语文教学空间由课内向课外、由校内向校外延伸,让语文回归大自然,让语文回归社会,让语文教学活动带上鲜活的历史文化色彩。  相似文献   

11.
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今天,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注意弘扬自己的传统文化,才能更好地屹立于世界之林.以"三节"为代表的民俗传统,在广大民众中拥有广泛的基础,是他们在实践中感受传统魅力的极好形式.对它的产业开发还有利于繁荣经济,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推动中国更好地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2.
在世界经济进入全球化的形势下,国民经济实质上更多地体现为信用经济,市场经济也必然要发展到信用经济阶段。现代信用完全属于市场经济范畴,建立现代市场信用是依靠一些市场约束机制,而不同于过去试图依靠道德伦理教化来建立社会信任和市场信用。  相似文献   

13.
由于经济全球化(globalization),跨文化交际变得日趋频繁,文化差异和冲突成了一种有碍交际的普遍现象。但共同的利益和发展要求人们协调、缩小、减少文化差异,理解沟通,求同存异。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络对社会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络的迅速发展引发了社会在经济、政治和文化领域的一系列深刻变化 ,为人类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但是 ,同任何其他新技术一样 ,互联网的出现也带来了新的问题 ,导致了一系列矛盾和冲突。在经济领域 ,互联网络有力地推动全球性资源配置和适应信息化———全球化经济的新的组织形式的出现 ,但数字鸿沟的存在却让互联网没有连接的地区也被新的全球经济所抛弃 ,造就了新的经济依附。在政治领域 ,互联网使每个公民都有了更便捷的政治参与渠道 ,也让民主制度面临新的困境。在文化领域 ,互联网为不同文化相互碰撞、冲突、整合、升华提供了新的条件 ,也让有些民族、国家的文化在实力悬殊的渗透与反渗透斗争中面临生存危机 ;互联网作为新的社会化主体 ,对人的社会化过程特别是早期社会化过程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在全球经济文化一体化浪潮的推动下,布依族民族地区经济获得较快发展,民族地区经济建设步伐加快,与此同时,民族地区文化也受到了巨大冲击,一些民族地区逐渐失去了民族特色。为此,布依族地区保护、传承和发展好布依族文化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大众传媒与大众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入20世纪,随着城市化进程、现代化进程的推进,特别是全球市场经济的发展,文化的地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首先,文化赢得了自身的独立与自主,成为当代社会政治、经济之外的第三种重要力量;其次,文化改变了其固有的角色,它演变成为一种商品,并逐渐发展为经济领域的一支有生力量,形成了生机勃勃、潜力无限的文化产业。正是由于大众文化的极度扩张与科技文化的发展,人类才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在这一新的历史时代,大众传媒与大众文化的地位举足轻重。  相似文献   

17.
全球化视域下西藏文化产业的现实境遇与发展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日显重要。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的内在动力。文化产业,是在全球化消费社会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一门极具可持续发展力的新兴产业,正逐步成为世界经济舞台上最具竞争力的新型经济形态。文章从当前西藏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出发,探究新时期西藏文化产业实现大发展大繁荣的新思路和新举措,使其成为西藏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18.
从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出发,阐明了所有语言的学习都是文化学习。着重分析了文化教学在军校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现状,进而提出随着全球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及我军对外交流合作的不断加强,培养军校学员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成为新时期军校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因此,在军校大学英语教学中,需要把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结合起来,加强学员对目标语文化的了解和认识,从而培养学员良好的综合文化素养,全面提高学员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19.
文化殖民主义主要是指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凭借其超强的经济、政治、军事、科技以及传媒等优势,有目的、有意识地推销自己的经济理念、政治价值、文化意识、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等,以便在文化和思想上影响、同化他国的一种不平等的人类文化交流现象。文化殖民主义并非全球化的文化陷阱,但全球化的确有利于文化殖民主义的推行。全球化背景下文化殖民主义的基本特征是依托合法手段、渗透所有对象、扩张全球范围、推行双重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